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燕
(黃岡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組織部,湖北黃岡438002)
北宋時期一代文豪、世界千年英雄蘇東坡,因王安石變法的政治旋渦(史稱“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不準(zhǔn)簽署公事)。蘇東坡因此從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初一,至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四月初,在黃州謫居了五個年頭,共四年零四個月時間。公元1101年,蘇東坡從他一生中第三個貶謫地儋州獲赦北返,途經(jīng)江蘇金山寺時,看到李公麟給他的畫像,感慨萬端,遂寫了一首六言詩:“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蘇東坡在黃州成就了平生功業(yè),登上了北宋文壇峰巔。同時,也在清廉處世為人、清廉惠民濟(jì)世方面,給黃州、給世間留下了一筆寶貴財富,值得我們永遠(yuǎn)銘記、回味和效法。
蘇東坡出生于四川眉山一個知識份子家庭。其父蘇洵學(xué)識淵博,文章亦佳,史稱“三蘇”,即指蘇東坡兄弟及其父蘇洵。但蘇洵科場屢試不中,一生中考了12次舉人,都沒考中。后來就在家里,專教蘇東坡和蘇轍兄弟二人。蘇洵教書很認(rèn)真,對兩個兒子實行了“博、嚴(yán)、夸”教育法。功課不做完不準(zhǔn)進(jìn)食;功課不做好,不準(zhǔn)食魚肉;功課未做挨罰時不準(zhǔn)蘇東坡母親討保。后來,蘇洵的文章很得地方官贊賞,并向在朝為官的歐陽修推薦。于是,蘇洵帶著兩個兒子進(jìn)京赴考,住在一個寺廟的澡堂里。盡管澡堂潮濕、昏暗,蘇洵仍要蘇東坡兄弟二人和他一樣認(rèn)真讀書。平時吃飯,就是一碟白鹽,一碟白蘿卜,一碗白飯。等蘇東坡長大后,他常對人戲稱,當(dāng)年至開封應(yīng)考時,吃的是三白飯。人們問他什么叫“三白”飯?他說就是白鹽、白蘿卜和白飯。后來到黃州,由“三白飯”引申出三毛(冇)飯,即“毳”飯請客的故事。蘇東坡謫居黃州時,滿腹郁悶,常到赤壁磯頭,面對長江,暢思暢想。有一次,他在赤壁磯聽到人們敘說這么一個故事:赤壁磯頭過去經(jīng)常有一群雞覓食。如果誰能夠捉到一只雞,抱在懷里,立即變成一砣如雞一般大小的金雞。有一個貪心的財主聽說這么個故事,請了一幫子打手,并親自帶隊到赤壁磯頭“守磯待雞”。有一天,果真有一群母雞到赤壁磯覓食。結(jié)果,也真的抓到了一只。正在他高興時,冷不防,那只雞將財主大胯狠狠啄了一口。財主把這只雞抱回家,真的變成了一砣如雞一般大小的金子。可財主大胯也開始發(fā)炎潰爛,并越來越厲害。財主只得求醫(yī)診治。一個月、二個月過去了,一年過去了,二年過去了,大胯潰爛不但不見好轉(zhuǎn),反而越來越嚴(yán)重。財主家積蓄用完了,只好變賣金雞診治。轉(zhuǎn)眼又診了幾年,金雞變賣的錢花光了,大胯的傷才慢慢好了起來。蘇東坡從這個故事中悟出了一個樸實的道理,就是恪守本分,非分不得。即使一時得到也要倍受痛苦地失去。這一年七月十六日,蘇東坡游赤壁,興起之時,寫了一篇《赤壁賦》。他在寫賦時想到了這個傳說故事,遂把他從這故事中悟出的道理寫了進(jìn)去: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1]。
蘇東坡在這段賦文中,道出了他的深刻而又樸實的清廉觀。這就是恪守本分,清廉戒貪。也就是說,該你的,你就得;不該是你的,你就千萬不要有貪心。人不要有非分之心、非分之為。貪心貪為,萬惡之源。這種自然質(zhì)樸、恪守本分的清廉觀,與中國幾千年所形成的獨善其身的道德觀是一脈相承的。雖然近千年時間過去了,至今,蘇東坡這種自然質(zhì)樸、恪守本分的清廉觀仍然具有現(xiàn)實意義。
