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愛華 李志方
杭垓小學教育集團地處安吉縣西部偏遠山區(qū),是三年前由浙江省安吉縣4所相對偏僻而又薄弱的學校為主體組建的教育共同體。教育集團現(xiàn)有3個校區(qū)(姚村校區(qū)今年下半年并入杭垓校區(qū)),在校學生1220人,其中住校生900人,教職工120人。如今的校園環(huán)境更加美麗,功能室更加齊全,教育裝備建設為爭創(chuàng)省現(xiàn)代化學校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近年來,在安吉縣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在縣教育裝備中心的鼎力支持下,教育集團的教育裝備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先后對科學探究實驗室、科學普通實驗室的儀器設備,圖書室、閱覽室設備和圖書、信息化設備等進行了添置、充實和更新,加大了對教育裝備建設、管理、使用的力度。2010~2011學年度被評為縣教育裝備先進集體。
1)成立集團教育裝備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分管副校長任副組長,成員由總務、教導、教師發(fā)展中心主任及科學備課組長等組成。教育裝備工作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布置年度集團教育裝備工作目標任務,組織學習相關教育裝備工作的政策、文件,研究討論具體措施。
2)配備教育裝備專業(yè)人員。按照有關規(guī)定和工作需要設崗,教育裝備專兼職人員配備數(shù)量基本達標。目前,學校擁有科學實驗室管理教師1人,圖書室管理教師1名,計算機教室管理教師1名,美術室管理教師1名,音樂室管理教師1名,體育器材室管理教師1名。具體管理人員在裝備工作領導小組直接領導和指導下,具體組織實施教育技術裝備工作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實踐及研究等。
為了在較短的時間內,加快教育裝備建設的步伐,學??朔Y金短缺、土地審批受制約等困境,僅用了6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善學園”的建造任務,徹底解決了裝備用房特別緊張的瓶頸。其次,學校每年都安排充足的教育裝備專項資金,保證教育裝備的添置、更新和補充。特別是2012年,結合創(chuàng)建浙江省現(xiàn)代化標準學校為契機,僅教育裝備設備投入就達100多萬元,使學校的教育技術裝備日趨完善。
1)科學實驗室裝備齊全。學校現(xiàn)有科學實驗室2個,每個實驗室面積均達到標準,科學儀器準備室1個,面積為60 m2。實驗儀器基本能按照《浙江省小學數(shù)學科學教學儀器設備配備目錄》標準配齊。在本學期初全縣第二批標準化實驗室驗收過程中,受到縣教育裝備中心領導的好評。
2)科學探究實驗室1個,面積90 m2以上,是全省、市、縣首批建立的小學科學探究實驗室之一,科學探究實驗室儀器設備配置齊全,包括多媒體配備,總價值6萬多元,其中省、縣補助85%??茖W探究實驗室的建立,為開拓學生視野,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科學探究、創(chuàng)新精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圖書藏書室、師生閱覽室裝備到位。學校建有標準化圖書藏書室、師生閱覽室一層,擁有藏書庫1個,面積80 m2,圖書室藏書量4萬余冊,生均圖書超過30冊,年生均遞增圖書超過3冊,訂有報刊雜志118種,擁有工具書120余種,圖書藏書室、閱覽室全天候開放,圖書閱讀流通量每學期達到生均5冊。2011年底全縣中小學標準化圖書館(室)建設現(xiàn)場會在我校召開,書香溢滿校園。
4)信息技術裝備領先。學?,F(xiàn)擁有計算機網絡教室3個,每個室面積均達標準,計算機網絡教室及其它共有計算機261臺,生機比4.6:1。教師人人配有電腦,師機比達到1:1。各教室配備了多媒體,學校建立了校園網,網絡100 M端口配置到每個教師辦公室和班級,實現(xiàn)了班班通。
5)音體美學科裝備基本達標。學校配備音樂教室1個,面積為80 m2,音樂教室配備鋼琴1臺,五線譜示教板1塊。配備美術教室2個,每個教室面積均為60 m2,美術器材儲藏室1個,美術教學器材基本到位;配備體育器材室1個,體育器材配備到位。并建有250米塑膠環(huán)形標準跑道,標準籃球場各1個。
6)其他專用教室裝備。學校配有特色專用教室5個,多功能廳1個、科學園、資料室、教工之家、少先隊室各1個。
學校注重圖書藏書室、圖書閱覽室與各專用功能教室的環(huán)境布置,在墻上貼有相對應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學科知識介紹、圖片等,圖文并茂,融合知識的傳播、技能的形成,素養(yǎng)的提升、學校特色等要素,營造了具有學科特點的學習氛圍,發(fā)揮了環(huán)境育人的功能。
學校根據(jù)《中小學管理規(guī)范》,修訂、完善了教育技術裝備各項規(guī)章制度、各專用教室管理人員職責。相應規(guī)章制度均上墻,起到了提醒、告知、督促、警示的作用。學校每學期組織實驗室、圖書館(室)、信息技術、音樂、美術、體育等專兼職管理教師學習相關管理規(guī)章制度,明確崗位職責。
