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鋒,蘇海峰,底佳芳,張秀英
(1.東北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150030;2.浙江匯能動物藥品公司,浙江 杭州314422)
產氣莢膜梭菌(Clostridiumperfringens)是人和動物腸道的一種重要共生菌和條件致病菌,也是正常雞腸道的常在菌群[1],可產生多種外毒素,對人和多種動物致病,尤其是與禽類壞死性腸炎(necrotic enteritis,NE)的暴發(fā)有直接的關系[2]。產氣莢膜梭菌在正常情況下棲息在盲腸,通常不會引起發(fā)病,但當腸黏膜受到損傷或者腸道微生物菌群結構發(fā)生變化時,在消化道前段大量增殖,導致NE的發(fā)生和雞的死亡[3]。目前,防制壞死性腸炎的主要措施是在飼料中添加桿菌肽鋅等抗生素,但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將會造成細菌耐藥性和殘留,嚴重影響動物健康養(yǎng)殖和人類健康[4]。
那西肽(Nosiheptide)是一種含硫多肽類抗生素,對革蘭陽性球菌和桿菌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5]。飼料中添加那西肽可提高雞的增重率和飼料利用率,但是關于那西肽能否預防雞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雞壞死性腸炎的報道很少。本文評價了那西肽對人工感染的雞產氣莢膜梭菌病的預防效果,目的是為有效預控雞壞死性腸炎提供新思路和理論依據。
1.1 試驗材料 雞源產氣莢膜梭菌A型CVCC-52,購自中國獸醫(yī)藥品監(jiān)察所。1%那西肽預混劑,由浙江匯能動物藥品有限公司提供;15%桿菌肽鋅預混劑(對照藥物),購自武漢遠誠共創(chuàng)藥業(yè)有限公司;其余所有試劑除特殊標記外均為分析純。
1.2 動物與日糧 1日齡伊莎婷特粉雛雞,購自東北農業(yè)大學孵化場;按雛雞飼養(yǎng)標準飼喂不含任何抗菌藥物的標準日糧,按正常程序進行免疫接種和飼養(yǎng)管理。試驗用料:大威禽用顆粒飼料,購自哈爾濱市大威飼料制造有限責任公司,其有效成分為:蛋白含量>18.0%、水分<14.0%、總磷>0.3%、鈣0.7%~1.0%、鹽0.3%~0.8%。
1.3 試驗設計 將480只1日齡伊莎婷特粉雛雞隨機分成6個試驗組,每個試驗組4個重復,每個重復20只,其中第1組為空白對照組(不感染不給藥組),第2組為陽性對照組(感染不給藥組),第3組到第5組為那西肽低、中、高劑量組,第6組為藥物對照組。從1日齡開始那西肽低、中、高劑量組飼料中分別添加1.25mg、2.5mg、5mg的1%那西肽預混劑,藥物對照組在每公斤飼料中添加15%桿菌肽鋅預混劑200mg;連續(xù)飼喂至24日齡試驗結束。在整個試驗過程中,各組的一切用具嚴格分開。
在接種產氣莢膜梭菌前,先將雞源產氣莢膜梭菌A型接種于VF厭氧培養(yǎng)基,37℃厭氧培養(yǎng)18~24h后采用菌落計數法測定培養(yǎng)物的含菌數。從12日齡開始,給陽性對照組、那西肽低、中、高劑量組、藥物對照組的每只雞口腔灌服1mL濃度為108CFU/mL的菌液,每天1次,同時在飲水中加入約105CFU/mL濃度的產氣莢膜梭菌(通過預試驗確定),連續(xù)染毒3d。
1.4 測定指標 在試驗開始時(1日齡)、接種前(12日齡)和試驗結束時(第24天)分別稱各組雞的體重,記錄每天的飼料消耗量,計算各組的平均增重和料重比。每天觀察各組雞的臨床癥狀和死亡情況,統(tǒng)計死亡數;并對死亡的雞進行剖檢;試驗結束時(24日齡),每組各個重復各處死15只雞,取空腸、回腸、盲腸黏膜進行細菌學檢查,并仔細觀察小腸和盲腸病變,并對腸道病變程度進行計分,計分標準分為0,1,2,3四級[6],即0級(沒有明顯損傷)、1級(腸壁變薄或出現纖維素樣)、2級(局部有壞死或潰瘍灶)、3級(大面積壞死)。
1.5 統(tǒng)計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SPSS統(tǒng)計軟件ANOVA中的單因素方差分析法進行分析,用Duncan′s檢驗法進行各組間的多重比較,所有數據均以平均值±標準差(±SD)表示。
