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影,楊遠飛
(1.南京工程學院體育部,江蘇 南京 211167;2.江蘇省天一中學,江蘇 無錫 214101)
實驗與調查
鑒“木桶理論”促高中學生體質均衡發(fā)展的實驗研究
張華影1,楊遠飛2
(1.南京工程學院體育部,江蘇 南京 211167;2.江蘇省天一中學,江蘇 無錫 214101)
本文借鑒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的“木桶理論”效應,在了解了高中選項學生體質短板的情況下,在選項教學過程中不但注重了學生的運動技能及其專項素質外,更加注重了全面均衡地發(fā)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質達標情況。并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實驗比較法等進行了有效教學實驗研究和嘗試。
木桶理論;高中學生;體質
所謂的木桶理論又稱短板理論,它的原理:一只沿口不齊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板。這與高中學生參加《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所測試的各個項目非常相似。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中,學生個體要想取得滿意的成績,需要學生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耐力素質、速度素質、力量素質等各個木板均要足夠長。本文針對高中選項班學生的體質個體差異、班級體質整體差異情況,有效合理地采用 “木桶理論”效應進行教學實驗研究,使高中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機能、身體素質、運動技能等成績得到全面有效的均衡發(fā)展和提高。
1.1 研究對象
2010年2月~2010年6月在江蘇省天一中學高二年級中抽取兩個相同選項(籃球模塊2和體操模塊1)學習的平行班,并根據(jù)2009年10月底學校上報國家教育部的兩個班級學生體質測試數(shù)據(jù)進行歸類整理且各項體質健康指標基本接近,經t檢驗無差異的111名男生作為實驗對象,并隨機確定高二(6)(9)(15)選項班的54名男生作為實驗組,高二(4)(7)(14)選項班的57名男生作為對照組。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通過網上檢索和查閱有關文獻資料,獲取相關的信息和理論依據(jù)。
1.2.3 問卷調查法在實驗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情意態(tài)度價值觀等的問卷調查,來了解學生對“木桶理論”效應教學下由于運動技能、體質健康水平全面均衡提高后,情意態(tài)度價值觀體現(xiàn)的比較分析。發(fā)放問卷111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2.1 “木桶理論”在高中教學中的實施方法
2.1.1 關注學生短板體質,促進學生體質的全面發(fā)展“木桶理論”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其根本就是將每個學生個體作為“木桶”,將學生2010年10月底和本學期初所測試的身體機能、形態(tài)、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等5項指標作為“木板”。以這5項指標作為木板進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學生個體身體機能、形態(tài)、身體素質的短板,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計劃和學生個體的運動處方,并將初測數(shù)據(jù)告知學生個體,促使學生在大課間和課外活動等時間積極主動參與,保證學生個體清醒地認識自己的短板項目,積極主動地配合老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和訓練。從而保證學生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和自己內驅力的影響下,在短時間內有效提高學生個體的“盛水量”。(圖1)
2.1.2 制定學生短板體質計劃,確保學生體質的全面提高“木桶理論” 在高中選項教學中運用時,在確保身體素質課課練的情況下,給選項班每個學生(個體)提供身體素質練習的階段性教學計劃和評價方案。階段性教學計劃包括階段性達成目標、練習內容、課時目標、課時練習內容、學法指導、課時學習評價標準等。在評價方案中包含評價內容、標準、方式和方法等。這樣學生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經過階段性學習之后應當能做什么和“短板”添加了多少,從而使他們能根據(jù)自身情況制訂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和運動處方,并在學習實踐中進行自我判斷、不斷提高“短板”長度,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
圖1 反映學生個體體質指標水平的各木板組成圖
表1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階段性自我目標達成評價表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前后學生體質健康各項測試指標檢驗統(tǒng)計表
2.1.3 通過階段性終結評價,有效提高學生短板體質“木桶理論”在運用過程中,教師在規(guī)劃好選項教學的學習活動后,根據(jù)《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所測試的各個項目標準要求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應經常性的創(chuàng)設測試情境,并根據(jù)身體素質的測試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手段、方法。學生則在真實的測試情境中,通過學生間的合作探究等解決問題,并通過多種形式的評價不斷調整學習過程,從而進行學習構建,不斷提高和發(fā)展自己的“短板”。另外,教師根據(jù)學生“短板”的具體情況開出針對性和調整性的運動處方,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練,從而確保學生達成自己的目標。(表1)
2.1.4 注重過程性評價,促進學生體質短板的有效增長“木桶理論”在運用過程中,給每個學生發(fā)一份階段性過程自我評價記錄表,定期交流,促使學生自我反省。在教學過程中,把每個階段的教學計劃、成績達成情況、班主任評價、家長反饋等和若干空白頁合成一本由學生管理保管,在每個階段性教學完成后再統(tǒng)一交體育教師進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學生個體“短板”的發(fā)展情況。在管理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將自己階段性的心得體會,班主任和家長評語,評價成績等整理積累起來,定期交流,促使學生自我反省,學生個體成績的全面提升,扎實有效推進學習進程,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與此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活動和行為表現(xiàn)來了解學生的短板素質情況,及時調整教學,促進學生個體“木板”的全面發(fā)展。另一方面,教師通過讓學生示范、考核等手段來監(jiān)控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
