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敬忠 張凡
麻將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很多到中國的外國人初次看到中國人圍坐一圈打麻將,都非常好奇?,F(xiàn)在在西方,也出現(xiàn)了一些熱衷于麻將的人,他們當中的技術出神入化者大有喧賓奪主之勢。在歐洲一些地區(qū),麻將愛好者還經常舉行聯(lián)誼比賽。
荷蘭,這個擁有1600萬人口的國家,在上世紀20年代就接受了麻將的傳入。2004年,一個全國性的麻將組織成立,取名為“荷蘭麻將聯(lián)盟”。這為荷蘭人成功組織第一屆歐洲麻將錦標賽提供了必要條件?,F(xiàn)在,每年都會有大約10場比賽在荷蘭和比利時舉行。同時,全歐性的體育組織“歐洲麻將協(xié)會”也應運而生。
現(xiàn)任歐洲麻將協(xié)會主席的蒂娜·克莉絲汀森同時也是丹麥麻將協(xié)會的創(chuàng)始人。北歐童話王國丹麥是較早就有華人僑居的歐洲國家之一,雖然華人數(shù)量不及英、法等國,但麻將文化的傳播和影響卻并不遜色。
丹麥麻將協(xié)會現(xiàn)在擁有40多名經常聚會的活躍會員,他們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高端人才,職業(yè)是電腦工程師、生物學家、數(shù)學研究者等等。蒂娜本人的職業(yè)是丹麥氣象研究所(相當于我國的中央氣象局)的氣候研究專家,曾代表丹麥參加過在哥本哈根、坎昆和德班舉行的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麻將協(xié)會的會員們每周聚會一次,切磋技藝,交流心得。除每周的定期聚會外,協(xié)會每月還舉行一次麻將入門講座,吸收更多的新會員,培養(yǎng)了數(shù)以千計的麻將愛好者。
此外,協(xié)會用了很多市場營銷的方式來吸引公眾對麻將的注意。電影《色戒》在歐洲首映時,協(xié)會印發(fā)了很多關于麻將的傳單,因為影片中有許多打麻將的鏡頭。
協(xié)會目前采用的是中國傳統(tǒng)麻將規(guī)則和日本立直麻將規(guī)則兩種游戲方式,會員可根據喜好自由選擇。大部分會員都喜歡師承“華夏麻學正宗”,因其宗旨講究正大光明,睿智精深,妙趣橫生。他們都說,日本麻將側重防守,而中國麻將注重進攻,更能激發(fā)玩家的斗志和創(chuàng)造性。
除協(xié)會會員之外,丹麥民間還有很多麻將愛好者。他們把打麻將視為一種益智怡情的趣味游戲和高雅的休閑娛樂方式。他們還把麻將當作一種有效的社交工具,用以增進與家人、同事和朋友之間的感情。但是,他們很少用它來賭博,而是代之以算番計分,獲取各種獎勵。丹麥街頭也沒有任何盈利性的麻將館,通常是在社區(qū)活動中心定期開展麻將娛樂和比賽活動。
2011年12月29日,在丹麥麻將協(xié)會舉行完例賽后,記者采訪參賽會員。他們一致認為:麻將是一個易學難精的高雅游戲。你也許可以一天就能掌握它的基本游戲規(guī)則,但要想成為麻將高手可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你需要身經百戰(zhàn),不斷磨煉和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和技藝,方成大家。
不少歐洲人將麻將視為中華文明和東方智慧的象征,丹麥麻將協(xié)會的資深會員羅伯特·延森是一名高中生物老師,他說:“麻將是一個入門易、精通難的游戲。同時它也是一個很好的社交工具,在打牌的過程中,通過與對手的無聲交流來分析他們的思路是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
比延森入會晚一年的克拉斯·斯科特說:“每次當我抓到一手牌時,無論好與壞,大腦都會加速運算,去思考如何處理這一副牌和分析對手的牌路與心理。我很喜歡這種充滿挑戰(zhàn)的游戲?!?/p>
協(xié)會會員馬丁同時也是一名軟件工程師,他的祖輩曾到過中國,從上海坐船帶了一副麻將回國,當時剛滿6歲的馬丁開始喜歡上了麻將。他認為麻將的最大魅力在于它的多變性,“麻將不像其他簡單的游戲玩玩就膩了。打麻將時你要不斷地審時度勢,嘗試新的可能性,開動腦筋,爭取最好的結果?!?/p>
