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臨,傅愛萍,周 紅,陳桂兒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浙江杭州 310006)
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以保護、促進、支持自然分娩為中心的“愛母分娩行動”,提倡非藥物鎮(zhèn)痛。目前國內大部分醫(yī)院產科仍實行以醫(yī)護人員為主體的干預模式[1]。為保護、促進、支持自然分娩,減少產婦分娩過程中的醫(yī)療干預,本院產科于2008年3月建立“溫馨產房”,開展二對一(助產士和家屬對產婦)陪伴服務分娩管理模式[2],以助產士為主導,鼓勵丈夫積極參與陪伴,采用非藥物鎮(zhèn)痛措施[3],效果較好,現(xiàn)報告如下。
1.1 對象 納入標準:年齡19~35歲,初產婦,正常足月妊娠,骨盆外測量髂前上棘間徑、髂棘間徑、骶恥外徑、坐骨結節(jié)間徑均正常,單胎頭位,無頭盆不稱,無嚴重的內外科、婦產科合并疾病,有自然分娩信心。2011年3月至8月,符合納入標準的孕婦250例,按孕婦及家屬意愿,將250例分觀察組130例和對照組120例。觀察組年齡19~35歲,對照組年齡21~35歲,兩組孕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服務模式
1.2.1 對照組 用常規(guī)產科服務模式。孕婦入院后以臥床為主,助產士按產科常規(guī)宣教,宮口開1cm時觀察產程、肛門檢查,按醫(yī)囑行醫(yī)療干預如催產素引產、人工破膜,宮口開全行陰部備皮、常規(guī)臥床閉氣用力;由當班助產士負責接生,必要時會陰側切,分娩后2h護送到產后休養(yǎng)室。
1.2.2 觀察組 用“溫馨產房”人性化服務模式。
1.2.2.1 產前教育 助產士對孕婦進行分娩知識宣教,了解孕婦的心理,針對性予以解釋、疏導,消除緊張、恐懼心理狀態(tài),使孕婦知道分娩是一個自然的生理過程,樹立自然分娩的信心。
1.2.2.2 待產分娩環(huán)境設置 提供單獨、舒適的類似家庭的分娩環(huán)境,配備各種姿勢待產的器械和設施,滿足產婦體位改變的需求;墻壁和物品為暖色系列,墻面張貼待產體位示意圖及溫馨的語句,并配置音響系統(tǒng)、綠色植物、鮮花及觀賞魚,室內光線合適。
1.2.2.3 助產士陪伴 產婦宮口開2cm時,助產士開始陪伴。在產婦知情選擇的情況下提供非藥物鎮(zhèn)痛措施,如半小時改變一種待產姿勢和體位、指導拉瑪澤呼吸技巧、按摩、冷熱敷、根據(jù)產婦的喜好播放音樂、分娩球、運動、應用經皮神經電刺激儀等;產程中不斷進行交流,鼓勵產婦釋放產痛,利用服務、技術和知識給予產婦心理上的支持、生理上的幫助,并告知產程中宜少量多次攝入高能量、易消化的飲食,鼓勵自由活動、散步,每小時如廁。
1.2.2.4 丈夫參與分娩過程 丈夫陪伴有其獨特的作用,在產婦子宮收縮痛時給予愛撫、感情上的支持,減少產婦焦慮感;在助產士指導下給產婦按摩、冷熱敷、擦汗、協(xié)助進食,使產婦感受親情。
1.2.2.5 改進產程中的措施 產程中,去除陰部備皮、強迫體位、常規(guī)肛門檢查[4],產程中胎心、羊水、宮縮有異常行陰道檢查,產程正常不予醫(yī)療干預;第二產程分娩前用自由體位,采用坐式閉氣用力,胎頭撥露上產床,增加分娩體位舒適度;慎重使用會陰側切,有指征才側切,使會陰側切率控制在20%左右。
1.2.2.6 建立征求意見和產后訪視制度 助產士在陪伴和接生結束后了解產婦分娩的感受;產婦住院期間進行訪視,并發(fā)放意見表,將產婦的意見和建議反饋給科領導。
1.3 評價方法 觀察兩組分娩方式、第一產程活躍期的疼痛強度、會陰側切率、產程中體位舒適度、宮口開全閉氣用力時的感受及疼痛程度。疼痛評估按 WHO疼痛分級標準[5],將產痛分為4級,0級(無痛):無疼痛感覺;Ⅰ級(輕痛):腰腹部輕微酸脹感,不影響休息;Ⅱ級(中度):腰腹部明顯疼痛,但能忍受,常伴有出汗、呼吸促、睡眠受影響;Ⅲ級(重度):強烈腰腹部疼痛,不能忍受,多伴有喊叫、輾轉不安、甚至哭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獲數(shù)據(jù)輸入SPSS 17.0軟件進行處理,用x2檢驗和秩和檢驗。
