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宏非
如果你有手機,并且還能拍照、發(fā)彩信,此外,你還擁有一個微博,以及若干“粉絲”——這飯,可就沒法吃了。
曾幾何時,在只有手沒有手機、只有鴨脖沒有微博、相機只是拍人而不是拍菜、“粉絲”也并不是人的年代,菜和人的關(guān)系很簡單!人就是來吃菜的,菜就是被人吃的?,F(xiàn)如今,人不僅吃菜,還拍菜;菜不僅被吃,還要被拍。呼朋喚友,熱情寒暄,都只為了上菜的這一刻——舉起手齊齊拍照。
只見林立的手機取代了本應(yīng)如雨下的筷子,四起的快門聲取代了吧唧嘴;上湯,拍湯;上菜,拍菜……
拍完了,也該開吃了吧?不不。拍菜,你以為是圖個啥?就是為了發(fā)微博。于是,一手吃著,有一搭沒一搭地往嘴里胡亂塞幾口;一手持手機,盯牢剛發(fā)的菜照招來了幾個“粉絲”、幾條評論、幾個轉(zhuǎn)發(fā)。吃菜,不就為了拍菜么?拍菜,不就為了發(fā)微博么?發(fā)微博,不就為了等著聽個響么?
這場風(fēng)起云涌、熱火朝天的群眾性拍菜運動,正在對中國飯局帶來前所未有的重大改變,它在餐桌上引發(fā)了不必要的混亂:一菜既出,必以先拍為樂。
拍菜不僅讓下館子的人無法好好吃飯,同時讓上網(wǎng)看微博的人也無法吃好喝好——瞧著屏幕上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真可謂羨煞人也。微博改變飯局,無論是飯局中人,還是飯局外人,都無法置身事外。
一張菜照所能招來的口水,概括起來,不外以下十個字:“羨慕嫉妒恨,空虛寂寞餓?!弊屑毲魄?,不難發(fā)現(xiàn)大部分人是不高興的:發(fā)張葷的,素食者怒;傳張素的,肉食者鄙;來張半葷不素的,兩頭你都得罪。也就是說,受眾反應(yīng)既包括“他們一定羨慕死了”,但更多的是“他們一定饞死了”,以及“他們一定氣壞了”,但無論如何,他們一定是不會爽死的。
微博改變飯局,微博更改變了我們吃飯的心情:煩心、鬧心、疑心、惡心、不甘心。人心散了,飯也吃不好了。不過,自從玩上微博之后,我的拍菜水準可謂蒸蒸日上,吃菜的興趣卻江河日下。這也許應(yīng)了波德里亞的話:“信息吞噬了它自己的內(nèi)容。”不過甭管信息吞噬不吞噬它自己,我們只管自己吃自己的,就成。
編輯 陳陟czmocho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