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慧
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后對承辦地區(qū)居民幸福指數影響的實證研究
王智慧
探索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與承辦地區(qū)居民幸福指數的關聯性,揭示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后對承辦地區(qū)居民幸福指數的影響。采用文獻調研、專家征詢、問卷調查等方法在開發(fā)包含9個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50個三級指標測量評價體系的前提下,分別在奧運會舉辦前、后共2次對北京市18個行政區(qū)的9 000名居民進行了調查,對調查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1)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有效提升了北京市民的幸福指數,按提升幅度大小排序依次為愉悅感指數、體育文化指數、滿足感指數、健康感指數、成就感指數、富裕感指數和安全感指數;2)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后北京市民的向心感指數和認同感指數略有下降;3)北京市民幸福指數為3.39(五分制)、67.76(百分制),充分表明市民對未來充滿希望;4)影響北京市民幸福指數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兩個大的方面,第1個方面包括交通狀況、醫(yī)療狀況、環(huán)境衛(wèi)生、教育狀況等;第2個方面包括住房條件、現有工作、人際關系水平、人身財產安全狀況、個人總體情感水平等因素。
大型體育賽事;幸福指數;北京市民;影響因素
幸福指數全稱“國民幸??傊怠保℅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真正意義上關于幸福指數的實踐源于不丹[5],是由不丹國王旺楚克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其核心理念是政策的制定應該以幸福為目標,將環(huán)境保護和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置于經濟發(fā)展之上,從而實現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之間的平衡。在這一理念的基礎上形成了由經濟增長、政府善治、環(huán)境保護、文化發(fā)展4個維度組成的“國民幸??傊怠?。自此之后,國際上對于幸福指數的測量和關注程度逐漸提高,幸福就是衡量人們生活滿意程度和快樂程度的標準,其內容涵蓋社會學、哲學、倫理學、經濟學和心理學的范疇。幸福指數是一個主觀性較強的內容,是人們對于生活快樂程度的態(tài)度、看法、意見與性格的綜合反映,因為上述變量具有抽象性、復雜性和潛在性的特征,所以很難用單一的指標進行測量。因此,在社會學研究中對于這種情況往往采用指數形式的測量方法進行反映。指數(Index)是由多個不同的回答構成一個簡單的累加分數[3]。幸福指數是由多個人們對于幸福的主客觀認識的變量組成的累加分數,其實質是用于衡量人們幸??鞓返臉藴?。
大型體育賽事是體育競技的最高表現形式,是綜合性的社會文化活動,也是城市發(fā)展中的大型事件(Mega-E-vent)。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具有健全身心發(fā)展、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城市軟硬環(huán)境的提升等多重功能。西方學者認為,大型的城市事件對于國家的城市化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22,13]。Manzenreiter更是認為,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對于承辦城市、區(qū)域甚至國家都將產生巨大的影響[24]。正是基于體育賽事的舉辦對于地區(qū)及舉辦國家的影響,世界上的眾多城市和國家紛紛青睞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奧運會等世界級高水平比賽也紛紛在我國舉辦。為揭示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對承辦地區(qū)居民幸福指數的影響,本研究著眼于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對于承辦城市居民影響的中長期效應,以北京奧運會的舉辦為例,通過建立的指標體系對北京市民的幸福指數影響進行全面測量分析和比較,以期為相關研究和體育賽事的舉辦提供理論參考。
本研究以承辦大型體育賽事的城市居民為研究對象,以北京市民為調查對象。本研究定義的北京市民指具有北京市常住戶口的居民。調查范圍涵蓋東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昌平、門頭溝、懷柔、密云、平谷、順義、延慶、通州、房山、大興共18個區(qū)縣(在本研究調查過程中,崇文區(qū)與東城區(qū)合并成立新的東城區(qū),宣武區(qū)與西城區(qū)合并成立新的西城區(qū),現北京市共有16個行政區(qū))。總樣本量為9 000個,剔除無效樣本后有效樣本量為8 634個,其中,男性占48%(n=4 121),女性占52%(n=4 513)。調查樣本中的總體年齡在18~45歲之間,約占76%。其中,18歲以下的(n=738)占9%,18~30歲的(n=3 931)占45%,31~45歲的(n=2 704)占31%,46~60歲的(n=992)占11%,61歲以上的(n=269)占3%(表1)。
