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良知·民主·民族性

      2012-08-15 00:51:46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2年1期
      關鍵詞:帕慕克頭巾知識分子

      仇 紅

      (天津師范大學 文學院,天津 300387;

      中國海洋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0)

      良知·民主·民族性

      仇 紅

      (天津師范大學 文學院,天津 300387;

      中國海洋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0)

      作為一名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生活于東、西方兩種文化的交流、沖突、融合中,他關注土耳其的歷史、現(xiàn)實與未來,在民主自由問題上堅守自己作為一名知識分子的良知;在對待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問題上,帕慕克重視傳統(tǒng)文化,但又不拘泥于一味的泥古,而是主張在堅守土耳其文化靈魂的基礎上積極向西方學習。

      帕慕克;良知;民主;民族性

      2006年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稱“他在對家鄉(xiāng)憂郁靈魂的探求中發(fā)現(xiàn)了文化沖突與融合的新象征”。早在獲獎之前帕慕克已是享譽世界的知名作家了。27歲時,他就憑處女作《塞夫得特州長和他的兒子們》獲得《土耳其日報》小說首獎。1985年他出版第一本歷史小說《白色城堡》,獲得全球聲譽?!都~約時報》書評稱:“一位新星正在東方誕生——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998年《我的名字叫紅》出版,獲得世界獎金最高的單一文學獎——都柏林文學獎,確立了他在國際文壇上的地位。他的作品迄今已被譯成40多種語言。作為一名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正逐步在國際上取得越來越高的聲譽,土耳其國內(nèi)一部分左翼作家及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希望帕慕克利用自己的國際聲望為土耳其爭取更多民主自由,于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作為知識分子的帕慕克逐漸把注意力轉向人權、思想自由等方面,并公開發(fā)表一些相關言論,作為一名生活于兩種文化夾縫間的土耳其作家,帕慕克對東西文化的碰撞、融合有著特有的敏銳,他思考土耳其現(xiàn)實、回顧土耳其歷史、同時也展望土耳其的未來。他希望土耳其在保留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同時,學習借鑒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在未來走向人人享有自由、平等權利的真正的民主國家,為此帕慕克始終堅守著自己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最起碼的文化良知。

      對良知的守候

      蘇珊·桑塔格在《河內(nèi)之行》中對于自己接到去河內(nèi)訪問的邀請時說:“我既不是記者,也不是政治活動家 (雖然我慣于在請愿書上留名并且參加反戰(zhàn)游行),更不是亞洲問題專家,只是一個頑固的、術業(yè)無專攻的作家,迄今也未能通過小說或散文來表達自己演變中的激進的政治信仰,以及作為一個美帝國公民的道德存疑,我懷疑自己對這樣一次行程的記述能否為已經(jīng)足夠響亮的反戰(zhàn)言論添加什么新內(nèi)容?!保?]也許難題始自于此,桑塔格如此,帕慕克也是如此,他們不是政治家卻時刻關心政治。但相對而言,糾纏于兩種文化間的帕慕克則處于更為復雜的政治環(huán)境之中。

      2005年2月,帕穆克在接受瑞士一家周刊的采訪時談到三萬庫爾德人和一百萬亞美尼亞人在土耳其被殺害,可除我之外,無人膽敢談論此事。這一犯忌言論引發(fā)了土耳其國內(nèi)極端民族主義勢力的怒火,五位烈屬指控其言論傷及全民,并援引新刑法301條款“侮辱土耳其國格”的罪名,集體將他告上法庭。土耳其政府自此受到國際社會特別是歐盟的強大壓力。2005年12月16日,帕慕克在伊斯坦布爾出庭受審,不過轉年1月,法官以原告不能代表全民且其個人權利未受傷害為由裁定撤銷此案。而比牢獄之災更極端、更可怕的是,帕慕克隨時面臨著像他的小說《雪》中的卡那樣被人射殺于街頭的命運,為此帕慕克必須小心提防,因為大街上隨時會有某個少年舉槍向他射擊,就像一年前他們殺死亞美尼亞裔土耳其記者赫蘭特·丁克 (Hrant Dink)時那樣。