2.1 臨床癥狀 各組雞在接種產氣莢膜梭菌前(1~12日齡)均未有明顯的臨床癥狀,空白對照組、陽性對照組、那西肽低、中、高劑量組、藥物對照組分別有4、4、2、1、1、2只雞死亡。15日齡(開始感染后72h)時,陽性對照組雞部分出現輕微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在精神不振、嗜睡、食欲減退;從16日齡開始部分雞出現臥地,發(fā)抖;少數雞出現腹瀉癥狀,并相繼出現個別雞死亡。而那西肽低、中、高劑量組、藥物對照組到16日齡才有部分雞出現精神沉郁,食欲有所減退,到17日齡開始才有個別雞出現腹瀉癥狀,到20日齡雞的臨床癥狀全面好轉,到試驗結束時除個別雞外,臨床癥狀基本恢復。而陽性對照組雞到24日齡大部分還表現不同程度的臨床癥狀。那西肽低、中、高劑量組、藥物對照組雞的發(fā)病癥狀和發(fā)病率明顯低于陽性對照組。
2.2 那西肽對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那西肽低、中、高劑量組和藥物對照組對雞生長性能的影響結果見表1和表2。
由表1可知,試驗初期(1日齡)各組雞體重無顯著差異(P>0.05),飼喂12d藥物添加劑后,那西肽低、中、高劑量組和藥物對照組的增重和飼料利用率顯著或極顯著高于空白對照組(P<0.05或P<0.01)。其中那西肽中、高劑量組增重極顯著高于空白對照組(P<0.01),那西肽高劑量組飼料利用率極顯著高于空白對照組(P<0.01)。證明那西肽有明顯的促進生長和提高飼料利用率的作用,在1.25 mg/kg體重~5mg/kg體重范圍內且呈劑量依賴關系。
表1 那西肽低、中、高劑量組和藥物對照組對1~12日齡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2可知,12日齡人工感染產氣莢膜梭菌以后,各試驗組雞生長性能受到影響,那西肽低、中、高劑量組和藥物對照組增重顯著低于空白對照組(P<0.05),但是飼料利用率無顯著差異(P>0.05)。其中那西肽低劑量組和藥物對照組增重極顯著低于空白對照組(P<0.01)。
表2 那西肽低、中、高劑量組和藥物對照組對12~24日齡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2.3 那西肽的預防效果 試驗期間不同劑量的那西肽對試驗動物的保護率見表3。
表3 不同時期試驗組雞死亡結果
由表3可知,1~12日齡那西肽低、中、高劑量組和藥物對照組雞的死亡率低于空白對照組。在12日齡接種產氣莢膜梭菌以后,那西肽低、中、高劑量組和藥物對照組死亡率明顯低于陽性對照組,表明那西肽能有效減少產氣莢膜梭菌病引起的死亡,且5mg/kg那西肽組有最好的預防效果。
2.4 24日齡動物處死檢查結果 見表4。
表4 24日齡各試驗組雞的病變記分和接種菌檢出情況
從表4中結果可以看出,那西肽低、中、高劑量組和藥物對照組的病變情況明顯好于陽性對照組,四組中有部分雞(分別為16只、19只、21只和13只)的病變記分為0分,而陽性對照組雞中絕大部分(43只)病變記分在2分以上;那西肽低、中、高劑量組和藥物對照組的產氣莢膜梭菌檢出率明顯低于陽性對照組。表明那西肽能有效的減輕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腸道病變,對產氣莢膜梭菌病有一定預防效果。
對12~24日齡死亡的雞進行了剖檢,除藥物對照組有2只雞和空白對照組死亡的雞以外,其余死亡的雞均有典型的壞死性腸炎病變,主要表現為腸內充氣,空腸和回腸有纖維素樣變,并有黏液和黃色或綠色假黏膜,部分有明顯出血斑和潰瘍壞死;取腸黏膜進行產氣莢膜梭菌培養(yǎng),均為陽性結果,表明雞死亡是由人工感染產氣莢膜梭菌所致。
3.1 關于雞產氣莢膜梭菌病 產氣莢膜梭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環(huán)境中,是引起各種動物NE、腸毒血癥,人類食物中毒和創(chuàng)傷性氣性壞疽的主要病原菌之一[7]。NE不僅使動物生產性能、飼料報酬降低,雞群死亡率增高,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還通過雞肉制品引起人的感染,對人類健康構成重大威脅[8]。由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雞壞死性腸炎在世界家禽生產領域到處可見,因此,壞死性腸炎對家禽生產水平的影響極大。一方面,壞死性腸炎提高了家禽的病死率,本試驗陽性對照組雞的死亡率比空白對照組高13.16%,而實際生產中死亡率有時會更高,有的死亡率可達16%[9]。另一方面,壞死性腸炎極大地提高了家禽生產的料重比,造成家禽養(yǎng)殖業(yè)生產成本的大大提高,從而極嚴重地危害了家禽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
