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上皇西巡南京歌》與 《成都府》比較——成都歷史記憶的尋找

      2012-12-18 19:46:11劉曉鳳
      杜甫研究學刊 2012年3期
      關鍵詞:蜀中杜甫成都

      劉曉鳳

      成都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三千多年城址不遷,兩千多年城名不變。約公元前四世紀,蜀國開明王朝遷都成都?!爸苁ЬV紀,蜀先稱王。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又次后有王曰杜宇,始稱帝,號曰望帝……后傳位其相開明……開明尚自夢郭移,乃徙治成都”(《尚書牧誓》)①。揚雄《蜀本紀》云:“蜀王據(jù)有巴蜀之地,本治廣都樊鄉(xiāng),徙居成都?!雹谇鼗菸耐醵吣?(公元前316)張儀滅蜀,設成都縣。公元前311年張儀、張若興仿京城咸陽建制興筑成都、郫城 (今郫縣)和臨邛 (今邛崍市)三城城垣。到漢代, “金城石郭,兼匝中區(qū),既崇且麗,實號成都” (左思《蜀都賦》)。

      唐代,成都是與長安、揚州、敦煌齊名繁華的大都市,當時有“揚一益二”之稱。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良,商業(yè)經(jīng)濟和城市建設發(fā)達,文化高度繁榮。

      在歷史的長河中很多文人墨客都對成都不吝筆墨,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左思等大家都有佳作名篇傳世,也因為成都出了大文學家司馬相如和哲學家揚雄,又有揚馬名都之稱。

      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都曾在成都居留,創(chuàng)作了很多吟詠成都的佳作,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組詩和杜甫的五言古詩《成都府》是其中的代表作品。細致解讀,深入分析,兩詩有很多共同之處,而且能互相補充,與史料互為參照,對了解唐代成都的自然、生態(tài)、歷史、文化、藝術(shù)及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有著重要、直接的參考價值,有利于深入認識成都歷史文化發(fā)展脈絡,也許對成都今天的文化傳承和發(fā)展有所借鑒和啟示。

      以下將試做分析。

      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是描寫成都的組詩,共十首,全詩如下:

      其一:胡塵輕拂建章臺,圣主西巡蜀道來。

      劍壁門高五千尺,石為樓閣九天開。

      其二: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

      草樹云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

      其三:華陽春樹號新豐,行入新都若舊宮。

      柳色未饒秦地綠,花光不減上陽紅。

      其四:誰道君王行路難,六龍西幸萬人歡。

      地轉(zhuǎn)錦江成渭水,天回玉壘作長安。

      其五:萬國同風共一時,錦江何謝曲江池。

      石鏡更明天上月,后宮親得照蛾眉。

      其六:濯錦清江萬里流,云帆龍舸下?lián)P州。

      北地雖夸上林苑,南京還有散花樓。

      其七:錦水東流繞錦城,星橋北掛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其八:秦開蜀道置金牛,漢水元通星漢流。

      天子一行遺圣跡,錦城長作帝王州。

      其九:水綠天青不起塵,風光和暖勝三秦。

      萬國煙花隨玉輦,西來添作錦江春。

      其十:劍閣重關蜀北門,上皇歸馬若云屯。

      少帝長安開紫極,雙懸日月照乾坤。

      詩標題醒目,即指明玄宗幸蜀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人物、事件、詩歌體裁皆備。此組詩十首,作于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底,玄宗東歸之后?!缎绿茣け炯o第五》:“玄宗天寶十五載 (756)七月庚辰,次蜀郡以避安史之亂,至德二載(757)十二月自蜀郡歸京,居于興慶宮。”③

      詩歌的體裁為“歌”,“歌”是“放情長言,雜而無方”④。此詩寫玄宗避難蜀中事,其倉皇狼狽可想而知,卻不著一字,只是鋪陳成都之盛之美。詩人對成都的名勝古跡如數(shù)家珍,娓娓道來。整組詩極盡鋪張之能事,將成都的富庶繁華寫得花團錦簇。

