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友 任佳萍 馮德明 葉興乾 尹源明 于建興
金櫻子籽油的提取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
李加友1,2任佳萍2馮德明2葉興乾1尹源明1于建興2
(浙江大學生物系統(tǒng)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1,杭州 310058)
(嘉興學院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2,嘉興 314001)
對金櫻子籽油進行提取和精煉,考察了籽油的理化性質,并用氣質聯用儀對其脂肪酸組成和含量進行測定。結果表明,金櫻子籽油的出油率為5.24%;酸價為0.36 mgKOH/g,過氧化值為46.10 mmol/kg,碘值為160.90 gI2/100 g,皂化值為193.76 mgKOH/g;金櫻子籽油中檢出5種脂肪酸,其中不飽和脂肪酸質量分數高達86.10%,亞油酸和α-亞麻酸分別為43.99%和42.11%;飽和脂肪酸占13.90%,由棕櫚酸、硬脂酸和花生酸所組成。金櫻子籽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是一種值得開發(fā)利用的營養(yǎng)保健油源。
金櫻子 籽油 亞油酸 α-亞麻酸
金櫻子為薔薇科植物金櫻子(Rosa laevigata Michx.)的成熟果實,民間俗稱糖罐、蜜糖罐等。金櫻子在我國貴州、湖南、浙江,甚至西藏等廣大地區(qū)均有分布,是傳統(tǒng)的中藥材,性平,味酸、甘澀,具有固精縮尿、澀腸止瀉、止咳平喘之功效。金櫻子中含有豐富的黃酮、三萜類化合物、多糖、白樺脂酸等活性物質[1],有著良好的抗菌消炎、利尿保腎等功效[2-3]。而對金櫻子籽油的研究鮮有報道,植物油通常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經常食用植物油,可以預防動脈粥狀硬化、高血壓和血栓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本試驗將對金櫻子籽油的提取工藝和產品特性進行初步研究,并利用GC-MS考察了其脂肪酸組分,為金櫻子籽油的開發(fā)利用提供參考。
1.1 材料
1.1.1 金櫻子籽粉
用微型植物粉碎機對金櫻子干果(購自嘉興醫(yī)藥公司)進行碎裂處理后,挑取金櫻子籽進一步粉碎過1 mm篩備用。
1.1.2 儀器
7890A-5975C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美國安捷倫公司;索氏提取器:天津玻璃儀器廠;YJ92-Ⅱ超聲波儀:寧波東南儀器有限公司。
1.2 試驗方法
1.2.1 金櫻子籽油索氏提取
稱取金櫻子籽粉15~20 g,用濾紙包裹,移入索氏提取器內,在平底燒瓶中加入1/2~2/3的石油醚(60~90℃),以每小時回流6~10次的速度于水浴上提取7~10 h。提取結束后除去石油醚,干燥冷卻,即得金櫻子籽油(毛油Ⅰ)。
1.2.2 金櫻子籽油超聲輔助提取
稱取100 g粉碎的金櫻子籽粉于1 000 mL錐形瓶中,以沸程30~60℃石油醚為浸提劑(750 mL),預先浸泡一段時間后,超聲提取50 min。抽濾除渣并洗滌殘渣2~3次,合并濾液,常壓蒸餾去除溶劑,即得金櫻子籽油(毛油Ⅱ)。
1.2.3 金櫻子籽油的精制
金櫻子籽油(毛油Ⅰ、毛油Ⅱ)經水法脫膠、堿煉(脫酸)、水洗、干燥和脫色后即得精制油,具體過程參照文獻[4]進行。
1.2.4 金櫻子籽油的成分分析
金櫻子籽油的酸價和過氧化值測定參照GB/T 5009.37—2003,碘值測定參照GB/T 5532—2008,皂化值測定參照GB/T 5534—2008。
金櫻子籽油甲酯化(氫氧化鉀-甲醇酯化法):精確移取1.25 mL金櫻子毛油或精制油于25 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2.5 mL乙醚 -正己烷混合溶液(乙醚∶正己烷=2∶1)和2.5 mL氫氧化鉀-甲醇溶液(0.8 mol/L),充分振蕩,靜置5 min后定容,靜置分層,吸取上清液入具塞試管,然后加入適量無水硫酸鈉脫水過夜。
金櫻子籽油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色譜柱為HP-5MS彈性石英毛細管柱(30 m×250μm×0.25μm);載氣為He;載氣流量為1 mL/min;進樣口溫度為280℃;分流比為100∶1;進樣量為0.4μL;程序升溫:100℃(10℃/min)→280℃(4 min)[5]。
2.1 金櫻子籽油的提取
油脂制備中以索氏提取法得率較高而通常作為其他方法的參考,索氏提取法的缺點是耗時(一般提取過程在6 h以上),操作溫度較高,會引起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結果表明(表1),金櫻子籽油經索氏提取和超聲波輔助提取后,產品特性較為接近;相對于索氏提取法,超聲輔助提取的得率為81.75%。但超聲輔助提取法操作比較簡單、耗時短、操作溫度低,因此,在金櫻子籽油的提取中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表1 兩種提取方法的籽油比較
