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模式構(gòu)建的研究

      2012-12-15 05:14:24黃娟娟
      教師教育研究 2012年3期
      關(guān)鍵詞:師幼集體變量

      黃娟娟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上海 200032)

      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模式構(gòu)建的研究

      黃娟娟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上海 200032)

      本研究對1600次自然情景下的師幼互動事件,采用逐步多元回歸分析法,篩選出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模式的7個變量:互動形式是教師與集體和小組幼兒互動、互動內(nèi)容產(chǎn)生方式是預設(shè)、教師情感是正向、幼兒反饋方式是詢問和質(zhì)疑、對互動內(nèi)容是主動接受、互動行為主體是幼兒、幼兒情感是進取;利用這7個變量建立起變量模型,并對這7個變量在實踐中進行行動研究,進而構(gòu)建了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模式:情感投入地幼兒主動發(fā)問——教師啟發(fā)引導。

      模式;集體學習活動;積極有效師幼互動

      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試行)》的第三部分“組織與實施”提出:“關(guān)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shù)姆绞綉穑纬珊献魈骄渴降膸熒??!薄耙躁P(guān)懷、接納、尊重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保?]這些表述都體現(xiàn)了科學教育觀對積極有效師幼互動的特別關(guān)注,反映了現(xiàn)代教育觀強烈呼喚: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必須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表現(xiàn)形態(tài)。

      我國幼兒園課程教材改革已完成文本建設(shè)任務,“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2]這一教育行為準則已深入人心,但如何將現(xiàn)代教育觀念在教育實踐中轉(zhuǎn)化為相應的教育行為,是教師們在實際工作中首先遇到的難點,也是教育改革內(nèi)涵發(fā)展的重點。目前至很長一段時間的首要任務是教師如何將現(xiàn)代教育觀念轉(zhuǎn)化為具體的教育行為,積極有效師幼互動模式的研究為教師找到了這二者之間聯(lián)系的紐帶,并最終促成現(xiàn)代教育觀念向教育行為的轉(zhuǎn)化。

      幼兒園活動主要有學習活動、生活活動、運動活動和游戲活動,而學習活動特別是集體學習活動,對積極有效師幼互動最具挑戰(zhàn)性。因為從空間形態(tài)上看,“秧田型”空間形態(tài)導致了教師集權(quán)控制下的“傘狀空間”,幼兒所處位置基本上處于教師的全方位控制之下;從教育行為上看,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普遍習慣于根據(jù)自己的預設(shè)框架展開教育教學活動整個過程,容易造成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嚴格控制著教育教學活動的進程,始終把握著師幼互動過程中的主動權(quán),幼兒則處于被動的地位。這與科學教育觀及現(xiàn)代教育觀是完全不相吻合的,如何才能夠幫助教師在集體學習活動中真正將新觀念轉(zhuǎn)化為具體的教育行為,與幼兒進行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這中間是否有規(guī)律可循呢?

      在社會科學研究中,人們把用圖像、數(shù)學公式等簡潔形式對某一事項或?qū)嶓w進行的一種有意簡化的描述稱為模式。它是相對穩(wěn)定的,且這種穩(wěn)定來源于實踐的證明以及自身的不斷修正。[3]那么,在幼兒集體學習活動中,是否具有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模式呢?

      國外學者在進行師幼互動問題研究時多采用結(jié)構(gòu)范式,特別關(guān)注教師與幼兒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靜態(tài)表征即師幼關(guān)系研究,其中有對師幼關(guān)系模式的研究。Pianta(1994)的研究從教師角度出發(fā),以教師指向幼兒的情感與行為兩個維度將師幼關(guān)系分為兩種模式:積極的關(guān)系與有障礙的關(guān)系。在積極的師幼關(guān)系中,教師對待幼兒比較熱情、關(guān)愛,并跟孩子密切交流;在有障礙的師幼關(guān)系中,教師對幼兒很冷淡,經(jīng)常與幼兒發(fā)生沖突。[4]Howes.C.(1994)等研究者從幼兒角度出發(fā),根據(jù)幼兒在互動中的情感表現(xiàn)與行為方式將師幼關(guān)系分為安全型、依賴型、積極調(diào)適型與消極調(diào)適型四種。[5]

