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根 陳艷培
(平頂山市凱達工程監(jiān)理處,河南 鄭州 467000)
1.1.1 場地為旱地時,應清除雜物,鏟除軟土,整平夯實。
1.1.2 場地有水時宜用筑堤施工。
1.1.3 鉆機及護筒安裝
1.1.3.1 鉆機頂部起至滑輪槽緣,固定鉆桿的卡孔和護筒中心三者應在一條豎直線上,并應對準樁位中心線,其偏差不得大于2cm,鉆機直徑不小于設計直徑。
1.1.3.2 護筒
護筒有固定樁位、保護孔口不坍塌,隔離地面水和保持孔內(nèi)水位高出施工水位以維護孔壁及鉆孔導向作用。對護筒制作、埋設或沉入的要求:
(1)護筒的內(nèi)徑應大于鉆頭直徑20~40cm。
(2)護筒頂高:在旱地時應高出地面0.30m,在水中,當?shù)刭|(zhì)情況良好,不易坍塌時宜高出施工水位1.0~1.2米;當?shù)刭|(zhì)不良易坍塌時,宜高出施工水位1.5~2.0m。
(3)在旱地或淺水處,護筒底端在埋入天然地層,其埋設深度不應小于1.0~1.5m。
(4)鋼護筒加長可采用拼裝螺栓加橡膠墊連接。
(5)護筒平面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cm。
1.2.1 土層本身為粘性土時,能在鉆井中形成合格的泥漿。
1.2.2 若采用亞粘土時,其塑性指數(shù)不宜小于15,大于0.1mm顆粒不宜超過6%;一般地層泥漿相對密度1.0~1.25,粘度16~22秒;松散易坍地層泥漿相對密度1.2~1.8,粘度19~23秒。
1.3.1 鉆孔中應填寫好《鉆孔樁原始記錄表》。
1.3.2 鉆孔應一次完成,不得中途停止,遇到事故必須及時處理。
1.3.3 鉆孔打到設計要求深度后,應及時進行孔深、孔位、孔徑及垂直度的檢測,確認滿足設計要求后方可進行清孔和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準備工作。
2.1 終孔檢查后,應及時進行孔底清理,以免間隔時間過長,發(fā)生鉆渣沉淀造成清孔困難或坍塌。
2.2 不論采用何種清孔方法,在清孔排渣時必須注意保持孔內(nèi)水頭,以防坍孔。
2.3 用換漿法或掏渣清孔時,應檢查孔口溢出的泥漿或孔底提出泥漿的指標。灌注混凝土前,孔底沉淀厚度應不大于設計規(guī)定。當設計無要求時,對于直徑≤1.5m的裝≤300mm;對于樁徑>1.5m的樁或樁長>40m或土質(zhì)較差的樁≤500mm。
3.1 水泥強度等級不宜低于42.5,并且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的用量不得小于350kg,其初凝時間用標準方法試驗時,不宜早于2.5~3.5h。
3.2 粗骨料宜用卵石,如用碎石則含砂率應增加約30%,并有良好的級配;最小粒徑不小于5mm,最大粒徑不大于導管內(nèi)徑的1/6~1/8和鋼筋最小間距的1/4,同時應不大于40mm。
3.3 混凝土含砂率宜采用40%~50%,水灰比宜用 0.5~0.6。
3.4 混凝土的坍落度以16~22cm為宜,并且應具有足夠的流動度。
3.5 混凝土的實際初凝時間應滿足灌注工作時間的需要。
3.6 應混凝土的實際配制標號宜比設計標號提高10~15%。
3.7 灌注前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其試驗結(jié)果符合規(guī)范要求才能投入使用。
