劉紹斌
(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 江蘇常州 213164)
當前我國高職教育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勢頭,已占據(jù)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隨著高職院校逐步向內(nèi)涵發(fā)展轉(zhuǎn)變,學校內(nèi)部管理體制改革也愈顯迫切與重要。因此,應對高職院校權力結構及其特點進行必要的研究,為處理好學校內(nèi)部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關系奠定基礎。
1)國外高校內(nèi)部權力結構基本上可分為三種模式:一是以學術權力為主的權力結構;二是以行政權力為主的權力結構;三是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均衡的權力結構。無論哪種模式的形成,都有其復雜而又深刻的社會歷史背景,各有利弊,尚需要在具體實踐中具體分析。
2)我國高?,F(xiàn)行的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機制失衡。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臼且揽啃姓到y(tǒng)、行政權力管理學校,而學術權力的作用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fā)揮,由此造成我國高校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的失衡,普遍存在教育行政化、學術權力行政化傾向。不僅是政府以行政方式管理學校,高校內(nèi)部管理也存在高度行政化,行政權力大都凌駕于學術權力之上[1]。
1)我國相關專家學者的研究與探討。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已有學者提出“高校內(nèi)部管理的權力機制”概念,分析了高校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配置等問題,并提出要建立高校權力制衡體系與機制。許多專家學者也對我國高校行政權力對學術權力的越位或濫用以及學術權力行政化等問題進行了相關探討,為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運行機制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目前,高校應去行政化,突出學術權力的作用,已成為學界討論研究的熱點。
2)國家層面的重視與研究。溫家寶總理曾多次在有關講話中強調(diào),要改變教育行政化傾向,大學最好不要設立行政級別,要讓教育家辦學,進一步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等。《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也明確提出,要建設現(xiàn)代學校制度,逐步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要充分發(fā)揮學術委員會在學科建設、學術評價、學術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學的有效途徑,充分發(fā)揮教授在教學、學術研究和學校管理中的作用。國家高層的重視,對我國高校權力運行機制的研究與實踐,無疑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并為我國高校管理體制進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學指導。
3)高職院校權力結構及運行機制特點的研究探索較少。我國目前對于普通高校行政和學術權力及其運行機制方面的研究較多,而對高職院校權力結構及運行機制特點的相關研究探索并不多,且大多停留在照搬本科院校相關問題與說明分析的認識層面上;在已有的少數(shù)相關研究中,雖然認為高職院校內(nèi)部行政權利泛化,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關系失衡,以行政權力干預或取代學術權力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和突出,但是對有別于本科院校的高職院校內(nèi)部權力配置基本狀況和問題原因等方面的分析并不充分,缺乏具有高職教育特色、有針對性與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與探索,這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探討,以填補高職院校權力結構及特點等方面研究不足的缺憾。
1)權力。權力是一個被廣泛運用的概念,它是根據(jù)行使者的目的去影響他人行為的能力,權力現(xiàn)象普遍存在于人類社會的各種組織之中。從功能上認識,權力是一種具有支配、控制或影響他人的能力。從特性上認識,權力是一種強制的力量。高等教育系統(tǒng)中的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是人們普遍認可的高校內(nèi)部存在的兩種基本權力形式。
2)行政權力。指高職院校的黨政權力,即高職院校黨政機構和行政人員為實現(xiàn)學校發(fā)展,依照一定規(guī)章制度對學校進行管理,以保障高職教育目標實現(xiàn)的權力。行使權力的主體是高職院校校長、處長以及二級學院院長、系主任等行政管理人員。當前,行政權力在我國高職院校占主導地位,并與上級主管部門行政權力緊密聯(lián)系。
3)學術權力:指高職院校管理學術事務的權力,其行使權力的主體主要是高職院校學術組織或從事教學科研的教授與教學名師、專業(yè)帶頭人、雙師型骨干教師等學術人員,運用專門知識對學術活動中的學術事務進行判斷和評價并做出決定的權力。在行政權力主導的體制下,教授、專業(yè)帶頭人等學術人員一般很少有機會介入各個層次的決策過程,對學術事務也沒有太多的發(fā)言權。教師的學術權力發(fā)揮有限,對高職院校的發(fā)展一般影響力很小。
1)高職院校行政權力干預甚至代替學術權力。高職院校的重大決策權與管理權集中于以校長、處長、院長、系主任為核心的階層中,而校長的權力更是高度集中,掌握著最多的行政權力資源,如何監(jiān)督和制約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與此同時,許多高職院校中行政權力影響、干預甚至包辦學術事務的現(xiàn)象嚴重,學校行政管理部門往往以行政權力干預甚至代替學術權力管理學術事務,甚至有些學校的學術事務基本上都是由行政權力來決定。行政權力的泛用必然造成對學術事務過多干預,甚至會導致行政管理人員與教師之間的矛盾沖突,從事一線教學科研人員往往淪為“弱勢群體”,學術權力難以真正發(fā)揮作用而流于形式[3]。
