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
北京時間2011年10月6日上午,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就喬布斯逝世發(fā)微博調侃蘋果公司。他發(fā)表微博稱:“‘蘋果董事會應該馬上做一決定:大量生產1000元人民幣以下一部的iPhone手機和iPad,讓更多(人)用上‘蘋果,這是對喬布斯最好的紀念?!?21分鐘后,新浪微博網友“唐若丁9983”轉發(fā)了此微博,并評論說,潘總哪天要也去世了,也請貴公司推出1000一平米的房子吧,十幾億人民都會紀念您。稱推出1000元以下的iPhone手機是對喬布斯最好的紀念,網友紛紛留言請潘石屹推出1000元/平米的房子,一時成為笑料。隨后他被新浪微博網友“討伐潘石屹”封了一個新外號:“潘一千”。
支持者:真的猛士,敢于直面哄騙消費者的高價
網友“東郭先生”:“潘一千”是一個勇敢者,在全世界的人們幾乎都在痛悼喬布斯的時候,敢于發(fā)出異類的聲音,而且一語中的。是的,喬布斯的蘋果產品價格的確高得離譜。在國人不理性地給喬布斯打廣告的時候,個別人出來一聲斷喝,算是給我們打了一劑清醒劑。連發(fā)了兩篇關于喬布斯的文章,也許有人問我:你為什么要反對喬布斯?其實,也不是反對喬布斯啦。只是對媒體這么瘋狂地炒作有些看不慣。一個美國人的死去,值得我們媒體如此瘋狂地為其做廣告嗎?已經有這么多瘋狂的蘋果迷了難道還要誤導我們小孩子,進行這種害人的時尚追求?大家沒有忘記這樣的一則新聞,一個小孩把自己的一個腎給賣掉了,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回答竟會是,為了能買起一臺蘋果!媒體,廣告,真是害人不淺啊,蘋果不斷推出高價的新一代產品,這種推銷模式,只是在不斷地騙蘋果迷的錢財。沒有足夠的財力,這種時尚你追趕得起嗎?有多少年輕人在追求時尚的懸崖上,最后跌得個粉身碎骨?為了這個有缺陷的蘋果,值得媒體用國人年輕的性命去豪賭嗎?因此,我只能對喬布斯說不了,自然,我得為潘一千叫好。
網友“草木一秋”: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面對喬布斯咬過一口的“蘋果” ,國人對其高價,一聲不吭,或者欣然接受,這純粹是愛慕虛榮、追逐浮華的表現(xiàn)。我一直想不明白,為什么國人對本國的產品不感興趣,卻對那“蘋果”情有獨鐘,這是不是崇洋媚外的表現(xiàn)呢?潘一千在國人的沉默中敢于調侃喬布斯,正是不平則鳴,何罪之有?你可知道, 什么是蘋果手機,那是一種經濟的慣性,讓你們下意識習慣這種生活方式,喬布斯只是在商人的角度作出了有力的判斷而已,說白了,無商不奸,為的是你們口袋里的錢啊,賺了你的錢,死了還要你撒一把辛酸淚,“杯具”不“杯具”呀?
反對者:癩蛤蟆也敢嘲笑天鵝?
網友“牛肉串串燒”:潘石屹和喬布斯之間的區(qū)別是:喬布斯是個神話,潘石屹是個笑話……
網友笨笨熊:潘石屹你充其量是個中國畸形房價下的幸運兒而已,你賺的錢有很大一部分是吸食百姓的血汗而得到的,喬老爺子恰恰相反,他是造福社會的偉大天才。所以潘總請你不要和喬老爺子比,你還沒達到那個段位。試想假如你死了,喬布斯會不會這么調侃你?當然首先喬布斯得知道你是誰。
網友“子期安在”:潘石屹這個微博我看了,當時就覺得別扭。后來又覺得好像挺有理的,再想想,真是讓人厭惡。有利益才能紀念、調侃嗎?多么赤裸裸的金錢至上、利益至上!懷念喬布斯,是因為他曾經跌入谷底又重新勇敢地爬了起來,是因為他改變了世界、特立獨行,而不是其他!
網友“澧水騷人”:潘老板看來讓金錢迷住了雙眼,在喬布斯離去的傷痛時刻,還不忘展露他的利欲觀,賺錢經,可悲啊。中國首富里有多少不是靠房地產起家的,靠天價房暴發(fā)的,他們靠的不是勤勞致富,靠的是門道、信貸和運作,空手套白狼;向他們學什么?利欲熏心,巧取豪奪,還是漫天要價,最后讓老百姓一輩子買不起房?
網友平常牛:其實中國的房地產商們和喬幫主一樣深深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喬幫主的產品讓我們越來越便捷越來越快樂,潘石屹們的產品讓我們越來越煩躁越來越痛苦!??!
主持人:建議或許可行,調侃不合時宜,
喬布斯逝世,潘石屹發(fā)表微博調侃蘋果,建議或許可行,只是有點不合時宜,“蘋果”的高價的確令人匪夷所思,需要抨擊,但是在喬布斯逝世之際調侃,就觸犯了眾怒,因為大家都在一片哀悼聲中潸然淚下,你卻幸災樂禍。至于為什么會招來網友一片熱議和討伐呢,其原因可分為以下幾點:
身份不同。雖同是商人,但喬布斯除了是商人外,他的創(chuàng)新精神改變了世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喬布斯依靠自己的天才和奮斗獲得了財富,而潘石屹雖然也是商人,但充其量不過是個靠賣房發(fā)家的投機家。與喬布斯相比,除了財富天地之差,喬布斯在為人類謀福,而潘石屹則在賣房賺錢,使普通大眾望房卻步。
兩人生產的產品不同。蘋果是非必需品,房子是必需品。買不起非必需品,可以不買或者待經濟寬裕后再買。而買不起必需品,日子就不好過了。潘石屹身為一個房地產商,無意勾起民眾的痛處,必惹火燒身。
作為一個社會有“名”的人,在說任何話時應該考慮到社會大眾的情緒及接受程度,當一個有著精神領袖意義的人物去世時,是否合適用那樣的話語來表達個人所謂的“懷念”。而且社會大眾紀念或是懷念某位人物的時候一定是需要花費所謂的金錢來換取嗎?精神上的紀念或永存,永遠比所謂的物質存在要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