2.2.1 文獻資料調研
通過查閱相關書籍、刊物以及通過Internet對中國學術期刊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以及Ebsco數據庫的檢索,系統(tǒng)查閱了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了解相關研究動態(tài),并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為本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2.2.2 專家征詢
根據研究的需要,向國內多名體育社會學及社會學領域的專家就本研究的理論問題與指標測量涵蓋、以及問卷內容的有效程度進行征詢和判定。
2.2.3 問卷調查
2.2.3.1 問卷設計
根據查閱的相關資料表明[19,20,22,23,25,26,28],目前沒有比較適合我國的幸福指數綜合測量體系[2,4,6,8,14,29],尤其是關于體育賽事舉辦后的幸福指數測量工具。為此,本研究在參考國內外關于主觀幸福感測量理論、人本社會發(fā)展論和和諧社會發(fā)展論等相關理論的基礎上,以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為基礎,以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后所引起的社會群體生活質量、滿意度和客觀環(huán)境的改變?yōu)闇y量主題。按照理論→概念→操作化→指標的研究順序,將理論模型中的指標體系初步制成“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對承辦地區(qū)居民幸福指數的影響”測量指標體系征詢表。采用德爾菲法請專家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對指標體系及問卷進行判斷選擇,然后進行一致性檢驗,刪除一些不能較好反映測量體系的指標,保留專家認可的指標。測量體系涵蓋健康、體育文化、滿足、向心、成就、愉悅、認同、富裕和安全9個維度,包含體育文化、健康感、滿足感、向心感、成就感、愉悅感、認同感、富裕感和安全感9個一級指標,由體育文化意識、體育文化行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硬環(huán)境、軟環(huán)境、物質、精神、群體向心力、凝聚力、生活質量、滿意度、就業(yè)情況、收入比較、社會認同、自我認同、社會穩(wěn)定、自身安全組成18個二級指標,50個三級指標(表2),最終根據指標體系確定問卷內容。
表1 本研究被調查者基本情況統(tǒng)計一覽表 (n=8 634)
表2 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對承辦地區(qū)居民幸福指數影響的指標測量評價體系一覽表
2.2.3.2 幸福指數計算方法
2.2.3.3 問卷信度與效度
1.問卷信度
信度(reliability)即指可靠性,是指采用同樣的方法對同一測量對象重復測量時所得結果的相一致程度。本研究采用內在信度方法來驗證問卷中的問題是否可以用來測量同一結構的變量,從而檢驗問卷量表的總體內在信度。首先,運用SPSS軟件對問卷的調查數據進行初步的整理與檢查,然后,采用Cronbach一致性系數α值驗證,設定α值為0.6為最小接受的信度值,如果α<0.6,說明需要重新修訂問卷,如果問卷α>0.6,則說明問卷具有較好信度。表3顯示,關于“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后對承辦地區(qū)居民幸福指數影響研究”的整個調查表Cronbach,sα為0.8054,大于0.8,說明,內部一致性較好。而且各維度的信度均超過0.7,表示內部一致性較好,因此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表3)。
表3 本研究問卷指標及其信度檢驗值一覽表
續(xù)表3
2.問卷效度
本研究主要采用內容效度的方法進行問卷效度評價,問卷設計驗證過程中反復征詢了相關領域專家,專家對問卷題目的代表性、適合性進行分析,并做必要的修改,直到大多數專家滿意為止,同時,做統(tǒng)計分析計算內容效度比。請本專業(yè)專家對題目的代表性進行分析,評價某一題目是否具有代表性,統(tǒng)計出專家中認為某一項目能代表所要測量的內容范圍的人數,再用公式計算出內容效度之比:
公式中,CVR表示內容效度比,ni表示專家中認為某項目具有代表性的程度,N表示參加評定的專家的總人數。根據內容效度比,計算全部項目的內容效度比的平均數,作為內容效度的指標。經專家檢驗問卷的內容效度系數為0.92,表明問卷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
2.2.3.4 調查地區(qū)與樣本規(guī)模
根據研究需要和北京市行政區(qū)域特點,考慮到樣本的代表性和調查操作的可行性,本次抽樣確定調查樣本為9 000個,涵蓋18個區(qū)縣,每個區(qū)縣確定為500個樣本量。
2.2.3.5 抽樣方法與問卷調查方式
采用分層、等量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進行抽樣,具體方法為在各區(qū)、縣隨機抽取5個街道或鄉(xiāng)鎮(zhèn),然后在每個街道隨機抽取5個居委會,在每個居委會各抽取10名公民進行調查。其他250名城市居民,分別按照黨政機關50名、群眾團體50名、大中專院校各50名、交通服務行業(yè)50名、科研院所50名的比例分配,分別按照隨機抽樣的方法確定樣本,問卷采用自填問卷與結構訪問結合的方式收集。對上述調查樣本分別在北京奧運會舉辦前和舉辦后進行兩次調查,調查均選用同一樣本、同一問卷,采用對比研究的方式反應指標變化情況,調查時間由2008年7月開始至2010年7月結束,歷時2年。
2.2.3.6 問卷的發(fā)放與回收