2)高職院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界限模糊。目前高職院?;径汲闪⒘藢W術委員會、職稱評審委員會等學術機構。這些機構的組成人員幾乎全部為學院領導和擁有行政職務的各部門“雙肩挑”負責人,很難見到?jīng)]有行政職務的高級職稱人員,這就使得從事學術管理、行使學術權力的學術性機構從一開始就帶有強烈的行政色彩和明顯的學術機構行政化的傾向[4]。由于高職院校的行政職務多由各專業(yè)帶頭人或教授兼任,學術委員會等學術組織也多由學校和院系以及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這在實際上造成了學術事務決策思維上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使得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界限模糊不清。
3)高職院校學術權力力量薄弱難以擁有制衡行政權力的有效能力。相對于本科院校來說,作為學術權力的主體,高職院校高職稱教師和科研人員人數(shù)較少,自身的專業(yè)特長和學術能力往往先天不足,其學術研究往往局限于教學研究或技術研發(fā),其成果及應用能力較為有限,對學校重大事件的參與程度普遍較低,學術人員和學術組織的學術權利也無法得到有效的落實,往往淪為相關學術決策的配角[5]。作為學術權力重要載體的學術組織,如學術委員會、專業(yè)建設委員會、職稱評審委員會等,由于缺乏相關制度的保障,學術權力在實踐中往往難以顯現(xiàn);加上學術組織缺少影響決策的制度化發(fā)言渠道,參與決策的途徑和方式極其有限,專家教授及學術組織的作用并不突出,更不能構成對行政權力的有效制約和監(jiān)督,呈現(xiàn)出可有可無的弱勢狀態(tài),成為學校行政權力的點綴。
1)行政權力中黨政權力的配置問題。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重大決策多由黨委會、校長辦公會或黨政聯(lián)席會議決定。目前,高職院校內(nèi)部黨政權力配置上既要體現(xiàn)黨的領導以及對校長行為的約束與制衡,同時又要能夠保證內(nèi)部行政管理體系獨立高效地開展工作;既不能成為黨委書記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也不能成為院長大權獨攬的“獨立”負責制,這是一個有挑戰(zhàn)性的課題。
2)內(nèi)部行政權力與外部行政權力配置問題。外部行政權力主要來自政府部門,通過制度、政策、經(jīng)費與招生計劃等方面,對高職院校進行管理與指導。學校在組織機構、決策機制、激勵機制、工作機制等方面自主權尚未真正落實,往往受到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影響與制約更甚于本科院校,這有違高職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與發(fā)展要求。這需要通過國家相關制度改革才能問題的解決。
3)行政權力中學校職能部門與院(系)之間的權力配置問題。隨著高職院校辦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原來以學校各職能部門統(tǒng)一負責相應管理事務的方式嚴重影響了院(系)層面管理機構的工作效率,不利于發(fā)揮院系辦學的自主性和多樣性,高職院校的管理特色和辦學特色也難以形成,這已成為院系兩級管理改革中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如果高職院校不能深入推進兩級管理體制改革,將會制約高職教育系統(tǒng)內(nèi)的自我完善與自我發(fā)展。
4)學術權力的配置問題。高職院校學術權力行使主體應主要是擁有高級職稱的教授、副教授、專業(yè)帶頭人、雙師型骨干教師、教學名師,以及有著豐富實踐經(jīng)驗、從事實踐教學的專家與高級技術人員等;與之相聯(lián)系的學術組織機構應是學術委員會、專業(yè)指導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和職稱評審委員會等,對高職院校內(nèi)部學術事務發(fā)揮著一定的影響力和決策力。但由于高職院校這部分人數(shù)偏少,力量較為薄弱,加上行政化傾向下學校強大行政權力的制約,又缺乏相關制度保障和領導的大力支持,高職院校學術權力發(fā)揮的作用相當有限。
總之,在積極探索構建符合高職教育特點的現(xiàn)代學校管理體制過程中,應科學認識高職院校權力結構及其特點,處理好高職院校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關系,從大學制度的層面保證學術權力應有的地位與作用,促進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協(xié)調(diào)發(fā)展[6]。這對于深化高職院校管理體制改革,促進高職院校進一步健康發(fā)展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1] 張德祥.高等學校的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3.
[2] 蔡文伯.高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回溯與反思[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4):52-55.
[3] 袁永紅,王效美,季林海.對高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概念及其關系的再認識[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110-113.
[4] 周元明.高職院校內(nèi)部權力運行機制分析[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8(26):64-66.
[5] 徐元俊.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管理需重構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2):13-15.
[6] 李明惠,胡昌送,盧曉春等.我國高職院校內(nèi)部管理改革研究述評[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