      我國關(guān)于師幼互動模式方面的研究,主要由劉晶波 (1999)根據(jù)教師與幼兒在行為中所展示出的角色認知傾向而分為傾斜模式與平行模式,隸屬于傾斜模式的要遠遠多于隸屬于平行模式的。[6]王偉青 (2004)根據(jù)師幼互動的特點及教師在實踐中積累的經(jīng)驗,將沖突情境中的師幼互動模式分為三種:老師未回應、老師間接介入、老師直接介入。[7]柳衛(wèi)東等 (2004)提出了理想的師幼互動模式應表現(xiàn)為:教師主動發(fā)起與幼兒主動發(fā)起并重,集體、小組與個別互動相結(jié)合,積極互動、肯定性互動和平行性互動占主流。[8]

      應該說,國內(nèi)外學者對師幼互動模式都開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從實證的角度、就某一種活動中建構(gòu)積極有效師幼互動模式的研究,在本研究所查閱的情報資料中沒有發(fā)現(xiàn)。為將科學教育觀及現(xiàn)代教育觀落實到具體的教育教學行為中,幫助教師在集體學習活動中進行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本研究在充分借鑒國內(nèi)外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立足于集體學習活動,擬解決以下問題:

      采用逐步多元回歸分析法,篩選出對作為因變量的集體學習活動積極有效師幼互動影響顯著的自變量,再運用行動研究法進行檢驗,構(gòu)建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的模式。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設(shè):

      集體學習活動中師幼互動的8個因素、13個變量對積極有效師幼互動能具有顯著影響效應,進而在行動研究中進行驗證。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上海市16所幼兒園,其中省 (市)級示范園 6所(37.5%)、一級園10所 (62.5%);然后在每一幼兒園內(nèi)抽取教齡、學歷、職稱相當?shù)?位優(yōu)秀教師及相應班級的幼兒,這樣共有32位教師。32位教師中本科學歷26人,占81.3%,大專學歷6人,占18.7%;職稱100%是小學高級教師。

      (二)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jié)合的研究方法。

      1.采用人種學研究方法

      首先在自然情景下運用事件取樣法,對每一幼兒園內(nèi)抽取的1位優(yōu)秀教師及相應班級的幼兒,進行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的觀察記錄。為了保證師幼互動事件樣本的代表性,每位教師各觀察記錄集體學習活動中100次師幼互動事件,這樣16位教師共有1600次師幼互動事件,獲得了豐富的第一手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資料。

      其次對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事件進行編碼,具體為:對1600次師幼互動事件分析后,篩選出了師幼互動的十一個要素,經(jīng)調(diào)查法、專家評判法后最終確定其中八個要素,具體為:互動行為主體、互動開啟內(nèi)容、反饋方式、互動內(nèi)容產(chǎn)生方式、互動行為、互動形式、互動雙方情感、對互動內(nèi)容接受程度。對這八個要素設(shè)立編碼系統(tǒng),如:互動行為主體:(1)開啟者教師,(2)開啟者幼兒;然后對師幼互動事件進行編碼,即將文字轉(zhuǎn)換成數(shù)字。

      所有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事件取樣法觀察記錄資料的轉(zhuǎn)換編碼工作均有受過專門培訓的專業(yè)人員合作完成。在具體編碼過程中,采用了2人負責一份觀察記錄的方法,經(jīng)統(tǒng)計,編碼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達到96%。

      2.采用行動研究方法

      數(shù)據(jù)通過統(tǒng)計分析后,篩選出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變量,建立回歸方程模型;然后請16所幼兒園的另1位優(yōu)秀教師進行行動研究,將逐步多元回歸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分析法篩選出的積極有效師幼互動變量運用于集體學習活動實踐,在不斷反思、調(diào)整、再實踐中構(gòu)建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模式。

