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輝斌
(黃山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安徽 黃山 245041)
黃山茶葉地理標志的保護與建設
——基于黃山地理標志茶葉企業(yè)的調查
占輝斌
(黃山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安徽 黃山 245041)
地理標志作為國際知識產權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日益受到大多數國家的高度重視.雖然我國地理標志保護制度起步較晚,但對提高我國特色產品質量和促進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在實踐中,有些地理標志產品獲得了巨大成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因此,挖掘和保護地理標志,發(fā)展地理標志產品就顯得尤其重要. 文章以黃山茶葉地理標志保護為例,通過對黃山地理標志茶葉生產企業(yè)的調研,調查分析了黃山茶葉地理標志的保護與建設情況.
黃山茶葉;地理標志保護;茶葉企業(yè);知識產權
地理標志和原產地命名制度在國外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法國是這一制度的發(fā)源地之一,經過了100多年的發(fā)展與完善,地理標志和原產地命名制度已經成為一項國際公認的知識產權而受到保護[1]. 在WTO《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中,地理標志作為一種獨立的知識產權類型作了專門章節(jié)的規(guī)定,它是指識別某產品來源于某地域或該地域內某地區(qū)或某地點的標志,而該產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其他特性主要取決于該地理來源[2]. 根據我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guī)定》第 2條款規(guī)定,所謂地理標志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它特性本質上取決于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經審核批準以地理名稱命名的產品”,包括“來自本地區(qū)的種植、養(yǎng)殖產品”和“原材料全部來自本地區(qū)或部分來自其它地區(qū),并在本地區(qū)按照特定工藝生產和加工的產品”[3].
黃山市地處北緯29°24′~30°24′,東經117°12′~118°55′之間,中亞熱帶邊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qū),四季分明,溫暖濕潤,冬少嚴寒,夏無酷熱,熱量豐富,雨水充沛,土地肥沃,具有山高水深云霧多,溪澗遍布濕度大,林木茂盛水土好等特點. 黃山山脈綿延超過150km,黃山、白岳、松蘿山、老竹嶺、牯牛降、歷山、鳳凰尖,高山峻嶺,層巒疊嶂;新安江、青弋江、閶江三條大河發(fā)源于此,千百條溪流縱橫交錯,形成一個“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云”的蔽蔭高濕的自然環(huán)境. 茶樹大多生長在海拔300~1 000m之間的山坡上和河灘洲地. 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孕育出了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休寧松蘿、頂谷大方等十幾個名優(yōu)品種[4]. 為了更好地發(fā)展這些名優(yōu)茶葉,促進黃山市經濟發(fā)展,黃山市歷來重視對這些茶葉的保護. 2003年,黃山毛峰首批獲得國家原產地產品保護,2004年,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了《黃山毛峰茶強制性標準》,新修訂的黃山毛峰茶國家標準《地理標志產品黃山毛峰茶》(GB/T 19460-2008)已經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fā)布,于2008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 而同樣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太平猴魁茶,于2003年5月被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列為原產地保護產品,2005年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了強制性國家標準(GB19698-2005《原產地域產品太平猴魁茶》),2008年《地理標志產品——太平猴魁茶》(國家標準GB/T 19698-2008)正式實施. 這些保護措施的頒布實施,對黃山茶葉質量標準的規(guī)范統一和品質提升、品牌塑造、龍頭培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促進茶業(yè)增效、茶農增收和出口創(chuàng)匯、企業(yè)和消費者利益的維護以及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黃山茶葉地理標志保護的作用,筆者對26家獲批使用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專用標志的企業(yè)進行調查研究,從企業(yè)的角度探討了黃山茶葉地理標志保護與建設情況.
筆者通過對歙縣、祁門縣 、黃山區(qū)、徽州區(qū)等地的企業(yè)郵寄調查問卷的方式,共獲得26家申請地理標志認證的茶葉企業(yè)的生產數據.
2.1 企業(yè)基本情況描述
被調查的樣本企業(yè)26家,平均固定資產1 545.59萬元,平均資產總值3 868.78萬元,企業(yè)平均占地面積20.45畝. 26家企業(yè)擁有專業(yè)技術研究人員316人,按照全部企業(yè)平均計算,平均擁有專業(yè)技術研究人員12.15人. 如表1所示.
