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WTO十年:銀行業(yè)發(fā)展得與失

      2012-08-15 00:51:18曹文
      杭州金融研修學院學報 2012年1期
      關鍵詞:中資銀行銀行家外資銀行

      曹文

      現在,入世十年的中國銀行業(yè)儼然貼著歷史頂峰期的標簽,逾百萬億資產總額,1%左右的不良率、近萬億的稅后利潤。

      當年高喊“狼來了”的那只“狼”,由于水土不服,40家中國外資法人機構的資產總額達1.74萬億元(截至2010年末),在銀行業(yè)總資產占比僅1.85%,35家獲準經營人民幣業(yè)務。

      但這并不足以證明中國銀行業(yè)已經完成現代一流國際金融機構的嬗變,其尚未經過一個完整經濟周期的考驗,龐大的銀行業(yè)資產如何跑贏風險等仍是未知數。

      囿于有限制的開放,外資銀行進入中國的速度總體慢于預期,利率和產品管制也抑制了外資銀行的創(chuàng)新和競爭優(yōu)勢,就像一艘航母駛進小湖泊,縱然武藝高強,卻無足夠騰挪空間。

      在“對外資銀行開放、國有商業(yè)銀行股改引入國際戰(zhàn)略投資者、走出去”的三個入世階段,中國銀行業(yè)得到的實惠是“少走彎路,學會如何建立并管理現代商業(yè)銀行的方法”,但其為此付出的學費也不菲,迄今為止,還在受“銀行賤賣論”的困擾。

      而秉承審時度勢、不恥下問的姿態(tài),中國銀行業(yè)仍然需要向外資銀行學習如何“把銀行做成真正的銀行”。學會的那一天,或許是中國銀行家真正誕生之日。

      “狼”的經驗與教訓

      外資銀行終究沒有變成“狼”,至少現在沒有。2005至2007年末,外資銀行資產總額在全國金融機構資產總額中的占比分別為1.91%、2.11%和2.38%。持續(xù)增長的占比多少凸現了外資銀行的“狼性”。

      2006年12月份,根據WTO準入協(xié)議,中國向外資銀行開放了人民幣零售銀行市場。但受累于金融危機,以2009年為例,國內全年新增貸款10萬億背景下,外資銀行新增貸款僅18億。加之巨虧的理財產品令外資銀行在中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聲譽危機。曾經流失的一些高端個人客戶,包括人才,紛紛開始回流中資銀行。

      這期間,外資銀行“海外行”的私人銀行模式,及其結構性理財產品也給中資銀行上了一課。當時,中國銀行業(yè)的“私人銀行”正準備揚帆出海,欲投資國外高端市場的產品。先“落水”的“狼”阻止了中資銀行“走出去”的沖動。很幸運,在此過程中,“狼”的先行實驗給了中資銀行極賦價值的借鑒意義。

      事實上,外資銀行不管出去還是進來,也會有失敗的地方。如此,中資銀行有的放矢的學習:不完全照搬外資行的運營模式。試想,如果外資行不進來,中資銀行可能很難甄別風險,這也是入世一大貢獻;甚至是中資銀行的最大收獲——懂得如何從盲目學習到借鑒經驗教訓。

      當然,在中國市場表現式微的“狼”也有苦衷。一些外資銀行高管抱怨內地監(jiān)管限制頗多,困擾其發(fā)展;包括一些業(yè)務準入、市場準入的審批,需要很長的時間。這可以用“水土不服”四個字概況,主要體現于兩點:不了解中國的國情,不知其產品理念如何與中國消費者對接;此外,中國的市場環(huán)境令其不服——利率沒有市場化,價格不能競爭,外資銀行的一些商業(yè)銀行行為難以施展。

      不過,外資銀行對客戶資源的分層與細化管理,的確值得中資行學習。比如,外資銀行把內部的服務資源和客戶貢獻兩大塊有效結合起來,即其做生意的方式,尤其值得中資銀行去研究與學習,若在過去,中資銀行對客戶貢獻從不算賬。

      顯然,WTO開放中國銀行業(yè)還是得到了實惠。如果不進入WTO,中資銀行恐怕連巴塞爾一二三是什么都不知道。

      引進國際戰(zhàn)投的利與弊

      入世前,中國銀行業(yè)有“兩差一不足”。盈利能力差,人均利潤0.13萬美元;資產質量差,四大行的不良資產率達 25%(據 1999 年《財富》);資本金不足,人均資本僅2.28萬美元。與現代銀行相距甚遠:經營手段行政化、經營效率低下、信息透明度低、不良資產高企。

      入世十年,從初期23.7萬億元(2002年末)到106萬億元(2011年10月末),中國銀行業(yè)總規(guī)模翻了4.5倍;不良率僅1%左右、整體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12%以上、稅后利潤近萬億。入世對中資銀行而言,不啻是一次強制性制度變遷,也無疑利于我國融入全球金融制度,參與全球的金融資源配置。

      而一連串的數據背后與“國有商業(yè)銀行改制上市、引進戰(zhàn)略投資者”又不無關聯(lián)。一位銀監(jiān)會人士曾發(fā)問:如果沒有美國銀行,中國建行H股能成功上市、A股的價格能起來嗎?