      其一,寫上皇西巡緣由和劍閣天險。安史叛軍威脅都城長安,故有圣主西巡蜀道之事。 “輕拂”,表明詩人態(tài)度,對圣主玄宗棄京西巡不以為然。劍門,“《舊唐書》:劍州劍門縣界大劍山,即梁山也,其北三十里有小劍山。大劍山有閣道三十里。 《一統(tǒng)志》:大劍山,在保寧府劍州北二十五里,蜀所恃為外門戶。其山峭壁中斷,兩崖相嵌,如門之壁,如劍之植,故又名劍門山。”⑤劍門高聳,崖石嶙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李白《蜀道難》),一入劍門安全可保。

      其二,寫成都的建筑、風光之美。成都的房屋皆可入畫,風光勝過長安。

      其三至其九,共七首,主要鋪寫玄宗西巡盛況、成都的便利交通、悠久的歷史及石鏡、散花樓、星橋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天回,揚雄《蜀記》以杜宇自天而降,號曰“天隳”。及玄宗幸蜀返蹕之后,土人呼曰“天回”,今之天回鎮(zhèn)也。玉壘,山名?!抖旁娫斪ⅰ肪硎抖乓堋?“玉壘山在灌縣 (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唐貞觀間設關于其下,乃吐蕃往來之沖。”杜甫《登樓》詩有“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句⑥。石鏡,是成都著名古跡。《華陽國志》載:“武都有一丈夫化為女子,美而艷,蜀王納為妃;無幾物故。蜀王哀念之,乃遣五丁之武都擔土為妃做冢,蓋地數(shù)畝,高七尺,上有石鏡。”⑦《太平寰宇記》: “蜀王妃冢上有一石,厚五寸,徑五尺,瑩澈,號曰‘石鏡’”。⑧杜甫也有題石鏡詩:“蜀王將此鏡,送死置空山。冥漠憐香骨,提攜近玉顏。眾妃無復嘆,千騎亦虛還。獨有傷心石,埋輪月宇間?!鄙⒒?, 《輿地紀勝》:“散花樓,隋開皇建,乃天女散花之處。”⑨李白也曾作《登錦城散花樓》詩抒發(fā)登臨散花樓情懷。蜀地江多,故橋也多,如有名的萬里橋等。星橋,《蜀中名勝記》引揚雄《蜀記》云:“星橋上應七星也,李冰所造。”⑩“秦開蜀道置金?!保妒酚洝?“秦欲伐蜀而不知道,乃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糞金,以遺蜀。蜀王負力而貪,使五丁開道引之。秦因使張儀、司馬錯尋路滅蜀?!?1

      最后一首,寫上皇去蜀東歸?!吧俚坶L安開紫極,雙懸日月照乾坤”,兼及政治形勢。

      整組詩氣勢恢宏,情感復雜,內(nèi)容豐富。詩人對成都的贊美直截了當,全方位展示成都的歷史文化遺存、名勝古跡,隱含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殷殷懷念和對玄宗的諷刺。李白對玄宗有著復雜微妙的情感,因被玄宗賞識,詩人“仰天大笑出門去”,放言“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而最終夙愿未伸,失望離京。

      兩年后,唐肅宗乾元二年 (759),詩人杜甫一家為避安史之亂也來到了成都。歷經(jīng)千辛萬苦初到目的地,詩人百感交集,寫下膾炙人口的五言古詩《成都府》。詩曰: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見故鄉(xiāng)。

      大江東流去,游子日月長。

      曾城填華屋,季冬樹木蒼。

      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

      信美無與適,側(cè)身望川梁。

      鳥雀夜各歸,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眾星尚爭光。

      自古有羈旅,我何苦哀傷。

      詩題即《成都府》,專寫成都。 《舊唐書》:“蜀郡有成都縣,唐為成都府”,“成都府在京師西南二千三百七十九里,去京都三千二百一十六里?!?2唐肅宗乾元二年 (759)十二月一日,詩人舉家從同谷出發(fā),作有《發(fā)同谷縣》,詩下原注:“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隴右赴成都紀行?!?3歷盡艱難,途中寫下了《木皮嶺》、《白沙渡》、《水會渡》、《飛仙閣》、《五盤》、《石柜閣》、 《桔柏渡》、 《劍門》、《鹿頭山》、《成都府》十首紀行詩。這首《成都府》就是杜甫由同谷到成都途中所寫的十首紀行組詩的最后一篇。

