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士瑜
·臨床醫(yī)學·
宮腔鏡下不同術式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療效比較
邱士瑜
目的探討并比較宮腔鏡下不同術式治療子宮內膜息肉臨床效果、安全性及經濟性。方法選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患者125例,根據患者年齡、有無生育要求及絕境與否等分為3組,其中47例有生育要求育齡婦女采用單純子宮內膜息肉切除治療,設為A組;40例無生育要求育齡婦女采用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電切治療,設為B組;38例絕經婦女采用息肉電切+內膜電凝剝除治療,設為C組;比較3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月經改善率、術后復發(fā)率以及治療費用等。結果3組患者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組間比較均有顯著差異,其中B組患者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明顯高于A、C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3組患者月經改善情況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3組患者術后息肉復發(fā)率組間比較差異顯著,且A組患者術后息肉復發(fā)率明顯高于B、C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3組患者臨床治療費用組間比較差異顯著,且C組患者臨床治療費用明顯高于A、B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單純子宮內膜息肉切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電切及息肉電切+內膜電凝剝除治療臨床治療效果無顯著差別,但是單純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后復發(fā)明顯多于其他兩種術式;選擇合適的宮腔鏡術式用于不同年齡及生育要求患者是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關鍵。
宮腔鏡;不同術式;子宮內膜息肉;療效;安全性;經濟性
子宮內膜息肉是臨床婦科常見病與多發(fā)病,亦是引起子宮不規(guī)則出血以及不孕不育最為常見的原因之一[1,2]。臨床傳統(tǒng)多采用刮宮以及息肉剔除治療,效果不佳,且漏除率較高,常最終導致子宮切除[3,4]。近年來宮腔鏡技術日益成熟,并廣泛應用到婦科治療中來,已成為子宮內膜息肉臨床首選治療方式。筆者選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患者125例,分別采用單純子宮內膜息肉切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電切及息肉電切+內膜電凝剝除治療,探討并比較宮腔鏡下不同術式治療子宮內膜息肉臨床效果、安全性及經濟性。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患者125例,均符合樂杰主編《婦產科學》以及陳忠平主編《婦產科病理學》臨床診斷標準而確診[5,6],且長期異常子宮出血,超聲檢查提示宮內回聲。入選患者根據年齡、有無生育要求及絕境與否等分為3組:A組47例,B組患者40例,C組38例,年齡26~70歲,平均年齡為(42.7±5.6)歲;3組患者在病程及臨床癥狀等一般資料方面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A組有生育要求育齡婦女采用單純子宮內膜息肉切除治療,即行息肉及內膜功能層切除,B組40例無生育要求育齡婦女采用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電切治療,即行息肉、內膜功能層、基底層切除,C組38例絕經婦女采用息肉電切+內膜電凝剝除治療,行息肉切除及內膜功能層、基底層破壞。入選患者術前米索前列醇200μg陰道置入,5%葡萄糖溶液膨宮。
1.3 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隨訪4個月至2.5年,依據付春燕等[6]擬定月經改善判定標準進行改善率評定,檢測息肉復發(fā)情況,并計算臨床治療費用。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SPSS 12.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
2.1 3組患者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比較 A、B及C組患者手術時間分別為(8.7±1.9)min,(22.2±3.9)min,(17.5 ±2.6)min,術中出血量分別為(2.3±0.5)ml,(18.5±3.7) ml,(2.0±0.3)m l;3組患者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組間比較均有顯著差異,其中B組患者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明顯高于A、C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3組患者月經改善率比較 A、B及C組患者月經改善例數分別為39例,33例,32例,月經改善率分別為83.0%,82.5%,84.2%;3組患者月經改善情況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1 3組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及子宮肌瘤體積比較(cm3)
表2 3組患者月經改善率比較