學校十分重視各功能室器材的規(guī)范管理。完善器材的臺賬建設工作,并把各類臺賬記錄作為各部門考核的重要指標和依據(jù)。實驗室建有紙質分類賬、總賬和低值易耗品賬;音樂、體育、美術、計算機等室建有紙質分類賬、總賬;圖書館建有個別登記賬、總括登記賬和剔舊賬。各類賬冊能及時、準確記載,并正確反映一所學校教育裝備的家底。各專用教室配有充足的櫥柜,各類儀器、藥品、器材、設備做到分學科、按類型分室、入櫥定位存放,櫥內儀器擺放有序,統(tǒng)一印制了櫥卡,做到櫥上設卡,賬、物、卡相符。儀器分類存放,整齊規(guī)范,并做到定期維護保養(yǎng),損壞及時維修,及時做好防腐、防塵、防潮、防盜等工作,使所有設備均處于可使用狀態(tài)。
1)加強科學實驗室管理。要求科學教師能按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及實驗要求上好每一節(jié)實驗課,完成實驗教學任務,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開出率均達到100%。并認真填寫各種演示實驗、學生實驗統(tǒng)計、實驗預約單和實驗報告、儀器使用記錄等。
2)加強圖書室管理。圖書藏書室、閱覽室要求全天候開放,全開架借閱,確保圖書流通率達到生均10冊。對各類圖書及時整理歸類上架,定期開展新書推薦,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選擇讀書。每學期開展讀書讀報、閱讀征文等活動。對學生進行閱讀和利用圖書室知識教育,開展特色服務。
3)加強體藝專用室管理。要求音樂、美術等功能室逢課必用,做好教室環(huán)境布置,營造學習氛圍,增長知識。每節(jié)課結束做好使用記錄。體育器材室安排專人負責,填寫領用記錄, 限時歸還、核對器材數(shù)量,并做到器材存放安全有序。其次,除體育課、體育活動課領用器材外,還要積極為大課間活動、陽光體育運動積極提供器材,促進學生每天保證1小時體育運動的有效開展。
1)通過巡課杜絕擠占課時現(xiàn)象。學校嚴格按照國家課程計劃開齊開足課程,確保音、體、美、勞、計算機等學科課程均能按照上級規(guī)定要求開設,同時加強課程管理,學校每天安排行政人員進行巡課,對教師執(zhí)行課標情況進行檢查,杜絕教師擅自占用音、體、美、勞、計算機等學科的現(xiàn)象,保證課標的權威性和執(zhí)行力度。
2)加強功能教室使用檢查。對照相關規(guī)定和要求,每月對功能教室使用情況、使用記錄、賬冊記載等情況進行突擊檢查,學期末對使用情況進行考核,保證了功能教室的使用效率。
通過實踐,學校充分認識到教育技術裝備對教師業(yè)務發(fā)展和學生健康成長產生的重要作用。積極鼓勵師生使用教育技術設備,提高使用效率,充分發(fā)揮教育技術裝備功能,促進師生全面發(fā)展。
學校嚴格按科學教學的要求開全、開足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學校在實驗室建有“學期實驗教學計劃執(zhí)行表”,每位科學教師應記好《實驗室日志》,整理好各類管理資料,如實驗室工作計劃與總結、實驗預約通知單、實驗統(tǒng)計表、維修和報損記錄等,科學教師對實驗教學要求認真?zhèn)湔n、備實驗,認真批改學生的實驗報告及作業(yè);學校將科學教師的實驗開設情況列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標。
學校閱覽室全天候正常向師生開放,不斷提高圖書的利用率。生均年借書量超過10冊,同時,圖書室應積極協(xié)助教務處開展“書香校園”讀書節(jié)活動,引領廣大同學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1)開展信息技術培訓。為切實提高廣大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我們將教育技術培訓作為教師繼續(xù)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學校培訓的統(tǒng)一規(guī)劃。先后舉辦了班級多媒體使用培訓、校園網、博客使用培訓。同時,學校還選派工作有責任心、業(yè)務能力強的教師外出培訓學習,提升教育技術裝備的使用能力和水平。
2)開展信息技術競賽。內容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說課、課堂教學現(xiàn)場比賽,多媒體課件制作、論文評比等,倡導教師自主學習信息技術,收集教育資源,開拓知識面,不斷提高教育技術應用能力。
3)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強信息技術在教務、財務、總務、人事、學籍、檔案、圖書管理、實驗室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學校為以上每一個項目都建立了專門的管理應用平臺,通過信息化管理平臺使學校管理更加科學規(guī)范,充分發(fā)揮了校園網站在教育宣傳、交流、管理、育人、校園文化建設五大方面的重大作用,推進了學校與教師的信息傳達、交流和溝通。同時,還充分發(fā)揮教育硬件與資源的優(yōu)勢,積極利用校園廣播、閉路電視系統(tǒng)等設備開展各級各類豐富多彩的活動。
在創(chuàng)建浙江省教育現(xiàn)代化學校過程中,一方面我們看到了自身的優(yōu)勢,堅定了創(chuàng)建的信心;另一方面我們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更明確了努力的方向。我們深知:先進的教育設備、完備的教育設施,必須要有科學、規(guī)范的管理才能發(fā)揮最大的作用。我們將通過創(chuàng)建浙江省教育現(xiàn)代化學校為契機,以提升學校教育裝備管理水平為目標,對照標準,尋找差距,推進教育技術裝備在建設、配備、管理、應用、培訓、科研工作中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