為了確保問卷調查的有效性和客觀性,采用自填問卷與結構訪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力求真實反映調查對象的意愿。本研究前、后兩次共發(fā)放問卷18 000份,回收17 780份,剔除因各種原因未能填寫的無效問卷512份,有效率95%。
2.2.4 數理統(tǒng)計
利用Excel對調查問卷進行數據化、標準化處理,得到相關數據后再應用Matlab軟件對問卷調查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3.1.1 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后北京市民各項幸福指數變化比較
3.1.1.1 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的一級指標參數情況
通常而言,大型體育賽事在規(guī)模、競技水平和社會影響力上具有以下典型的特征:從賽事的規(guī)模上表現為具有政府體育部門組織、觀眾和參與者的規(guī)模較大,影響程度較高,賽事通入成本大,運作周期長,賽事管理復雜等特征;從競技水平上主要體現為組織工作復雜、競技水平較高,組織工作復雜的特征;從社會影響力上看,大型體育賽事的媒體關注度較高,賽事的舉辦對承辦地區(qū)將會產生巨大的社會、經濟和綜合效益。奧運會作為全世界矚目的體育賽事,通過對奧運會舉辦前北京市民幸福指數調查的結果顯示,居民對于體育文化、成就感、向心感、認同感和安全感等一級指標關注較高(表4)。
表4數據顯示,在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人們對體育文化指數、成就感指數等關注較高。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北京市民的體育文化指數為0.7085。對于體育文化指數中的二級指標體育文化意識和體育文化行為及三級指標中的國民體育意識、國民體育文化普及程度、體育賽場文明行為、參與競賽和組織的志愿者人數以及市民文化價值觀等的調查結果顯示,有52.2%的人感到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會對上述指標帶來提升,有10.26%的人認為體育賽事的舉辦不會對上述指標帶來提升。在體育賽事舉辦之際,有30%的人選擇想做一名志愿者,有33%的人想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另外有13%的人想去觀看比賽,通過對上述指標的統(tǒng)計處理得出,北京市民的體育文化指數為0.7085。
表4 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一級指標參數變化情況對比一覽表 (n=8 634)
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北京市民的健康感指數為0.6747。在對于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等二級和三級指標的統(tǒng)計結果顯示,有87%的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表示滿意或者還可以,有5.37%的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表示很滿意,有13%的人認為對自身的健康狀況表示不太滿意或者不滿意,從調查樣本的總體看,北京市民的健康水平處于較好的狀態(tài),其健康的滿足指數為0.6858。反映心理健康狀況的指標顯示,在調查樣本中,有33.47%的人認為自身精神狀態(tài)很好,有6.07%的人認為其精力有限心理承受能力一般,有50.39%的人認為自身的心態(tài)平衡能力很好能夠坦誠的面對現實,不怨天尤人,心態(tài)平和,有30.91%的人認為自己的心態(tài)平和能力尚可,能夠有精力應對工作和生活,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北京市民的自身精神和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滿足指數為0.6636。
滿足感指數的測量涵蓋了對硬環(huán)境和軟環(huán)境兩個維度的測量,包括體育賽事的舉辦對城市景觀的影響、對城市環(huán)境的影響、對居住環(huán)境的影響,體育精神對人的激勵,奧林匹克精神對人的價值觀的影響以及體育賽事的舉辦對經濟的影響等測量指標。通過對上述指標的統(tǒng)計處理顯示,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北京市民的總體滿足感指數為0.6091。調查樣本中,80.6%的人認為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會對上述指標產生提升,對于影響滿足感指數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住房、工作、人身安全、交通等方面。有25.4%的人認為對自己現有的住房條件很滿足,有17.77%的人不太滿意自己的住房條件,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北京市民的住房滿意度指數為0.5264;有32.14%的人認為對自己工作條件滿意或很滿意,有15.55%的人對自己的工作條件不滿意或不太滿意,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北京市民對于工作條件的滿意度指數為0.5614;在人身財產安全方面,有4.22%的人認為對自己的人身財產安全滿足,有11.51%的人認為對于自身的人身財產安全現狀不滿意或不太滿意;在交通方面,有3.67%的人對北京市的交通狀況表示滿足,有34.95%的人認為對現有的交通狀況不滿意或不太滿意。
