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雞保 龔靖世 李志軍 李琛
摘要:作為中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玉米產(chǎn)量受干旱影響極其嚴重,提高玉米的耐旱、抗旱性能勢在必行。在介紹干旱脅迫在不同時期對玉米產(chǎn)量影響的基礎上,綜述了目前在玉米耐旱、抗旱性能提高方面的研究現(xiàn)狀,并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玉米;耐旱性;抗旱性
中圖分類號:S513;S3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2)16-3422-03
Research Status on Drough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Maize
LIANG Ji-bao1,GONG Qing-shi1,LI Zhi-jun1,LI Chen2
(1.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Shenmu County, Shenmu 719300,Shaanxi,China;
2.Schoo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1,Shaanxi,China)
Abstract: As one of major food crops in China, maize production is extremely affected by drought. Improve the drought resistance and tolerance of maize is imperative. The effect of drought stress on maize yield at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was introdused.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drough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maize was summarized.
Key words: maize; drought tolerance; drought resistance
干旱與水資源短缺已成為世界農(nóng)業(yè)和社會發(fā)展的制約因素,我國是世界上主要的干旱國家之一,干旱、半干旱土地面積約占國土總面積的47%,其中干旱、半干旱耕地面積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51%。玉米是我國第二大糧食作物,干旱是限制我國玉米生產(chǎn)發(fā)展和產(chǎn)量提高的第一要素,干旱對玉米產(chǎn)量影響達20%~50%[1]。干旱條件下的水分脅迫會引起玉米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應,研究玉米的抗旱機制,選育抗旱性強的新品種,不僅可以保證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而且對于節(jié)省有限的水資源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介紹了干旱脅迫對玉米萌芽出苗、幼苗根系、開花灌漿期的影響及目前的研究進展。
1干旱對玉米生長的影響
1.1干旱對玉米種子萌芽出苗的影響
萌芽出苗是種子植物整個生命期的第一階段,雖然玉米從萌發(fā)到出苗這一階段需水量較少(僅占總需水量的3.1%~6.1%),但這一時期對水分卻最為敏感[2]。水分脅迫延緩了種子細胞膜的修復速率、代謝失調(diào)加劇、膜質(zhì)過氧化、膜透性增高,影響了種子核酸的修復,降低了淀粉酶活性,使得種子萌發(fā)初期時間推遲,萌發(fā)率下降,種苗生長不良[3]。黃艷勝等[4]將MnSO4粉末、CuSO4粉末、ZnSO4粉末、NiSO4粉末、(NH4)6Mo7O24·4H2O粉末分別為0.10、0.05、0.10、0.20、0.20 g,一定量的EDTA(防止沉淀生成),用去離子水300~400 mL混合均勻,制成浸泡液,用此浸泡液浸種12 h,能促進種子萌發(fā),提高幼苗的呼吸速率及根活力,增強了種子及幼苗的抗逆能力。研究在水分脅迫下玉米萌芽出苗期種子活力及其他指標抗旱性機制,通過營養(yǎng)液浸種處理,是改良抗旱品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1.2干旱對玉米根系的影響