      問題是,在此過程中,“銀行被賤賣論”四起,且至今沒有定論。作為入世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當時看,以凈資產作價引入國際戰(zhàn)略投資者似乎并無不妥,其時,在“技術上”已經破產的中國銀行業(yè),進行全球路演時,伸出橄欖枝的投資機構并不太多,且要求苛刻者頗多?,F在看,外資銀行掙得盆盈缽滿,銀行股權似乎有被賤賣之嫌。

      的確,中國不同于其他國家,人口紅利因素之外,還有品牌、客戶等多重要素,何況當時已經剝離了不良資產;那時銀監(jiān)會要求商業(yè)銀行的IPO必須引進海外戰(zhàn)略投資者,現在看來,一刀切的做法似有所不妥;后來監(jiān)管層亦取消了該項必要條件。

      不可否認,中資銀行的確從中學到很多國際先進管理經驗。無論是管理水平還是業(yè)務技術都有了大幅提升。由此,中資銀行增強了資本實力,改善了資本結構,提升了市場認可度,順利實現了海外上市等。

      近6年來,以中國建設銀行為例,其與美國銀行在風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信息技術應用管理以及產品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等方面持續(xù)、廣泛地開展了合作項目和經驗分享,推動了管理專業(yè)化、精細化水平的提高;國際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逐步轉化為建行的日常經營管理行動。

      在此過程中,中資銀行確實看到了國外的銀行家怎么管銀行。與其共事時,外資銀行傳輸給中資銀行先進的管理理念,大到公司治理結構,小到諸如客戶挖掘,客戶貢獻和銀行資源的匹配,服務流程等。

      而中資銀行和外資銀行交流最頻繁、最活躍的時候,恰是2004年引入戰(zhàn)略投資者上市的那段時期,當時也是知識最豐富、思想最開放之際。比如中資銀行大批高級和中級管理人員被派至美國學習,而國外的銀行家頻頻造訪中國交流。這十年,是中外銀行家交流最密切的十年,中資銀行高級管理人員親身感受到了現代商業(yè)銀行的現代管理制度與模式。

      對于建立現代銀行,經歷了兩大活躍期。第一大活躍期是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思想上很開通;2004年至2006年是進入實際操作階段的第二個大活躍期,亦是最完整、最開放,最有效率的改革階段:中資要真正“操練”,比如銀行的治理結構究竟怎樣?及先進理念、經驗、技術如何植入中資銀行?三權制衡如何實現等。這或多或少使得中國的銀行業(yè)經理人由內部人逐漸轉向外部人,雖然沒有全部實現透明,但在逐漸形成透明化。

      由官商到職業(yè)銀行家

      不言而喻,中外銀行家也是在最近十年間廣泛進行交流的。國外職業(yè)銀行家給了半官半商的中國銀行家很多的學習機會與思考經驗,為其步向一個現代的職業(yè)銀行家打下基礎,換言之,中國現代職業(yè)銀行家的起步正是從此開始。

      但不同于國外的職業(yè)銀行家,中國銀行家經歷官、商、家三個階段,比如做政府官員,還能做銀行的董事長,甚至還可以做博士生導師——這才是具中國特色的銀行家;其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沖突。

      因為就算是國外的職業(yè)銀行家到中國來,其首先要拜訪的是政府官員,其次是銀行領導,最后才開始做生意。其實,銀行家職業(yè)化并非角色的職業(yè)化,而是其本身職業(yè)指引所界定的職業(yè)化,比如說某人當行長,便按照行長的職業(yè)和法律行事,若做銀監(jiān)會官員,就應該按監(jiān)管的法律職業(yè)要求來做。

      不過,在學習西方職業(yè)銀行家的過程中,的確有些能學,有些則學不來。如國外職業(yè)銀行家的天性與生存環(huán)境,中國銀行業(yè)就無法學。像歐美人骨子里生出來就有契約精神。某種程度上,也會影響中國職業(yè)銀行家的成長。

      與此同時,中資銀行還沒有完全學會在激烈的價格競爭環(huán)境下如何做生意。比如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yè)客戶,國外職業(yè)銀行家都是按照不同客戶的貢獻度進行價格協(xié)調,包括他們怎樣按照風險機制定價,何種產品屬于何等的風險層級,處于怎樣的利率水平等等。這些做生意的“技巧”,我們至今可能還沒有全部學會。