2.1 兩組分娩方式比較 觀察組自然分娩123例、剖宮產7例;對照組自然分娩89例、剖宮產31例,x2=20.24,P<0.01。
2.2 兩組第一產程活躍期疼痛程度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第一產程活躍期疼痛程度比較 (例,%)
2.3 兩組會陰側切率比較 觀察組自然分娩123例,會陰側切19例,側切率15.45%;對照組自然分娩89例,會陰側切49例,側切率55.06%,x2=37.18,P <0.01。
2.4 兩組產程中感體位不舒適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產程中感體位不舒適比較(例,%)
2.5 兩組宮口開全閉氣用力時的感受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宮口開全閉氣用力時的感受比較(例,%)
分娩是自然的正常的生理活動,是產力、產道、胎兒及精神因素四方面相互協(xié)調完成的。產道和胎兒是相對固定的因素,因此在分娩過程中產力和精神因素的作用相對突出和重要。在常規(guī)產科服務模式中,較多應用醫(yī)療干預措施發(fā)揮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產力作用,重視產婦在分娩中的精神作用相對較少,從而導致產婦一旦難以忍受子宮收縮痛時,會要求剖宮產。采用 “溫馨產房”人性化服務模式,以產婦為中心,提供全方位支持,特別是精神上的支持,在單獨房間內由助產士和家屬陪伴,提供舒適的類似家庭的分娩環(huán)境(丈夫陪伴、溫馨環(huán)境、配備專用的器械和設施),產婦不感覺到環(huán)境陌生和孤獨,能滿足產婦姿勢待產的需求,有安全感;合適的光線、音樂療法、助產士的安慰與鼓勵,緩解了軀體和精神的痛苦[6];不同的產程階段采取不同體位并給予按摩、冷熱敷、拉瑪澤呼吸減痛技巧指導等一系列非藥物鎮(zhèn)痛措施,依賴服務與技術的干預,達到放松肌肉、緩解疼痛,將產痛降低至產婦可以忍受的程度,從而阻斷恐懼,增強產婦自信心和耐心,穩(wěn)定產婦情緒,減少體力消耗,降低剖宮產率;陪伴的助產士在產婦宮口開全時正確指導拉瑪澤閉氣用力運動和哈氣運動,分娩過程中產婦默契配合,可避免過快、過度用力使胎兒娩出過快造成軟產道嚴重的撕裂傷[7],從而降低了會陰側切率,使自然分娩更容易、經歷更愉快、母嬰更健康。本文兩組比較,觀察組剖宮產率明顯降低、第一產程活躍期疼痛輕、會陰側切率少、產程中體位舒適、宮口開全閉氣用力時的感受較好。
[1]項小英.改變產科服務模式勢在必行[J].中國婦幼保健,2001,16(1):13.
[2]姜建華.溫馨產房分娩管理模式實施的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09,8(10):871.
[3]姜梅.產科服務模式的轉變對助產士工作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6):546.
[4]姜梅.產房中的人性化服務[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2):192.
[5]堂蓉芳,李珊,寧曉娥,等.音樂減輕產痛加速產程105例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3,19(7):446.
[6]李艷梅,孔媛.音樂療法對產婦產程及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7,19(9):731-739.
[7]肖霞,丘小霞,趙露,等.120例產婦應用拉瑪澤減痛分娩法的效果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8):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