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永宏 聶小蓮 邢小利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和嚴重的慢性微血管并發(fā)癥,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預計,到2025年,糖尿病患者將達到3億,臨床上以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持續(xù)性尿白蛋白為主要標志,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最終發(fā)展為糖尿病腎?。?]。糖尿病對患者的主要威脅就是腎臟損害,能阻止糖尿病腎功能早期損害的方法是早診斷、早治療。腎臟有強大的儲備能力和代償能力,使早期腎損害中有相當一部分患者無明顯癥狀,常規(guī)檢測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的準確性和靈敏度不理想,易受較多因素的影響,給診斷和治療帶來很大難度。糖尿病早期腎功能損害評價的直接指標是腎小球濾過率(GFR)。國內外學者報道血清胱抑素C(CysC)與GFR有良好相關性,可將其作為GFR的替代指標用于各種亞臨床及臨床腎病的診斷。同時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也是公認的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診斷標準[2]。探討CysC在2型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中的臨床表現(xiàn),并分析其與UAER、BUN、Scr等反映腎功能的常用臨床指標的相關性,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男77例,女75例;年齡30~72歲,平均年齡(55.3±3.61)歲;均符合 WHO 1999 年糖尿病診斷標準,無嚴重基礎性疾病及重要臟器疾病,無心肺功能不全;無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惡性腫瘤;無高熱、尿路感染及腎炎;未使用環(huán)孢素(CsA)和糖皮質激素等免疫抑制劑;未使用腎毒性藥物。按1989年Mogensen提出的標準,按UAER值分為3組:(1)組(單純糖尿病組)56例:UAER<30mg/24 h;(2)B組(早期糖尿病腎病組)58例:UAER 30~300 mg/24 h;(3)C組(臨床糖尿病腎病組)38例:UAER>300 mg/24 h。同時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50例為正常組,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32~71歲,平均年齡(56.3±4.51)歲。上述各組年齡結構、性別組成、身體基礎狀況、構成比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在禁食12 h后,收集晨起7∶00至次日7∶00的24 h尿液,混勻后取尿10 ml送檢,并統(tǒng)計當日24 h總尿量。清晨空腹抽靜脈血3 ml于3 h內將血清分離后進行檢測。采用蛋白散射比濁法檢測尿微量白蛋白總量,并計算出UAER,試劑購自瑞士Roche公司;CysC檢測采用顆粒增強散射免疫比濁法(FENIA),試劑購自美國Behring公司;Scr和BUN采用氧化酶法測定,試劑購自瑞士Roche公司,均使用瑞士Roche公司MODULAR-PPE全自動生化免疫分析儀檢測。
1.3 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4組檢測指標結果比較 CysC、UAER、Scr、BUN水平均隨著疾病的嚴重程度相應的改變。但Scr、BUN水平在正常組和A組、B組之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組與正常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ysC、UAER水平在正常組和A組、B組、C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4組CysC、UAER、Scr、BUN測定結果±s
表1 4組CysC、UAER、Scr、BUN測定結果±s
注:與正常組比較,*P <0.05
組別 CysC(mg/L) UAER(mg/24 h) Scr(μmol/L) BUN(mmol/L)0.68 ±0.11 10 ±6 71 ±20 4.3 ±0.6 A組(n=56) 1.63 ±0.39* 16±11* 75±19 5.0±1.2 B組(n=58) 2.48 ±0.67* 136±96* 87±36 6.1±1.3 C組(n=38) 4.15 ±1.18* 531±298* 128±52* 9.3±2.1正常組(n=50)*
2.2 A組各檢測指標陽性率比較 早期糖尿病腎病組CysC與Scr、BUN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早期糖尿病腎病組CysC與UAER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早期糖尿病腎病組CysC、UAER、Scr、BUN檢測指標陽性率比較 n=56,例(%)
