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漢年
讀九月二十八日申報,朱應鵬的“照例文章。少不了的”介紹徐蔚南的“法國小說”后二天的《藝術界》,有一篇汪倜然介紹郭沫若翻譯的《法網》從頭至尾找不出郭沫若譯的名字,又是和以前趙銘彝在《藝術界》介紹郭沫若翻譯的《銀匣》同樣的玩藝,不曉得是介紹者故意刪去譯者的姓名呢,還是《藝術界》編輯朱應鵬(藝術三家之一家)的小心?這是當然咯,郭沫若現(xiàn)在是跟暴徒共黨賀、葉在一起,郭沫若三個字,很容易引人害怕的;不獨,朱應鵬編的《藝術界》討厭郭沫若的名字,就是從寶山路三德里遷移他處的創(chuàng)造社出版部,把郭沫若題的那塊招牌,也留落在三德里風吹雨打,噫,郭沫若三字,何不幸乃爾?倒與徐謙替民生女學題校牌,結果徐謙的署名是被括了光光同樣的有趣!
不要說郭沫若吧,就是我們的蔣光赤老兄,因為要以革命的文學作品出世,聽說也改了名叫“蔣光慈”;還有高一涵老先生與高語罕的名字是雙聲疊的關系吧,居然有人就把就高一涵認為共產黨徒的高語罕,幾乎遭“著即槍斃,以寒匪膽”的霉氣!
嗚呼,徐,郭,蔣,高四位先生,你們的姓名居然這樣的不幸,幾乎害了別人和你們自身!
九月二十九夜
編者附記:
潘漢年1906年1月12日出生于江蘇宜興一個衰落的書香之家。1923年開始在上?!稌r事新報》發(fā)表文章。1925年到上海黎錦熙創(chuàng)辦的中國語??茖W校讀書,9月,應同鄉(xiāng)周全平之約參加創(chuàng)造社所辦《洪水》半月刊的編輯發(fā)行工作。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被編入商務印書館支部活動。1926年3月1日創(chuàng)造社出版部成立,正式進入該部工作。
創(chuàng)造社元老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等于1926年先后南下廣州后,周全平、潘漢年、葉靈鳳等人留守上海,被稱為“小伙計”,先后辦起《A·11周刊》,出至5月夭折,接下來辦《幻洲》(周刊),兩期即夭折,再辦《幻洲》(文藝半月刊),出至2卷8期。其間,1927年1月,應郭沫若,李一氓之邀,潘漢年去南昌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南昌分部工作,被任命為《革命軍日報》總編輯。李一氓回憶說:
潘到南昌接任編輯工作后,這個小報辦得很嚴肅,也很有生氣。這是一份軍隊報紙,方針是給士兵以適當的政治教育,既反對封建軍閥,也反對帝國主義,也要求團結。大概他編了半年,到1927年上半年政治形勢突變,南昌政治部由九江到達安慶,準備進到南京,上海,因蔣介石叛變,半路又由安慶折回九江,時間已在7月底。(《李一氓:《日月不淹——懷潘漢年》,江蘇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小伙計”們編輯的刊物,以《幻洲》(文藝半月刊)時間最后,影響最大??锓稚?、下兩個部分,上部名之曰“象牙之塔”,??乃囎髌?,作者多署常用名,由葉靈鳳主編;下部名之曰“十字街頭”,刊述評、雜感。由潘漢年主編。作者多署筆名,化名。如廠人、亞靈、迪可、水番三郎、櫻島女士,潑皮男士、下流人、無聊人、小流氓……其實,這些化名幾乎都是潘漢年??锼髌罚蠖嘀赶蛭膲c社會現(xiàn)象……文筆潑辣,冷嘲熱諷,火氣十足。1927年6月16版《幻洲》2卷2期的《郭沫若輩的姓名不幸》可見其風格。
可惜,這樣一個值得注意的刊物,《創(chuàng)造社資料》及一些創(chuàng)造社研究專著均未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