      全詩自然古樸,含蓄委婉,語言平實,看似舒緩平和的字里行間又涌動著詩人起伏不定的情感,亦喜亦憂,曲折有致。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寫詩人一家到成都,是太陽偏西日暮時分?!棒梏琛保鼥V的樣子;“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4詩人初到成都時已近傍晚,此時詩人四十八歲,也正是人生之桑榆。 “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眼前山水與故鄉(xiāng)迥異。“但逢新人民,未卜見故鄉(xiāng)”,成都人物“新”,感嘆游子不歸,“新”意為“新”奇、新鮮,也蘊含了新的希望?!昂觥弊謱懗隽顺啥冀o詩人的特異感受,用得極妙?!按蠼瓥|流去,游子日月長”,但見岷江流水東去,自己只能作長年飄泊的游子?!霸翘钊A屋,季冬樹木蒼”,寫到成都城市布局。“曾城”即太城、少城及州城。城中房屋華美高大,樹木因氣候溫和而冬季也蒼翠。“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喧然”,人口密集,市井熱鬧,時常有音樂聲飄來,是成都安定升平的氛圍。這都讓詩人欣喜。緊接著又一轉(zhuǎn),“信美無與適,側(cè)身望川梁”,錦城雖美,終非故土?!傍B雀夜各歸,中原杳茫?!保B雀天黑,猶各自歸巢,而故鄉(xiāng)所在之中原,關山阻隔。最后詩人自我安慰,“自古有羈旅,我何苦哀傷”,古往今來,作客他鄉(xiāng)者眾,我何必這么悲苦哀傷呢,這是自我寬慰之辭,而羈旅之愁,思鄉(xiāng)之苦不曾稍減。

      整首詩寫詩人對成都的第一印象。詩人觀察細致入微,語言高度凝練概括。成都的山川、人物、衣飾、語言、風俗都一一進入詩人視野,這與中原迥異的一切,給詩人以強大的沖擊,也帶給他新的生活希望。

      李、杜兩詩創(chuàng)作的時間、地點不同,詩歌體裁、主旨各異。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是詩仙在離蜀千里之外的異鄉(xiāng),聞得玄宗棄都西行避亂消息,有感而追作。歌,是詩體,也有歌頌之意。本是對明皇幸蜀此舉不以為然,偏偏要“歌”。綜觀整組詩歌,對西巡之事具體細節(jié)所涉極少,因未親身經(jīng)歷,更因詩人意不在此。詩人所“歌”的是成都的歷史文化遺存、自然風光,思鄉(xiāng)情緒彌漫?!冻啥几穭t是詩圣歷經(jīng)艱難險阻,到達目的地之后的復雜情感的表露,是對成都的印象描述,詩人觀察細致,語言概括凝煉,對成都的贊美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交織。這兩首作品都是在“安史之亂”重要歷史發(fā)展背景下完成的,詩歌雖一為十首組詩,一為五言古體;一為年近花甲的游子對故鄉(xiāng)飽含深情的懷念,一為歷盡艱難險阻心懷忐忑的逃難者對避難地的第一印象;一不吝筆墨,極力鋪陳,一情感跌宕起伏,卻表達節(jié)制……但兩詩同對成都的著力描寫,成都的自然生態(tài)、成都的交通情況、成都的繁華富庶,在詩句中次第呈現(xiàn),字里行間充滿了對成都的贊美頌揚,蘊含的濃濃的思鄉(xiāng)情、家國恨,深沉真切,打動人心。

      一首好詩的標準之一是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兩詩都是具有豐富內(nèi)涵的好詩。對于《上皇西巡南京歌》,歷來有很多評價。唐汝詢視之為諷刺詩,曰:“太白雖為尊者諱,然亡國之恥正在言表。”15翁方綱指責它“殊與風雅之旨不類”,“若反言之,則不必;若正言之,則不宜”,“若此之類,何以立詩教乎?”16“述當時事,何等明白,可作詩史”17。對《成都府》,清代仇兆鰲《杜詩詳注》引楊德周語評之曰: “此詩寄興含情,悲涼激壯,正復有俯仰六合之意?!?8楊倫《杜詩鏡銓》引李子德的話認為詩歌是“詩史”,包含羈旅行役,山川夷險,歲月喧涼,交游違合。19雖然各家對兩詩主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細致解讀,認真品味,還是能發(fā)現(xiàn)兩詩相似的文化內(nèi)涵:廣闊的歷史文化背景,對成都贊美有加及人類永恒的思鄉(xiāng)主題。