2.2 金櫻子籽油的精煉
金櫻子籽毛油經水化脫膠、脫酸、水洗、干燥、脫色等步驟得到精制油,產品回收率為62.5%。精煉后籽油顏色明顯變淺,且更為澄清透明,易于保藏,各項理化指標見表2。金櫻子籽油碘值較高,毛油放置4周后過氧化值增大了18倍,說明該籽油不飽和程度較高,容易氧化酸敗;毛油精制過程也會導致其氧化[6]。毛油放置4周后酸價也有所增加,精制油經過脫酸處理后,酸價顯著降低,精煉脫酸效果明顯。毛油和精制油的皂化值變化不大,且都較高,說明金櫻子籽油的脂肪酸分子質量比較小。
表2 金櫻子籽油的理化指標
與其他常用植物油比較發(fā)現,金櫻子籽油的碘值較高,皂化值基本相當,而酸價相對偏高(表3)。但金櫻子新制毛油的酸價小于4 mgKOH/g,過氧化值小于7.5 mmol/kg,且位于大多數植物油脂的皂化值(180~200 mgKOH/g)區(qū)間范圍內,符合食用植物油原油理化指標[7]。
表3 金櫻子籽油(毛油)與常規(guī)油脂理化指標比較
2.3 金櫻子籽油脂肪酸成分分析
2.3.1 金櫻子籽油脂肪酸組成及含量分析
分別將毛油和精制油按氫氧化鉀-甲醇法進行甲酯化,然后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分別對酯化后的樣品進行分析(表4)。
金櫻子籽油相對質量分數/%脂肪酸甲酯 分子式 分子質量/uⅠⅡ7.10 7.26十六烷酸甲酯(棕櫚酸甲酯) C17 H34 O2270ⅠⅡ45.21 43.99順,順-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亞油酸甲酯) C19 H34O2 294ⅠⅡ41.56 42.11 9,12,15- 十八碳三烯酸甲酯(α - 亞麻酸甲酯)C19 H32 O2 292ⅠⅡ5.29 5.66十八烷酸甲酯(硬脂酸甲酯) C19 H38O2 298ⅠⅡ326 0.85 0.99二十烷酸甲酯(花生酸甲酯) C21 H42 O2
注:Ⅰ為毛油,Ⅱ為精制油
表5 金櫻子籽油中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含量
由表4和表5可知,金櫻子籽油中含有5種主要的脂肪酸,其中毛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86.77%,精制油為86.10%。主要不飽和脂肪酸都為亞油酸(毛油中占45.21%、精制油中為43.99%)和α-亞麻酸(毛油中占41.56%、精制油中為42.11%);毛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為13.23%,精制油為13.90%,主要為棕櫚酸、硬脂酸和花生酸。
2.3.2 金櫻子籽油與常規(guī)油脂脂肪酸組成的比較與評價
由表6可看出,金櫻子籽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可以與大豆油、花生油以及葵花籽油相媲美,遠遠超過菜籽油,且金櫻子籽油的亞油酸含量高于花生油和菜籽油,α-亞麻酸含量遠遠高于表中所列的4種常見油脂,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近年來研究表明[8-9]:不飽和脂肪酸在機體內具有較廣泛的生理功能和生物學效應,亞油酸、亞麻酸是人體重要的必需脂肪酸,除了維持生命機體的正常功能外,在防治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過敏癥和抑制腫瘤生長方面有一定的功效,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及醫(yī)療保健價值。試驗發(fā)現必需脂肪酸的缺失將引起生長趨緩、皮炎等,補充亞油酸和亞麻酸可預防和改善這些癥狀。
表6 金櫻子籽油與常規(guī)油脂脂肪酸組成的比較/%
3.1 超聲輔助提取法中金櫻子籽油的出油率為5.24%,是索氏提取法的81.75%,但超聲輔助提取法反應溫度低、提取時間短等優(yōu)點,在金櫻子籽油提取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3.2 金櫻子籽油經過精煉后,產品外觀和相應理化指標符合食用油原油要求。
3.3 首次對金櫻子籽油的脂肪酸成分進行分析,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86%,主要為亞油酸(毛油中占45.21%、精制油中為43.99%)和α-亞麻酸(毛油中占41.56%、精制油中為42.11%);毛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為13.23%,精制油為13.90%,主要為棕櫚酸、硬脂酸和花生酸。
綜上所述,金櫻子籽油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保健功能,值得深入研究和大力開發(fā),尤其是提取和精煉工藝上的優(yōu)化,以提高籽油的提取率,最大程度地降低籽油的氧化。
