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1月5日起,央視拍攝的《2012,我們的品牌》紀錄片在CCTV 2陸續(xù)播出。9日晚,以洋河為主題的《挺進深藍》篇與觀眾見面,客觀真實地講述了這個名酒企業(yè)的崛起歷程,并嘗試破解這個老名酒企業(yè)的成功密碼。
央視在紀錄片中介紹說,洋河釀酒的歷史向上可以追溯至1300年前,洋河所在的“中國白酒之都”自古就是全國聞名的釀酒中心之一,洋河酒廠也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當年組建的新中國第一批國營釀酒企業(yè)。
2002年,現任洋河股份(蘇酒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張雨柏進入原洋河集團擔任總經理,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洋河一步一步創(chuàng)造了發(fā)展的奇跡。
十年前,洋河組織的市場調研團歷經千辛萬苦,一方面開展對4325人次的目標消費者口味測試,另一方面還對2315名消費者的飲后舒適度進行了綜合調查。洋河從調研中發(fā)現,如今的多數消費者不再喜歡高酒精度、不再依賴以“香”為標準的專家口感,這恰好與洋河酒的內在品質接近。在此基礎上,洋河果斷決策抽調技術骨干組成白酒技術攻關小組,舉全廠之力打造“綿柔型白酒”,以更高的品質最終贏得了專家的高度認可與消費者的廣泛青睞。
其實,做“綿柔型白酒”,隱含了張雨柏更大的雄心。他認為從味覺出發(fā),首先是重視消費者正在變化的口味;其次,國外酒類大多以味覺為主,也可以在未來引領中國白酒走向海外,就像他所說的“飄向全球的名片也可以是洋河”。
紀錄片還講述了洋河藍色經典自2003年刮起的“藍色風暴”,以其前衛(wèi)大膽的色彩運用,廣受社會追捧。其實,當時的白酒行業(yè)里基本上都是以紅色、黃色為主,洋河卻大膽啟用藍色,需要面對各種質疑和挑戰(zhàn)。甚至有人斬釘截鐵地斷言,這個產品不會有未來。然而唯獨沒有放棄的還是洋河人。
十年之后,人們發(fā)現,綿柔的概念已經風靡整個中國,很多白酒品牌都想模仿。這說明,洋河在白酒品質上的差異化創(chuàng)新探索獲得了社會的認可。洋河的“藍色”成了一種幸運色,不僅贏得了消費者的喜愛,也帶領著洋河走向新的輝煌。與此同時,營銷模式創(chuàng)新、管理方式創(chuàng)新、企業(yè)文化創(chuàng)新等也推動著洋河一步一步走向行業(yè)前列。
對于洋河這個老名酒企業(yè),中國食品工業(yè)協會白酒專業(yè)協會副會長沈怡方有著很高的評價。他在紀錄片中回憶說,在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經過13天的嚴格評選和層層選拔,17位國家白酒評委從313種酒中共評出白酒八種,俗稱“老八大名酒”,洋河就在其中,而且專家對其“綿甜軟凈香”的獨特品質更是贊不絕口。
“能拿到這樣的榮譽是不太容易的”,親歷這次評酒會的沈怡方指出,“就像打乒乓球一樣,它經過初賽、復賽、半決賽、決賽”。所以說,洋河的成功并非偶然,老名酒的積淀能夠保證它的質量,而現在的創(chuàng)新更能夠提升洋河的品質。
此外,中國商務部品牌萬里行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教授劉國基也一直關注和研究洋河。他指出,這個藍色精神很成功,“坦白講,如果它的領導人思想不夠進步的話,它根本不敢嘗試這個”。而且,更重要的是,洋河所提出的開放、博大、高遠的藍色品牌文化,一下子把改革開放以后中國企業(yè)家、還有這種政商階級走向全世界的內心欲望給體現出來。
在片尾,《銷售與市場》總編羅文杲分析說,經過這幾年的發(fā)展,洋河已經正式進入了白酒行業(yè)的第一陣營,確確實實從某種程度上,已經影響了整個白酒產業(yè)的格局,并且這種產業(yè)格局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可能不會發(fā)生特別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