表1 企業(yè)基本特征
2.2 企業(yè)品牌建設情況
在26家企業(yè)中,大多數企業(yè)都注冊了商標,說明這些企業(yè)的商標保護意識非常強. 按照就高原則,3家企業(yè)的品牌獲得中國名牌稱號,有7家企業(yè)的品牌獲得安徽省名牌稱號,有3家企業(yè)的品牌獲得黃山市名牌稱號,其他為13家. 如圖1所示,數據來源于問卷調查整理結果.
圖1 企業(yè)品牌建設情況
2.3 企業(yè)茶葉質量管理
企業(yè)對茶葉的質量管理是反映企業(yè)地理標志茶葉生產狀況的重要方面. 在對 26家樣本企業(yè)的調查表明,建立了茶葉質量檢測、控制體系的企業(yè)有22家,占樣本企業(yè)的84.6 %,但仍有15.4%的企業(yè)沒有建立茶葉質量檢測、控制體系. 對茶葉的質量進行檢測是保證企業(yè)茶葉質量的基礎,企業(yè)茶葉質量檢測狀況如何呢?根據對26家樣本企業(yè)的調查,數據表明,有18家企業(yè)每年定期進行全面檢測,占69.2%,8家企業(yè)對茶葉質量進行抽樣檢測,占30.8 %. 如表2所示.
表2 茶葉質量控制體系建設及檢測情況
2.4 企業(yè)茶葉基地建設情況
在茶葉基地建設方面, 所調查的26家企業(yè)都建立了自己的茶葉基地,但這些企業(yè)對基地依托的緊密程度卻不同. 按照26家企業(yè)平均計算,發(fā)現基地的聯系程度為76.69%,市場依托度為23.31%. 如表3所示.
在企業(yè)建立茶葉原料基地的原因的調查中發(fā)現,企業(yè)之所以建立茶葉原料基地,主要是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1)降低成本;2)保障茶葉原料的質量;3)穩(wěn)定茶葉原料供給;4)其它. 按照多選結果計算,對26家企業(yè)的調查表明,有7家企業(yè)認為建立茶葉原料基地的原因在于降低成本;23家企業(yè)認為建立茶葉原料基地的原因在于保障茶葉原料的質量;有21家企業(yè)認為建立茶葉原料基地的原因在于穩(wěn)定茶葉原料供給. 這說明企業(yè)已經把質量問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表3 企業(yè)建立茶葉原料基地的原因
2.5 企業(yè)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
根據黃山茶葉地理標志保護制度的要求,企業(yè)生產黃山地理標志茶葉可能面臨增加生產成本的壓力.一般來說,這種壓力可能來自以下幾個主要方面:1)采購合格茶葉原料;2)增加設備;3)引進技術;4)產品檢測費用;5)建設質檢室;6)地理標志費用;7)其它. 根據調查數據可以看出,采購合格茶葉原料是導致企業(yè)生產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占92.3%;其次是增加設備,占84.6%;影響企業(yè)增加生產成本的第三位因素是產品檢測費,占80.8 %;第四位和第五位因素分別是建設質檢室和引進技術,各自所占比例分別為76.9 %和61.5%;地理標志費用和其他分別為23.1%和15.4%. 影響企業(yè)增加生產成本的各因素頻數和頻率的具體情況如表4所示.
