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膝關節(jié)鏡半月板切除術是針對半月板損傷行之有效的微創(chuàng)手術技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費用低等優(yōu)點。但手術過程中,患者在清醒狀態(tài)下往往會因手術室環(huán)境、麻醉手術操作、醫(yī)護人員的態(tài)度等因素而產生無助、緊張感,從而使疼痛、焦慮情緒加重并延續(xù)至手術結束后的一段時間。我院近2年來對局部浸潤麻醉下膝關節(jié)鏡半月板切除患者給予術中護理干預,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科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患者80例,均為單純半月板損傷患者。病例要求①思維清晰,交流無困難。②無嚴重基礎疾病,無精神疾病。③均選擇局部浸潤麻醉下單膝半月板手術。④無重大手術史,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將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0例,干預組男20例,女20例,平均(42.4±9.8歲),病程3 d~2年,均為外側半月板損傷;對照組男19例,女21例,平均(43.6±8.6歲),病程5 d~1.8年,均為外側半月板損傷。2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均在手術前一日進行常規(guī)隨訪。具體內容包括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巡回護士到病房向患者做自我介紹,告知患者手術過程中護士將會一直陪伴,通過不斷交流,緩解患者在手術室等候的過程中的孤獨和無助,減輕手術中患者恐懼、焦慮心理。②了解患者的相關信息,如病史、相關檢查結果、過敏史、手術史等。③交代手術前準備及注意事項,如保證充足睡眠、注意保暖、術前禁食水時間、著裝準備、術區(qū)皮膚準備等。④介紹手術室的環(huán)境及注意事項、手術目的、手術方式、簡單的手術過程、手術體位、預后、術后功能鍛煉等。⑤重點介紹局部浸潤麻醉操作方法、配合要點、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xiàn)、注意事項等,使患者對麻醉有充分的了解,消除對手術中疼痛的恐懼。⑥告知患者手術過程中將一直保持清醒狀態(tài),患者可以通過音樂干預選擇喜歡的音樂播放以減低緊張感,教會患者漸進性肌肉松弛訓練的方法做放松調整,使患者在最佳狀態(tài)配合完成手術。
干預組在手術當日加強對焦慮的護理干預。①建立信賴的護患關系。手術準備的過程中,護士再次向患者介紹局部浸潤麻醉操作方法、配合要點、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xiàn),簡單的手術過程和配合要點,使患者對麻醉、手術有充分的認知和心理準備。在工作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陪伴在患者身邊,與患者輕松溝通,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感受到關心和問候,降低患者疼痛和焦慮感。②音樂干預。局麻下手術的患者手術期間處于清醒狀態(tài),易產生恐懼心理[1]。放松性的音樂能夠降低手術應激所致的生理及心理反應,我們術中選擇讓患者聽每分鐘60~70拍的樂曲[2],轉移患者對手術的注意力,消除恐懼、焦慮情緒,降低血壓的升高幅度,減少局麻藥的需要量,避免了器械碰擊聲、醫(yī)生討論等不良刺激的影響。③行為干預。教會患者手術過程中感到痛苦時,放松自己的方法,如漸進性肌肉松弛練習,讓患者注意力集中,放慢呼吸,采用腹式呼吸,吸氣4s,然后呼氣4s,大約1 min,以降低患者對周圍環(huán)境的感應能力和交感神經的活動,使肌肉、心理放松,以減輕疼痛、焦慮感。同時,護士通過握住患者手或按摩手部的簡單交流,有效降低局麻手術中患者的焦慮水平。
1.3 評價方法及判定標準 術后6 h、24 h、36 h、48 h進行疼痛評價。①數(shù)字評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用數(shù)字代替文字表示疼痛的程度。0分時表示無痛,10分時表示劇痛,中間次序表示疼痛的程度,請患者在平臥狀態(tài)下根據(jù)自覺疼痛程度進行評分[3];術前一日(干預前)、術后24 h(干預后)進行焦慮評價。②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定[4]:由20個項目組成,每個項目根據(jù)被測試者干預前后的主觀感受評分,累計各項得分為總粗分,粗分乘以1.25,的標準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干預組患者在術后6 h、24 h、36 h、48 h的NR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經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48 h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后疼痛的比較(±s,分)
