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玲
在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最頭疼的莫過于作文教學了。盡管各種輔導資料輔天蓋地,但是學生還是覺得“無話可說,無處著手,無事可寫,害怕寫作文”。如何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局面呢?我認為,首先是培養(yǎng)學會動腦、動口、動手和認真觀察,學會積累豐富的詞匯和素材。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
好多學生提到作文就頭疼,我認為主要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對習作產生興趣。教學中,我首先和學生先談心,以朋友的身份與他們交流,告訴他們作文就是心里想什么就寫什么,只要打開心中的那把鎖,便可以突破障礙,寫好作文,要相信自己是最捧的。這樣,學生就會消除對作文的害怕心理,慢慢地喜歡上寫作文了。
二.堅持以日記為主搞好作文教學
教師應急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在日記中寫一些自己親身經(jīng)歷、感興趣的事,也可以寫一寫自己的心聲,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寫作的興趣,培養(yǎng)習作能力。另外,可以利用節(jié)假日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尋找喜愛的景物,激發(fā)學生說出自己親眼看到的真實情感。在日記中,我常常以一個朋友的身份鼓勵學生,想說什么就說什么,要敢于表現(xiàn)自己,展示自我,發(fā)現(xiàn)閃光點時要及時肯定。
三.由“教師講、學生聽”變?yōu)椤按蠹艺f、大家議”
每寫一篇作文前,我都提前幾天讓學生看這方面的文章,并積累自己喜歡的詞句和段落,然后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并就作文題目展示討論,然后相互口述作文,相互提意見、建議。由于一些學生不善于表達,我從小組中選出一名能力較強的同學作為中心發(fā)言人,引導其他成員逐步完成口述任務,教師可適當參與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四.大膽展示習作,讓學生互相批改作文
每篇作文寫完后,我都要用兩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上臺演講自己的作文,然后其他同學進行評議。這樣學生不僅增強了信心,而且也提高了他們的傾聽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等。演講完后,讓學生自由結合,先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再互相修改作文,這樣以來,學生逐漸學會了創(chuàng)造性地審視、評價他人和自己的習作,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事實證明,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聽說讀寫改有機結合、相互促進,能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以提高,結合能力得到發(fā)展。
(作者通聯(lián):044000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qū)解放路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