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曉芳,徐根隆,方云斌
(蘭溪市人民醫(yī)院 檢驗科,浙江 金華 321100)
·病例分析·
4013例孕婦四項傳染病指標檢測結(jié)果分析
童曉芳,徐根隆,方云斌
(蘭溪市人民醫(yī)院 檢驗科,浙江 金華 321100)
孕婦;傳染病;母嬰傳播
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主要是通過血液傳播的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病。母嬰傳播是其傳播方式之一。對孕期婦女進行四項傳染病指標檢測對于切斷母嬰傳播、提高出生人口素質(zhì)以及避免醫(yī)院感染均具有重要意義。本資料對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間的4013例孕婦進行了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體(HCV-Ab)、梅毒螺旋體抗體(TP-Ab)、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HIVAb1+2)的檢測,現(xiàn)報告如下。
1.1 對象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間來我院進行檢查的孕婦4013例,年齡21至42歲,平均26.7歲。取孕婦空腹血5 mL,以備檢查。
1.2 檢測方法與試劑 HBsAg的檢測采用ELISA方法,試劑購自上??迫A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HCV-Ab、TP-Ab、HIV-Ab1+2檢測采用ELISA方法篩查,試劑購自北京萬泰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TP-Ab篩查陽性病例血清做梅毒螺旋體乳膠凝集實驗(TPPA)確認,TPPA試劑購自日本富士公司,同時檢測梅毒快速血漿反應(yīng)素試驗(RPR),試劑購自上海榮盛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TPPA與RPR同時陽性為梅毒感染。HIVAb1+2陽性標本按“全國HIV檢測管理規(guī)范”送疾病控制中心確證。
4013 例孕期婦女血清傳染性指標檢測結(jié)果見表1,其中以HBsAg陽性病例最多,達281例,總體陽性率為7.00%;HCV-Ab陽性為5例,總體陽性率為0.12%;RPR及TPPA陽性例數(shù)為43例,總體陽性率為1.07%,并且在3年中呈上升趨勢;HIV-Ab1+2陽性例數(shù)為1例,總體陽性率為0.02%。所有陽性標本中有1例為丙肝合并梅毒感染。
表1 2009-2011年孕婦四項傳染病指標檢測結(jié)果
我國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發(fā)區(qū),約有1.3億HBsAg陽性乙肝病毒攜帶者,HBV攜帶率為9.7%,30%~50%的病毒攜帶者是由母嬰傳播造成的。從我院2009至2011年的4013例孕婦檢測情況可知,本院孕婦HBV陽性率為7.00%,較一般人群的感染率低,與相關(guān)文獻[1]報道相似,是本院四項指標中感染率最高的,應(yīng)引起臨床醫(yī)生的高度重視。同時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大三陽和HBV-DNA載量也影響母嬰傳播,大三陽的母嬰傳播發(fā)生率要明顯高于小三陽,HBV-DNA高載量(>105 copies/mL)是高危險因素[2]。所以對于HBsAg陽性病例,可以檢測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HBV-DNA載量。對于病毒傳染性較強的孕婦可以考慮孕期聯(lián)合免疫阻斷和抗病毒治療,生產(chǎn)過程也要盡量避免產(chǎn)時感染,產(chǎn)后要加強隨訪。
本資料中丙型肝炎感染率為0.12%,明顯低于我國一般人群HCV-Ab的陽性率3.20%[3]。這可能與本地區(qū)普遍使用一次性輸液器、無償獻血的廣泛開展以及輸血前篩查操作規(guī)范有關(guān)。丙肝是否通過母嬰傳播在國際上仍存在爭議,但國內(nèi)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HCV-Ab陽性的孕婦,宮內(nèi)感染率達到57.14%~63. 79%,健康的HCV攜帶者仍能將HCV傳遞給嬰兒,如果ALT偏高,則母嬰傳播的發(fā)生概率為90%左右[4-5]。HCV感染率在本地區(qū)孕婦感染率中不高,仍呈現(xiàn)一定的上升趨勢。目前丙型病毒性肝炎尚無有效的藥物治療與疫苗預(yù)防措施,對于丙肝陽性孕婦,一定要盡早做好母嬰之間的阻斷,最好選擇剖宮產(chǎn),產(chǎn)后也盡量避免母嬰喂養(yǎng),這樣有利于對新生兒的保護,降低新生兒的感染率。
最近幾年,梅毒發(fā)病率呈增長趨勢。妊娠合并梅毒孕婦能通過胎盤將梅毒螺旋體傳給嬰兒引起晚期流產(chǎn)、早產(chǎn)、死產(chǎn)、死胎或分娩先天梅毒兒,還可以通過產(chǎn)道感染和產(chǎn)后母乳、生活密切接觸感染新生兒。本次調(diào)查顯示梅毒陽性率為1.07%,高于深圳的0.48%[6],且從3年的陽性率看呈明顯增長趨勢。孕期梅毒感染對圍產(chǎn)兒危害是巨大的,病死率為6.0%,早產(chǎn)率為7.4%,出生缺陷率為1.4%[7]。通過婚前、孕前的梅毒篩查以及梅毒感染者的抗梅毒治療可以減少新生兒感染概率。在本研究中4013例孕婦中僅發(fā)現(xiàn)1例HIV-Ab陽性患者,但由于其危害性大,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手段,感染率有上升趨勢,故要加強檢測和預(yù)防工作。
[1] 程淑, 曾小華, 廖振伶, 等. 乙肝孕婦所生嬰兒乙肝感染情況的對照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 2005, 20(19):2583-2585.
[2] 張清, 馬健, 王云霞, 等. 孕婦攜帶乙肝病毒與胎兒宮內(nèi)感染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研究, 2009, 20(5):547-549.
[3] 康富標, 趙敏.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研究進展[J].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06, 14(12):933-935.
[4] 李鳳云, 孫荃, 李守幫, 等.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婦對新生兒感染丙肝相關(guān)性研究[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01, 9(1):49-50.
[5] 肖力, 李桂敏, 王丹. 丙型肝炎病毒宮內(nèi)傳播危險因素的分析[J]. 中國公共衛(wèi)生, 2003, 19(5):578-579.
[6]程錦泉, 周華, 鐘文明, 等. 深圳市2003-2005年孕婦梅毒感染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流行病學(xué)雜志, 2008, 29(1): 23-25.
[7] 張榮蓮, 陳起燕, 陳烈平, 等.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母嬰傳播規(guī)律與干預(yù)方法[J]. 中國婦產(chǎn)科雜志, 2007, 42(7):438-442.
(本文編輯:鄭俊海)
R392.7
B
1000-2138(2012)06-0586-02
2012-07-15
童曉芳(1976-),女,浙江蘭溪人,主管檢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