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文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大學外語教學與研究中心,廣東珠海519041)
一項詞匯習得行動研究
——以獨立學院理工科學生為例*
王佳文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大學外語教學與研究中心,廣東珠海519041)
目前,獨立學院理工科專業(yè)學生的英語教育面臨很多困難,其中一項便是對其詞匯習得能力的培養(yǎng)。如何幫助理工科學生克服詞匯學習恐懼心理,擴展詞匯學習思路成為首要問題。通過行動研究的角度研究詞匯教學,能夠促進教師自我反思,并從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入手,通過早讀、詞匯策略講解等行動方案的設計,提出適合理工科專業(yè)的、具有操作性的詞匯習得模式。
行動研究;詞匯習得;理工科
近年來,隨著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獨立學院已經(jīng)成為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了許多應用性人才。對該類學校的理工科學生而言,無論畢業(yè)后繼續(xù)深造,還是從事各種技術性工作,具備用外語進行技術交流的能力非常必要。詞匯作為英語學習的三要素之一,在英語學習中必須受到關注和重視,而獨立學院的學生英語基礎普遍偏低,理工科學生過低的詞匯量成為其英語學習中的最大困難。Wilkins(1982)說過:“不懂語法只能傳遞很少的信息,而不懂詞匯就什么都不能交流。”因此,如何提高理工科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詞匯習得能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擬從行動研究角度入手探討理工科專業(yè)的詞匯教學。
“行動研究”作為課堂教學研究的方式之一自20世紀80年代被引入教育領域以來,很快被廣大教師接受。Kemmis&Mctaggert(1982)提出,行動研究是一種自我反思的方式,教育工作者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他們對自身所從事的教育事業(yè)及對工作過程的理性認識和正確評價。Altrichter,Posch&Somekh(1993)總結教學行動研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是教師直接參與的,針對自己的課堂所進行的研究;2)提出的問題是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遇到的,非常具體的問題;3)采用一套簡便的研究方法,不干擾正常的教學秩序;4)倡導教師的反思,是一個持續(xù)推進行動與反思的循環(huán)過程。由此可見,教學行動研究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與教師的具體教學工作有直接的聯(lián)系,具有明確快捷的效果,研究一般著眼于實際教學問題,研究范圍小,周期較短,容易受到實效。
在日常英語教學中,發(fā)現(xiàn)理工科學生對詞匯掌握的匱乏成為英語學習面臨的一大問題。詞匯運用能力的不足直接導致學生英語基礎差,缺乏英語學習興趣,進而影響其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英語能力,使英語課堂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針對這種情況,以教學經(jīng)驗為基礎,提出以下假設:
(1)學生英語詞匯學習動機不強,詞匯學習自主性較差;
(2)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詞匯學習策略;
(3)詞匯習得并沒有與閱讀及相關的口頭,書面交際練習結合起來;
(4)教師在課堂上沒有明確的講授詞匯學習方法,沒有培養(yǎng)學生的詞匯學習興趣;
(5)教師缺乏對學生詞匯學習的監(jiān)管。
為了解學生詞匯學習現(xiàn)狀及對詞匯學習策略的使用,以吉林大學珠海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兩個班的同學共63人為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58份。問卷采用Liker-type的五級量化尺度,主要采用了O’Malley and Chamot(1990)的策略分類法,并根據(jù)中國英語學習者的自身特點及教師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進行了調整。調查問卷顯示:
1.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認識到詞匯習得對英語學習非常重要(M=4.77)。同時,也承認詞匯量太小會影響自己的英語能力(M=4.36)。然而,對英語詞匯學習的興趣不大(M=2.34),這是理工科學生詞匯習得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2.63.8%的同學認為詞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問題是沒有好的記憶方法。就詞匯學習策略而言,68.4%的同學認為自己的詞匯習得方法不是很有效。大多數(shù)同學使用重復機械的記憶策略,另外也缺乏對制定學習計劃的元認知策略的使用。在詞匯練習上,練習量少,并沒有將所學詞匯用于閱讀及其他口語書面的輸出練習中,使詞匯學習效果欠佳,學生學習信心下降。
