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永鑫 周亞明
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偏頭痛的療效
葛永鑫 周亞明
目的分析觀察顯微血管減壓術對偏頭痛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將我院84例偏頭痛患者隨機的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每組各42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藥物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采取顯微管減壓術進行治療,觀察兩種方法對偏頭痛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顯微血管減壓術對偏頭痛的治療可以取得較好效果。結論對于偏頭痛患者而言,顯微管減壓術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偏頭痛癥狀,而且見效比較快。
顯微血管減壓術;偏頭痛;藥物;療效
偏頭疼是一種常見的容易反復發(fā)作的搏動性頭痛,其發(fā)病率非常高。偏頭痛發(fā)作前通常會有視物模糊,肢體麻木,閃光等先兆,大約在數分鐘到1h左右會出現一側頭部陣痛,而且逐漸加劇直至出現嘔吐、惡心后,感覺才會有所好轉[1]。當前藥物療法與顯微血管減壓術為常見的偏頭痛治療方法,但藥物療法往往不能徹底根治該病,手術療法所取得的效果比較好,且患者病情復發(fā)的機率非常低。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84例偏頭痛患者作為此次實驗的研究對象,84例患者均符合偏頭痛的診斷標準。84例患者中,男30例,女54例,年齡為24~80歲,平均年齡為44歲,頭痛病史為2~16年,頭痛的發(fā)作頻率為8~25次/年。按疼痛部位來講,其中額部疼痛患者10例,顳部疼痛患者30例,枕部疼痛患者50例,其中6例中側顳,枕部3例,雙側枕部3例。84例患者均應當進行常規(guī)檢查,經頭部MRI檢查以排除顱內的其他病變所導致的頭痛。將84例患者隨機的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2例,且兩組患者的疼痛部位、頭痛病史、發(fā)作頻率等諸多方面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藥物進行治療,傳統(tǒng)的偏頭痛治療藥物為常規(guī)止痛藥、麥角胺制劑、英明格等,可以根據患者的情況采取適量的激素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采取顯微血管減壓術進行治療,手術應當在局部麻醉的狀態(tài)下進行,局部麻醉成功之后,應當先切開皮膚,在顯微鏡下來分離皮下組織,找到不同疼痛部位所對應的神經組織進行減壓。對于有復合區(qū)域疼痛的患者應當首先對疼痛最為顯著的部位進行手術,一周之后再進行其他部位的手術。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隨訪一年以上,患者的頭痛癥狀完全消失,沒有復發(fā);顯效:隨訪一年以上,患者的頭痛癥狀緩解在90以上,而且對正常的生活,工作沒有影響;好轉:隨訪一年以上,患者的頭痛癥狀有所減輕,但對生活和工作會有一定,在疼痛時需要采用藥物進行治療;無效:患者經治療,疼痛癥狀沒有明顯改善。治愈、顯效均計算在總有效率內。
1.4 數據處理 以SPSS 12.0為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檢驗水準為0.05,即當P<0.05時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符合方差齊性,因此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方法。
對所有患者隨訪一年以上,采取顯微血管減壓術療法進行治療的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具有明顯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頭痛緩解的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分析比較(例,%)
多種原因都有可能引起偏頭痛,其確切的發(fā)病原因與發(fā)病機制尚且處于討論之中。偏頭痛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流淚、眼眶發(fā)脹、鼻塞、眼結膜充血等,如不及時治療的話,會逐漸加劇,出現精神、神經功能障礙等,對人體所產生的危害非常大。
就當前來說,保守療法與顯微血管減壓術常見的偏頭痛治療方法。保守療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偏頭痛癥狀,但不能徹底根治,患者的病情容易復發(fā),手術療法治療該病,所取得的效果較為明顯,可以有效緩解神經對腦部組織的壓迫感,使偏頭痛得到徹底緩解。實驗結果也表明,手術療法取得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藥物療法,而且見效快,療效確切,可以治愈大部分偏頭痛患者。所以,對于偏頭痛患者而言,手術療法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方法。
[1]王斌,馬逸,鄒建軍等.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血管性偏頭痛35例臨床體會.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8,24(11):853.
841100新疆焉耆縣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