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萍
(漳州師范學院 歷史與社會學系,福建 漳州 363000)
由于歷史知識的豐富多樣性,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歷史學科往往被貼上 “繁冗”的標簽,直接被以知識點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種知識的灌輸模式,迎合了應試教育,卻使學生喪失了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新一輪課改對課程實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樂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盵1]我們認為,探究式教學是提升歷史課程教學興趣的有效途徑。
探究式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啟發(fā)下,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組織形式,通過自主獨立的研究完成一系列由易到難的課題,并在這個過程中磨練意志、培養(yǎng)品質(zhì)的一種教學方法[2]。從這一定義中我們不難看出,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探究式教學使學生的學習發(fā)生了重大轉變。
在以講授法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地淋漓盡致,學生的主體地位卻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而在科學合理的探究教學中,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體,從探究課題的選擇到實施再到最后結論的得出,學生都擁有參與權,尤其在探究過程中,更是處于主體地位。探究中教師扮演者輔助者的角色,是探究活動的組織與指導者。學生對其探究的問題擁有較多的主動權,根據(jù)自己掌握的資料和理解得出結論,不再是以惟書本或老師的答案為唯一標準。
在傳統(tǒng)的 “灌輸式”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缺乏樂趣可言,在以識記知識為主的歷史學習中更是如此?!八烙浻脖场?、“機械訓練”成為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主要方式,在這種枯燥的學習中,不僅對學生能力的提高沒有任何作用,死記的知識容易被遺忘,更可怕的后果是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最后只是淪為考試的奴隸。而探究式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多種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的學習方式。例如情境探究式教學。情境探究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探究方式[3]。情境探究式教學不再讓學生機械學習,而是更加注重情感因素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親身感受此情此境下歷史主人公的情感變化,不僅使學生對教材上的歷史知識理解更加透徹,易于識記,而且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的訓練和發(fā)展。
在為應試教育服務的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主要目標是取得高分。在探究教學中,掌握知識不再是唯一目的。通過探究性學習,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方式是否正確;收集、整合資料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總結、歸納的抽象思維能力是否得到了強化等等,都是探究式教學所追求的目標,最終使學生既完成知識的掌握又實現(xiàn)能力的提高。
將探究式教學應用到歷史學科中,對學生的歷史學習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探究式教學將課堂還給了學生,為學生提供了展現(xiàn)自己能力的舞臺,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探究式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多樣的探究模式,這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歷史知識,提高思維能力,多角度多方面地看待歷史問題提供了途徑。再次,探究式教學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歷史知識的長久掌握,與死記硬背相比,能更有效地避免遺忘。最后,探究式教學重在探究,對學生科學觀念的樹立以及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很大幫助。
鑒于課程改革的需要及探究式教學的優(yōu)勢,歷史探究教學越來越受到一線教師的重視,并且得到了實際應用,在取得一定積極效果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
在歷史探究教學中,探究內(nèi)容的確定及探究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對于探究活動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探究內(nèi)容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使其積極投身到探究活動中;科學的探究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探究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支撐。但是在歷史探究教學實際操作中,探究內(nèi)容確定及探究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科學性有待提高。
1.探究內(nèi)容的確定過程缺乏學生參與,難易程度不科學。首先,探究問題的選擇過程缺乏學生參與。教師在探究課題選擇中極少關注學生興趣,忽視學生實際發(fā)展需要,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為目的,實質(zhì)上還是將教學內(nèi)容強加給學生。學生自身由于習慣被動接受,對所學知識缺乏質(zhì)疑精神,因而對探究問題的選擇過程缺乏參與意識,探究內(nèi)容最終由教師決定。其次,探究內(nèi)容的難易程度把握不合理。有些探究內(nèi)容過于簡單,缺乏探究價值,學生通過簡單的討論就能得出結論,這不僅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而且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不屑情緒,進而喪失學習興趣。有些探究內(nèi)容難度較高,使學生難以理解,相關資料不易收集,超出學生認知水平,造成學生自我效能感降低,面對問題感到無能為力,不僅不利于探究能力的提高,而且會大大挫傷學生探究積極性。
2.探究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不明確,牽強套用探究式教學模式。首先,探究環(huán)節(jié)設計不明確。在歷史探究過程中,由于某些教師自身理論修養(yǎng)水平不高,對課程標準把握不準確,對探究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重視不夠,往往造成給學生呈現(xiàn)的只是探究問題本身而已。探究目標表述過于籠統(tǒng),學生對要完成的任務不明確,只知道要對某一問題進行了解,對于要達到的具體目的不明了。探究過程缺乏計劃性,學生只是盲目進行,對于探究的先后順序不甚清楚,這學生在一通忙亂后,依然達不到探究的目的。
其次,牽強套用探究式模式。歷史探究式教學中有多種可選探究模式,如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情境探究式教學模式,教師可根據(jù)探究內(nèi)容、探究主體的不同而選擇。由于教師對各種教學模式原理理解的偏差,在探究式課堂應用中往往拘泥于形式或者機械套用某種探究式模式
案例1:有位教師在講授《“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其實踐》時,設計了如下的探究環(huán)節(jié):
師:“一國兩制”是誰提出的?