上個世紀(jì)八十年代初,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志參觀了黃州赤壁二賦堂,當(dāng)他讀到《赤壁賦》中“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也”時,深有感慨地說:連蘇東坡都曉得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要拿,一毫一絲都不能要,我們現(xiàn)在一些人你還搞什么走私販私喲。
蘇東坡貶謫黃州,就他本人而言,經(jīng)歷和經(jīng)受了八大人生驟變:一是由朝廷高官驟變成戴罪貶官,二是皇敕功臣驟變成欽定罪犯,三是由衣食無憂驟變陷入生活困頓,四是皇定儲相驟變成躬耕農(nóng)人,五是朋交高官驟變成相處農(nóng)樵,六是定期面圣驟變成焚香坐禪,七是躊躇滿志驟變成郁悶絕望,八是終日理政驟變成愁覓大江……這些驟變,對于年近半百的蘇東坡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甚至是致命的。這從蘇東坡后來在黃州寫的《黃州寒食詩二首》《卜算子》(定惠院寓居作)《定風(fēng)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和《浣溪沙》(游清泉寺)等詞作中,都或顯或隱地得到了印證。真實情況也是如此。蘇東坡曾經(jīng)寫道:余“疾病連年,人皆相傳為已死;饑寒并日,臣亦自厭其余生?!逼涑钣糁疇睢⒗ьD之狀是不言而喻的。面對這種窘?jīng)r,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他的恪守本分,清廉立命。他在黃州掛的空職是團(tuán)練副使,領(lǐng)的薪俸相當(dāng)微薄。據(jù)史料記載,蘇東坡在黃州全家一二十口人,日用不過百五十 。每月十五日,蘇東坡把錢分為30份,每天一份,掛于屋梁。每天早上起床,用叉挑取一份,供一天花銷,節(jié)約的錢用竹筒儲存,以待賓客。蘇東坡說:“口腹之欲,何窮之有,每加節(jié)儉,亦是惜福延壽之道?!?《鶴林玉露》)他還說:“早晚飲食,不過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饌,則三,不可損,不可增……一曰安份以養(yǎng)福,二曰寬胃以養(yǎng)氣,三曰省費以養(yǎng)財?!保?]即便如此,蘇東坡在黃州還是生活十分困頓。無奈之下,追隨他的朋友馬正卿去找時任黃州太守的徐君猷,請徐太守給點荒地耕種,以便過上自食其力的農(nóng)人生活。徐君猷太守十分同情蘇東坡的處境,就在黃州府東面山上,劃了一塊廢棄的軍營荒地,給蘇東坡耕種。蘇東坡帶著全家老少,親朋好友,到東坡開墾荒地,尋找水源,種麥種高梁種豆角。若遇風(fēng)調(diào)雨順年歲,還能有收成,可補(bǔ)貼全家生活。蘇東坡很高興,有時拄著鋤頭,看著東坡上生長的麥子,自己寬慰自己說:“這就很不錯了,我已成為農(nóng)人了。與一般農(nóng)人相比,所不同的只是我是個識字的農(nóng)人罷了?!庇幸荒?,黃州遇上大旱,東坡上只能種大麥。這一年蘇東坡收獲了20多石大麥,全家人以大麥為食。光用大麥煮著吃很難吃,大家都說是嚼虱子,后來就用小紅豆(又叫飯豆)與大麥米摻在一起做飯吃,味道稍強(qiáng)一些。王夫人說:“這呀,我們吃的是新樣二紅飯也?!闭媸强嘀杏形叮辶袠?。蘇東坡在黃州做到了清廉立命,不僅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chǎn),而且在他清廉的生活實踐中為世人留下了寶貴的物質(zhì)遺產(chǎn)。蘇東坡謫居黃州時,黃州流傳有這么個俚語:黃州有二寶,爛磚砌墻墻不倒;稻草系豬豬不跑。說的是黃州養(yǎng)豬多,而且豬都養(yǎng)得很肥很壯,以致用稻草系著,豬也不會跑掉。為什么呢?豬肥壯了,跑不動。正因為如此,黃州當(dāng)時豬肉很便宜,比大米都便宜。蘇東坡在他的詩中寫道:“黃州豬肉賤如土?!