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健 稽小琴 蔡偉
眩暈癥占老年門診的81%~91%,是中老年患者中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之一。其治療方案較多,療效差異較大,存在治療方案不規(guī)范,療效不確定、復發(fā)率高等諸多問題。鹽酸倍他司汀為雙胺氧化酶抑制劑,可改善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的微循環(huán),鹽酸倍他司汀聯(lián)合氟桂利嗪治療老年人眩暈癥可明顯改善腦部血液循環(huán),增加腦細胞和內(nèi)耳供血和供氧,有效改善各種病因?qū)е碌难灠Y癥狀。為進一步驗證其對老年眩暈癥的療效,我們對90例駐合肥干休所老年眩暈癥患者,采用隨機對照的方式,比較了鹽酸倍他司汀聯(lián)合氟桂利嗪和復方丹參聯(lián)合氟桂利嗪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7年2月至2011年9月確診為眩暈癥的駐合肥干休所老年患者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齡在67~86歲,平均(76±9)歲。患者均表現(xiàn)為突然感眩暈、走路不穩(wěn),伴惡心、嘔吐、出汗為主要癥狀,部分患者有眼顫、耳鳴。所有病例均由解放軍105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根據(jù)《實用神經(jīng)病學》診斷標準[1]診斷,并排除腦出血、腦梗死、顱內(nèi)占位、中耳及內(nèi)耳感染、帕金森病、低血壓等疾病以及藥物反應引起的眩暈。其中因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63例,單純腦動脈硬化19例,梅尼埃病7例、神經(jīng)官能癥1例。
1.2 方法 9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5例,治療組:男28例,女17例,平均年齡平均(75.4±7.2)歲。對照組45例,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齡(71.5±9.2)歲。所有病例在眩暈癥發(fā)作期進行治療。治療組:注射用鹽酸倍他司汀(國藥集團國瑞藥業(yè)有限公司出產(chǎn))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有糖尿病患者改用0.9%生理鹽水500 ml)靜脈滴注,靜脈滴注時間不少于2 h,1次/d。同時給予氟桂利嗪5 mg 1次/d,晚上口服。療程10 d。對照組:給予復方丹參注射劑(0.9%氯化鈉溶液250 ml+復方丹參20 ml)靜脈滴注,同時給予氟桂利嗪5 mg 1次/d,晚上口服。療程10 d。其他基礎治療如控制血壓、血脂、血糖等治療不受影響。
1.3 療效評定標準 主要依據(jù)患者的癥狀、體征來判斷療效。治愈:眩暈、惡心、嘔吐、耳鳴等癥狀體征完全消失,有效:眩暈等其他癥狀和體征明顯減輕,無效:治療一療程后眩暈等其他癥狀和體征無改善或加重。
治療組:治愈38例占接受治療者的84%,其中治療5~7 d癥狀消失者36例(80%);有效4例(8.9%);無效3例(6.7%);總有效率93.3%。對照組:治愈26例占接受治療者的57.8%;有效6例(13.3%);無效13例(28.9%);總有效率71.1%。兩組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眩暈(Veftigo)是機體對空間關系的定向感覺障礙,是一種運動幻覺?;颊吒杏X外界物體或自身在旋轉(zhuǎn)、移動或搖晃。根據(jù)文獻資料顯示,人群中眩暈的患病率為5‰,眩暈是臨床常見癥狀,其產(chǎn)生的機制可能是支配前庭器官的交感神經(jīng)功能失調(diào)引起迷路動脈痙攣,或者腦供血不足,微循環(huán)障礙、內(nèi)耳前庭區(qū)域缺血缺氧,使內(nèi)淋巴產(chǎn)生過多或吸收障礙導致迷路水腫及內(nèi)淋巴系壓力增高,從而出現(xiàn)眩暈癥狀。同時,急性腦缺血后腦組織的β-內(nèi)啡呔免疫活性增高,而眩暈與腦組織的β-內(nèi)啡呔濃度增多有關。臨床發(fā)現(xiàn)老年人眩暈的主要原因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心血管系統(tǒng)病變,其中以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和腦動脈硬化最為多見。常伴有平衡失調(diào)、站立不穩(wěn)、眼球震顫、指物偏向、傾倒、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汗及脈搏、血壓的改變等,如果長期反復發(fā)作,最終能致腦干、小腦或枕葉梗死,長期遺留神經(jīng)功能障礙[2]。近二十年來,人們認識到組織胺及組織胺受體是哺乳動物前庭系統(tǒng)的重要神經(jīng)物質(zhì),使用組織胺受體激動劑及拮抗劑治療眩暈有了很大進展[3],其中倍他司汀由于其高效低毒而倍受矚目。注射用鹽酸倍他司汀其化學名稱為N-甲基-2-吡啶乙胺二鹽酸鹽,為雙胺氧化酶抑制劑,是組胺H1受體的弱激動劑,H3受體的強拮抗劑,對腦血管,心血管特別是對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有明顯的擴張作用,改善血循環(huán),增加耳蝸和前庭血流量,從而消除內(nèi)耳性眩暈、耳鳴及耳閉感,還能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促進細胞外液的吸收,消除淋巴內(nèi)水腫。同時,能對抗兒茶酚胺的縮血管作用及降低動脈壓,并有抑制血漿凝固及ADP誘導的血小板凝集作用,能延長大白鼠體外血栓形成時間,動物實驗證明靜脈注射倍他司汀可舒張血管,使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血流量增加54%。還有研究表明,大鼠實驗顯示倍他司汀在不引起系統(tǒng)效應的低劑量下,就可引起迷路血流量(CBF)的增加[4]。另外,倍他司汀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作用在人體試驗中也得到證實,如提高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血液粘度,增加腦血管病患者局部的腦血流[5],顯著改善老年患者大腦功能[6]。所以,倍他司汀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多年,是歐洲治療眩暈和頭暈癥候應用最常見的藥物。可長期用于治療和預防眩暈癥候。氟桂利嗪是一種選擇性的鈣離子拮抗劑的藥物,它能解除腦血管痙攣,增加腦細胞對抗缺血、缺氧的能力,抑制鈣離子進入紅細胞,降低過高的血液粘度,維持紅細胞的變形能力[7]。故兩藥合用可明顯改善腦部血循環(huán),增加腦細胞及內(nèi)耳供血供氧,改善急性眩暈的臨床癥狀。本組臨床資料表明,使用鹽酸倍他司汀聯(lián)合氟桂利嗪治療老年人急性眩暈癥療效好,療程短,見效快,副作用較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史玉泉.實用神經(jīng)病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065-1074.
[2]游國雄,武志耀.椎-基底動脈缺血性眩暈的診斷回顧.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1985,(2):62.
[3]Van,Cauwenberge PB,De Moar SEG.Physiopathology of H3-receptors and pharmacology ofBetahistine.Acta Octolaryngol(Stockh),1997,526(suppl):S43.
[4]Laurikainen EA,Miller JM,Quirk WS,et al.Betahistine-induced vascular effects in the rat cochlea.Am J Otol,1993,14(1):24.
[5]胡熙明,張立平.中國醫(yī)藥大全.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194-195.
[6]Pathy,J,Menon G,Reynolds A,et al.Betahistine hydrochloride(Serc)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a placebo-controlled study.Age Ageing,1977,6(3):179.
[7]湯光.現(xiàn)代藥物學.北京:中國藥物科技出版社,1997: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