生:鄧小平
師:“一國兩制”的提出是不是有重要的意義?
生:是
師:臺灣問題是不是也要遵循 “一國兩制”的方針?
生:是
……
問題探究模式其主要宗旨 “在于充分發(fā)揚學生個性,引導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各種思維方式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推動學生知識和能力水平的提高”。該例中,探究環(huán)節(jié)的確是有問題貫穿始終,但只是采用簡單的問答形式,完全沒有起到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沒有使學生在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抽象思維的訓練和能力的提高。
為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學校積極開設探究式課程,但是并非有了探究式教學課堂,就會達到探究課堂的目的,探究式課堂只是存在于形式上的不在少數(shù),突出表現(xiàn)在學生主體地位未充分體現(xiàn)及探究教學的效率低下。
1.學生主體地位未充分體現(xiàn)。在探究式課堂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的主導作用固然重要,但是在同樣的條件下,學生的作用是否充分發(fā)揮才是探究活動成敗的關鍵。當前的探究課堂中學生依然未改變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
首先,教師未完全放權。有些教師由于沒有完成作為探究課堂輔導者身份的轉變,依然傾向于控制課堂,在其中起著超越指導者的作用,對于學生的探究不是適時地點撥,沒有完全給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的機會,而是過分參與學生的探究活動,急于給出問題答案,使學生缺乏探討、思考最終得出結論的探究體驗。其次,學生缺乏探究興趣。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依然是取得高分,巨大的升學壓力使學生更多地專注于書本知識的掌握,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探究課題相關資料的收集,即使在探究學習中,很多學生也是敷衍了事,將探究活動看作是浪費時間的事情。另外,探究課題設置偏易或偏難都會影響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學生缺乏探究的積極性自然不能夠充分發(fā)揮探究主體的作用。
2.探究式教學效率低。探究式課堂具有較大的開放性,學生在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中進行自主的探究學習,最終達到知識掌握與能力提高的目的。但是在很多探究教學中,探究目標并沒有達到,學生能力也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究其原因,我們認為有兩點應該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視。
首先,教師科研能力不高。教師對探究式教學的成效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探究課題的確立、探究環(huán)節(jié)設計、探究活動的開展及結果的總結評價都離不開教師的參與。探究式教學對教師的要求不僅是有足夠的知識儲備,而且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教師科研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探究教學的效果。探究課題價值不高、探究教學組織不力、達不到探究目標,這都與教師的素質(zhì)欠佳有直接關系。不少教師知識陳舊,對新的教育理論接受力較差,這勢必不能滿足探究式教學對教師知識與能力的要求,造成探究效率低,探究教學流于形式也是必然。
案例2。一位教師在講授《太平天國運動》時,讓學生對如下問題進行了討論:
(1)太平天國運動的領導者是誰?哪一年開始的?
(2)太平天國運動的綱領性文件是什么?請說明其內(nèi)容。
(3)《資政新篇》是不是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改革方案?請說明其內(nèi)容;
(4)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評價太平天國運動?
在這四道討論題目中,題目一顯然沒有討論的必要性;題目二、題目三主要是對文件內(nèi)容的復述,沒有給學生留發(fā)揮的余地;題目四還算是比較有開放性,讓學生可以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傮w來講,這樣四道題目討論給學生,只會讓學生感到是在浪費寶貴時間,不能達到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能力的目的。
其次,學生探究能力有限。學生是探究課堂的主體,學生探究能力的高低同樣會影響探究的效果。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限制,即使有教師的耐心引導,也難以獨立分析解決問題。這些學生不能夠真正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只是 “湊熱鬧”而已,使探究活動很難達到預定目標。
對于上述歷史探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對其進行優(yōu)化。
教師在選擇探究問題時,首先要保證探究問題的明確性,即問題不宜過于抽象,要讓學生讀完題目后在第一時間就可以確定自己將要探究的問題,使學生不存在理解障礙。其次,選擇具有探究價值的題目。教師在選擇探究課題時,應該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選擇特定的知識內(nèi)容,使學生已有的知識與將要探究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并且有利于學生科研能力的提高,不能只選擇有利于探究開展的課題,而忽視了探究教學的價值。再次,選擇的課題要符合 “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探究課題不宜過難,應該使學生經(jīng)過一番努力探究后就可以得到滿意的答案。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又可以實現(xiàn)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案例3。有位教師組織了一堂以 “我眼中的秦朝”為主題的探究課,她的問題組織如下:
(1)秦朝統(tǒng)一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2)秦朝采取的鞏固政權的措施中,你認為哪一點最有利?