碧K東坡很善于做豬肉,他把豬肉買回后,洗干凈,放在罐子里,然后用炭灰火長時間地?zé)?。等燉得爛熟之后再加佐料飽食。他總結(jié)了三句養(yǎng)生的話:“勤洗足,爛燉肉,獨身宿?!边@成了健身秘訣。他用這種辦法做出的豬肉,就是現(xiàn)在人們喜食的“東坡肉”。還有“東坡餅”“東坡蜜酒”,都是蘇東坡在其清廉立命的生活實踐中,發(fā)現(xiàn)和釀制,流傳下來成為了十分珍貴的物質(zhì)遺產(chǎn)。蘇東坡在謫居黃州期間,清廉立命的所作所為,近千年來,一直為人敬慕,為人傳頌,為人繼承和弘揚,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文化現(xiàn)象。
蘇東坡在黃州謫居期間,以他清廉立命的生活實踐,進(jìn)一步鍛造了他崇高的德范。我們說蘇東坡是我們中華民族清廉立德、大愛惠民的典范之一,是不為過的。蘇東坡剛到黃州,鄂東這一帶溺嬰棄嬰的惡風(fēng)陋習(xí)甚為厲害。為了解決好這個問題,蘇東坡一方面自己節(jié)儉持家,克難度日,捐錢救養(yǎng)棄嬰。并寫信鄂州太守朱壽昌,請他解決溺嬰棄嬰問題。據(jù)傳后來采取四條措施解決這個問題:一是成立募捐機(jī)構(gòu),籌錢解決那些因生活困難而棄嬰溺嬰的家庭生活困難;二是建立收養(yǎng)棄嬰機(jī)構(gòu),類似今天的福利院,以收養(yǎng)棄嬰;三是鼓勵家庭條件比較好的社會人士領(lǐng)養(yǎng)棄嬰;四是由州里發(fā)布文告,打擊溺嬰違法行為。這樣一來,在一段時間里,比較好地解決了溺嬰棄嬰問題。公元1083年四月,徐君猷太守調(diào)任湖南。蘇東坡、巢谷、繼蓮大和尚將徐太守邀約到竹間亭品茶,為徐太守送行。當(dāng)大家談及徐太守在黃州的德政時,蘇東坡提議把竹間亭改名為遺愛亭,并親自撰寫作了《遺愛亭記》。還有一件人皆傳頌的事就是,蘇東坡有個同鄉(xiāng)好友名叫巢谷,字元修,他手里有一個秘方“圣散子”。有一年他到黃州來看望蘇東坡,當(dāng)時黃州流行一種傳染病,黃州上街下街到處是求醫(yī)求藥的老百姓。當(dāng)時黃州有個判官名叫金擇善,他趁火打劫,開了個藥鋪,用高息賒藥的辦法,盤剝百姓。蘇東坡知道這個情況后,就把圣散子這個藥方從巢元修手上好說歹說地討過來。并且對長江發(fā)誓,決不外傳。蘇東坡拿到秘方后,湊了一些錢,照方子要求,購進(jìn)中草藥,并在朋友藥鋪(百草堂)里搞了一個柜臺,做成成藥發(fā)給患者,分文不取。得了傳染病的人只要喝三服藥就好了。一下子金判官藥鋪門可羅雀,沒有生意。見此情景,金判官就找蘇東坡,要出重金把“圣散子”方子買過去。可蘇東坡只施舍成藥,說什么也不賣方子。這次流行病過后,蘇東坡為了救治老百姓,把“圣散子”方,分文不取,贈給浠水麻橋醫(yī)生龐安時,并親為藥方寫了一篇《圣散子敘》的文章。蘇東坡這種清廉立德、大愛惠民的善舉,實在叫人感動不已,真正垂范千秋。
在我們?nèi)鐢?shù)家珍地述說蘇東坡清廉事跡時,我們從中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啟示:一是人為善者,不唯條件,而唯心,只要有心,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為善;二是清廉不僅是為官之德,而且更是做人之德,立德是立身、立命之基;三是凡欲成就大業(yè)者,唯清廉者能之,貪招禍,貪招唾,貪招亡,更別奢談什么事業(yè)、愛情,什么人生享受了。人是人世間的匆匆過客,千萬別讓貪婪縮短你的行程。這些啟迪,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不無裨益的。
[1]饒曉明,方星移等.蘇東坡黃州名篇賞析[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0-07:166.
[2]涂普生.東坡黃州五年間[M].武昌: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