      除了國內(nèi)極端民族主義的威脅,另外一種聲音則是來自對帕慕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更多的是基于政治考慮而非文學本身因素的質(zhì)疑。2007年12月22日出版的加拿大《環(huán)球郵報》書評版刊文《帕慕克:先知還是偽君子?》,文中挖苦性地將帕慕克稱作“憂郁的自大狂”,還再次非議了他所獲榮譽的可信度。文章的作者為住在伊斯坦布爾的美國女作家克萊兒·伯林斯基,她回憶了帕慕克就亞美尼亞人問題所發(fā)表的爭議性言論以及他為此遭到起訴的事件,暗示帕慕克有意利用了上述爭論,使之成為吸引諾貝爾委員會注意力的“捕鼠器”。伯林斯基女士甚至直接表示:雖然沒有見過帕慕克本人,但她顯然不喜歡他這樣的男人,覺得他無趣。她認為帕慕克的抑郁,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要成為偉大作家的焦慮,這使他成了一個“可悲的偽君子”——裝腔作勢的人。國內(nèi)學者也有人持類似論調(diào),認為帕慕克是個媚俗的作家,獲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政治性的言論。

      其實,當我們看待一位作家或者一位知識分子的言論時,首先要看其言論是否合理或出于什么目的。帕慕克對于土耳其歷史上對亞美尼亞人和對庫爾德人的屠殺的指責完全是出于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帕慕克本人在由于其言論受到不公正待遇時得到了其他知識分子作家的支持,比如大江健三郎,后者也曾經(jīng)因為在《沖繩札記》中揭露日本軍隊強制沖繩諸島民眾集體自殺的事件招致右派分子的起訴[2]。在兩人對談時大江健三郎對帕慕克在這個問題上的正當性表示了聲援,他說:“帕慕克先生所提主張的正當性,在整個歐洲都得到了確切無誤的認可,我想與帕慕克先生共享從審判中獲得自由的喜悅?!保?]

      與遭到起訴相比,帕慕克遭到的暗殺威脅更受國際關注。受國際輿論導向的影響,國際恐怖主義常常被簡單化地與穆斯林世界掛鉤,其實這顯然失之粗暴,宗教上的“原教主義”產(chǎn)生原因復雜且不在本文所述范圍之內(nèi),故不在此贅述。但應該看到的是不少來自伊斯蘭世界的知識分子都傾向于世俗而反對“原教”的極端理論,帕慕克也是如此。在《我的名字叫紅》中“恐怖主義者”“橄欖”殺死了西化的姨夫,同時也殺死了反對西化、堅守傳統(tǒng)的“高雅”,而“橄欖”個人也在傳統(tǒng) (東方)、現(xiàn)代 (西方)之間徘徊不定。他之所以殺死自己的同伴,其真正原因是他在文化沖突、融合中迷失了自我,他舉起屠刀時也已經(jīng)殺死了自己。暗殺行為本身就是一種非理性的行為,這也就可以理解“橄欖”殺人的無目的性了,而這一行為本身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落后民族在走向現(xiàn)代化過程中,由于對自己祖國積貧積弱過于憂慮、急切,容易采取較為極端的方式,比如暗殺,中國近代也曾有一段時間部分革命者熱衷于搞暗殺。但民族革命也好,現(xiàn)代化也好,從沒有哪個國家是通過暗殺成功的。作為一個來自于伊斯蘭文明的知識分子,帕慕克深知自己犯忌言行和創(chuàng)作可能帶來的后果,即使自己身處險境,但堅守內(nèi)心良知的知識分子關注的仍然是每一個人的自由人權,特別是少數(shù)弱勢群體的人權,這應該也可以歸為受西方影響的全球趨勢吧。

      對民主的追求

      作為一名作家帕慕克無奈地卷入現(xiàn)實政治活動,但他的那些政治言論卻讓他聲名狼藉,于是他開始在思考:既然自己在接受專欄采訪時說過的一些話常常被人別有用心地利用,同時隨著自己國際聲望的提高,國內(nèi)同行又對帕慕克在政治上的作用越來越重視,那究竟該如何表達自己對政治的思考?于是他想可以寫一部政治小說,與現(xiàn)實政治拉開距離,站在一個合適的視角,藉此可以暴露自己的精神困境——一個來自上層中產(chǎn)階級家庭,覺得有責任要代表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為那些不能為自己伸張正義的人言說。雖然作家自己置身于文本之外,但一切思想都可以在小說藝術中表達,這就是帕慕克最初創(chuàng)作《雪》的初衷。雖然不參與實際的政治活動,但站在一個更高的視角對政治進行超越性的關懷。