      時代背景

      “安史之亂”是唐代社會的重要轉(zhuǎn)折,也是整個封建社會的轉(zhuǎn)折。兩詩都是在“安史之亂”這樣的重大社會背景下產(chǎn)生的名作。天寶十四載 (755),安史之亂爆發(fā),大唐盛世局面從此一去不返。社會動蕩,人民流離失所,妻離子散,飽經(jīng)戰(zhàn)亂之苦。連唐玄宗也不得不離京西來蜀中避亂,可以想見普遍百姓的生活。詩人杜甫一家是這些流離失所的人們中的一個代表,他們的遭遇是整個動蕩社會的一個縮影。

      可以說,“安史之亂”與成都的歷史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對成都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是影響了成都建制。唐肅宗至德二載 (757),因為成都為唐玄宗幸蜀駐蹕之地,升為成都府,建號南京,直到上元元年 (760)罷京號。另一方面,“安史之亂”中有大批中原人士入蜀,為成都帶來中原文化因素,極大地促進了成都經(jīng)濟和文化的繁榮發(fā)展。

      更為重要的是因為“安史之亂”,詩人杜甫選擇了成都作為避難之所,從此成都歷史、巴蜀歷史乃至中國文化史駛向另一軌跡,詩人的個人生命和成都乃至中國的文化史都因此而變得非同凡響。寓居成都時期,在詩人高超的詩歌藝術(shù)成就、高尚人格和思想境界形成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到成都時,詩人四十八歲,人生中的酸甜苦辣,都已經(jīng)品嘗,詩人的詩藝和思想趨于成熟。在草堂,詩人疲憊的身心得到休息,美麗的自然風光和閑適的生活氛圍,和諧的自然與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都給詩人心靈極大的撫慰,并激發(fā)了詩人的創(chuàng)作才情。可以說成都成就了詩圣、情圣杜甫。

      贊美成都

      唐代的成都是繁華的大都市,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發(fā)達,成都的織錦技藝名揚海內(nèi)外,蜀錦名滿天下,是上貢珍品。成都城市布局合理,交通便利,文化藝術(shù)繁榮,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良。兩詩不約而同對成都的美麗、繁華、富庶,發(fā)出贊嘆。

      時過境遷,經(jīng)過千年的滄桑巨變,要想了解唐代時期成都的風貌,需要借助史料的記載。對成都面貌的一種形象化展示的吟詠成都的詩歌也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渡匣饰餮材暇└琛泛汀冻啥几肥遣荒芾@過的重要作品。兩詩中的成都形象可以與史書記載互相印證和補充,幫助我們我們勾勒當時成都的各個方面的狀況。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風景皆可以入畫。春天是“草樹云山如錦繡”,“花光不減上陽紅”,柳色花光,氣候和暖,水綠天青,無限春光不讓長安。即使到了季冬也是樹木蒼翠,這給初到的詩人杜甫以極新奇和深刻的印象,這是與中原全然不同的,也是都城長安不能比的。“窗含西嶺千秋雪”,杜甫在草堂,透過自家的窗戶就可以望到西嶺雪山的千年積雪,空氣質(zhì)量優(yōu)質(zhì)可見一斑,人與自然真正和諧。

      當時成都經(jīng)濟發(fā)達,人口眾多,水路交通便利。 “曾城填華屋”,城是曾城,城市規(guī)模大,建筑華美,城中人口萬戶,人民生活富庶。李白說“萬戶千門”,杜甫也說“城中十萬戶”;絲織業(yè)發(fā)達,蜀錦聞名天下,濯錦清江繁忙熱鬧;人民生活富足。當時杜甫初到成都,眼前是滿城華麗房屋,規(guī)劃整齊,讓曾經(jīng)在京城流連的杜甫驚異不已。成都江水環(huán)繞,景色宜人。錦江沿岸春色優(yōu)美,植被茂盛,空氣潔凈,故能出產(chǎn)質(zhì)量上乘的織錦。李白說“云帆龍舸下?lián)P州”,杜甫則言“門泊東吳萬里船”,草堂門前的浣花溪停泊著很多南下東吳的船舶,物品流通和文化交流方便。城中繁華,“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錦城絲管日紛紛”,絲竹之聲不絕于耳,是百姓安居樂業(yè)歌舞升平的大好氣象。城中文化古跡眾多,且保護完好,如石鏡、散花樓、星橋……