4.1 鋼筋籠的制作必須按照設計圖紙,鋼筋、骨架的綁扎,焊接應符合對于鋼筋性能要求的規(guī)定。
4.2 鋼筋籠上端應焊的吊環(huán)不宜小于4個;為確保 保護層的厚度,應在鋼筋籠的周圍主筋上每隔適當距離對稱的設鋼筋“耳環(huán)”緩凝土方塊等措施。
5.1 在鉆孔終孔并進行清孔,檢測后,應盡快吊裝鋼筋籠,入孔時應對準孔位輕放,入孔后應牢固定位。
5.2 鋼筋籠分節(jié)吊裝,就地焊接時,上下節(jié)主筋位置應對準,軸線應一致,焊接質(zhì)量符合質(zhì)量要求。
5.3 導管內(nèi)徑應一致,內(nèi)壁光順,有足夠的密封性和堅固性,并做水密試驗。
6.1 在吊裝鋼筋籠和導管后、灌注混凝土前應對孔底沉淀層再測一次,應符合規(guī)范要求。
6.2 為滿足清孔、處理灌注事故和保持孔內(nèi)水頭壓力的需要,灌注混凝土期間,應盡量準備吸泥機、高壓射水管和潛水泵等設備。
6.3 開始灌注時,導管下口至孔底間距一般宜為20~40cm。
6.4 開始灌注后,導管的初次埋深一般不小于1.0m,灌注應連續(xù)進行。拆除導管一般不超過15min,并不得中途停工。必須認真填寫好《水下混凝土灌注記錄》。
6.5 子灌注過程中,應經(jīng)常探測混凝土面的高度,及時提升和拆除導管,要求導管的埋置深度一般為2.0~4.0m,最大埋深不得大于6.0m。
6.6 混凝土由遠距離運至灌注地點時,應進行檢查,如有離析、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等現(xiàn)象,應在不提高水灰比的原則下重新拌和,重新拌合后仍不能達到要求者,不得使用。
6.7 灌注的樁頂標高應比設計預加一定厚度,以清除泥漿,確保樁頂質(zhì)量;適宜的預加高度應按實際情況通過實踐求出,一般不小于0.5m,較深的樁宜不小于1.0m。
6.8 在灌注混凝土時每根樁應將灌注混凝土抽樣2-3組試塊,并應編號妥善保管,做強度檢測。
6.9 有關混凝土灌注情況,如灌注時間、混凝土面的深度、導管深度、拆除以后發(fā)生的異常現(xiàn)象等均應填入《水下混凝土灌注記錄》中。
鉆孔、清孔和鋼筋籠下放完畢,以及樁的混凝土灌注后,應進行質(zhì)量檢驗,并填寫《鉆孔灌注樁質(zhì)量檢驗單》。
主要是指灌注水下混凝土質(zhì)量的檢驗、樁身質(zhì)量檢測(結(jié)構完整性檢測和單樁承載力檢測),檢測工作由具有相應資格的部門進行。
鉆孔灌注樁施工屬于隱蔽工程,成樁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橋梁的承載力和橋梁的安全使用功能。施工中易出現(xiàn)的質(zhì)量問題有:坍孔、縮孔、斷樁和孔位偏斜。
在鉆孔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鉆孔內(nèi)水位突然下降,孔口冒細密的水泡,出渣明顯增加,而進尺慢或停止,就表示有坍孔。一旦坍孔,鉆孔就無法進行,易造成掉鉆、埋鉆事故。
8.1.1 引起坍孔的原因:
(1)成孔速度太快,泥漿護壁來不及形成泥膜,泥漿濃度和密度不足,起不到可靠的護壁作用;(2)護壁深度不夠,下端孔口處于軟弱,在孔內(nèi)水壓力下產(chǎn)生漏水;(3)鉆孔直接觸及護筒,由于震動使孔口坍塌。
8.1.2 預防措施:
(1)督促施工單位提高泥漿質(zhì)量,選用相對密度、粘度、膠體率較大的泥漿,如果鉆孔土質(zhì)是粉質(zhì)砂土或亞粘土應增加粘土來制漿;(2)增加護筒的埋置深度,使護筒底端不漏將,確保孔內(nèi)水壓力大于孔外,增加孔壁側(cè)壓力。