      在小說《雪》中,土耳其的一座小城卡爾斯發(fā)生了數(shù)起女孩因為戴頭巾而被學校禁止入內(nèi)引起的自殺性事件。為調(diào)查這一事件同時也為重尋自己往昔的愛情,卡來到了這個小鎮(zhèn),自殺事件疑云重重,各色人等自說自話,卡是惟一肯傾聽所有人談話的一個,但人們并不喜歡他。他深愛著的女子也因愛上了當?shù)氐淖诮填I袖“神藍”而離他遠去,最終卡一個人孤零零的回到法蘭克福,直到有一天被不明身份的人射殺在法蘭克福街頭。

      這是帕慕克惟一的一部政治小說《雪》的大概情節(jié)。小說的基調(diào)是憂傷的,這種憂傷來自帕慕克對當代土耳其的關注。土耳其自1923年建立共和國以來,其國父凱末爾積極推行西化政策,在政治上實行政教分離,在經(jīng)濟上推行資本主義經(jīng)濟,在語言上用拉丁字母取代阿拉伯字母,似乎一夜之間土耳其進入了西方。但問題在于無論任何決絕的西化都難以斬斷傳統(tǒng)文化的根,這是幾乎所有“被現(xiàn)代化”民族、國家所面臨的共同問題。這種巨變讓人們無所適從,于是人們可能會向回看,從傳統(tǒng)中找尋某種極端的東西來表達自己對“被現(xiàn)代化”的反抗,于是一部分土耳其婦女想到了戴上穆斯林婦女的標志——頭巾。頭巾成了一種政治勢力,或者說是被某股外部想利用所謂的頭巾問題而讓土耳其變得分裂的勢力,因為阻止女孩子們戴頭巾進入學校而被極端分子刺殺的校長,在死前與兇手的談話中說自己的女兒——一位不戴頭巾的穆斯林女孩說“親愛的爸爸,如果一個班里大家都戴頭巾,那我就不敢不戴頭巾進這個班,我會很不情愿的戴上頭巾?!保?]

      民主并不僅僅意味著“民治和公權平等”,納博科夫在談到民主時曾經(jīng)特別強調(diào)民主還意味著“個體從民主中獲得的特殊利益”?!熬蛡惱矶?,民主中的每位成員是平等的;就精神而言,每個人都有權利依其喜好與鄰人不同”[4]。從這個角度來說,帕慕克站在了土耳其所有派別之上的高度上,他希望土耳其的民主可以給每個人自由選擇的權利,頭巾作為一個象征,世俗主義者不允許戴頭巾的女孩進入學校不能代表民主,狂熱的伊斯蘭教徒希望人人戴上頭巾同樣不能代表民主,真正的民主應該是每一個女孩子都可以選擇戴頭巾或不戴頭巾堂堂正正地走進學校,走進教室。

      帕慕克小說中表達的這種民主思想完全是來自西方的,因此這部小說出版后,土耳其沒人喜歡。在當代土耳其有兩種最主要的勢力:一是世俗主義者,一是伊斯蘭政教徒。頭巾作為一種體制的象征,世俗主義者希望建立的體制是不帶頭巾的。土耳其的世俗主義者大多來自軍隊,帕慕克小說中所表現(xiàn)的對土耳其政治偏激的批評,令持世俗主義者的軍方不滿。對于軍隊過多地卷入政治,帕慕克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因為當代土耳其人的生活過于依賴于軍事,這樣的政權形式缺乏對文化的寬容度。動輒逮捕、折磨嫌犯、鎮(zhèn)壓,雖然他們在土耳其世俗化、積極申請加入歐盟方面有積極的作用,但軍事民主不能等同于民主。世界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都證明政權軍事化在民主社會是行不通的,近期伊斯蘭世界的風波其實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在帕慕克看來,土耳其越民主、越自由,自己的觀點就越能被接受。土耳其只能在這個意義上加入歐盟。