蒂娜雖然已經有了超過10年的“麻齡”,但她仍然堅持每天學習和研究麻將。她認為,歐洲人能輕松掌握麻將的基本游戲規(guī)則,而要在游戲之中制勝,除了把握變化多端的運數(shù),還取決于現(xiàn)場對局勢和玩家心理的準確分析、計算以及快速靈活的應變。如何把握和利用好有利的局面,贏得最大的戰(zhàn)果,如何在逆境中處變不驚,沉著應戰(zhàn),實現(xiàn)最小的失利,甚至轉敗為勝,都有非常大的學問。這樣的游戲對于提高心理素質、提升綜合能力和促進身心健康都大有裨益。
“游戲之中,有大道存焉?!彼玫氐赖闹袊胀ㄔ捳f道。
2005年,由中國、日本、美國、德國、法國、丹麥、荷蘭、匈牙利等國麻將組織共同倡議,“世界麻將組織”在北京成立。同年,“歐洲麻將協(xié)會”由蒂娜與其他6個歐洲國家的同行共同創(chuàng)立,并舉辦了第一屆歐洲麻將錦標賽,此后又相繼舉辦了3屆歐錦賽。時至今日,歐洲麻將協(xié)會成員國擴大到了14個,在全歐范圍內積極推廣麻將游戲。協(xié)會每兩年舉行一次歐錦賽,由各個會員國競爭舉辦資格,并為各國會員提供比賽相關服務。
2005年,首屆歐洲麻將錦標賽在荷蘭東部城市奈梅亨舉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08名選手參加了比賽,包括荷蘭前首相范·阿格特,以及荷蘭兩屆奧運會游泳項目獎牌得主埃里卡·特普斯特拉。為了使歐錦賽有更高的水平,歐洲“麻協(xié)”邀請了中國和日本這兩個麻將大國的高手參加比賽。比賽沒有設置優(yōu)勝獎金,除前三名的選手獲得獎杯外,所有參賽選手都得到一份證書,以消除麻將與賭博之間的關系。
頗值得一提的是,最終比賽結果:日本選手包攬了個人前三名,團體第一也自然落入日本隊囊中,作為麻將誕生地的中國,隊員們則取得團體第二。面對來自中國和日本的強勁對手,丹麥隊同樣技術高超,獲得了團體第三名的佳績,按照一些丹麥麻友的話說,這“為丹麥在世界麻將大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筆”。
第二屆歐錦賽的舉辦資格由丹麥獲得。2007年6月,近140名來自22個國家的麻將高手云集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鏖戰(zhàn)4天,在共8節(jié)、每節(jié)各2個小時的比賽中施展渾身解數(shù),爭奪個人及團體桂冠。團體冠亞季軍分別為日本隊、丹麥隊和法國隊。個人桂冠最終被占有主場之利的那位6歲時就喜歡麻將的丹麥軟件工程師馬丁摘走,再次凸顯丹麥在歐洲麻壇的霸主地位。日本選手Kohichi Oda和美國人本杰明·博厄斯分獲二、三名。同年,歐洲還舉辦了第一屆網絡麻將大賽,參賽選手有64人。
2009年的歐錦賽在奧地利的巴登市舉行,參賽選手突破了150人。日本隊捧走了團體和個人冠軍獎杯,中國隊和美國隊分獲團體亞軍和季軍,瑞士選手獲得個人第二,丹麥的湯姆森獲得個人第三名。
2011年8月,在意大利威尼斯舉行的麻將歐錦賽中,共有160余名來自歐洲不同國家的選手角逐桂冠。最后,匈牙利、丹麥及荷蘭選手分獲個人冠亞季軍,法國隊奪取團體冠軍,荷蘭獲亞軍,丹麥獲得第三。
雖然世界麻將組織與歐洲麻將協(xié)會同在2005年成立,但世界麻將錦標賽卻比歐洲麻將錦標賽晚了兩年舉行。2007年11月,首屆世界麻將錦標賽在四川峨眉山舉行,共有來自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荷蘭、丹麥、中國等17個國家的144位選手報名參加了比賽。比賽不設任何獎金,以“品”為等級進行選手等級劃分,以牌藝和牌品來定位一至九級的不同等級。中國代表團摘得了團體冠軍,法國奪得團體亞軍,丹麥獲得第三名。
2010年8月,荷蘭承辦了第二屆麻將世錦賽,還為此發(fā)行了一套紀念郵票,這也是荷蘭第二次發(fā)行以麻將為主題的郵票,首套麻將主題郵票在第一屆歐錦賽舉辦前發(fā)行。最終,丹麥隊奪得本屆世錦賽冠軍,成為世界麻壇新盟主。中國隊獲得亞軍,瑞典獲得季軍。同年,世界麻將組織通過了“世界麻將錦標賽2010年以后每兩年舉辦一屆”的決議。