成就感指數的測量涵蓋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包括體育賽事申辦成功的收益、人均體育場(館)面積的提升、對物質條件是否感到滿意、體育賽事帶來的喜悅以及對成功的期待等三級測量指標。對上述數據的統(tǒng)計處理結果顯示,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北京市民的成就感指數為0.6996。居于較高水平,樣本中有40.43%的人認為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能夠極大提高市民的成就感,僅有3.81%的人認為不會提高成就感。
向心感指數屬于精神范疇,向心感的測量涵蓋了群體向心力和凝聚力量方面,包含愛國主義精神、和諧互助精神、奮發(fā)進取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等三級測量指標。數據顯示,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北京市民的向心感指數為0.7263。從總體上看居于較高水平,調查樣本中,有55.39%的人認為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具有較強的向心感,僅有8.26%的樣本數據顯示不具有向心感。
愉悅感指數的測量涵蓋了生活質量和滿意度兩個方面,包含交通狀況、生活狀況、居住滿意情況和社區(qū)歸屬感等三級指標測量體系。通過對樣本數據的統(tǒng)計處理顯示,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北京市民的愉悅感指數為0.6138,有37.8%的人認為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對承辦地區(qū)居民具有愉悅感,認為沒有愉悅感的樣本僅占5.29%。
富裕感指數主要是測試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對于承辦地區(qū)居民的就業(yè)情況和收入方面的影響。本研究中的具體測量指標包括就業(yè)壓力、就業(yè)率、體育賽事的舉辦與就業(yè)機會、人均收入、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與經濟增長、城鄉(xiāng)收入情況等。統(tǒng)計數據顯示,北京市民的富裕感指數為0.6095。調查樣本中,有54.02%的人認為奧運會等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會帶來商機提升承辦地區(qū)的富裕感,選擇不會提升的有7.11%。
認同感指數的測量涵蓋社會認同和自我認同兩個方面,具體測量指標包括對于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認同、生活態(tài)度和價值觀、社會信任度、主流意識形態(tài)地位、相對剝削感、幸福感等。調查結果顯示,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北京市民的認同感指數為0.6724。
安全感指數的測量涵蓋社會穩(wěn)定與自身安全兩個方面,具體測量指標涵蓋刑事案件發(fā)案率、事故率、公共安全感、食品安全感和人身安全等方面。調查統(tǒng)計顯示,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北京市民的安全感指數為0.6648。
3.1.1.2 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后一級指標參數情況
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后,我們采用同一測量問卷對同一樣本再次調查,為了客觀地反映被調查者的真實情況,在調查方法和調查員的選派上均沒有發(fā)生改變,經過對調查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處理后得出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后一級指標參數變化情況(表5)。
表5 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后一級指標參數的變化情況對比一覽表 (n=8 634)
通過對調查樣本的統(tǒng)計,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后北京市民的體育文化指數為0.7377,健康感指數為0.6971,滿足感指數為0.6460,成就感指數為0.7133,向心感指數0.7101,愉悅感指數為0.6594,富裕感指數為0.6124,認同感指數為0.6275,安全感指數為0.6687。
3.2.1 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后各項指標變化趨勢對比
通過對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后同一樣本的兩次調查結果進行比對后分析發(fā)現,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幸福指數的相關指標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除個別指數沒有提升外,其總體上對各指數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圖1)。
圖1 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后各項指數變化情況比較示意圖