      當時成都處于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階段。江水繞城,處處草樹云山,物產(chǎn)豐富,人口密集,市井熱鬧,交通便利,貨品流通快捷,城市經(jīng)濟繁榮,在雄厚的經(jīng)濟前提下,詩歌、音樂、建筑、舞蹈等藝術(shù)不斷發(fā)展,原有的古跡能夠得到妥善修繕維護。隨著經(jīng)濟交流,人口流動,外來文化不斷涌入,與本土文化融合,形成新質(zhì)的成都文化。文化的極大發(fā)展又反過來推動促進經(jīng)濟繁榮,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的局面。

      思鄉(xiāng)主題

      故鄉(xiāng)是一個人的生地,也是死后的歸所。尤其是對漂泊異鄉(xiāng)的游子,故鄉(xiāng)是世界上最美、最讓他魂牽夢繞的地方。《上皇西巡南京歌》與《成都府》都是游子思鄉(xiāng)情緒的袒露。因為真誠深厚的鄉(xiāng)情是人類共同的情感,所以特別容易引發(fā)共鳴,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再讀二詩仍倍感親切可愛。

      清代王琦注引嚴羽《滄浪詩話》評《上皇西巡南京歌》組詩云:“十首皆于蕭條奔寄中作壯麗語。是為得體。舉秦蜀形勢,不忘故鄉(xiāng),是為用意?!?0李白出生蜀中,青少年時代他便游成都,覽琴臺,瞻拜揚雄故宅,登散花樓,蜀中名山大川都留下了詩人的足跡,有《白頭吟》、《登錦城散花樓》等名篇傳世。蜀中生活,打下了李白人生發(fā)展的堅實基礎。李白仗劍去國之后,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從未中斷?!岸蛇h荊門外,來從楚國游。……正是桃花源,依然錦江色”(《荊門浮舟望蜀江》);“國門遙天外,鄉(xiāng)路遠山隔。朝憶相如臺,夜夢子云宅”(《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征君蕤》)。婦孺皆知的《靜夜思》、《春夜洛城聞笛》也是詩人思念故鄉(xiāng)蜀中的作品。尤其是晚年在安徽宣城作《宣城見杜鵑》,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因為見杜鵑想故鄉(xiāng),甚是感傷、悲戚?!渡匣饰餮材暇└琛返幕{(diào)與大多數(shù)的思鄉(xiāng)詩作不同,整組詩情緒飽滿,滿是歡欣自豪。作此詩時李白已近花甲,而依然作客異鄉(xiāng),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可想而知。詩人不直言思鄉(xiāng)卻在詩中全方位、多層次鋪陳成都盛景。王國維《人間詞話》:“以哀景寫樂景,以樂景寫哀景,倍增其哀樂?!?1掩卷深思,熱鬧繁華難掩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有家難歸的惆悵傷感卻越加深沉。

      杜甫為避亂離開家鄉(xiāng),歷經(jīng)艱辛,置身于“山川異”、“人民新”的成都,觸景生情,對千里之外的故鄉(xiāng)中原的想念是自然而然的事?!冻啥几芳扔谐醯疆惖氐男老?,有思故鄉(xiāng)而未卜的惆悵。楊倫引朱注:“盛稱都會,愈見故鄉(xiāng)可懷,即所謂成都萬事好,豈若歸吾廬也”。22“征衣” “游子” “中原” “羈旅”,不言思念,而思念盡見。杜甫的思鄉(xiāng)詩作很多,這些詩,思鄉(xiāng)與憂國愛民情懷交織融合。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秋興八首》之一),“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月夜憶舍弟》)。也有思念成都草堂的詩作,如“成都亂罷氣蕭索,浣花草堂亦何有”(《從事行贈嚴二別駕》),《寄題江外草堂》、《懷錦水居止》更對草堂滿懷眷戀,將成都視為第二故鄉(xiāng)。