2.3 3組患者術后息肉復發(fā)率比較 A、B及C組患者術后息肉復發(fā)例數分別為19例,8例,7例,術后息肉復發(fā)率分別為40.4%,20.0%,18.4%;3組患者術后息肉復發(fā)率組間比較差異顯著,且A組患者術后息肉復發(fā)率明顯高于B、C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3。
2.4 3組患者治療費用比較 A、B及C組患者臨床治療費用分別為(1227.3±107.9)元,(1554.3±127.5)元,(2502.3 ±195.5)元;3組患者臨床治療費用組間比較差異顯著,且C組患者臨床治療費用明顯高于A、B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4。
子宮內膜息肉患者臨床多表現為月經不規(guī)則,出血異常增多等,嚴重者導致不孕不育[7],臨床研究顯示[8],子宮內膜息肉好發(fā)于絕經期前后女性。早期子宮內膜息肉治療多采用刮宮以及息肉鉗除治療,但是多不徹底,盲目性較強。宮腔鏡手術以其手術操作簡便,微創(chuàng),術后恢復快以及對于生育功能影響小等優(yōu)點[9,10],被認為是子宮良性病變首選治療手段。對于有生育要求育齡婦女多采用單純子宮內膜息肉切除治療,但是僅僅解決局部內膜病變[11],常周圍內膜增生復發(fā)為息肉無生育要求育齡婦女多采用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電切治療,有效清除息肉旁病變內膜,起到內膜薄化作用[12];而對于絕經婦女采用息肉電切+內膜電凝剝除治療,以避免息肉復發(fā)風險。本次研究顯示,3組患者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組間比較均有顯著差異,其中B組患者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明顯高于A、C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3組患者月經改善情況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3組患者術后息肉復發(fā)率組間比較差異顯著,且A組患者術后息肉復發(fā)率明顯高于B、C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3組患者臨床治療費用組間比較差異顯著,且C組患者臨床治療費用明顯高于A、B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綜上所述,單純子宮內膜息肉切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電切及息肉電切+內膜電凝剝除治療臨床治療效果無顯著差別,但是單純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后復發(fā)明顯多于其他兩種術式;選擇合適的宮腔鏡術式用于不同年齡及生育要求患者是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關鍵。
[1]陳正云,林俊.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特點和治療對策.實用婦產科雜志,2005,21(7):391-392.
[2]肖勇,紀燕琴,劉慧芬.宮腔鏡子宮息肉切除術聯合炔諾酮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療效觀察.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6,5 (4):333-334.
[3]陳正云,林俊,張信美.子宮內膜息肉的治療研究進展.國外醫(yī)學-婦產科學分冊,2004,31(3):170-17.
[4]段華.宮腔鏡應用范圍、變化及發(fā)展趨勢.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3,19(11):650-652.
[5]穆玉蘭,劉鳴,石敏,等.宮腔鏡在子宮內膜息肉診治中的應用.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9,25(10):798-799.
[6]付春燕.宮腔鏡下不同手術方式對子宮內膜息肉的治療探討.中國社區(qū)醫(yī)生,2012,14(10):152-153.
[7]陳正云,林俊.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特點和治療對策.實用婦產科雜志,2005,21(7):391-392.
[8]鄧玉清,吳瑞芳,王玉潔,等.宮腔鏡手術聯合孕激素診治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分析.實用醫(yī)技雜志,2008,15(31):4331-4332.
[9]馮力民,王偉娟,張紅霞,等.宮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分析.中華婦產科雜志,2003,38(10):611-613.
[10]陳秀霞,吳玉釵,許紅麗.宮腔鏡下不同方式治療子宮內膜息肉臨床療效觀察.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3):172-173.
[11]蔡慧慧,魏志敏,趙潔,等.子宮內膜息肉組織ERA、ERB、PR及Bcl-2表達及意義.齊魯醫(yī)學雜志,2008,23(3):244-245,248.
[12]伍翠屏,蔡蓮蓮,王宗敏,等.子宮內膜息肉雌孕激素受體及Bax、Bcl-2的表達及意義.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7):543-544.
253500 山東省德州市陵縣人民醫(yī)院
表3 3組患者術后息肉復發(fā)率比較
注:P<0.05
組別 例數 術后息肉復發(fā)情況復發(fā)例數 術后息肉復發(fā)率(%) A組47 19 40.4 B組 40 8 20.0 C組38 7 18.4
表4 3組患者治療費用比較(元)
注: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費用A組47 1227.3±107.9 B組 40 1554.3±127.5 C組38 2502.3±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