      (三)數(shù)據(jù)分析

      使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建立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事件數(shù)據(jù)庫,采用逐步多元回歸分析方法進行統(tǒng)計分析,篩選出對作為因變量的集體學習活動影響顯著的自變量,同時排除那些影響不顯著的自變量,進而構(gòu)造出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整體分析模型。

      三、研究結(jié)果

      (一)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模式變量的選擇

      在Stepwise模型中,對于自變量的選擇,根據(jù)上述8個要素逐一進行分析。

      1.互動行為主體要素 (f1)。師幼互動中互動行為主體 (X1)分為兩類:教師開啟和幼兒開啟,以教師開啟互動為參照。

      2.互動開啟內(nèi)容要素 (f2)。師幼互動如果是教師開啟的,其互動內(nèi)容 (X2)可分為兩類:“隱性類”①隱性類是指教師指導幼兒達到集體學習活動目標的目的不直接、不明確表露出來,但也是教師主動開啟的行為,包括共同游戲、表達情感、詢問等。的互動內(nèi)容,如共同游戲等,“顯性類”②顯性類是指教師以指導幼兒達到集體學習活動目標為直接目的的、教師主動開啟的行為,包括提問、分享、激勵表揚、講述、提示、解惑等。的互動內(nèi)容,如“提問”等,以“隱性類”作為參照。如果是幼兒開啟的互動,其互動內(nèi)容 (X3)也可分為兩類:“請求類”③請求類是指幼兒向教師求助、詢問等行為,包括尋求指導與幫助、詢問、共同游戲。的互動內(nèi)容,如尋求指導與幫助等,“表達類”④表達類是指幼兒向教師表達看法、觀點和情感、傳遞信息等的言行,包括發(fā)表見解、提問、表達情感等。的互動內(nèi)容,如陳述情況等,以“請求類”的互動內(nèi)容為參照。

      3.反饋方式要素 (f3):對開啟的互動內(nèi)容,需給予反饋。教師反饋方式 (X4)、幼兒反饋方式(X5)均分為四類:詢問、質(zhì)疑、陳述、接受,以詢問為參照

      4.互動內(nèi)容產(chǎn)生方式的要素 (f4)?;觾?nèi)容產(chǎn)生方式有的是活動前預設(shè)的、有的是活動中生成的,也有的一開始是預設(shè),隨著互動的深入,后面互動的內(nèi)容是生成的。因此,師幼互動內(nèi)容產(chǎn)生方式 (X6)分為三類,即生成、預設(shè)+生成、預設(shè),以生成為參照。

      5.互動行為要素 (f5)。師幼互動行為涉及到語言、表情、肢體動作,有時是單一出現(xiàn)的,有時是同時出現(xiàn)的,因此師、幼開啟的施動行為 (X7)分為七類:表情一種行為,肢體動作一種行為,語言一種行為,表情和肢體動作二種行為,語言和表情二種行為,語言和肢體動作二種行為,語言、表情和肢體動作三種行為,以表情一種行為為參照;師、幼反饋行為 (X8)也分為上述七類,也以表情一種行為為參照。

      6.互動形式要素 (f6)。教師與幼兒的互動形式 (X9)分為三類:與集體幼兒互動、與小組幼兒互動、與個別幼兒互動,以與集體幼兒互動為參照;幼兒與教師的互動形式 (X10)分為三類:集體幼兒與教師互動、小組幼兒與教師互動、個別幼兒與教師互動,以集體幼兒與教師互動為參照。

      7.互動雙方情感要素 (f7)。教師的情感(X11)分為二類:中性、正向,以中性為參照。幼兒的情感 (X12)分為二類:平和、進取,以平和為參照。

      8.對互動內(nèi)容接受程度要素 (f8)。把互動內(nèi)容接受程度 (X13)分為二類:比較主動接受、完全主動接受,以比較主動接受為參照。

      在選擇了上述13個變量后,概率方程即為:

      Y(p)=F(f1,f2,f3,f4,f5,f6,f7,f8)=F(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

      由此,我們將8個方面要素13個變量納入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的變量模型,用概率方程的形式表示如下:

      Y(p)=F(f1,f2,f3,f4,f5,f6,f7,f8)=F(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

      其中,p代表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發(fā)生的概率,8個方面要素13個變量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彼此共織、共同對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發(fā)生作用。

      (二)逐步多元回歸分析法設(shè)計的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變量模型

      在逐步多元回歸分析中,讓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變量模型中的13個變量同時進入回歸方程,分析結(jié)果如表1所示。

      表1 逐步多元回歸分析法篩選出的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變量

      由表1結(jié)果可見:

      (1)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模式的組成變量有:“互動形式是教師與個別幼兒互動”、“互動內(nèi)容產(chǎn)生方式是預設(shè)”、“教師情感是正向”、“幼兒反饋方式是陳述、接受”、“對互動內(nèi)容接受程度是主動接受”、“互動行為主體是教師”、“幼兒情感是進取”。

      (2)具體變量發(fā)揮作用的大小:互動形式是教師與個別幼兒互動 (10.6%)、互動內(nèi)容產(chǎn)生方式是預設(shè)(3.6%)、教師情感是正向(1.1%)、幼兒反饋方式是陳述、接受 (1.0%)、對互動內(nèi)容接受程度是主動接受 (0.6%)、互動行為主體是教師 (0.5%)、幼兒情感是進取(0.3%)??傆嬘绊懥?決定系數(shù)R2=0.176=17.6%。

      (3)建立的回歸方程模型:

      (4)7個變量實際意義的解釋:詳見表2。

      (三)按照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變量模型中7個變量開展行動研究

      1.確定每一學期研究重點

      根據(jù)7個變量在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的實際意義,如“互動行為主體是幼兒的,師幼互動更積極有效”、“幼兒反饋方式是詢問、質(zhì)疑的,師幼互動更積極有效”等,教師對自身的師幼互動現(xiàn)狀作一分析,發(fā)現(xiàn)問題,如在“互動行為主體”上難以做到幼兒積極主動發(fā)起互動,在“幼兒反饋方式”上難以做到讓幼兒詢問、質(zhì)疑等一系列問題,每學期各有重點地進行研究,如開展了“創(chuàng)設(shè)條件,讓幼兒積極主動發(fā)起互動的研 究”、“激發(fā)與培養(yǎng)幼兒積極提問的研究”等。

      表2 7個變量與積極有效師幼互動之間關(guān)系的實際意義

      2.圍繞重點,有的放矢地落實研究任務和措施

      圍繞每一學期研究重點,行動研究教師有重點地制訂更為具體、詳盡的研究任務和措施,并且在設(shè)計集體學習活動時,將研究任務和措施落實到每一次集體學習活動中,具體表現(xiàn)為在集體學習活動設(shè)計思路、活動方案中體現(xiàn)研究任務和措施。如,將研究任務:“集體學習活動中激發(fā)與培養(yǎng)幼兒積極提問的策略、方法研究”等、采取措施有“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環(huán)境,引發(fā)幼兒提問的興趣”等在每一次集體學習活動的設(shè)計思路和活動方案中得到具體、充分地體現(xiàn)。

      3.開展研討、反思和調(diào)整

      集體學習活動后,觀摩活動的教師參照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變量模型中7個變量及研究任務和措施,開展診斷、研討,既指出在集體學習活動中互動得較好的方面,也指出需進一步改進的方面并提出改進的設(shè)想;行動研究教師本人對活動也進行反思,反思活動前對師幼互動設(shè)計的想法、活動中體現(xiàn)師幼互動的做法、還需改進的方面及提出調(diào)整的設(shè)想。

