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厚武
語言是體育教師課堂教學的基本工具,是傳達課堂教學思維的最基本途徑。如果體育教師能夠正確合理地運用語言法,就會像磁鐵一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具有良好的語言運用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對上好一堂體育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常用的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有講解法、問答法和討論法。下面具體講述這三種方法以及它們在教學中的運用。
講解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qū)W生系統(tǒng)地傳授體育知識、向?qū)W生傳授運動技能的方法。所謂講解的方法,是體育教師運用邏輯分析、論證,形象地描繪、陳述,啟發(fā)誘導性的設疑、解疑,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清晰地獲得全面而系統(tǒng)的知識的手法。
由于語言的無處不在,講解法自然是一種主要的體育教學方法。其他的教學方法也都依托于講解法。然而,由于體育教學的特點,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能過多地使用講解法,不能形成 “滿堂講”的局面;要 “精講多練”,同時也不能“只練不講”,因為 “既懂又會”的教學目標要求有高超的講解水平, “精講”正是高超的講解水平的表現(xiàn)。具體而言,運用好講解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在教學中講什么,怎樣講,什么時間講,教師在備課時要認真研究。切不可靈機一動,想起什么講什么,愿講多少講多少。講解要根據(jù)課的任務、教材、氣候和學生情況的不同來安排。一般說,教授新教材時可多講一些,復習舊教材時就要有針對性地少講一點。氣候炎熱可增加一些講解示范的時間,天氣寒冷就應少講多練,講解的內(nèi)容應該正確無誤。
講解時,要抓住教材的關鍵,突出重點。如跑的教材重點是途中跑,而途中跑的重點是后蹬,教學中教師就應著重講解后蹬技術。講解時應運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概括出動作的要領。
運用教學口訣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我在教起跑時, 用抬 (臀)、 移 (身)、 壓 (起跑器)、 聽 (發(fā)令聲)幾個字概括了動作的要領。在教三步上籃時,概括為:一大二小三高跳。語言簡明扼要,生動形象,條理清楚,學生喜歡聽,容易懂,記得住。
講解要啟發(fā)學生思維,教師講的深淺、語言的運用都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對高年級的學生,可以運用他們已經(jīng)有的知識進行講解,如講解彎道跑為什么要求身體向內(nèi)傾斜時,可以聯(lián)系 “離心力”的物理知識進行分析。對低年級學生可以聯(lián)系生活常識進行講解,如利用火車軌道在拐彎處外側(cè)高于內(nèi)側(cè)的道理來說明人在跑彎道時也應向內(nèi)傾斜。
講解要由淺入深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教師可以用提問的形式來啟發(fā)學生動腦筋、想問題。如在教 “前滾翻”時 ,可以問學生:怎樣才能向前滾動?怎樣才能滾得好?身體怎樣才能成圓形?這樣做不僅能使學生理解得深、記得快,還能培養(yǎng)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體育教學當中,大部分時間是讓學生練習,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具體情況,隨時提出要求,給予指導。
如在做支撐跳躍練習時,應提醒學生快推手;在跑的時候,要提醒學生放松肩部,用力后蹬。但是,在學生做靜止用力動作或者做危險性較大的動作時,如單雙杠,頭肘倒立,教師不要做過多的講解,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傷害事故。課上的講解除了集中進行外,還要加強個別講解。
“問答法”也稱 “談話法”,是教師和學生以口頭語言問答的方式完成體育教學的方法。它是一種歷史悠久、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代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都曾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在現(xiàn)代的體育教學中,問答法被廣泛地采用。它的優(yōu)點是便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有喚起和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的作用。由于體育教學的特點,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問答與在文化課課堂中的問答在形式上有以下幾點不同:
1、體育教學中問答往往是用簡短的語言來進行的。
2、體育教學中問答不能有太長時間的討論。
3、體育教學中問答以伴隨練習的思考為線索。
4、體育教學中問答分散在練習和講解之中,但在開始和結(jié)束部分更顯重要。
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實際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提問:老師做得好不好呀? (注:教師做完示范后問,學生回答“好”)我們做練習積極性高嗎? (注:在同學們做完練習后問,學生回答 “高”)他做得好嗎?好,我們?yōu)樗恼?。(注:教師選出學生做示范后,學生回答 “好”并鼓掌)。這些問題沒有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有些甚至是違背學生的意愿的,因此沒有教學意義。如果我們修改一下上面的提問會更有效果,如:想想剛才老師做的示范和你們自己的動作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學生可以歸納出教師動作與自己動作的不同點,不存在好壞的評價,屬于歸納性評價)大家評價一下第一組和第二組,哪組做練習的積極性高?為什么這樣說? (同學們可以自主判斷,屬價值判斷和歸納性問題)誰來回答一下,他做得示范好嗎?有哪些不足? (也屬價值判斷歸納性問題)。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體育知識或輔助運動技能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
討論法的優(yōu)點在于能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參加學習活動,培養(yǎng)合作精神和參加集體思考的能力,同時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情緒。在體育教學中,全體學生參加討論是比較困難的,也是比較低效的,因此體育教學中的討論法往往是伴隨著 “小群體教學法”來進行的。
1、科學地組織教學內(nèi)容。
2、教師的語言要清晰、簡練、準確、生動,并富有感染力。
3、要多用設問和解疑。
體育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和教材內(nèi)容的特點,精心設計富有啟發(fā)性和思考價值的問題,但要注意:
(1)問題要符合學生知識與能力情況,難易適度;
(2)問題要明確具體;
(3)要善于鼓勵和引導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4)要敏感地抓住學生認識中模糊不清的地方或錯誤之處,及時地加以糾正。
4、結(jié)合黑板、掛圖、游戲等進行講授和討論等。
如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探討和交流的時間,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在教學中運用迎面接力比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檢測他們的學習成果。從整個比賽過程來看,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比賽中。而且都能遵守比賽規(guī)則,在激烈的角逐中,為了激勵學生,我讓失敗的一組表演了一個節(jié)目,過后學生激昂的情緒逐漸平靜了下來,但個別隊員互相埋怨,為了讓學生學會合作,我要求各組組長立即帶領組員討論為何會失敗,有人認為應該把隊伍重新調(diào)整一下,讓跑得快的排在前面和后面;有的認為要團結(jié),團結(jié)才會勝利。當我宣布第二次比賽開始時,各小組都卯足了勁,每個同學都認真地準備著,互相加油鼓勁,比賽很快結(jié)束了,結(jié)果出乎意料,實力相對很弱的第三小組取得了勝利,于是我請組長談談他們是如何想的,又是如何做的。組長說: “我們組將跑得快的同學和跑得慢的同學搭配開,每個同學接棒的速度都十分快,不耽誤時間,而且我們都很團結(jié),所以取勝了”。聽完后我讓他們慶祝一下,這一組同學高興地歡呼起來,其他組同學投來了羨慕的目光,這時我及時對他們進行了充分的肯定,讓他們懂得團結(jié)是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條件。
總之,課堂教學實質(zhì)上就是以語言為中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師生共同活動過程。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憑借語言向?qū)W生傳授知識和技術技能,指導學生進行練習,分析和評定學生掌握動作的情況。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任務、要求,不同的教育對象,復雜多變的教學環(huán)境,將不同的語言方式加以最優(yōu)化組合,讓體育課堂教學語言鮮活起來,從而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zhì)量。
[1]金祖云.田徑技術教法新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葉奕乾,祝蓓里.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體育院系教材編審委員會.運動心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7.
[4]體育理論教材編寫組.體育理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
[5]劉志軍.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羅希堯.體育教材教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