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成 陳德春 毛國揚 顧文忠
(1.華東石油局試采大隊,泰州 225300;2.中國石油大學,青島 266580)
裂縫性低滲透儲層壓裂技術研究
楊懷成1陳德春2毛國揚1顧文忠1
(1.華東石油局試采大隊,泰州 225300;2.中國石油大學,青島 266580)
運用小型壓降可以判斷天然裂縫存在與否,以及天然裂縫的張開壓力大小。裂縫性儲層并不需要高導流能力的人工裂縫,溝通更多的儲層區(qū)域和天然裂縫是保證油井壓后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的關鍵。通過支撐劑優(yōu)選、壓裂液優(yōu)化、施工工藝優(yōu)化這三個方面的研究,來有效控制壓裂液向天然裂縫的濾失,保證施工的成功率。
天然裂縫;濾失;壓裂;支撐劑
理論與實踐證明,水力壓裂是提高低滲透油氣藏開發(fā)效益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大多數(shù)低滲透油氣藏儲層都發(fā)育不同程度的天然裂縫。天然裂縫的存在雖然有利于溝通儲集層、增加滲流面積,但同時它也增加了壓裂液的濾失,影響了主裂縫的發(fā)育,極大地增加了施工難度[1-3]。本文以腰灘油田為例,研究裂縫性儲層壓裂技術。
腰灘油田阜寧組層系,主要以低滲透和復雜斷塊油藏為主,縱向上可分為阜一段、阜二段、阜三段三個油組,含油小層一般多于10個,單層平均厚度1~3 m,最大單層厚度不超過10 m,每個區(qū)塊除少數(shù)主力油砂體稍大外,其余多數(shù)為小土豆油砂體,斷層和天然裂縫發(fā)育。縱向上小層多且薄,砂泥互層頻繁交錯。各油組平均孔隙度11.3%~16.2%,滲透率為(9.2~16.4)×10-3μm2,是典型的低滲透裂縫性儲層。
對于裂縫性儲層,壓裂施工過程中的壓力、停泵后壓力降落均表現(xiàn)出不同于均質(zhì)儲層的特征。為了判斷天然裂縫的存在,及其張開壓力,運用停泵后壓力分析的方法。但早期的壓力降落分析僅應用于均質(zhì)儲層,且認為濾失系數(shù)恒定、裂縫柔度恒定、無初濾失等條件,這些條件對于天然裂縫較為發(fā)育的儲層,其解釋結果就會失真。為了判斷天然裂縫存在與否,可對傳統(tǒng)的壓裂壓降分析做一定的延伸。
由理論圖版和壓降關系可知,求擬合壓力p*等于求以G為橫坐標、p為縱坐標的壓降曲線的斜率:
式中:p*—擬合壓力,MPa;p—停泵后裂縫內(nèi)的壓力,MPa;G—NolteG函數(shù),無因次。
擬合壓力p*與濾失系數(shù)線性相關,當dp/dG不是常數(shù)時,反映人工裂縫內(nèi)的流體流動受天然裂縫的影響,此時的濾失系數(shù)與壓力相關;當dp/dG持續(xù)不變時,說明天然裂縫已經(jīng)處于閉合階段,此時的濾失系數(shù)與壓力無關。但運用此方法時,有時dp/dG的水平段不明顯。為了方便判斷,從數(shù)學意義上,構造了疊加函數(shù)Gdp/dG,同時繪出dp/dG,Gdp/dG與G的關系圖。當dp/dG出現(xiàn)直線段時,此時G所對應的壓力即為天然裂縫閉合壓力。
圖1為腰灘油田腰12井壓裂縫后壓力降落曲線。在A點以前,dp/dG不是一條直線,反映出其濾失受天然裂縫的影響;在A點以后,dp/dG近似為一直線,構造的疊加函數(shù)Gdp/dG也近似一水平直線,可以認為該點以后天然裂縫已閉合;A點即是天然裂縫的閉合點,A點對應的壓力即為天然裂縫的閉合壓力,也可近似認為是天然裂縫的張開壓力。
圖1 腰12井壓后壓力降落曲線
與普通均質(zhì)儲層介質(zhì)不同,裂縫性儲層具有其獨特的特點,其施工難點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1)儲層介質(zhì)的非均質(zhì)性強。主要表現(xiàn)為儲層介質(zhì)中天然裂縫的分布情況非常復雜,隨空間位置不同而任意分布。
(2)壓裂裂縫的起裂延伸復雜。由于天然裂縫的存在,使得地應力場變得更為復雜。壓裂時人工裂縫延伸過程中會遇到天然裂縫系統(tǒng),使得主裂縫不發(fā)育,形成多條分支縫,從而影響裂縫寬度,易造成砂堵。