從體育文化指數上看,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北京市民的體育文化指數為0.7085,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后,北京市民的體育文化指數為0.7377,同比增長了4.12%。從前、后兩次的數據比較來看,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提升了承辦地區(qū)居民的體育文化指數,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人們對于體育文化行為(志愿者、體育鍛煉)指標關注度較高為0.7372,而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后人們對體育文化意識(賽場體育文化)的關注度和體育文化行為的關注度均有提高,分別為0.7406和0.7348。這表明,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在一定程度上對于承辦地區(qū)的居民體育文化行為和體育文化意識都有著明顯的提升作用。這一點與國內、外現有的關于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對文化影響的研究是相一致的[15,27],也進一步證明了體育賽事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在拓寬群眾文化事業(yè)的同時也帶來了新鮮的思想和觀念。
從健康感指數來看,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北京市民的健康感指數為0.6747,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后北京市民的健康感指數為0.6971,同比增長了3.31%,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后的數據統(tǒng)計結果顯示,人們對心理健康指標(社會適應情況、道德情操、思維和情緒)的關注度較高,舉辦前人們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度為0.6636,舉辦后人們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度提升為0.7164。這表明,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不僅可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還能充分調動社會群體的體育參與熱情,從而提升人民的身體鍛煉意識和健康感指數。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特別是奧運會舉辦后對于承辦地區(qū)的體育發(fā)展是一個巨大的推動。以日本和韓國為例,日本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后,經濟迅速發(fā)展,日本社會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日本體育政策的重心也開始轉向群眾體育方向,相繼出臺《關于普及振興體育的基本策略》、《關于增進國民健康和體力對策》等一系列管理政策,這些政策極大地推動了群眾體育的發(fā)展,形成了國家干預與群眾自發(fā)體育鍛煉的趨勢。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創(chuàng)造了韓國競技體育歷史的最好成績,極大地引發(fā)了韓國民眾的體育參與熱情,韓國政府在1993年相繼制定了《大眾體育振興三年綜合計劃》和《大眾體育振興五年綜合計劃》,這些策略的制定和有效實施使韓國的大眾體育邁向先進行列,到2005年,韓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已經達到43.5%。我國在北京奧運會結束后提出了向體育強國邁進的戰(zhàn)略目標,群眾體育工作也進一步加強,特別是對于承辦地區(qū)北京來講,奧運會極大地推動了北京市民的體育參與熱情,北京奧運會結束后北京的大中型體育場(館)增加至6 149個(1995年為1 381個),北京市區(qū)域內100%配備了全民健身工程,北京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已經達到72.4%。這些數據表明,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對承辦地區(qū)居民的健康感指數有著積極的提升作用。
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北京市民的滿足感指數為0.6091,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后北京市民的滿足感指數為0.6460,同比增長了6.06%。人們對于硬環(huán)境(城市景觀、城市環(huán)境、居住環(huán)境等)變化的關注度較高。這與北京奧運會期間對于城市景觀、城市環(huán)境以及社區(qū)居住環(huán)境的建設是分不開的,尤其是“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理念的提出更是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綠色環(huán)境,提高了人們的舒適感。奧運會的舉辦加快了北京的城市化建設進度,加大了經濟結構的調整力度,全市200家左右的污染企業(yè)實現了整體搬遷,市區(qū)的綠化率達到45%,全市范圍內的林木覆蓋率達到50%,自然保護區(qū)面積達到10%。2008年,全年空氣質量良好的天數達到70%。形成空氣清新、環(huán)境優(yōu)美、水質潔凈的良好環(huán)境氛圍,提高了市民的滿足感指數。
