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榮
(中共牡丹江市委黨校,黑龍江牡丹江157003)
群眾身邊腐敗問題的成因及治理對策
張愛榮
(中共牡丹江市委黨校,黑龍江牡丹江157003)
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著力解決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是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中貫徹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要求的具體體現,是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舉措。徹底解決好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需要從其產生的原因及特征入手,采取積極的對策,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懲治,以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腐??;特征;原因;對策
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著力解決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是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中貫徹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要求的具體體現,是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舉措。徹底解決好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切實保護群眾的利益,在群眾中樹立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關系國家的長治久安,是黨必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
從近年來查處的違紀違法案件看,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有的基層干部無視群眾疾苦,公款大吃大喝。一些無任何集體企業(yè)、經濟基礎薄弱的村組,招待費數額高得驚人。有的以“工資低、工作辛苦”為由,巧立名目,濫發(fā)補貼。二是公款消費使行政經費呈跳躍式增長勢頭。有的鄉(xiāng)鎮(zhèn)干部互相攀比配備專車,購車、燃油、維修等費用成為行政性經費支出中一大項目,公款旅游則從國內到國外,一些干部在外吃喝玩樂也用公款報銷。涉案人員單純收受錢物與日趨多樣化、復雜化、智能化的作案手法并存,“期權化”腐敗增多,潛伏期延長。此外,極少數官員以權謀私,比如貪污受賄,直接收受服務對象的禮金、貴重禮品;在行使職權過程中化公為私,利用職權侵吞瓜分公共資產,搞權錢交易等,形式多種多樣。不管經濟腐敗有多少形式,其共同特點就是在行使職權過程中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是一種職務犯罪行為。
(一)利益驅動和法律意識淡薄。馬克思說:“如果有20%的利潤,資本就會蠢蠢欲動;如果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冒險;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就敢于冒絞首的危險;如果有300%的利潤,資本就敢于踐踏人間一切的法律。”正是由于人類這種原始的欲望和弱點,在強烈的利益驅動下,部分基層干部放松世界觀改造,理想信念、宗旨意識、群眾觀念淡化,滋生了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思想。有些基層干部認為基層工作辛苦,報酬不高,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吃點、喝點,貪點、拿點算不了什么。在這種失衡和僥幸心理的驅使下,一些人向國家和集體伸出了罪惡的黑手。
(二)執(zhí)行不力和權力集中。目前,針對各級領導干部的公共權力監(jiān)督已經出臺了不少日漸完善的法律規(guī)章制度,但對一些基層干部來講,由于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缺乏強有力的執(zhí)行措施,致使管理出現這樣那樣的漏洞。這些基層干部官位不大,有的甚至不是官,卻往往擁有管事、管錢、管物的具體權力。他們就是利用管理上的漏洞以權謀私。同時,在部分地方和單位,“權力過分集中”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特別是一些單位的“一把手”權傾一方,成了腐敗的“重災區(qū)”。
(三)監(jiān)督乏力和懲治不夠。一些基層單位和部門在權力運行上還不夠透明,存在著黨務、政務、事務公開不夠規(guī)范,監(jiān)督考核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給一些基層干部暗箱操作、營私舞弊留下空間。同時,基層單位點多、線長,容易出現上級管得著但不一定看得見,本單位看得見但管不了的現象。另外,在反腐敗實際工作中,大多把懲治重點放在大案要案的查處上,對于身處基層、級別不高、是官非官人員的腐敗行為打擊不力,降低了他們的腐敗風險,助長了基層腐敗的滋生。
(四)親情文化的負面影響助推腐敗的產生和蔓延。幾千年自給自足的溫飽農業(yè)經濟和佛儒道合流的文化積淀,共同形成了中國特有的親情文化。親情文化雖然至今仍有著積極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但就其給現代文明中國的負面影響而言,親情文化又顯現為有形網絡,如官官相護、利益互動的權力場。其主要表現是感恩戴德,唯上司是從、唯長者是從;同輩之間哥們義氣,為朋友兩肋插刀。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硬性的法律、法規(guī)、制度、條例都變成了彈性的東西。大凡處理違法亂紀者時,總是說情者絡繹不絕,一陣糖衣炮彈過后,結果是以權代法,以法代刑,黨政紀處分代替司法追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久而久之,關系網下的腐敗分子愈來愈膽大,拉下水的人愈來愈多。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慫恿了違法亂紀,不法之徒有恃無恐,甚至是導致我國政令不通、反腐不力的根源之一。
(一)對所有公職人員進行根本宗旨教育。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國《憲法》規(guī)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國家公職人員受人民委托行使權力,即國家公職人員的權力是人民給的,國家公職人員必須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毛澤東同志1938年10月在黨的第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擴大會議上的政治報告中指出:“共產黨員在政府工作中,應該是十分廉潔、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報酬的模范。共產黨員在民眾運動中,應該是民眾的朋友,而不是民眾的上司,是誨人不倦的教師,而不是官僚主義的政客。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于民族的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各級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要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要正確處理親情與原則、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個人前途與黨的事業(yè)之間的關系。
(二)利用“火爐法則”,處理好“懲”與“防”的關系。“火爐法則”是社會管理學的一個概念,就是把燒得紅紅的“火爐”放在那里,盡管本身并不會主動燙人,但只要有人敢于觸摸,它就必燙無疑,不會顧及觸摸者的身份地位。首先,“火爐”的警示作用在于通過不斷地添柴和鼓風,時刻保持旺盛火力,從而讓人們產生敬畏。保持“規(guī)則”的震懾力,也同樣需要建設性的健全完善和經常性的重申宣示。尤其是在人們對制度漸趨審視疲勞和奉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投機心態(tài)背景下,與時俱進的制度完善和不斷強化規(guī)則教育不可或缺。其次,恪守“零容忍”的實效性?!盎馉t”的實效性在于其凡觸碰即被灼傷的必然性和即時性,而規(guī)則的實效性也應當表現為違規(guī)必受罰、伸手必被捉。違背制度就要承擔相應的后果,沒有下不為例,不能搞拖延時間的緩兵之計和大事化小的變通之術,更不能因為時間、地點的改變而改變。堅持一視同仁的平等性。“火爐”是實在的,規(guī)則也應當是剛性的。誰觸碰火爐,都會被灼傷,誰違犯規(guī)則都應當受罰。借鑒“火爐法則”,就必須在執(zhí)行制度上堅持一視同仁,人人平等,不能搞親疏有別、內外有別的選擇性執(zhí)法。
責任編輯:溫冠男
book=43,ebook=102
D261
A
1671-1262(2012)03-0043-02
2012-06-10
張愛榮,女,中共牡丹江市委黨校黨建統(tǒng)戰(zhàn)教研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