(3)施工過程中濾失難以估計。裂縫發(fā)育儲層壓裂施工中液體的濾失呈兩大特點:一是濾失系數(shù)是動態(tài)變化的;二是濾失系數(shù)比相同條件下的均質(zhì)介質(zhì)大得多,當天然裂縫張開后,濾失系數(shù)比基質(zhì)濾失系數(shù)大50倍。
對于裂縫性儲層,壓裂井的產(chǎn)能主要受溝通的天然裂縫系統(tǒng)儲層區(qū)域大小的影響。裂縫性儲層壓裂改造后,短期的產(chǎn)能來自高導流的主裂縫,而長期的產(chǎn)能則主要靠溝通更大的儲層區(qū)域和更多的天然裂縫。因此,要提高壓裂井的改造效果,關鍵是溝通更大的儲層區(qū)域和更遠的天然裂縫。
根據(jù)腰灘油田的儲層狀況:地層過于破碎,地層應力分布較為復雜,極易出現(xiàn)裂縫彎曲,同時人工裂縫的寬度相對較窄,大粒徑支撐劑縫內(nèi)輸送較為困難,容易形成橋堵。
圖2為腰灘油田裂縫導流能力的評價試驗圖,可以看出,選30~50目的支撐劑形成的裂縫導流能力更大。但在實際施工時,為了更易造縫,選擇了40~70目的支撐劑。
圖2 裂縫導流能力評價試驗
3.2.1 降濾失材料優(yōu)化
控制壓裂液向天然裂縫的濾失,提高壓裂液效率是裂縫性儲層壓裂施工成功的關鍵。早期腰灘油田壓裂施工使用硅粉作為主要的降濾方式(見圖3),單井使用量為2m3,但仍不能解決施工中的砂堵問題。為了提高降濾效果,施工中將粉砂量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了50%,達到3m3,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圖3 粉砂封堵天然裂縫示意圖
鑒于粉砂本身在地層中的不可溶解性,及其在運移過程中對支撐裂縫的傷害,篩選了LB-2降濾失劑。LB-2是一種油溶性降濾失劑,在水、酸液中不溶解,仍能保持固體顆粒的特性,在煤油中溶解量大,能夠保證在排液投產(chǎn)后無固體顆粒殘留物堵塞油流通道。24℃、2MPa下,LB-2降濾失劑的實驗結果見表1。
當LB-2加量為1%時,濾失系數(shù)降低了42.6%;當LB-2將濾失劑加量為2%時,濾失系數(shù)降低了62.2%。可以看出,在壓裂液中加入LB-2降濾失劑,有明顯的降濾效果。實際施工中,一般設計降濾劑的比例為2%,可滿足裂縫性地層壓裂施工要求。
表1 LB-2降濾失劑降濾效果
3.2.2 稠化劑濃度優(yōu)化
目前,現(xiàn)場使用的稠化劑主要為羥丙基胍膠。對于裂縫性儲層,要求壓裂液具有一定的抗濾性,則要求稠化劑的濃度較高;但從儲層保護角度看,稠化劑的濃度越高則對儲層的傷害越大。為了優(yōu)選稠化劑濃度,分別做了稠化劑對巖心的傷害實驗和抗濾實驗(表2、表3)。
表2 壓裂液對巖心傷害結果評價
表3 壓裂液濾失實驗結果表
稠化劑濃度變化對巖心的傷害影響較明顯,而對抗濾性卻影響不大,考慮到實驗用巖心不含天然裂縫,從施工安全角度出發(fā),現(xiàn)場配濃度為0.45%的稠化劑。
3.3.1 前置液量優(yōu)化
在確定前置液用量時,應充分考慮濾失狀況、壓裂液性質(zhì)、地層吸收能力等因素。對于一般儲層,在滿足造縫和濾失前提下,應盡可能的降低前置液的用量。但考慮到腰灘區(qū)塊天然裂縫比較發(fā)育,壓裂液濾失較大。為保證造縫充分,前置液比例適當提高,由原來的35%提高至40%。
3.3.2 砂比的優(yōu)化
對于低滲透裂縫性儲層,壓裂的主要目的是造長縫,以溝通更多的天然裂縫。因此,在滿足人工裂縫導流能力的前提下,不必將砂比提的很高,以免影響施工的成功率。通過對該地區(qū)壓裂施工的研究,該地區(qū)的砂堵往往發(fā)生在砂比為30%左右,個別井壓裂砂堵甚至在15%左右,表現(xiàn)出地層對砂比極為敏感。因此我們選用“低砂比、小增量、控制最高砂比”的加砂施工設計方案。在實際施工中,開始砂比為5%~8%,砂比的增量取5%,最高砂比不超過30%。
3.3.3 施工排量的優(yōu)化
施工排量主要基于這幾個方面的考慮:裂縫垂向延伸、支撐劑沉降、施工壓力等。對于裂縫性儲層的壓裂施工,儲層的濾失系數(shù)隨著施工壓力的變化而變化,如果泵入的壓裂液不能彌補地層的濾失,就容易形成砂堵。通過全三維的壓裂設計軟件進行優(yōu)化,腰灘油田排量設計一般取3.5~4m3/min。