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北京市民的成就感指數為0.6996,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后北京市民的成就感指數為0.7133,同比增長1.96%。人們對于奮發(fā)進取與團結協(xié)作精神等指標的關注較高。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昭示著中華民族的崛起,北京奧運會匯集了來自全球的1萬多名運動員,3萬多名記者,2萬多名來自各個國家的志愿者。在這一刻,國際奧委會的204個成員國(地區(qū))在東經116度、北緯40度的坐標上實現了“全家?!保餐娮C了一個偉大國度發(fā)展騰飛的成就。中國巨大的發(fā)展成就給世界展示了“新北京、新奧運”,也給承辦城市帶來了巨大的活力,截至2008年,北京市城鎮(zhèn)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已經下降為33.8%(1978年為58.7%),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也下降至34.3%(1978年為63.2%)。奧運會的舉辦給北京市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服務等諸多方面帶來了巨大影響,截至2010年,在經濟建設方面,全市地區(qū)生產總值增長11.4%,總量達到了13 777.9億元,人均超過1萬美元。在社會民生方面,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城鎮(zhèn)居民的年收入實際增長9.2%,城鎮(zhèn)登記失業(yè)率為1.37%,農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9%。研究表明,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對承辦城市的影響是正面的,在給城市基礎建設帶來契機的同時,也為城市的發(fā)展和復興奠定了基礎[16],歷屆奧運會的舉辦都為城市基礎設施的改造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17]。北京奧運會后,北京在城市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更是實現了跨越式的發(fā)展,城市的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由114公里增加到了336公里,居民乘坐公交出行的比率達到了40%,全市空氣質量二級或好于二級的天數從64%提高到了78.4%,全市新建郊野公園42個,目前,全市已建成的公園有71處,總面積達到5 000公頃。奧運會的舉辦給北京市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影響力帶來了顯著提升,奧運場(館)更是給古都北京增添了新的現代魅力元素。在提高市民成就感指數的同時,也為北京市的發(fā)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通過對向心感指數的比較顯示,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北京市民的向心感指數為0.7263,舉辦后北京市民的向心感指數為0.7101,同比下降了2.23%,但仍然處于較高水平。調查中,市民對于群體凝聚力關注度較高。群體凝聚力對體育賽事的觀眾的群體行為及集體效能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無疑對社會群體的向心力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是有明確時間跨度的事件,因此,其對于社會群體的影響也存在著一定的時效性。奧運會舉辦前、后的對比說明了這一問題,奧運會舉辦前人們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強大的期待之中,奧運會舉辦結束后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開始回落,因此對于向心感指數的小幅下降是處于正常范圍之內的。
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北京市民的愉悅感指數為0.6138,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后北京市民的愉悅感指數為0.6594,同比增長7.43%。從賽事舉辦前、后的數據比較來看增長幅度較大。這主要是基于兩點因素,首先,奧運會的舉辦對承辦地區(qū)而言所創(chuàng)造的“東道主效應”在居民中產生了積極的心理作用,北京市民對于家門口的奧運會有一種本能的愉悅心理,特別是百年圓夢的期待更是激發(fā)了承辦地區(qū)居民的巨大成就心理;其次,是體育運動本身無論是參與還是觀賞都會給人們帶來一種愉悅的心理。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賽事舉辦普遍持有好感,體育賽事的欣賞更是人們一個愉悅的過程。因此,奧運會的舉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排解社會不良情緒,提高社會群體愉悅感的作用。
