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國靜 劉芳 賀薔
▲厚樸原植物
▲厚樸飲片
▲厚樸藥材
厚樸自古以來就為常用中藥,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中品。其藥源復雜,《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收載了厚樸來源為木蘭科植物厚樸、凹葉厚樸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在每年4~6月立夏到夏至之間,剝?nèi)∩L一定年限以上的厚樸、凹葉厚樸樹的樹皮、根皮,根皮或枝皮直接陰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燙后,堆至陰濕處“發(fā)汗”至內(nèi)表面變紫褐色或棕褐色,取出曬干,再蒸使其變軟,卷成筒狀,陰干。以皮厚油潤,斷面紫棕色,有小亮星,香辣味濃烈者為佳。
厚樸藥材呈單筒或雙筒狀,兩端平齊。表面黃棕色,有細密縱紋,內(nèi)面紫棕色,平滑,劃之顯油痕。斷面有明顯的小亮星,為厚樸酚及和厚樸酚的結(jié)晶,外側(cè)黃棕色,內(nèi)面紫棕色,顯油潤,纖維少。藥材以皮厚肉細、內(nèi)色深紫、油性大、香味濃、味苦辛、咀嚼殘渣少者為佳。北京太洋樹康中藥飲片廠選用的川厚樸商品規(guī)格為“筒樸”,具有以上特點。厚樸的混淆品極多,大多數(shù)為同科植物,在原料購進時應注意與正品區(qū)別。
厚樸味苦、辛,微溫。歸脾、胃、肺、大腸經(jīng)。姜厚樸具有燥濕消痰,下氣除滿功效。用于濕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生品辛味峻烈,對咽喉有刺激性,所以內(nèi)服一般不用生品。
古時《本草綱目》中記載有“入藥去粗皮,用姜汁炙或浸炒”的厚樸炮制方法。因厚樸生用對人喉舌有刺激性,姜炙后降低了刺激性,增加其溫性,具有散寒和胃作用。多用于濕阻氣滯,脘腹脹滿或嘔吐瀉痢,積滯便秘,痰飲咳喘,梅核氣。如今,該企業(yè)針對厚樸的炮制目的,并依據(jù)2008版《北京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厚樸項下的工藝進行輔料姜汁的制備及藥材的炮制。
現(xiàn)代對厚樸炮制的研究在某些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科學依據(jù),對厚樸生品及其炮制品的各種含量測定的結(jié)果表明,其揮發(fā)油含量、厚樸酚含量、水浸出物含量姜汁炒品相對較多。所以,選用姜汁炒的方法炮制是比較合理的;厚樸粗皮中基本不含有效成分,凈制中除去粗皮是必要的。以下將詳細介紹姜汁炮制厚樸的工藝及操作。
取厚樸原藥材,刮去粗皮,清洗干凈,悶潤4~6小時,至內(nèi)外濕度一致,切約3mm的細絲,曬干。以備后用。
姜汁的制備:我廠采用鮮姜煎液制法,其操作方法如下:鍋內(nèi)加適量(約鮮姜量的10倍)的水預熱,取鮮姜10kg洗凈,切片放入預熱的鍋內(nèi),煮沸,待煎煮一小時后取出煎液,即為第一次煎液,再加入適量水置鍋內(nèi),與姜片共同煮沸,再煎煮45分鐘后將姜片撈出,加入第一次姜片煎液,合并2次煎液,過濾,取出待用。厚樸每100kg用鮮姜10kg。
取凈厚樸絲,放置在干凈的容器中,并加入姜汁拌勻,悶潤,再用文火加熱,炒干,至姜汁吸盡后,取出,晾干即可。
姜厚樸為3mm的窄絲。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內(nèi)表面紫棕色或紫褐色,具細密縱紋。劃之顯油痕,切斷面顆粒性,有油性,有的可見多數(shù)小亮星(厚樸酚及和厚樸酚結(jié)晶)。氣香,味辛辣,微苦。具姜的辛辣氣味。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一些姜厚樸,有以次充好的現(xiàn)象,更甚者還以假亂真。北京太洋樹康中藥飲片廠的做藥方針是“當北京人,做良心藥”。該廠選用的姜厚樸原輔料都是經(jīng)過嚴格的質(zhì)量把關(guān)。只有保證原料厚樸和輔料姜的質(zhì)量,嚴格遵照炮制工藝,才能生產(chǎn)出品質(zhì)上乘的姜厚樸,為廣大患者提供臨床使用,發(fā)揮其應有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