根系是玉米吸收水分和礦質(zhì)元素的主要器官,玉米的根系與抗旱性密切相關[5]。玉米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植株對土壤中水分、養(yǎng)分的吸收和對不良環(huán)境的抵抗能力[6-8]。通過對玉米種子的處理,可以提高玉米幼苗根系的生長速率和密度,從而提高玉米幼苗的抗旱性。王春虎等[9]通過用不同濃度的赤鈣合劑溶液浸種處理后,觀察、記錄玉米的發(fā)芽率、發(fā)芽勢、根系生長狀況、幼苗各時期的生長變化情況并進行對比研究,確定最佳浸種條件為:2%的CaCl2和100 μg/mL赤霉素混合作為浸種液,供試材料為農(nóng)大108、鄭單958、豫玉22號、新單22號,各?。罚傲7N子置于浸種液均為40 mL的不同杯子中,浸泡24 h后在24.5 ℃下催芽27 h,播種后發(fā)現(xiàn)玉米幼苗的根系量增加,抗旱能力增強,增產(chǎn)近10%。浸種處理成本低,操作方法簡單,適用于大面積推廣。
1.3干旱對玉米開花、灌漿期的影響
產(chǎn)量性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穗部性狀,然而光合作用是物質(zhì)生產(chǎn)與產(chǎn)量形成的生理基礎,光合作用效率是玉米生產(chǎn)力的決定性因素,90%~95%的生物產(chǎn)量是通過葉綠體在光的作用下由光合作用制造的。同時玉米在開花期遭受干旱表現(xiàn)為吐絲期延遲,抽雄與吐絲間隔延長[10],子粒建成受限,干旱脅迫條件下子粒灌漿持續(xù)時間大約縮短2~9 d,灌漿速率下降8%~18%[11],子粒重減少,引起玉米產(chǎn)量下降。提高玉米葉片及開花、灌漿期的抗旱性對于提高玉米產(chǎn)量非常有效。劉永紅等[12]采用池栽模擬試驗,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種在花期干旱和正常澆水條件下的子粒發(fā)育過程及特性,結果表明,最大灌漿速度出現(xiàn)時間提早的品種,可以延長最大灌漿速度的持續(xù)時間,增加抗旱性和產(chǎn)量。劉俊等[13]通過研究,在100 mmol/L NaCl鹽脅迫下,玉米中多胺含量對玉米幼苗干重及葉片不同性狀結合多胺的影響與葉片噴施1 mmol/L Put、Spd和Spm后葉片生理生化反應進行對比,結果表明,葉片噴施外源多胺Put、Spd和Spm可明顯降低鹽脅迫對玉米葉片的活性氧傷害,提高光合速率和干物質(zhì)積累。葉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光合作用在玉米的生長發(fā)育及產(chǎn)量的形成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在干旱脅迫條件下能保持較高的光合速率,對提高玉米產(chǎn)量非常有利。
2玉米耐旱、抗旱性能提高的研究現(xiàn)狀
2.1通過基因轉化提高抗旱性
玉米耐旱性多為微效多基因控制,遺傳改良困難,但利用轉基因技術,將抗旱、耐鹽基因導入玉米自交系,可以打破物種間生殖隔離,創(chuàng)制玉米抗旱新品種。賈俊香等[14]通過對不同的轉基因植株與對照組相對電導率、相對含水量、蒸騰速率、光合速率、葉片失水速率和葉水勢的研究表明,轉基因玉米的抗旱性在不同程度上高于非轉基因玉米。石薇等[15]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在玉米自交系吉444授粉后20~24 h導入外源基因蛋白激酶,蛋白激酶基因能夠響應干旱脅迫誘導,提高玉米耐旱性。董春林等[16]利用海藻糖的抗逆耐旱特性,采用改進的花粉管通道法,將抗旱、耐鹽基因海藻糖合酶基因(TPS)導入玉米自交系鄭58中,通過對植株的篩選、DNA提取、PCR檢測并與未轉化的植株對比,結果表明轉基因植株抗旱性增強。楊政偉等[17]以玉米自交系掖478的莖尖為受體,采用農(nóng)桿菌介導法將小麥抗旱SAMS基因轉入玉米中,轉化率為3.53%。在同一水分脅迫條件T1代轉基因玉米葉片相對含水量、葉綠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較非轉基因植株含量高。在水分脅迫60 h后,轉基因玉米葉片相對含水量、葉綠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較非轉基因玉米上升8.16%、20.02%、32.21%、22.77%,而電導率、MDA含量分別下降14.38%、29.41%,通過導入SAMS基因后玉米的抗旱性提高。轉基因技術克服了基因表現(xiàn)型人工選擇效率低、預見性差、周期長的缺點。轉基因技術的日益成熟,為玉米種質(zhì)改良提供了新途徑,利用轉基因技術獲得的抗旱玉米植株性狀穩(wěn)定,且具有較好的遺傳特性。
