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 旭
(作者是新華社倫敦分社記者)
英國當地媒體3月初表示,新聞投訴委員會將解散,以挽回因竊聽丑聞受損的社會形象。此舉被認為是英國新聞界向徹底整改自律機構邁出的重要一步。
□ 2012年2月26日,新聞集團屬下的《星期日太陽報》創(chuàng)刊,取代去年在竊聽丑聞中倒閉的周末報《世界新聞報》。(新華社/發(fā))
新聞投訴委員會究竟是什么呢?它發(fā)揮過什么作用,為什么要解散呢?解散后,誰來監(jiān)督英國的新聞行業(yè)?
新聞投訴委員會成立于1991年,成員包括各大媒體機構的代表,是英國報紙雜志的自我監(jiān)督機構。
委員會的前身是新聞委員會,成立于1953年,旨在維持新聞界道德標準。新聞委員會同樣沒有法律上的約束力。在上世紀80年代末,一些報紙違反了這些標準,還有一些報紙也對委員會表示不滿。
各大報紙雜志為避免被外部勢力影響,便成立了新聞投訴委員會并頒布了從業(yè)行為準則。委員會可要求媒體就錯誤登報道歉,但無權“開罰單”。該委員會成立之初接手的第一個案件是約克公爵的投訴,他認為一些報道侵犯了他年幼子女的隱私權。這個案子被順利解決,為委員會贏得了聲譽。
在2006年,新聞投訴委員會總共收到投訴3325個,其中2/3是關于報道失實的,1/5是關于侵犯隱私的。90%的投訴者都得到了滿意答復。
2009年,委員會收到的投訴數量創(chuàng)下紀錄,總共25000多個。
2011年,Northern and Shell集團宣布退出委員會,之后《每日快報》《星期日快報》《OK!》雜志等一些八卦刊物不再受新聞投訴委員會監(jiān)督。
而委員會的做法也日益受到質疑。2011年2月,該委員會決定,微博上面的信息可以被認為是博主公開的表示因此可以報道,這一規(guī)定遭到了包括《衛(wèi)報》等主流媒體的攻擊。
另外,工黨議員克萊夫·索利指出,新聞投訴委員會中沒有消費者代表,這是一個“很大的失敗”。一名叫尼克·戴維的記者在他關于英國報刊傳媒的著作《Flat Earth News》中指出,很多投訴都沒有得到投訴委員會的受理。而英國非盈利媒體機構MediaWise Turst基金會表示,這個所謂了自我監(jiān)督機構只幫助富人,而忽略窮人的訴求。
真正導致新聞投訴委員會解體的是轟動全球的英國“竊聽門”丑聞。
把風險導向審計的先進理念和方法引入到財政監(jiān)督工作中,可以在維護財政監(jiān)督權威、提高財政監(jiān)督效果、掌控財政監(jiān)督重點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同時,風險導向審計和財政監(jiān)督的結合,也有利于財政監(jiān)督從事后的合規(guī)性監(jiān)督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動態(tài)監(jiān)督轉型。
2011年夏天,新聞集團旗下國際新聞公司管理的《世界新聞報》曝出非法截取、竊聽私人電話信息的丑聞,眾多名人與社會事件核心人物被發(fā)現電話、郵件等被監(jiān)聽和偷看。英國首相卡梅倫7月授命上訴法院法官布賴恩·萊韋森領導針對電話竊聽案件進行調查。
繼《世界新聞報》被迫關閉后,國際新聞公司管理的另外幾家報紙也被曝涉嫌非法獲取新聞信息,其中包括《太陽報》《人民報》和《每日鏡報》等。
2011年11月至今,《太陽報》10名現任或前任記者、數名警員和一名國防部工作人員因涉嫌非法新聞消息交易而遭逮捕。有英國媒體報道說,媒體竊聽行為的受害者可能多達4000人。調查可能會持續(xù)很長時間。
在此背景下,不少人指責新聞投訴委員會監(jiān)管不力,要求解散這一機構。英國議會形容委員會“毫無作用”,其作用相當于一個“巧克力做成的茶壺”。而卡梅倫則認為在“竊聽門”事件中,該委員會沒有發(fā)揮足夠的作用甚至缺位,人們普遍認為這樣的表述是在暗示新聞投訴委員會該改革或者被替代了。
主持調查這一丑聞的法官萊韋森今年1月明確表態(tài),應當徹底整改新聞自律機構。萊韋森認為,媒體自律機構應保持獨立性,反映公眾需求。
在“竊聽門”調查中,新聞投訴委員會前官員蒂姆·圖爾明表示,委員會當初應該就記者非法竊取新聞一事和報社高層進行溝通。圖爾明任職期間《世界新聞報》前王室新聞編輯克萊夫·古德曼和私家偵探格倫·馬凱爾因竊聽事件東窗事發(fā)而入獄。圖爾明為此深表“遺憾”,因為委員會沒有為有些媒體竊聽的受害者伸張正義。
而2011年才辭去主席職務的巴斯科姆男爵夫人則稱她在“竊聽門”事件中被世界新聞集團所誤導,“因此我相信了他們告訴我的一切。”她說?!霸谡麄€過程中,我感到束手無策,只能通過給編輯們寫信詢問有關情況,有一兩個編輯甚至不屑于回信。”
英國新聞投訴委員會不久前宣布,正加緊制訂計劃解散機構,同時籌劃組建新機構。委員會沒有公布時間表。
新聞投訴委員會主席戴維·亨特在接受英國天空衛(wèi)視采訪時表示,他們也認為建立一個新的有法律效力的機構十分必要。
“我們現在在聽取各方聲音,希望能夠形成一個所有人認可的獨立的自我約束體系?!彼f。
談到新的監(jiān)督機構,亨特呼吁賦予新機構更多實權。
曾經宣布退出投訴委員會的的《快報》和《星報》重新考慮加入新的監(jiān)督機構。新的機構將使用舊委員會的原址,它的名稱還沒有決定,正在廣泛征集意見。但是亨特稱原有的一些部門將被保留,包括投訴處理服務系統(tǒng)。
“使用過這些服務的80%或者85%的人都認為它很有幫助,因此我們有必要保持?!彼f。
亨特透露新的監(jiān)管機構將包括三個部分:一個負責標準制定與遵守,一個處理投訴,另外一個提供法律解決方式。然而,很多操作層面的具體問題還沒有解決。
媒體業(yè)法律專家安德魯·特里披露,各方還沒有敲定新媒體監(jiān)督機構的具體職能和權力?!昂嗵爻兄Z集思廣益……(新機構將)既保持公信力,又能讓媒體接受?!?/p>
另外,關于機構的權利范圍還沒有定論,比如是否機構有權讓某個訴訟當事人接受其仲裁,而不是一定要與被投訴的報紙對簿公堂。
《金融時報》編輯萊昂內爾·巴伯認為,自我約束的仲裁機構對于很多作為訴訟者的大的公司是沒有用的,他們能讓報紙花費巨款在打官司上。
法官萊韋森被認為將在今年10月發(fā)布調查結果。很多人支持新機構具有做出法律仲裁的權利,可以強制性規(guī)定對新聞媒體進行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