8.1.3 處理方法
(1)如果發(fā)生的孔口坍孔能用加大泥漿濃度來控制水位差,能使孔壁不再坍塌即可;如果不能停止時,當發(fā)生孔口坍塌時,可立即拆除護筒并立即回填鉆孔,重新埋設深埋護筒,并將護筒周圍土夯實填密實重新鉆孔。(2)如果發(fā)生空內(nèi)坍孔時,回填砂和泥土混合物,待回填物沉積密實后在進行鉆進。
產(chǎn)生孔徑小于設計空值現(xiàn)象稱為縮孔,縮孔會產(chǎn)生鋼筋籠保護層過小及降低樁承載力的質(zhì)量問題。
8.2.1 產(chǎn)生原因
(1)鉆機補焊不及時,嚴重磨損的鉆錐鉆出的比設計樁徑稍小。(2)鉆進土層中有軟粘土,遇水膨脹后使孔徑縮小。(3)清孔不徹底,泥漿中含泥塊較多,再加上終灌拔管過快,引起樁頂周邊夾泥,導致保護層厚度不足。(4)孔內(nèi)水頭下降,對孔壁靜水壓力減小,導致局部對孔壁土層失穩(wěn)坍塌,造成樁身夾泥或縮徑。
8.2.2 預防措施
(1)經(jīng)常檢查鉆具尺寸,并督促施工單位及時補焊或更換鋸齒,有軟素土時,采用失水率小的優(yōu)質(zhì)泥漿。(2)清孔時,要做到清渣不清泥,防止清孔后澆筑混凝土過程中局部坍孔,導致縮徑產(chǎn)生。
8.2.3 處理方法
如果產(chǎn)生縮徑,采用鉆具上、下反復掃孔的方法來擴大孔徑。
斷樁是指鉆孔灌注樁在灌注混凝土的過程中,泥漿或砂礫進入水泥混凝土,把灌注的混凝土隔開使混凝土變質(zhì)或截面受損,從而使樁不能滿足受力要求。
8.3.1 形成原因
(1)首灌混凝土量不足,不能埋住導管底部,從而形成斷樁。(2)混凝土坍落度過小或石料粒徑過大,導管直徑過小堵管,當處理不好不得不提導管時形成斷樁。(3)導管口滲漏使泥漿進入導管。(4)導管埋置深度不足,拔導管時,導管底脫離混凝土面,形成斷樁。
8.3.2 預防措施
(1)一定要復核首灌混凝土的量是否準確。(2)對拌制混凝土的粗集料要控制好,最大粒徑不得超過40mm,不得大于導管內(nèi)徑的1/6-1/8,選擇合理內(nèi)徑的導管。(3)對混凝土灌注所用的導管,應督促承包人做密水承壓和接頭抗拉試驗,以防導管漏氣。(4)在灌注混凝土的過程中,嚴格控制導管埋置深度2~6m。
8.3.3 處理方法
(1)斷樁后能提鋼筋籠的速度提出鋼筋籠,用沖擊鉆將已灌注的混凝土沖碎,重新灌注新混凝土。
(2)斷樁在地表以下5~10m之內(nèi)的,可開挖再接樁。
(3)斷樁后無條件進行現(xiàn)場處理或無法處理的,可報告設計單位,由設計單位提出補樁方案,在原樁兩側(cè)補樁。
現(xiàn)場鉆成的樁孔,垂直度不豎直,斜樁斜度不符合要求或樁位偏離設計樁位等稱為鉆孔偏斜。鉆孔偏斜會使鉆孔灌注樁施工時鋼筋籠難以吊入,造成樁的承載力小于設計要求。
8.4.1 形成原因
(1)樁機本身未豎直,平臺未水平。
(2)擴孔較大處鉆頭擺動偏向一方。
(3)鉆機產(chǎn)生不均勻沉降。
(4)鉆桿彎曲,接頭不正。
(5)在鉆孔過程中遇大孤石或探頭石。
8.4.2 預防措施
(1)檢查鉆桿、鉆架的垂直度,不符合要求,及時調(diào)整。
(2)加大樁機支持面積,使樁機穩(wěn)固,并保證樁機水平臺水平。
(3)嚴格要求按規(guī)范要求配備鉆桿。
8.4.3 處理方法:在偏斜處鉆頭上下反復掃孔,使孔正直。
[1]陳建新.橋梁鉆孔灌注樁施工中的問題及防治[J].中南公路工程.2004(04).
[2]劉秋芝.談鉆孔灌注樁施工質(zhì)量控制[J].港工技術.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