3.2 那西肽的預防效果 那西肽可以有效阻抑腸內有害細菌的生長,使腸道管壁吸收機能正常,因而可以促進動物生長,提高飼料利用率。近年來,隨著那西肽在國內進行規(guī)?;a的實現,我國學者對那西肽在畜牧業(yè)中的應用進行了大量研究。李紅軍等[10]發(fā)現在肉雞日糧中添加那西肽可促進肉仔雞增重。趙旭明等[11]發(fā)現,添加那西肽能顯著提高蛋雞的產蛋率、采食量、蛋殼厚度和質量。朱淑斌[12]等發(fā)現,在日糧中添加那西肽能顯著提高生長肥育豬的采食量和日增重,而對豬的胴體品質和豬肉品質均無不良影響。那西肽除了具有促進畜禽生長的作用外,還具有添加劑量小、在畜禽體內的殘留量極低、無明顯毒副作用、不易產生耐藥性、使用安全等特點。
那西肽能有效地抑制革蘭陽性致病菌生長,常用于家禽的致病性梭菌引起的疾病的預防。飼料中添加那西肽可以減低家禽腸道梭菌的數量,減少梭菌性腸炎的發(fā)生率。同時還有利于維持動物腸道內環(huán)境的平衡、降低腸道內容物黏稠度。本試驗的結果表明,飼料中添加那西肽,不但可以提高12日齡內雞的增重和飼料利用率,降低雞的死亡率,而且還可以有效的預防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雞壞死性腸炎。
[1]Engherg R M,Hedemann M S,Jensen B.The influence of grinding and pelletingb of feed on the microbial composi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digestive tract of broiler chickens[J].British Poultry Scienee,2002,44:569-579.
[2]倪學勤,鄭曉麗,曾東,等.采用AFLP和ERIC-PCR技術研究規(guī)?;u場健康雞群中產氣莢膜梭菌的遺傳多樣性[J].畜牧獸醫(yī)學報,2009,40(5):717-724.
[3]張廣麗.家禽幾種主要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J].養(yǎng)殖技術顧問,2006,12:46-47.
[4]王俊峰,王龍昌,吳大偉,等.凹凸棒石黏土對產氣莢膜梭菌攻毒肉雞的影響[J].飼料研究,2011,1:5-11.
[5]胡玉霞,丁瑜,陳貴才.飼用抗生素-那西肽的應用研究進展[J].浙江畜牧獸醫(yī),2010,1:9-11.
[6]梁先明,湯樹生.阿維拉霉素預混劑對肉雞的壞死性腸炎的藥敏試驗[J].中國獸醫(yī)雜志,2006,42(12):17-18.
[7]Kaldhusdal M,Lovland A.The economical impact of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is greater than anticipated[J].World Poultry,2000,16:50-51.
[8]Filip V I,Jeroen D B,Frank P,etal.Clostridiumperfringensin poultry:an emerging threat for animal and public health[J].AvianPathol,2004,33:537-549.
[9]林霖,宋宏曉.土種肉雞壞死性腸炎的診治[J].養(yǎng)禽與禽病防治,2006(4):36.
[10]李紅軍,鄒曉庭.那西肽對肉仔雞生長性能、胴體組成及相關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J].中國畜牧雜志,2005,41(2):24-26.
[11]趙旭明,聶月美,徐天華,等.那西肽對蛋雞產蛋性能的研究[J].飼料研究,2009(6):49 -53.
[12]朱淑斌,劉長有,魏國生.那西肽對生長肥育豬作用效果的研究[J].中國畜牧雜志,2005,41(10):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