詞匯學習策略Mean學習詞匯主要是死記硬背3.71記憶新詞主要是重復讀音,并在紙上書寫3.82通過分析單詞的前綴、后綴等幫助記憶2.37會將單詞分類記憶1.88會定期有計劃的復習前面學過的單詞2.37會做各種詞匯練習以加強詞匯記憶2.22通過大量閱讀以便能夠運用自己學過的詞匯2.20在口語課上,盡量使用所學的詞匯2.54
通過問卷調查,教師提出的假設基本都得到了肯定,因此在發(fā)現(xiàn)問題根源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建立行之有效的詞匯習得方案。
根據(jù)上述影響詞匯習得的主要因素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為期8周的教學行動研究計劃。計劃包括提高學習興趣,教師對詞匯習得策略的講解,及加強練習與監(jiān)管等方面的內(nèi)容。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有計劃的實施行動計劃。
與文科學生相比,理工科學生更偏向于用邏輯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相當一部分理科生性格內(nèi)向,在課堂上不愛發(fā)言。有些學生根本不愿意開口說英語,對單詞的發(fā)音掌握欠佳,導致一見到單詞就有抵觸感和畏懼感,更不用說養(yǎng)成練好的學習習慣。針對這種情況,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從2011-2012年第一學期開始,對2011年秋季入學的大一新生開展早讀活動。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早晨半個小時的早讀,給學生提供了足夠的英語學習時間,幫助他們培養(yǎng)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在這段時間內(nèi),教師鼓勵學生大聲讀英語,練習發(fā)音,學生開始開口讀英語,在對自己的語音語調充滿自信的基礎上,逐步進入到英語學習的正軌上來。
同時,為了創(chuàng)造整個班級甚至整個系的英語詞匯學習氛圍,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平均每周開展一次猜字游戲,詞語接龍等英語活動,讓所有同學參與進來,在學生中建立“詞匯學習并不可怕,你行我也行”的思維理念,一步步消除學生背單詞的畏難情緒,進而建立一種競爭機制。我們在學期中進行了兩個班的英語詞匯大賽,在籌備比賽的過程中,相當一部分同學背單詞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看到自己的成績,這種成就感能夠激發(fā)進一步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自主性。
獨立院校的學生不同于重點院校的學生,其英語學習動機和自主性并不很強,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詞匯習得能力就一定要在培養(yǎng)興趣和自主性上下大功夫。
在之前的調查中,絕大部分同學沒有掌握有效的詞匯學習方法,仍然停留在死記硬背的階段。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加入詞匯學習策略的講解,如構詞法,即利用單詞的前綴、后綴及詞根的相關意思來記單詞;聯(lián)想法,將單詞的拼寫,意思或發(fā)音與大腦中已知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記憶和分類法,對所學詞語進行歸納。Oxford(1990)指出,通過教授學習者合適的詞匯學習策略,學習者可以掌握自己繼續(xù)提高詞匯水平的方法。
詞匯學習策略的講授可在平時課堂中伴隨單詞的講授而講授,此外就是加入課外閱讀。理工科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通常較差,課外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鞏固已學詞匯,形成良性循環(huán)。我們采用《新世紀大學英語快速閱讀一》作為課外閱讀材料,要求學生每兩周完成一個單元共五篇文章的閱讀。在做閱讀時,要求學生第一遍瀏覽文章,讀出大意;第二遍回頭仔細閱讀,查閱自己不懂的詞匯,并建立自己的單詞本。為了加強監(jiān)督,快速閱讀手冊的完成情況會不定期抽查。
束定芳(2008)指出,要真正使學習者獲得準確理解和使用詞匯的能力,還需加強在交際中學習詞匯,也即通過間接的方法學習詞匯。McCarty(1994)也提出,產(chǎn)出性加工,學習者自己產(chǎn)出含有目標詞的句子,能夠更有效的加深該目標詞的記憶。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詞匯習得能力,對詞匯在不同語境下的使用及其重要。首先,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講授單詞的語境意義,聯(lián)想意義及搭配用法,告訴學生如何正確使用單詞。其次,要設計有目的的產(chǎn)出性練習。例如,在讀寫課上,教師在講授完一個單元的課文后,可讓學生用所學詞匯對該課文進行復述,歸納中心思想,或提煉摘要。在視聽說課堂上,教師則可設計口頭的交際活動。例如針對話題“Plastic Surgery”,學生可先通過頭腦風暴列出想到的單詞,或者教師給出相關詞匯,然后學生利用這些詞匯進行溝通和交流,最后進行點評和鞏固。