(3)你是怎樣看待秦始皇的?
看似簡單的三個問題,不僅考察了學生的基礎知識,而且促進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學生通過收集、整理資料對秦朝的問題在感性上有了充分的認識;通過分析比較、歸納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節(jié)探究課堂設計,實現(xiàn)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者的統(tǒng)一,非常具有探究價值。
在探究式教學中,設計良好的探究環(huán)節(jié)是探究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當前的探究課堂由于在實施環(huán)節(jié)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致使探究式課堂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只有對其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才能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探究能力,實現(xiàn)學生知、情、意、行等方面得以提高的目標。設計探究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直接影響著探究活動的成敗。
教師是新課程改革最重要的人力資源[4],而在探究式課堂中,教師是探究教學的主導者,全面提高教師素質(zhì),是探究課堂有效進行的必要條件。教師要領會新課改精神,真正實現(xiàn)角色的轉變,相信學生,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探究問題、自主得出結論。教師主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對探究活動進程加以有效地引導。這就需要教師不斷進行自我 “充電”,提高科研能力,對探究課堂進行有效設計,把握各個設計環(huán)節(jié)。
學生作為探究課堂的主體,其參與探究課堂的程度對探究活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一直是教師必須關注的問題。除了選擇合適的探究課題外,還要注重探究組織形式和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才能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
探究式教學是開放性的,在探究過程中滿足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是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在探究組織形式上,教師偏向于采用有利于全體參與的分組討論法。討論法是指針對某一問題組織學生商討或辯論,以達到相互啟發(fā),研究探求真理的一種教學方法[5]。根據(jù)探究課題,學生進行資料收集、獨立思考,形成對探究課題的初步認識。在組織良好的討論式探究課堂中,學生不僅收獲知識,更多的是獲得成長的體驗。首先,在討論式探究課堂中,學生為了抓住機會表現(xiàn)自己,會選擇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這樣學生就體會到了通過努力獲得成功與被關注的體驗。其次,在討論式探究教學中,學生之間相互尊重,分享各自的觀點,進行交流與合作,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獲得了友誼。可以說,組織良好的討論式探究教學可以實現(xiàn)學生知識的增長、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及積極的情感體驗。
為了實現(xiàn)討論式探究教學的良好組織,首先,教師要注意討論小組成員的優(yōu)化組合。優(yōu)等生、中等生、后進生要以適當比例組合,各層次成員比例不宜相差太多,否則極易造成某一層次成員主導討論過程的現(xiàn)象,不能夠調(diào)動其他成員的積極性。其次,要保證討論過程的民主。討論課堂不是一言堂,教師只有把權利放給學生,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討論,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發(fā)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最終實現(xiàn)探究目標。
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對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這是在情感上獲得學生支持的有效途徑。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輕微的點頭都會成為學生積極進取的源泉,教師的信任和鼓勵會成為學生努力積極思考、探求知識的動力。其次,給予表現(xiàn)積極者一定榮譽。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排名獎勵,這樣能讓學生感覺到競爭的存在,在一定壓力下進行活動能提高探究效率。但是教師要注意正確引導學生,防止不正當競爭的出現(xiàn)。
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是學生創(chuàng)新知識、實現(xiàn)探究目標的基本條件。學生只有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如分析綜合法、類比法、假設法等,才能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基本的處理。對資料辨別真?zhèn)?、分析研究、歸納總結等一系列加工之后,才能將其作為研究課題的依據(jù)。通過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指導,使學生客觀、全面地認識問題,能夠培養(yǎng)其嚴謹?shù)目茖W探究精神,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對學生進行探究方法指導,要注意指導學生在實踐中的應用,讓學生切實體驗該方法在實踐中使用能達到的科學效用,讓學生領悟探究學習的魅力,以激發(fā)他們學習探究的興趣。
[1]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革改納要》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6.
[2]劉 軍.中學歷史教學探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5.
[3]周新桂,費利益.探究教學操作全手冊[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123.
[4]仲 浩.新課程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幾點問題與困惑[J].新課程,2010,(8):28.
[5]陳 華.中學歷史探究式教學是素質(zhì)教育的有效途徑[D].山東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