      另一派則是穆斯林政教徒。他們想要建立的體制是帶上頭巾的。兩種體制關注的都不是土耳其個體公民的民主的實現(xiàn)。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卡、現(xiàn)實中的知識分子帕慕克對兩種體制都頗有微詞,當然必然招致兩種體制的厭棄。帕慕克雖然是一位土耳其人,但他生活在一個世俗化的家庭。帕慕克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我是一個來自于伊斯蘭文化的土耳其人。正因為此,土耳其的伊斯蘭教徒指責帕慕克不是伊斯蘭教徒,不理解伊斯蘭自己的表達方式,特別是其小說中寫到的伊斯蘭教徒的婚前性行為,這在伊斯蘭世界引起了軒然大波。

      小說出版后,帕慕克在土耳其所遭到的指責,其實與卡在卡爾斯小城的遭遇驚人的相似??ㄅc小城中的每個當事者對話但卻遭到他們的輕視,正如帕慕克在土耳其不被人理解是一樣的,甚至于被人指責為西方的間諜遭到追殺。一個社會、民族、文化如此的狹隘,真正的自由主義何以成長于其中?所以,作為一名作家,帕慕克思考的其實并不在于土耳其是否應該加入歐盟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而是土耳其應該在何種意義上加入歐盟。如果不能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上加入歐盟,那對土耳其來說,加入歐盟恐怕就僅僅剩下經(jīng)濟利益,而這不是帕慕克這樣的民主知識分子的真正訴求,只有民主,真正的民主才能為土耳其在未來長時間內(nèi)帶來和諧。

      如果不能走出自己狹隘的政治視角,就必然會導致土耳其在申請加入歐盟失敗后的極端表現(xiàn),這一點亨廷頓早就預言過:“在未來的某一刻,土耳其可能樂于放棄他像乞丐一樣懇求加入西方的令人沮喪和屈辱的角色,恢復它作為伊斯蘭世界與西方世界對話者和對抗者的令人印象深刻的、高雅的角色?!保?]而這一預言不幸卻被言中了,當代土耳其在加入歐盟失敗后政治上確實有了要轉回中東的跡象。

      對民族性的認同

      在成為作家后的30年時間里,帕慕克說自己被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你為誰而寫作?最初的時候母親問他這個問題是關切的,因為作為一個作家如何養(yǎng)活自己?其后朋友們問他這個問題有時可能是譏諷的,因為在朋友看來沒有人愿意讀帕慕克這樣的小說。當帕慕克成為知名作家獲獎無數(shù)時,人們開始關注的是:“你用土耳其語寫作,那么你僅僅是為土耳其人寫作,還是現(xiàn)在也會顧及你譯作所影響到的、更廣泛的外國的讀者群?”

      同中國海外的華裔文學一樣,很多移民海外的土耳其作家會選擇用英語進行創(chuàng)作,而帕慕克則是少數(shù)堅持母語創(chuàng)作的作家。并且當帕慕克作品準備譯介到中國之前,帕慕克對出版社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是堅持譯本一定要譯自土耳其語。薩義德說:“每位知識分子都誕生在一種語言中,而且大都一輩子就活在那個語言中,那個語言成為他知識活動的主要媒介。語言當然一向具有民族性,如希臘文、法文、阿拉伯文、英文、德文等,雖然我在這里的主要論點之一是:知識分子應該使用一個民族的語言,不只是為了方便、熟悉這些明顯的理由,也是因為個體的知識分子希望賦予那種語言一種特殊的聲音、特別的腔調(diào)、一己的看法。”[6]

      作為一名作家,帕慕克自認為自己是“世界性”的,并且認為在文學上自己更是一個西方人,是個“刻意看其東方往昔的西方人”[2]。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他更是一個東方人。帕慕克在接受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東方室主任穆宏燕的電子郵件書面采訪時說了這樣一句話:“當我說橋上 (指連接東西岸的博斯普魯斯大橋)的風景更好時,我的意思是大橋不屬于任何大陸。那里有不同的風景,你有一個距離,在那里你能將遠方看得更加清晰?!保?]土耳其語、伊斯蘭文化實際上就成了帕慕克創(chuàng)作的一個“距離”。換句話說,對民族語言的堅守其實是在強調(diào)自己的創(chuàng)作根基是土耳其文化,而土耳其語則是這一文化的載體。同時站在橋上看風景是在強調(diào)其眼光的世界性,這種世界性的眼光可以幫助生長于文化夾縫中的作家化解文化間的沖突,走向更深層次的文化融合。正因為如此,帕慕克從來不會正面回答自己是為土耳其人創(chuàng)作還是為全世界的“隱含讀者”創(chuàng)作,因為“所有的小說家,不論他是本土的,還是外國的,都在為理想的讀者寫作,首先想象著他們是存在著的,然后心存著他們而創(chuàng)作”[2]。