糖尿病腎病是臨床常見和多發(fā)的糖尿病并發(fā)癥,是糖尿病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糖尿病腎病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發(fā)癥,主要指糖尿病性腎小球硬化癥,一種以血管損害為主的腎小球病變。臨床特征為蛋白尿,漸進性腎功能損害,高血壓,水腫,晚期出現(xiàn)嚴重腎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3]。近年來隨著中國人口人均壽命延長,生活飲食習慣,結構的改變,糖尿病患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且由于治療方法的改善,生存時間的增加,從而腎臟的并發(fā)癥也增加,因此糖尿病腎病的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至關重要,有利于阻止腎臟疾病的惡化,以逆轉損傷的腎功能[4]。傳統(tǒng)習慣是把BUN和Scr作為腎功能檢測的常規(guī)項目,但因腎臟有強大的儲備能力和代償能力,在腎小球受損早期或輕度受損時,血中Scr和BUN仍可維持在正常水平。只有當腎小球受到嚴重損害,一般腎小球濾過率降低50%以上時,其濃度才會有明顯的提高,因此敏感性較差。而且Scr容易受肉食攝入情況、體內代謝水平的影響,BUN易受蛋白攝入量和分解量的影響,所以均不能準確反映出腎小球濾過率[5]。以UAER測定值來判斷糖尿病腎損害程度具有較好的靈敏度,可是在正常情況下尿蛋白含量極低,加上易受尿路感染、酮癥狀態(tài)、運動、血壓、發(fā)熱炎癥等的影響,導致UAER測定值穩(wěn)定性不高[6]。
研究表明,CysC檢測有助于早期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者并發(fā)腎臟病變。CysC是一種由12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相對分子質量為1.33×103的小分子蛋白,為半胱氨酸酶抑制劑家族中的一員[7]。腎臟是清除循環(huán)中CysC的唯一器官,CysC的濃度幾乎不受腎前因素的影響,由于它是一種小分子蛋白以及在生理學上的pH值所帶陽電荷的性質,使它能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并在近曲小管重吸收和降解,在近曲小管完全吸收不再重新回到血液中,沒有腎小管的重吸收及排泄,也沒有腎外的排泄途徑,同時腎小管也不分泌CysC。CysC的濃度主要由腎小球的濾過率決定而不受其他外源性因素影響。采用CysC測值判斷腎小球濾過功能的方法其優(yōu)點是價格低廉,準確性高,簡便易行而且特異性、敏感性好,是臨床可行的一項良好指標[8]。
通過分析研究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CysC濃度的變化與腎臟功能受損程度密切相關,即使在單純糖尿病患者中也有明顯的升高,達到早期腎損傷階段會繼續(xù)顯著升高,與正常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BUN和Scr水平沒有明顯升高,與正常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ysC的敏感性高,對于糖尿病早期腎損害其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BUN和Scr的陽性檢出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CysC在反映糖尿病腎病損害方面其敏感性和特異性均優(yōu)于其他生化檢測指標。測定過程操作簡單,無須留尿及計算,可以直接測得,具有影響因素少,簡單,快速而準確的優(yōu)點。CysC對于臨床上早期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者腎損害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和實用價值。
1 黃曉華,盧麗珊.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在二型糖尿病腎病早期的應用價值.醫(yī)學檢驗與臨床,2008,19:42-43.
2 武尚文.血清胱抑素C在腎功能評價中的臨床價值.河北醫(yī)藥,2010,32:2365-2366.
3 曹智修,程帆,張孝斌,等.血清胱抑素C對不同程度腎積水腎功能評價的敏感性.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31:499-501.
4 俞根龍,葉智穎,李鳳兒.血清胱抑素和微量蛋白聯(lián)合檢測對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診斷價值.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10,11:509-510.
5 李靜.血清胱抑素C對糖尿病早期腎損害的價值評估.醫(yī)學信息,2009,22:2751-2752.
6 Feriozzi S,Germain DP,Di V ito R,et al.Cystatin C as amarker of early changesof renal function in Fabry nephropathy.JNephrol,2007,20:437-443.
7 張肄鵬,郭強忠,張澤進.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中的價值.當代醫(yī)學,2010,16:32-33.
8 張愛軍,郭宏偉,李莉,等.胱抑素C對評價2型糖尿病早期腎病治療療效的價值.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3790-3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