      在此基礎(chǔ)上,行動研究教師對活動中需改進的方面進行調(diào)整,對活動進行重新設(shè)計并組織實施;或在下次活動設(shè)計、實施中,將需改進的方面體現(xiàn)其中,再進行研討、反思與調(diào)整。就在這樣不斷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中,驗證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變量模型中7個變量。

      具體可用圖1直觀展示。

      (四)建構(gòu)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模式

      在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中,滿足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變量模型中7個變量、且在行動研究中得到驗證,歸納、提煉了教師對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具有共同信念、并使用共同概念的模式:“情感投入地幼兒主動發(fā)問—教師啟發(fā)引導”。學前階段的幼兒正處于好奇、好問的年齡時期,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充滿興趣和好奇,會自己嘗試著去摸索、探究,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在探究的過程中會引發(fā)出許多未知的問題。教師要做的就是要抓住幼兒的興趣點、追隨幼兒的興趣點,為他們創(chuàng)設(shè)支持的環(huán)境和空間,對幼兒的主動質(zhì)疑、發(fā)問進行積極有效、適時適度、靈活多變地啟發(fā)引導,才能提高師幼互動的質(zhì)量,變“一言堂”為“群言堂”。

      圖1 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變量模型中7個變量行動研究實施程序

      四、研究結(jié)論與討論

      (一)研究結(jié)論

      本研究采用逐步多元回歸分析方法,研究了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模式中各變量發(fā)揮的效應,發(fā)現(xiàn):8個要素13個變量中,6個要素7個變量對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具有顯著影響效應,當其聯(lián)合發(fā)揮作用時,可以解釋積極有效師幼互動變量模型17.6%的變化;而“互動開啟內(nèi)容”、“互動行為”這2個要素對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的作用發(fā)揮不顯著。

      因此,本研究提出的假設(shè)在6個要素7個變量上得到了證實,而且在行動研究中也得到了驗證。

      (二)討論

      1.在構(gòu)建的集體學習活動積極有效師幼互動模式中,強調(diào)在幼兒主動發(fā)問、教師啟發(fā)引導時,需要師幼雙方情感投入。這是因為“互動”的英文是“interaction”,它特別強調(diào)情感或動作相互作用的對等性或?qū)ΨQ性。因此,師幼互動的本質(zhì)是一個雙主體的、以情感為基礎(chǔ)的連續(xù)的過程。只有師幼雙方都情感投入了,那么說明師幼互動的雙方同處于互動的主體地位了,幼兒才能與教師建立親密的依戀關(guān)系,敢于大膽提問,主動尋求教師的指導與幫助;教師才能耐心地傾聽幼兒,才會有意識地多賦予幼兒主動與教師互動的時間和機會,真正解讀童心,追隨幼兒的興趣,進行耐心地啟發(fā)引導,這樣使幼兒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得到發(fā)展。因此,倡導如下師幼間相互作用的形式 (圖2)。

      圖2 師幼、幼幼間相互作用形式

      在這樣的師幼相互作用形式中,既有教師與集體、小組幼兒的互動,也有集體、小組幼兒與教師的互動,教師和幼兒、幼兒和幼兒間情感上充分地信任,互動既有深度、又有廣度。

      2.把握住了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的關(guān)鍵變量,使得教師們有可模仿的參照物,從而將抽象的積極有效師幼互動變得具體、可操作,便于引領(lǐng)教師們的師幼互動實踐。在集體學習活動中,教師們需重點把握以下七方面:互動形式是教師與集體和小組幼兒互動、互動內(nèi)容產(chǎn)生方式是預設(shè)、對互動內(nèi)容是主動接受、教師情感是正向、幼兒反饋方式是詢問和質(zhì)疑、互動行為主體是幼兒、幼兒情感是進取。這為教師們的實踐操作找到了具體可把握的內(nèi)涵,教師們在活動前可重點思考:(1)需要預設(shè)哪些互動內(nèi)容?(2)與互動內(nèi)容相匹配,可采用什么樣的互動形式?(3)如何在與幼兒互動中,做到在啟發(fā)、引導幼兒的同時促進幼兒思考、質(zhì)疑、提問?(4)活動中,教師如何情感飽滿地積極投入?(5)在互動中,如何以幼兒為主體?等等。教師清晰地思考了這些問題后,才能有利于教師利用多種手段,在集體學習活動中激活“情感投入地幼兒主動發(fā)問—教師啟發(fā)引導”的各個變量,從而將抽象的積極有效師幼互動變得具體、可操作,將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模式用好、用活,真正引領(lǐng)教師們的師幼互動實踐。