[1]朱根華,萬彥婷,盧珂,等.三重四級桿液質聯用法測定金櫻子中白樺脂酸[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5):55-57
[2]畢葳,李強,龔衛(wèi)紅,等.金櫻子化學成分的研究[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31(2):110-111
[3]林真,林宣賢,馬永,等.金櫻子研發(fā)概況與問題淺析[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1(6):86-90
[4]韓國麒.油脂化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22-23
[5]陸占國,李偉.索式法提取酸漿果籽油及其成分分析[J].中國糧油學報,2010,25(12):75-78
[6]馬攀,趙明燁,陳敏,等.漢麻籽油的氧化穩(wěn)定性及貨架期預測[J].中國糧油學報,2010,25(2):88-92
[7]王明清.榛子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組成分析[J].中國油脂,2003,28(8):69-70
[8]王萍,張銀波,江木蘭.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研究進展[J].中國油脂,2008,33(12):42-46
[9]毛方華,王鴻飛,林燕,等.油茶籽毛油中多酚類物質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中國糧油學報,2010,25(1):64-68.
Extraction of Rosa Laevigata and Analysis of Its Fatty Acid Components
Li Jiayou1,2Ren Jiaping2Feng Deming2Ye Xingqian1Yin Yuanming1Yu Jianxing2
(Institute of biosystems engineering and food science,Zhejiang University1,Hangzhou 310058)
(Institute of biological,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iaxing College2,Jiaxing 314001)
The extraction and refinement of rosa laevigata's seed oil investigates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eed oil.The ingredients and contents of fatty acids in the seed oil are determined with GC -MS.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oil yield of rosa laevigata's seed oil is 5.24%;the acid value is 0.36 mgKOH/g;the peroxide value is 46.10 mmol/kg;the iodine value is 160.90 gI2/100 g;and the saponification value is 193.76 mgKOH/g.Five fatty acids are identified in the rasa laevigata's seed oil.The content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 is 86.10%which includes 43.99%linoleic acid and 42.11%α-linolenic acid.But the saturated fatty acid is 13.90%which is composed of palmitic acid,stearic acid and arachidic acid.The seed oil has plentiful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it is a potential source for nutritional and healthy functions.
rosa laevigata,seed oil,linoleic acid,α-linolenic acid
TS221
A
1003-0174(2012)07-0074-04
浙江省科技廳重大科技專項重點農業(yè)項目(2010C
12020-2)
收稿時期:2011-10-16
李加友,男,1974年出生,副教授,高效生物轉化的過程控制和機理研究
馮德明,男,1963年出生,副教授,生物化工葉興乾,男,1962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導師,農產品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