2.2通過改良土壤提高抗旱性
適量、適時施肥可提高作物的水肥利用效率,已成為農(nóng)業(yè)節(jié)水增產(chǎn)的一種主要途徑。如磷可參與光合作用,提高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中度干旱時適當施氮有利于莖高增加,干旱脅迫下硅可減輕葉片傷害。盧樹昌等[18]對北方潮土區(qū)夏玉米設置6個施磷處理進行田間試驗,通過對玉米長勢和產(chǎn)量的對比分析表明,施磷93 kg/hm2產(chǎn)投比最高,合理施用磷肥能促進氮的吸收和同化,協(xié)調(diào)養(yǎng)分吸收平衡,提高作物抗逆性,達到增產(chǎn)效果。黃茂林等[19]以免耕配以不同肥料與傳統(tǒng)翻耕作為對照,研究了POD活性、MDA、Pro和葉綠素含量4個生理指標的變化,結果表明,免耕、有機肥處理土壤能使玉米灌漿期葉片中MDA含量、Pro含量、葉綠素含量顯著增高,POD保持在較低的水平,延緩葉片衰老,提高了玉米的抗旱能力。王曰鑫等[20]通過對腐植酸配方肥與地膜覆蓋兩種節(jié)水抗旱技術結合使用條件下,玉米苗期土壤水分與溫度、玉米生長、玉米產(chǎn)量的研究表明,腐植酸配方肥與腐植酸液態(tài)地膜的疊加使用可以保持土壤的溫度、濕度、促進微生物生長、提高土壤肥力,使玉米的抗旱性增強,產(chǎn)量較對照組提高27.7%。李清芳等[21]研究了在干旱脅迫下施硅肥(SiO2)分別為120 mg/kg、240 mg/kg的土壤與對照組土壤在玉米植株生物量積累、凈光合速率、葉綠素含量、POD、SOD和CAT活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干旱脅迫下施硅植株較對照組以上分析水平都有所增加,增幅分別為23.7%~40.5%、10.9%~28.8%、4.0%~11.9%、6.4%~26.4%、17.8%~26.8%、3.2%~33.5%,同時施硅植株使葉片細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受限。硅減輕了干旱脅迫下葉片的傷害作用,提高了生物積累量,植株表現(xiàn)出較好的抗旱性。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植株的抗旱性,操作簡單而且技術要求低,適合幾乎所有農(nóng)民應用于提高植株產(chǎn)量,是一種簡便可行的操作工藝。
土壤中施加一定量化學材料或制劑在保持土壤水分、抑制蒸發(fā)與蒸騰、防止土壤板結、減少營養(yǎng)元素流失與淋失、促進作物對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和利用等方面效果顯著[22]。高鳳文等[23]通過研究不同保水劑對土壤蒸發(fā)量、玉米幼苗CAT活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的影響并與對照組進行對比,結果表明使用土壤保水劑可以抑制土壤中水分的蒸發(fā)量,提高玉米幼苗的抗旱性。其中保定科翰98保水效果最好,向1 000 g土壤中加入2 g科翰98注入100 mL水,蒸發(fā)量比對照組少8.96%,玉米幼苗CAT活性、MDA含量分別降低46.67%、33.41%,玉米幼苗抗旱性增強。但是單獨使用保水劑會使植物產(chǎn)生冗根[24],將保水劑與其他材料混合使用,研究復合應用后的效應,將為提高植物保水增產(chǎn)提供新途徑。
3展望
玉米是重要的糧食、飼料作物,也是現(xiàn)代工業(yè)的重要原料,在我國種植范圍廣、面積大。但是干旱嚴重影響我國玉米生產(chǎn)發(fā)展和產(chǎn)量提高,干旱對玉米的影響表現(xiàn)在形態(tài)結構、生理生化等多方面。通過對玉米拌種、幼苗、根系、葉片噴灑藥劑等抗旱性能處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玉米的抗旱性增加產(chǎn)量,同時向土壤中施加肥料可以提高玉米的水肥利用率。親代玉米的優(yōu)良性狀不能很好地遺傳,通過轉基因技術可以使玉米的性狀穩(wěn)定保持,同時為遠緣雜交提供了可能,通過轉基因技術可以提高玉米的抗旱性、耐寒性、抗蟲害等,但多性狀研究較少,難度較大。發(fā)展玉米多基因轉化和基因聚合技術改良玉米品質(zhì),使其具有復合性狀將是今后玉米分子育種的重點。
參考文獻:
[1] 趙樹仁,葉青江,荊紹凌,等.玉米抗旱性育種[J].農(nóng)業(yè)與技術,2008,28(4):43-44.