隨著近幾年歐錦賽影響力的日益擴大,歐洲各國的麻將俱樂部也在不斷增加。例如,意大利麻將聯(lián)盟目前擁有13個俱樂部,分布在9個城市。
2004年成立的“荷蘭麻將聯(lián)盟”,最初有120位成員,每年出版4次“麻將雜志”。目前,該聯(lián)盟的正式注冊會員已增加至400多名,民間非注冊玩家不計其數(shù)。荷蘭“麻將新聞”網站也對麻將文化的推動起了很大作用,從這里麻將愛好者可以獲取關于規(guī)則、發(fā)展以及比賽的信息,這些信息是由荷蘭麻將聯(lián)盟提供的。
雖然麻將愛好者日益增多,但與中國不同,歐洲的麻將愛好者很少賭錢,就算有,下注的金額也很低。大多數(shù)麻將比賽都是公開賽形式,采用中國傳統(tǒng)規(guī)則。這樣的比賽在丹麥、荷蘭等國都頗為流行。
如果下次你到歐洲旅行,在社區(qū)文化中心碰到一群金發(fā)碧眼的歐洲人分成幾桌,正襟危坐,用漢語說著流利的專業(yè)麻將術語,專心致志地打著已經全球化的中國麻將,請不要再大驚小怪、指手畫腳,因為正在玩牌的人可能會操著標準的京腔對你說:“觀牌不語真君子,地球人都知道?!?/p>
在丹麥麻將協(xié)會的官網論壇上,有初學者問過這樣的問題:“白板”到底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因為起初他認為麻將牌里有兩種不同的白板:一種是全白色的,牌面上沒有任何圖案;還有一種就是白面上有個紅框的。
后來,在其他會員詳細解答和說明后,他終于明白了這兩種白板的區(qū)別:全白的是用來在有牌丟失的情況下補缺的替代牌,而帶紅框的才是真正的“中發(fā)白”里面的白板。
歐洲人在打牌的時候一般不報牌,每個玩家都要特別注意看別人打了什么牌,因為如果報錯牌,是要扣分的。他們打出每張牌后會按照6張一排的規(guī)矩擺在各自門前,而不是隨便扔在鍋里。這樣方便各位玩家知道每人都打了什么牌,也容易計算,同時也可以避免有人作弊,因為這樣很容易計算牌的數(shù)量是否正確。聽說曾經有個日本人在丹麥麻將協(xié)會參加比賽時作弊,藏了兩張牌,就是這么被發(fā)現(xiàn)的。后來作弊者就被協(xié)會除名了。
歐洲人在吃牌、碰牌的時候,也有規(guī)矩。拿碰舉例,如果碰了對門的紅中,要把碰到的紅中橫放在另外兩個紅中之間,表示這個紅中是對門出的;若碰了上家的紅中,則要把碰到的紅中橫放在其他兩張紅中的左手邊。
在丹麥麻將協(xié)會的官方網站上,有會員發(fā)表過這樣的帖子,勸人不要過度沉迷于麻將:如果發(fā)生以下情形,你就是入魔了——當你看見3和4,你喊“碰”和“杠”;你看見幺雞(一條)像小鳥在飛;你開始相信碼好的麻將牌是一種富有幽默感的動物(猶如一條活生生的龍);試圖入睡的時候,你聽到麻雀的叫聲;你把贏過的每一副好牌都列在個人簡歷里;聽到有人說以“ma”音開頭的任何事物,你就會心跳加速;你半夜被人叫起來打麻將,或者你在半夜群發(fā)短信、打電話給很多朋友,邀請他們來你家打麻將;早上6點的時候,你還在打著麻將,并已輸?shù)袅藬?shù)千分;你對別人說:“某某某,你玩麻將的時間還差得遠呢!”
除了筒、條、萬發(fā)音跟中文一致,歐洲人還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中洋結合”的麻將術語:每張麻將牌都叫tile,洗牌叫 mix the tiles,碼牌叫 build walls,聽牌叫waiting,和牌叫hu或win,自摸叫self-drawn,點炮胡牌叫win by discard,詐胡叫false hu。碰了紅中,就叫red dragon,碰了發(fā)財叫green dragon,碰了白板叫white dragon。但是除了中發(fā)白,碰了其他牌就不叫dragon了,而叫pung,碰碰胡叫 all-pungs。杠牌叫kong,暗杠叫concealed kong。七巧對叫seven shifted pairs,大四喜叫 big four winds,大三元叫 big three dragons,清一色叫full flush,一條龍叫straight,等等,意思表達都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