      [1][2]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試行)[EB/OL].http://www.eol.cn/20060113/3170537.shtml,2012-02-02.

      [3]丹尼斯.麥奎爾,斯文.溫德爾.大眾傳播模式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2.

      [4]Pianta,R.C.,1994.Pattern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ldren and Kindergarten Teachers[J].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32(1):15-31.

      [5]Howes,C.,C.E.Hamilton,C.C.Matheson.Children’s Relationships with Peers:Differential Associations with Aspects of the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J].Child Development,1994.65,253 -263.

      [6]劉晶波.師幼互動行為研究—我在幼兒園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226-229.

      [7]王偉青.沖突情境中的師幼互動模式及分析 [J].學前教育,2004,(7):15-18.

      [8]柳衛(wèi)東,左瑞勇.師動互動的理論基礎(chǔ)與實踐背景[J].學前教育研究,2004,(7-8):52-53.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ctively Effective Teacher-Children Interaction Pattern in Collec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HUANG Juan-juan
      (Shanghai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s,Shanghai,200032,China)

      This study to 1600 times teacher-children interactive events under the natural scene,use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screening out seven variables about actively effective teacher- children interaction pattern in collective learning activities:interactive form is a interaction among teachers and collective young children and infants in groups;interactive way to produce content is default;the teachers’emotions are positive;children’s feedbacks are asking and questioning;and accepting interactive content actively;the main people in the interactive behavior are the children;children's emotions are enterprising,and establishing variable model by using these seven variables.Moreover,a research on the seven variables in the practice is conducted,and then the pattern of positive and effective teacher-children interaction in collec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is constructed:children’s initiative questioning-guidance of teachers with emotion invested.

      pattern;collective learning activities;positive and effective teacher-children interaction

      G612

      A

      1672-5905(2012)03-0079-06

      2012-02-25

      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 (DHA070150)研究成果之一

      黃娟娟 (1964-),女,江蘇無錫人,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嬰幼兒語言教育、幼兒教育管理。

      (本文責任編輯:田小杭)

      猜你喜歡
      師幼集體變量
      集體教學活動中提高師幼互動質(zhì)量的策略研究
      成才(2023年15期)2023-11-16 03:42:24
      傾聽兒童 相伴成長——“師幼互動”研修紀實
      幼兒100(2023年36期)2023-10-23 11:41:40
      我為集體獻一計
      少先隊活動(2022年4期)2022-06-06 07:19:42
      抓住不變量解題
      也談分離變量
      共享區(qū)域活動資源 滋長師幼幸福
      師幼互動視域下幼兒教學活動策略探討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32
      警犬集體過生日
      動物集體賣萌搞笑秀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變量
      砚山县| 米易县| 丁青县| 沙坪坝区| 合肥市| 虎林市| 彭山县| 霍林郭勒市| 岳西县| 邯郸市| 罗源县| 自治县| 丹寨县| 安泽县| 黄山市| 乌鲁木齐市| 镇雄县| 阿瓦提县| 永和县| 漳浦县| 五莲县| 南宁市| 来安县| 郑州市| 天长市| 厦门市| 天峻县| 巴彦淖尔市| 白银市| 南安市| 易门县| 瑞金市| 裕民县| 民权县| 浦县| 蒙城县| 子洲县| 海丰县| 阳新县| 公安县| 南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