表4 影響企業(yè)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統計情況
2.6 企業(yè)對影響黃山地理標志茶葉發(fā)展的主要困難因素的認知
雖然黃山茶葉地理標志保護制度實施以來取得較好效果,但黃山地理標志茶葉的發(fā)展仍然任重道遠,目前黃山茶葉開展地理標志保護工作的主要困難是多方面,包括:1)思想認識不到位;2)資金缺乏;3)相關知識了解太少;4)生產成本太高,不合算;5)難以優(yōu)質優(yōu)價,生產效益不明顯;6)缺乏政府的政策支持;7)缺乏消費者的理解;8)其它. 在這些主要困難因素中,按照企業(yè)多選結果計算,企業(yè)認為最主要的困難是資金缺乏,占96.2%;其次是缺乏消費者理解,占88.5%;第三是缺乏政府的政策支持,占80.8%;第四是相關知識了解太少,占69.3%,第五是思想認識不到位,占61.5 %;生產成本太高不合算和難以優(yōu)質優(yōu)價生產的效益不明顯占19.2%,其它為11.5%. 各項措施選擇的具體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影響黃山地理標志茶葉發(fā)展的主要困難因素的認知情況
為了發(fā)揮政府部門在黃山茶葉地理標志保護中的作用,企業(yè)認為政府部門應在以下方面開展支持工作:1)制定合理的政策;2)財政支持;3)加強企業(yè)、茶農的相關培訓指導;4)加強認證和檢測體系建設;5)加強對消費者的宣傳工作;6)規(guī)范茶葉市場;7)其它. 根據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首先企業(yè)最希望得到政府的財政支持,其次是制定合理的政策,然后是加強對消費者的宣傳工作,第四是加強認證和檢測體系建設,然后依次分別是規(guī)范茶葉市場、加強企業(yè)、茶農的相關培訓指導及其它.
正如黃山市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福宏在2011年9月16日召開的全市茶業(yè)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黃山茶產業(yè)發(fā)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和廣闊前景,茶產業(yè)是一項富民產業(yè)、特色產業(yè)、生態(tài)產業(yè)、文化產業(yè)、朝陽產業(yè)和健康產業(yè),在消費需求量越來越大,質量安全要求越來越高,消費方式越來越多元,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政策環(huán)境越來越看好的前提下,充分發(fā)揮我市茶葉優(yōu)越的生態(tài)條件、優(yōu)越的區(qū)位條件和長期積累的茶文化底蘊,做大做強黃山茶產業(yè),這是大家的共同的心愿[5]. 地理標志作為一種與產品生產地理來源相關聯的標志,是國際公認的一個知識產權概念,越來越受到重視. 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怎樣充分利用地理標志保護的國際規(guī)則,促進黃山茶葉產業(yè)的發(fā)展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但是,由于黃山茶葉地理標志保護起步較晚,黃山茶葉地理標志保護和建設工作還任重道遠,在實踐中有待進一步完善,涉及到諸多利益方及諸方面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1] 王樹婷. 黑龍江大米類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思考[J]. 農業(yè)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2010(2): 218-221.
[2] CLAUDE G, DELPHLNE MV.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and Biodiversity in the Western Ghats, India: Can Labeling Benefit Producers and the Environment in a Mountain Agroforestry Landscape?[J]. Mountain Research & Development, 2007, 27(3): 206-210.
[3] 袁 園, 盛松華. 保護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經濟合理性分析[J]. 世界農業(yè), 2009(2): 64-66.
[4] 黃山茶葉協會. 黃山茶業(yè)概況[EB/OL]. (2007-03-23) [2011-7-10]. http://tea.huangshan.gov.cn/ad/news.asp?ArticleID=1120&classid=3&parentid=2.
[5] 黃山茶葉協會. 全市茶業(yè)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王福宏作重要講話[EB/OL]. (2011-09-26) [2011-11-20]. http://tea.huangshan.gov.cn/ad/news-move.asp? ArticleID=2270&classid=54&parentid=18.
(責任編輯:陳 丹)
Prote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and Construction for Huangshan tea: Based on Analysis on Tea Enterprises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of Huangshan
ZHAN Hui-bin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 245041, China)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has been highly valued by many countries at present time. Although our country started rather late in the prote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but it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quality of characteristic products and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some products with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are successful and get fairly well economic effect. So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and protect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Taking prote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of Huangshan tea as example, it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bout the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
Huangshan tea; Prote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Tea enterpri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D923.4
A
1009-2854(2012)02-0037-04
2011-11-30;
2011-12-27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1YJC790262);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基金項目(2010sk446)
占輝斌(1978— ), 男, 江西鷹潭人, 黃山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講師,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