[2] 山侖.我國西北地區(qū)植物水分研究與旱地農(nóng)業(yè)增產(chǎn)[J].植物生理學通訊,1983(5):7-10.
[3] 徐明慧,關義新,馬興林,等.玉米芽苗期抗旱性研究進展綜述[J].玉米科學,2002,10(4):35-38.
[4] 黃艷勝.不同濃度營養(yǎng)液對玉米種子萌發(fā)及幼苗生長影響的研究[J].黑龍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09(6):68-69.
[5] 齊健,宋鳳斌,劉勝群.苗期玉米根葉對干旱脅迫的生理響應[J].生態(tài)環(huán)境,2006,15(6):1264-1268.
[6] WIESLER F,HORST W J. Root growth and nitrate utilization of maize cultivars under field conditions[J]. Plant and Soil,1994,163(2):267-277.
[7] 嚴小龍,廖紅,戈振揚,等.植物根構型特征與磷吸收效率[J]. 植物學通報,2000,17(6):511-519.
[8] LYNCH J. Root architecture and plant productivity[J]. Plant Physiology,1995,109(1):7-13.
[9] 王春虎,趙新亮,陳士林,等.赤鈣合劑浸種對玉米幼苗生長的影響[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3(2):24-26.
[10] 高世斌,趙茂俊,潘光堂,等.干旱脅迫與正常環(huán)境下控制玉米開花期性狀的QTL鑒定[J].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2005,18(5):93-97.
[11] 宋鳳斌,戴俊英.干旱脅迫對玉米雌穗生長發(fā)育和產(chǎn)量的影響[J].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0,22(1):18-22.
[12] 劉永紅,何文鑄,楊勤,等.花期干旱對玉米籽粒發(fā)育的影響[J].核農(nóng)學報,2007,21(2):181-185.
[13] 劉俊,周一峰,章文華,等.外源多胺對鹽脅迫下玉米葉綠體結合態(tài)多胺水平和光合作用的影響[J].西北植物學報,2006,26(2):254-258.
[14] 賈俊香,賈煒瓏.轉基因玉米苗期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標及綜合評價的研究[J].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5,25(4):331-333.
[15] 石薇,黃叢林,張秀海,等.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將蛋白激酶基因導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J].華北農(nóng)學報,2011,26(4):46-49.
[16] 董春林,張明義,林忠平,等.用花粉管通道法將抗旱耐鹽基因導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J].山西農(nóng)業(yè)科學,2011,39(5):392-394.
[17] 楊政偉,胡銀崗,王琨,等.轉SAMS基因玉米自交系獲得及抗旱性分析[J].西北植物學報,2011,31(6):1084-1089.
[18] 盧樹昌,劉惠芬,李文君.北方潮土區(qū)夏玉米施磷效果的研究[J].天津農(nóng)學院學報,2000,7(4):7-10.
[19] 黃茂林,梁銀麗,韋澤秀,等.免耕施肥對灌漿期玉米、鼓粒期大豆葉片過氧化作用和脯氨酸含量的影響[J].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5(3):198-202.
[20] 王曰鑫,秦慧娟.腐植酸配方施肥與地膜覆蓋對黃土區(qū)旱作玉米的作用[J].腐植酸,2010(5):24-28.
[21] 李清芳,馬成倉,尚啟亮.干旱脅迫下硅對玉米光合作用和保護酶的影響[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7,18(3):531-536.
[22] 辛小桂,黃占斌,朱元駿.水分脅迫條件下幾種化學材料對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響[J].干旱地區(qū)農(nóng)業(yè)研究,2004,22(1):54-57.
[23] 高鳳文,羅盛國,姜佰文.保水劑對土壤蒸發(fā)及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響[J].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5,36(1):11-14.
[24] 遲永剛,黃占斌,李茂松.保水劑與不同化學材料配合對玉米生理特性的影響[J].干旱地區(qū)農(nóng)業(yè)研究,2005,23(6):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