雖然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可以通過增強興趣來培養(yǎng),然而對于理工科學生,尤其是獨立學院的理工科學生,在自主性培養(yǎng)的初期,教師的監(jiān)管仍然十分必要。除了通過早讀來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習慣,教師應幫助學生制定單詞復習計劃,即掌握元認知策略,讓學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單詞學習計劃,如15天循環(huán)法等等。同時,定期的單詞測試也有利于督促學生復習單詞,我們在每一單元的講授結束后都會對學生進行單詞小測,在期中進行期中考試,對在快速閱讀和口語聽力中出現(xiàn)的單詞,也會定期抽查。讓學生習慣單詞復習的流程,同時對于教師的重視度增加,學生也會給予回應。監(jiān)管是整個行動研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有效、有系統(tǒng)的監(jiān)管可以促使整個詞匯教學計劃順利實施。
通過為期八周的詞匯習得強化,我們對學生進行了第二次問卷調查及訪談,結合在此期間進行的詞匯測試成績,得出如下結果:
1.比較兩次詞匯測驗的結果,第二次的平均分比第一次高2.98分。學生的詞匯習得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雖然效果并不十分明顯,但是一部分同學已經(jīng)掌握了詞匯習得的相關策略,如利用詞根,詞綴法記單詞(M=3.54)。85%以上的同學能夠為自己制定詞匯學習計劃,能夠定期復習,對定期測驗的監(jiān)管模式也表示肯定。
2.此次行動研究最重要的結果在于幫助同學擴展了詞匯學習的思路,使其明白詞匯學習并不只是死記硬背,而是包含多種竅門,閱讀,口語輸出都是增強詞匯習得的重要方式,這就從根本上消除了理工科學生對詞匯學習的抵觸和懼怕,幫助他們在詞匯學習,甚至英語學習的道路上開了好頭。
3.通過訪談發(fā)現(xiàn)對于基礎較差的同學,閱讀和口語交際練習對詞匯能力的提高效果不大。這是因為基礎差的同學并沒有掌握基礎詞匯,過多的方法反而讓他們感到負擔太重,不知如何下手。對于這類同學,應在掌握2000-3000基礎詞匯的基礎上,逐步加入閱讀及其他模式的訓練。
1.對獨立學院理工科學生而言,有效詞匯習得策略的使用還處在初級階段,由于時間限制,整個策略使用的有效性還很低。詞匯學習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課堂上,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強化方法,因此,如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讓詞匯習得能力逐步提高是應該注意的問題。
2.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詞匯教學一整套方案讓很多同學突然間不知所措。因此如何調整進度,在提高整體水平的同時兼顧一些基礎較差的同學,如何讓學生完全掌握元認知策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方法,也是教學中要解決的問題。
總而言之,在行動研究是最切合實際也是最實用的研究方法,此次詞匯教學行動研究從實際教學活動出發(fā),針對性強,并在力圖解決的問題中發(fā)現(xiàn)了新的問題。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詞匯學習興趣及詞匯運用能力,也使教師增強了自身教學調控能力和評價能力。
[1]Altrichter,Posch&Somekh.Teachers Investigate Their Work: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thods of Action Research[M].London:Routledge,1993.
[2]Kemmis,Mctaggart.The Action Research Planner[M].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2.
[3]McCarthy,M.A New Look at Vocabulary in EFL[J].Applied Linguistics,1994,(01).
[4]Oxford 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s Should Know[M].NewYork:Newbury House Publisher,1990.
[5]Wilkins,D.A.Teaching Vocabulary[M].London:Heinemann Edueational Books Ltd.,1982.
[6]范琳,王慶華.英語詞匯學習中分類組織策略實驗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03)
[7]束定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8]王薔.英語教師行動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9]王棟.行動研究:大學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途徑[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2011,(03)
[10]鄭敏,陳鳳蘭.教學行動研究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06).
[11]鄭穎.獨立學院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英語水平差異分析及教學對策[J].宜春學院學報,2011,(05)
G420
A
1006-5342(2012)05-0054-02
2012-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