      蜀中名山大川眾多,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自古山水之美聞名天下。

      明代鐘惺認為山水本身不能自為名勝,要有歷史,有詩文,有古跡,有文物,才能成為名勝。他在《蜀中名勝記》原序中說:“一切高深可以為山水,而山水反不能自為勝;一切山水可以高深,而山水之勝反不能自為名。有待而名勝者也,曰事曰詩曰文之三者,山水之眼也,而蜀為甚?!?3蜀中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山川與歷史文化完美融合。無論是玄宗西行,還是杜甫寓居都為原有蜀中山水增加了文化意味,并帶來新質(zhì)文化元素。成都文化是蜀中文化的典型代表。對成都文化的發(fā)展來說,兩首詩的作用非常重要。

      李白之前已經(jīng)寫過多篇贊美成都的佳作,《上皇西巡南京歌》組詩是詩人對成都的全面細致的描繪。李白云“天子一行遺圣跡”,玄宗西巡確為成都留下不少新的遺跡。玄宗在成都前后居留約四百五十天,游成都南郊老君山、修覺山,并經(jīng)蜀州游青城,留下很多遺跡。《蜀中名勝記》引前代《志》云:“(新津縣)南一里,修覺山,神秀禪師廬于此。唐明皇駐蹕,為題修覺山三字,刻于寺前山崖?!?4明代鐘惺《修覺山記》:“明皇書,嵌佛殿左側(cè)石壁上,字方廣三四尺,一字各專一石,飛翥沉著,且甚完好。予入蜀所見唐碑獨此耳?!?5新津修覺寺,原名四安寺,因玄宗題修覺山而更名“修覺寺”。今天成都的天回鎮(zhèn)之名也是因玄宗避亂得名。

      《明皇雜錄》: “天寶十五載 (756)八月,唐明皇逃蜀,越秦嶺入褒斜道,霖雨兼旬,于棧道中聽到鈴聲與雨聲相應,明皇想念貴妃,遂采雨鈴之聲,作雨霖鈴曲?!?6這是詞牌雨霖鈴由來最常見的一種說法。對成都原有古跡名勝,玄宗也有豐富之功。曹學佺《蜀中名勝記》載:唐明皇幸蜀,從行妃子,亦有葬此山 (武當山)者。《古今集記》云: “望妃樓,在子城西北隅。明皇以妃墓在武當山,為此樓以望之矣?!?7明皇從行妃子葬在武擔山,想是因石鏡故事,才有此舉,又為表思念,在現(xiàn)城西北角建望妃樓,這就豐富發(fā)展了歷史悠久的武當山石鏡遺跡的文化內(nèi)涵,也為后人增加了新的古跡。

      《成都府》是杜甫與成都結(jié)緣的開始,在成都寓居期間,詩人集中創(chuàng)作了很多描寫草堂和成都風物的詩篇,達兩百四十多首,成都草堂及成都周邊的山水、古跡、名勝幾乎一一入詩。這些詩歌都是描寫成都的杰作,是中國詩歌寶庫中的精品,也是成都歷史文化發(fā)展的見證。他們成為成都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與其他描寫、吟詠成都的詩篇一起成為成都歷史文化發(fā)展的重要線索。杜甫詩歌對成都石犀、石筍古跡的描繪,可以與史料中蜀中大石文化的記載互相印證。李長祥云:“少陵詩得蜀山水吐氣,蜀山水得少陵詩吐氣?!?8少陵詩歌與蜀中山水相得益彰。

      杜甫留下的這座草堂,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圣地”,是人們提到杜甫時,可以忽略其生地和死地,卻總也忘不了的地方。經(jīng)過一千多年的歲月洗禮,杜甫草堂巍然屹立,并從當初的幾間茅屋逐漸擴充成為今天的規(guī)模。成都杜甫草堂早已超越了詩人故居的意義,而成為中國文人的精神家園,成為中國文學史乃至文化史上的一座豐碑。成都杜甫草堂也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nèi)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光輝典范。

      總結(jié)

      “自古文人例到蜀”,成都繁華富庶,包容豁達,她的獨特魅力吸引了歷代文人。唐代成都云集李白、杜甫、王勃、盧照鄰、高適、岑參、薛濤、李商隱、雍陶等著名詩人,宋代黃庭堅、陸游及范成大,明代楊慎,清代張問陶,近現(xiàn)代郭沫若、巴金、李劼人、沙汀、艾蕪等,這些名字與成都歷史緊密相連,而成都也因為有了這些閃光的名字而更加具有魅力。

