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中筠自選集》(全5卷)資中筠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10月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年過八十的資中筠先生,常以此語自稱。她早年多從事外交、學術(shù)工作,近來則著述頗豐,針砭時弊、憂國憂民。
2010年,資中筠發(fā)表《知識分子對道統(tǒng)的承載與失落》,對中國古今的“頌圣文化”作了透徹的分析,引起很多讀者的共鳴。也是在這一年,80歲的她被《南方人物周刊》評選為“中國魅力50人物”。
資中筠這一代人于內(nèi)憂外患之中經(jīng)歷了種種民族悲喜劇和荒誕劇,個人命運曾隨之浮沉。改革開放以后逐步從枷鎖里脫離出來,她回歸早期教育所形成的底色。1996年,從社科院美國所退休以來,她撰寫了大量隨筆、雜文。
此次出版的《感時憂世》《坐觀天下》《士人風骨》《不盡之思》《閑情記美》,是資中筠的自選集,“如果學術(shù)上、思想上有一些成果,大部分還是在退休之后。”這五卷中的篇章大體上按倒時序排列,無形中展現(xiàn)了作者的心路歷程,也折射了社會和時代的變遷。
《感時憂世》卷所收內(nèi)容涉及公民社會、文化建設(shè)等人們關(guān)心的問題,“許多文字都是如鯁在喉,不得不吐之言。事實上,形格勢禁,并不能盡吐。而這種憂憤之思近年越強烈,從文章的年序中顯示出來?!?/p>
學術(shù)文章,多集中在《坐觀天下》卷,作者的文風大多“實話實說”,學術(shù)論文不似高頭講章,少“學術(shù)腔”,對普通讀者也很有可讀性,“不怕落敝帚自珍之譏,在重新通讀自己二十、三十年前的一些文章時發(fā)現(xiàn)雖然時過境遷,卻基本上沒有過時?!庇械挠^點為作者首先提出,現(xiàn)已為更多人所理解和接受,盡管仍有爭議。
《士人風骨》卷所收文章,寫于1996—2010年間。第一組文章主要討論知識人的精神家園;第二組文章多是基于歷史題材的心得。她說:“家國情懷、憂國憂民,和對‘道’的承載,依然存在于一部分人中間,現(xiàn)在轉(zhuǎn)化為對嚴重的時弊和改革倒退的憂慮、對普世價值的追求,還有拒絕遺忘,追尋和揭示歷史真相的努力?!?/p>
《不盡之思》收錄了作者追憶往事的一些文章。它好像是一部黑白電影,冀朝鼎、廖承志、宗璞、袁同禮、鋼琴老師劉金定、胡志明、美國中國問題專家鮑大可等人與事、地與物,躍然紙上,其中有好些鮮為人知的事,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人事反映了這幾十年的歷史。
《閑情記美》所收文章時間跨度大,寫于1980—2010年間,可從中看到作者作為學者之外性情的一面。內(nèi)容涉及作者所寫的序跋或讀書隨筆、域外風情、音樂隨感等較為私人化的記憶,展示了作者在美學、文學、藝術(shù)等諸多方面的獨特視角和觀念。
在《非常道》作者余世存看來,資中筠是“一個文化意義上真正的‘富家子’”:“雖曾失落仍能高貴,雖然峻急仍能優(yōu)裕,尤其是能立足道統(tǒng)而能教訓教化。她晚近的寫作,是一種回歸自我和文明常識的人生示范,是對當代漢語中暴發(fā)心態(tài)、投機心態(tài)、造論心態(tài)的校正。她對‘獨立’的珍愛,她的文字和人格尊嚴,傳承了我們中國文化的立法者們稱道的文明精神:自作元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