經(jīng)過不斷的完善壓裂工藝,2011年對腰灘油田共進行14口井的壓裂施工,成功率由以往的45.2%提高至92.8%,有效地解決了裂縫性儲層壓裂施工易砂堵的技術難題。壓裂取得顯著增產(chǎn)效果,壓后8口井取得高產(chǎn)油流,平均每口井日增產(chǎn)原油3.2t。通過壓裂施工,達到了改造儲層,增儲上產(chǎn)的目的。
(1)本文提出了應用小型壓降來判斷天然裂縫存在與否,以及天然裂縫張開壓力的方法。
(2)裂縫性儲層并不需要高導流能力的人工裂縫,關鍵是溝通更大的儲層區(qū)域和更多的天然裂縫。
(3)裂縫性儲層水力壓裂需解決的關鍵是有效的降低天然裂縫的濾失,本文從支撐劑優(yōu)選、壓裂液優(yōu)化以及施工工藝優(yōu)化這三個方面來研究降低天然裂縫的濾失,確保壓裂施工的成功率。
[1]曲占慶,岳艷如,羅明良,等.裂縫性地層壓裂降濾失方法研究[J].特種油氣藏,2011,8(2):107-110.
[2]王艷芬,成一,劉煒,等.新疆油田百110井區(qū)佳木河組壓裂優(yōu)化技術研究[J].石油地質(zhì)與工程,2010,24(3):88-90.
[3]張永平,張士誠,衛(wèi)秀芬.裂縫性火山巖儲氣層測試壓裂診斷特征參數(shù)研究與應用[J].大慶石油地質(zhì)與開發(fā),2008,27(2):91-93.
[4]羅天雨,王嘉淮,趙金洲,等.多裂縫防治措施研究[J].斷塊油氣田,2006,13(6):40-42.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Fracture Techniques in Nature-fracture Developed Reservoirs
YANG Huaicheng1CHEN Dechun2MAO Guoyang1GU Wenzhong1
(1.Oil Production Plant of East China Branch,Taizhou 225300;2.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 266580)
Using minifracture,we can judge the nature-fractures exist or not,we can also define the nature-fracture open pressure.Nature-fracture reservoirneedn'thigh conductivity artificialfractures.Communication of more area and more nature-fractures is the key factors of the high production of oil wells after fracturing.The key problem is to control the lost of fracturing fluid in nature-fracture reservoir.In this article research of proppant option,fracturing fluid optimization and fractur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is done to guarantee the fracturing success rate.Through research and combined with condition of on-site operation,good fracturing results are achieved after optimization of fracturing operation parameters.
natural-fracture;filtration;hydraulic fracture;proppant
TE357.11
A
1673-1980(2012)05-0037-03
2012-04-21
中石化先導項目(G1407-09-kk-0115)
楊懷成(1973-),男,高級工程師,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技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