      重讀前人詩作,除了欣賞詩歌本身的藝術(shù)魅力,更應該了解詩歌蘊含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并從中認識一座魅力城市的歷史,從歷史中汲取養(yǎng)料,獲得前行的力量。

      文化的力量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在歲月的長河中凝聚了無數(shù)人們的智慧和深情。歷史是時代的記憶,是這個時代中人的記憶。說到底,歷史是人的歷史,是人的記憶。記憶是我們的貼身衣裳,帶著我們自己獨一無二的味道,她那么熟悉,以致于常被忽略。追尋著這味道,做一次時光旅行,回到最初的純真,試著了解認識自己,會是奇妙的經(jīng)歷。一座城市的記憶也大抵如此,她是這座城市中人民的共同記憶,我們要有意識去了解認識,要尊重,要敬畏,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成都是幸運的,成都記憶里有很多很多這樣精煉、優(yōu)美的瑯瑯上口的詩歌。那些美麗的詩句,詩中那些美好的事物,都承載了成都這座古城的記憶。那些動人的情感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讓孩子從小就能了解自己城市的歷史文化,誦讀無疑是一種生動也易操作的一種方式。

      今天,成都的經(jīng)典誦讀活動已經(jīng)啟動,這也正是尋找城市記憶的嘗試,其顯著的成效也證明了誦讀方式的可行性。所以今后,經(jīng)典誦讀活動可進一步推廣乃至普及。誦讀內(nèi)容,除了四書五經(jīng),誦讀可以更有成都特色,那就是增加像詩仙、詩圣這兩首詩一樣的與成都城市歷史有關的詩歌、韻文,這樣的誦讀會更有意義。至于誦讀地點,成都杜甫草堂是最恰當?shù)倪x擇,因為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國文學上的圣地,是詩圣杜甫的故居,是中國詩歌的中心。

      個人淺見,請方家指正。

      注釋:

      ①②⑤⑦⑧⑨⑩11 12 24 25 27 (明 )曹 學 佺 . 蜀中名勝記〔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4.

      ③ (宋)歐陽修.新唐書本紀第五〔M〕北京:中華書局,1975.

      ④ (明)徐師曾.詩體明辨

      ⑥13 14 18 28 (清)仇兆鰲.杜詩詳注 〔M〕 北京:中華書局,1979.724-727.

      15 (明)唐汝詢著.王振漢校注.唐詩解〔M〕石家莊: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

      16 (清)翁方綱.石洲詩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7 (清)愛新覺羅.弘歷.唐宋詩醇〔M〕長春:吉林出版社,1970.

      19 22 (清)楊倫.杜詩鏡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0 (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1 (清)王國維.人間詞話〔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

      23 (明)鐘惺.《蜀中名勝記》序//(明)曹學佺.蜀中名勝記〔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4

      26 (唐)鄭處誨.明皇雜錄〔M〕北京:中華書局,2006.

      猜你喜歡
      蜀中杜甫成都
      蜀中南朝造像發(fā)現(xiàn)記
      尋根(2022年2期)2022-04-17 11:01:38
      揚雄蜀中遺跡考釋
      國學(2021年0期)2022-01-18 05:58:16
      張豐華辨治蜀中小兒過敏性咳嗽經(jīng)驗
      蜀中九日
      穿過成都去看你
      青年歌聲(2019年2期)2019-02-21 01:17:20
      杜甫改詩
      數(shù)看成都
      先鋒(2018年2期)2018-05-14 01:16:16
      絕句
      兒童繪本(2018年4期)2018-03-12 21:16:44
      杜甫與五柳魚
      成都
      汽車與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6
      都江堰市| 邢台县| 克什克腾旗| 宜黄县| 马公市| 凤阳县| 南阳市| 罗江县| 巴楚县| 辽阳市| 深州市| 金寨县| 崇阳县| 仪陇县| 鄂伦春自治旗| 县级市| 平江县| 岳阳县| 明星| 友谊县| 濮阳县| 昌平区| 鹤峰县| 陕西省| 哈巴河县| 定结县| 正安县| 平乡县| 获嘉县| 高碑店市| 浦北县| 黄平县| 托克逊县| 巴林右旗| 武定县| 正宁县| 通榆县| 遂平县| 建阳市| 九龙坡区| 大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