2.1.5 多元化地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確保學生體質均衡發(fā)展“木桶理論”在體育教學中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必須強調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強調體育教學要適應學生個別差異,著眼于各層次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內驅力等的基礎上得到較好發(fā)展??梢栽诩夹g性教學的時候,對班級一些“短板”素質進行具體分析和教學,再將一些素質短板的學生個體進行分類教學指導。根據(jù)不同短板的學生個體,在目標、內容、途徑、方法和評價上都要有所區(qū)別和調整,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多種嘗試、選擇、發(fā)現(xiàn),促使學生能正確地了解自己的體質短板,從而保證學生在體質達標和運動技能測試中取得理想成績,并能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教學和活動中來。
3.1 高中選項班學生實驗前后的身體機能、形態(tài)、身體素質比較
研究組與對照組Ⅰ~Ⅱ級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比較無差異(P>0.05),研究組在Ⅲ~Ⅳ級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低于對照組(P<0.05),2組患者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實驗組與對照組體育課成績、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比較對照表
圖2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情意態(tài)度價值觀的比較分析圖
江蘇省天一中學每年10月底對各年級學生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分五大類進行測試,并根據(jù)數(shù)據(jù)進行歸類分析。因此實驗前數(shù)據(jù)為2009年10月測試,實驗后數(shù)據(jù)為2010年6月統(tǒng)一測試的數(shù)據(jù)。測試數(shù)據(jù)表明,采用“木桶理論”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運用“木桶理論”教學的實驗組學生與對照組的學生在實驗前兩組學生的各項體質健康指標基本接近,經t檢驗無差異。實驗后運用“木桶理論”教學的學生各項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班。這說明運用“木桶理論”教學對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效果是有效的,是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3.2 運用“木桶理論”教學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使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
從表3中可以看出,運用“木桶理論”教學實驗班學生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體育課成績的良好率優(yōu)秀率均遠高于對照班。另外,從表3中可以看出,學生在體質健康水平提高的基礎上,有利于運動技能水平的穩(wěn)步提高,這也說明了身體素質是一切運動技能的基礎,只有身體素質全面均衡地提高,運動技能才能有更好的發(fā)展和提高。
3.3 “木桶理論”效應教學下情意態(tài)度價值觀體現(xiàn)的比較分析
在實驗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情意態(tài)度價值觀等的問卷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實驗班79.6%的學生表示通過本學期的學習自我很有成就感,90.7%表示喜歡現(xiàn)在的教學班等(圖2)。這說明運用“木桶理論”效應教學有利于提高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和運動技能;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師生、生生關系的和諧,有利于學生自身學習內驅力的提升。這也充分說明運用“木桶理論”效應教學得到了大部分學生的認可和接受,是可行的。
4.1 結 論
4.1.1運用“木桶理論”教學能較好地滿足不同體質健康“短板”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動機,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使不同“短板”學生的個性特長、體質健康水平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強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
4.1.2運用“木桶理論”教學能充分調動所有學生自覺鍛煉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全面均衡地提高各體質“短板”學生的運動技能和體質健康水平,促進各“短板”學生身心和人格得到和諧發(fā)展,真正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4.1.3運用“木桶理論”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交往能力、團隊協(xié)作精神、集體榮譽感以及推動高中體育課程改革具有積極的、深遠的意義。
4.2 建 議
4.2.1運用“木桶理論”教學必須掌握每個學生體質健康的基礎水平、體育知識的接受能力和個性差異。根據(jù)班級和學生個體的“木板”差異精心設計各階段的目標,目標要有過渡性和可攀性,必須讓各“短板”學生努力達成目標,并向高層次目標發(fā)展。
4.2.2由于運用“木桶理論”教學客觀上把學生分成了不同的“短板”,雖然這種“短板”不是等次,但只要分出不同“木板”,就難免會引起學生的敏感。這就要求教師在運用“木桶理論”教學過程中要格外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在要求不同“木板”的學生不相互譏諷、挖苦的同時,教師潛意識里對“短板”不要產生“錨定”現(xiàn)象。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教學用語,特別是在確定教學目標和布置作業(yè)時,切忌出現(xiàn)“運動水平或身體素質差,運動能力低”等教學忌語,否則學生便會從心底抵觸“木桶理論”教學,教學效果不但難以提高,而且生生關系、師生關系也會變得緊張起來。
4.2.3運用“木桶理論”教學必須不斷地進行定期總結交流評價,才能保證所有學生的內驅力得到提升,確保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實踐證明:運用“木桶理論”效應進行教學是通過體育教師主觀實踐和努力而得出的一種較科學的,是可行的、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形式,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品質、學習內驅力,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全面均衡發(fā)展的較好選擇。
[ 1 ]肖煥禹.體育教學模式研究[ J ].體育科研,2002(9).
[ 2 ]毛振明.體育教學科學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 3 ]屈東華,史友寬.淺談“木桶理論”在運動訓練中的實用性[ J ].遼寧體育科技,2002(24).
[ 4 ]毛振明.探索成功的體育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 5 ]耿培新.體育與健康七-九年級全一冊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 6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G807.0
A
1674-151X(2012)05-065-03
投稿日期:2012-03-20
張華影(1979 ~),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