表1 2組患者術后疼痛的比較(±s,分)
6 h 24 h 36 h 48 h干預組組別 n(例)NRS評分(術后)<0.01 <0.01 <0.05 >0.05 40 3.75±1.40 2.57±1.14 1.82±0.70 0.72±0.58對照組 40 4.65±1.45 3.25±1.36 2.30±0.95 0.92±0.75 P值
2.2 干預前后2組患者焦慮狀況比較。干預組在干預后SAS總分與干預前和對照組比較顯著降低,P<0.05,對照組干預前后SAS總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2組患者SAS評分比較(±s,分)
表2 干預前后2組患者SAS評分比較(±s,分)
注:a與干預前比較,P<0.05;b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例)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40 47.52±5.84 46.87±5.52干預組40 46.73±4.59 32.97±6.74
局部浸潤麻醉下膝關節(jié)鏡手術極大地降低了麻醉引起的生理功能干擾和麻醉并發(fā)癥。同時,避免了使用氣壓止血帶帶來的局部和全身副作用。但手術及麻醉操作是手術應激反應主要的應激源[5]。手術心理應激反應術前就開始出現(xiàn),而且持續(xù)到手術生理反應衰減后的很長一段時間,表現(xiàn)為恐懼、焦慮、緊張、睡眠質量差,對疼痛的敏感性增高等[5]。適當?shù)淖o理干預措施可以使患者在心理、生理上達到愉快的狀態(tài)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最終讓患者身心處于最佳狀態(tài),更好地配合治療,減輕并發(fā)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6]。
由于在術中保持清醒,且大多數(shù)患者均為初次手術,心理活動相對復雜,因此其恐懼、焦慮、害怕等心理往往大于全麻手術患者,且這種負面心理可能持續(xù)更長時間,這必將影響患者的生命體征,配合程度,甚至影響手術[7]。當局麻藥液注入組織形成張力時,往往會引起患者腫脹難忍,麻醉效果不確切也會引起患者術中疼痛。因此,手術前患者對麻醉、手術操作過程和配合要點充分地認知非常重要。手術過程中,護士通過采取音樂干預、撫觸患者手部,和藹的溝通等護理干預方法,引導患者進行自身放松訓練,如漸進性肌肉松弛練習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降低患者疼痛、恐懼感,從而減輕這種負性情緒對術后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的不良影響,有利于術后康復。
我們通過具體工作總結,以下幾方面是引起術后焦慮加重的主要因素:①患者對疾病知識、手術目的和方法、預后、術后功能鍛煉等缺乏足夠的認知。②局麻操作常因疼痛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精神恐懼,使患者應激反應增強,過強的應激反應不僅影響麻醉手術的進行,還影響到術后的康復[8]。③患者在清醒狀態(tài)下會產生孤獨、恐懼情緒,特別麻醉不確切、效果不佳時,手術操作帶來的疼痛會進一步加重恐懼、焦慮情緒并延續(xù)至術后。針對這些因素,護士在常規(guī)術前訪視基礎上,術中采取音樂干預、撫觸、聊天、放松訓練等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法,可以使患者身心放松,以良好的心態(tài)順利完成手術。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術中給與患者適當?shù)淖o理干預可以明顯改善術后患者焦慮情緒,有利于術后康復。
[1]張粉婷,丁曉英.撫觸對減低白內障患者局麻手術中焦慮水平的實驗研究.護士進修雜志,2003,18(10):871-873.
[2]梁玉梅,卜淑娟.抗抑郁護理對人工全髖關節(jié)翻修術后康復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2001,26(9):803-804.
[3]殷磊.護理學基礎.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60-161.
[4]張作紀.行為醫(yī)學量表手冊.北京:中華醫(y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490-491.
[5]高立碩,劉純艷.手術應激反應與護理應對的研究進展.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3A):75-76.
[6]鐘連英,鄧桂意.全子宮切除患者住院期間心理調查及護理對策.實用醫(yī)技雜志,2006,5(7):328-329.
[7]譚芳.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2009,15(20):103-104.
[8]房心良,曾因明.現(xiàn)代麻醉學.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