      某種意義上,中國銀行家的商業(yè)自由空間太小,往往是管理控制能力強于其經營能力。其實,最大的挑戰(zhàn)還是在價格充分競爭的條件下,銀行能穩(wěn)定發(fā)展。如此意味著必須面對兩個問題:學會做生意,解決人口紅利、勞動力價格偏低問題之后,他才是一個職業(yè)銀行家。

      如果說上世紀50年代出身的銀行家是個過渡,那么,60年代的銀行家成長之后,其受過的法制教育,以及比過去優(yōu)越的成長環(huán)境或許決定,真正的現代銀行家出于這一代。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國際金融形勢也無時不在變化,現在一些國際金融機構欲通過資本市場來“作用”于中國銀行業(yè)。而如何從傳統(tǒng)銀行業(yè)務的風險防范內涵擴大至防范資本市場、匯率市場的大型系統(tǒng)風險,這可能是我們銀行家的“短板”,還需要不斷去學習。

      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現代銀行家應該面臨的生存狀態(tài):銀行經營商業(yè)化、環(huán)境市場化、管理職業(yè)化。中外銀行家比較后,便知道差距有多大。

      中國銀行業(yè)如何全球化?

      至于入世的第三個階段“走出去”,即中國銀行業(yè)如何全球化的問題,則需全盤考量。

      其實WTO是一個互相交融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遇到金融危機這個點。正如我們看到,金融危機以后,昭示銀行仍然要回歸傳統(tǒng)的規(guī)律,杠桿和投行業(yè)務過多,難以防范風險。而金融危機之前,中國銀行業(yè)正準備大步“走出去”,并大談私人銀行,到國外發(fā)展機構等,似乎中國向美國銀行開放,美國也需向中國開放。

      所以,外資銀行的教訓讓中資銀行又回到主流銀行業(yè)務。所謂主流銀行業(yè)務,并非去美國發(fā)展新客戶,因其市場已經飽和;而是與時俱進,跟隨全球企業(yè)客戶到國外去發(fā)展;把握人民幣國際化趨勢的契機,重構國際化戰(zhàn)略。

      事實上,經濟全球化、人民幣國際化要求中資銀行必須“走出去”。不過,創(chuàng)造條件中資銀行才能“走出去”,其前提是,有序、有力、有效地“走出去”。

      現在,企業(yè)與居民都“走出去”了,必然要求提供配套金融服務的銀行業(yè)也“走出去”;另外,人民幣國際化趨勢也要求中國銀行業(yè)發(fā)揮主渠道的作用,像快速推進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以及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的人民幣跨境投資,人民幣跨境融資等,都要求中國銀行業(yè)能夠“走出去”。

      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9月末,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yè)務量達1971億元;而未來人民幣境外市場的發(fā)展,更需要我國的銀行業(yè)建立一個國際化的經營體系。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目前中國銀行業(yè)的海外業(yè)務局限性較大,其海外布局主要集中在香港、澳門,以及像新加坡等一些文化背景跟中國比較接近的地區(qū),只有很少的機構分散在紐約、倫敦等國際金融中心。另外,我國五大銀行海外業(yè)務收入的平均占比僅6%左右,而歐美同業(yè)的海外業(yè)務的收入占比達到35%以上。不言而喻,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才能適應市場變化和客戶的需求。

      因此,入世十年,中國銀行業(yè)的“走出去”應該有序、有力、有效,而非盲從。序是戰(zhàn)略部署和戰(zhàn)略布局,力是實力和能力,效是效率和效益。

      猜你喜歡
      中資銀行銀行家外資銀行
      小小銀行家
      中資銀行“直面”挑戰(zhàn)
      中國外匯(2019年14期)2019-10-14 00:58:32
      變身“小小銀行家”等
      78.2%的銀行家認為貨幣政策“適度”
      金融博覽(2016年10期)2016-11-28 08:09:47
      中德并購最新的特點以及中資銀行在其中的作用
      時代金融(2016年27期)2016-11-25 16:56:24
      中資銀行海外并購的現實動因及目標選擇策略
      中資銀行海外經營的法律風險及其對策研究
      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少數股權還是獨立發(fā)展
      手指上的油
      外資銀行適合你嗎
      邯郸县| 万源市| 黔南| 寻乌县| 恭城| 建德市| 麻栗坡县| 洪江市| 尼勒克县| 溧阳市| 新丰县| 台南市| 昌宁县| 克什克腾旗| 黄石市| 铅山县| 沅陵县| 桐梓县| 天峨县| 马龙县| 阳春市| 浪卡子县| 双柏县| 米脂县| 宁海县| 宜阳县| 陕西省| 磴口县| 宁国市| 宜城市| 华池县| 延寿县| 南通市| 泰州市| 黄山市| 临海市| 乌兰察布市| 奉新县| 克东县| 游戏| 天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