      糾纏于東西兩種文化間的帕慕克,躑躅于土耳其大大小小的城市間,躑躅于伊斯坦布爾的大街小巷間。作為兩種文化夾縫間的一名知識分子,帕慕克無疑是孤獨的。但他孤獨地堅守著一份知識分子的良知,敢于對現(xiàn)實和歷史直言,期待發(fā)掘出土耳其最純粹的文化,期待土耳其在真正民主的基礎上走向現(xiàn)代。雖然帕慕克在很多場合公開聲稱自己在文化上是更靠近西方的作家,但筆者認為這種靠近其實更多的是小說技巧方面。正如他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演講中稱:“在我看來,小說就像管弦樂和后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它是西方文明的基石之一。我的小說都是關于這一切的。當然,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史詩,這些史詩后來發(fā)展成了小說。中國就有像《紅樓夢》這樣偉大的小說。但讓我們同時記得,偉大的俄國小說和拉丁美洲的小說都發(fā)源于歐洲文化。”[2]作為一種藝術技巧,可以說帕慕克是西方的,但文化的靈魂在土耳其、在伊斯坦布爾。他為土耳其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 (也就是東方與西方)之間的迷失而“呼愁”,只有母語才能表達一種文化的靈魂,很多移民作家選擇外語進行創(chuàng)作都有自己的無奈、掙扎,納博科夫就是這樣,旅居德國十幾年堅持用俄語創(chuàng)作而且不學德語,其實想要堅守的也無非是自己民族文化的魂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母語應該是帕慕克對土耳其民族文化的一種最后的堅守。

      [1](美)蘇珊·桑塔格.激進意志的樣式[M].何寧,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221.

      [2]帕慕克,陳眾議,等.帕慕克在十字路口[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9:229,230,241,246,31,11.

      [3][土]奧爾罕·帕慕克.雪[M].北京:北京世紀出版集團,2007:45.

      [4]李小均.自由與反諷——納博科夫的思想與創(chuàng)作[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7:101.

      [5](美)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195.

      [6](美)愛德華·W·薩義德.知識分子論[M].單德興,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2:29.

      Conscience,Democracy and Nationality

      QIU Ho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Literature,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Xiqing Tianjin 300387,China;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Shandong 266100,China)

      As a Turkey writer,F(xiàn)erit Orthan Pamuk is living in the cultural exchange,conflict and fusion of the East and West.He concerns himself with the history,reality and future of Turkey,and is always sticking firmly to his intellectual conscience on democracy and freedom.On the issue of tradition and modernity,h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but he doesn't cling bigotedly to it;he advocates keeping the spirit of the Turkish culture,and then learning actively from the West.

      Pamuk;conscience;democracy;nationality

      I106

      A

      1673-0313(2012)01-0072-05

      2011-06-18

      仇紅 (1970—),女,山東濟南人,博士生,講師,從事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

      猜你喜歡
      帕慕克頭巾知識分子
      成功是一棵樹,要慢慢生長
      成功是一棵樹,要慢慢生長
      四條頭巾
      快樂語文(2020年26期)2020-10-16 03:50:36
      成功是一棵樹,要慢慢生長
      頭巾的顏色
      頭巾的顏色
      阿拉伯人的頭巾
      近代出版人:傳統(tǒng)知識分子與有機知識分子
      復興之路與中國知識分子的抉擇
      知識分子精神內(nèi)涵的演變——基于西方幾種主要知識分子理論的分析
      泰来县| 临武县| 屯门区| 苍溪县| 克拉玛依市| 宜丰县| 博乐市| 梁平县| 永定县| 荔波县| 宿迁市| 上饶市| 射洪县| 井冈山市| 西藏| 和顺县| 青神县| 新干县| 康保县| 潞西市| 绍兴县| 湘阴县| 隆尧县| 瑞昌市| 靖边县| 三台县| 金坛市| 湖口县| 赤水市| 青冈县| 江孜县| 台中县| 化州市| 滕州市| 金门县| 油尖旺区| 拉萨市| 开原市| 温泉县| 化州市| 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