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北京市民的富裕感指數為0.6095,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后北京市民的富裕感指數為0.6124。人們普遍對就業(yè)情況指標關注較高。從歷史經驗來看,歷屆奧運會以及全運會的舉辦都對承辦地區(qū)的經濟及就業(yè)情況產生一定影響,首先在經濟方面,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奧組委收入為205億元,支出為193.43億元,收支對比盈利超過10億元[1]。歷屆奧運會的舉辦對就業(yè)將產生巨大的帶動,例如洛杉磯奧運會(1984)創(chuàng)造了2.5萬個就業(yè)機會,漢城奧運會(1988)提供了30萬個就業(yè)機會,悉尼奧運會(2000)創(chuàng)造了10萬個就業(yè)機會。據中國勞動保障報統(tǒng)計[7],北京奧運會創(chuàng)造了200萬個就業(yè)機會,這其中直接的就業(yè)崗位就有80萬個。國內全運會的舉辦也帶動了就業(yè)和城市的飛速發(fā)展,據估算,十運會的舉辦將南京的現代化水平提前了5~10年。而第11屆全運會的舉辦更是帶來了23.8萬人的就業(yè)量,僅在全運會舉辦期間就給山東送去了600多萬的游客,創(chuàng)造旅游綜合收入達到71億元,同比增長27%,拉動山東旅游接待人數和收入提升5.2%和5.5%[9]??梢?,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對于就業(yè)與收入的帶動是毋庸置疑的,也進一步促進了承辦地區(qū)居民的富裕感。截至2011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達到2 200萬,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對于就業(yè)和收入的拉動如果平均到龐大的人口基數中,富裕指數增長1.87%也便不難理解。
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北京市民的認同感指數為0.6724,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后,北京市民的認同感指數為0.6275,同比下降了6.68%。人們對于社會認同指標關注較高,主要包括對于舉辦體育賽事的認同、生活態(tài)度和價值觀以及社會信任度的關注。造成居民社會認同感指數下降的因素較多,調查顯示,居高不下的房價,擁堵的交通,貧富差距的增大,社會成員之間的冷漠產生的社會信任危機下降是主要原因。奧運會舉辦前,有政府以舉國之力來解決交通、社區(qū)、人際關系等問題,因此,廣大居民對于奧運會的舉辦有著良好的期待,北京奧運會舉辦后,人們從喜悅的氣氛中很快回到了現實生活之中,現實的貧富差距和利益分配矛盾,令中低收入的居民感到不滿,如中國的基尼系數從1978年的0.317至2000年越過0.4的警戒線,再至2004年上升至0.465,這些數據表明,貧富差距在中國正在拉大。盡管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在一定程度上為承辦地區(qū)居民創(chuàng)造了一定的就業(yè)機會,但是,這些就業(yè)機會大多是面向低收入者的并且具有短期效應,隨著體育賽事影響效應的結束,一部分人群又將面臨新的就業(yè)壓力;另外,大型體育賽事舉辦期間還會造成大量無家可歸的人被限制和監(jiān)控[18]。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在給承辦地區(qū)帶來正面影響地同時所帶來的交通擁擠、流動人口等負面效應也如影隨形。這些問題成為困擾市民自身生活環(huán)境的主要因素,這種因素隨著奧運效應的減弱而逐漸凸現,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生活的需要與有限的資源之間的矛盾仍然是當代社會發(fā)展中的主要矛盾,這種矛盾依靠體育賽事的舉辦是無法解決的。
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北京市民的安全感指數為0.6648,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后,北京市民的安全感指數為0.6687,同比增長了0.59%。調查顯示,人們對社會安全指標的關注較高,涵蓋了食品安全和公共安全兩個因素??傮w來看,北京市的安全感指數居于較高水平,特別是奧運會舉辦成功的安保經驗更是給北京市的社會治安帶來了很大推動,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全市8種危害社會治安的刑事案件發(fā)案總量創(chuàng)10年來新低,同比下降了31.6%[11,12]。調查中,市民對公共安全和食品安全等指標的關注說明,食品安全和公共安全危機仍然不容小視,接連發(fā)生的“毒奶粉事件”、“電梯傷人事件”、“食品非法添加劑事件”、“假藥事件”等在奧運會舉辦后仍然影響著北京市民的安全感指數。
3.2.2 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后北京市民總體幸福指數比較
表6 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后對承辦區(qū)域居民幸福指數的影響比較一覽表
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北京市民幸福指數為3.34(五分制),66.82(百分制),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后,北京市民幸福指數為3.39(五分制),67.76(百分制)。與舉辦前比較,同比上漲0.05,漲幅1.5%。主要增長指標為體育文化指數、愉悅感指數、滿足感指數、健康感指數、富裕感指數、成就感指數和安全感指數。奧運會的舉辦有效提升了北京市民的幸福指數,按提升幅度大小排序依次為愉悅感指數、體育文化指數、滿足感指數、健康感指數、成就感指數、安全感指數和富裕感指數。
3.2.3 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后影響北京市民幸福指數的主成分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將影響北京市民幸福指數的多個變量化為幾個少數綜合指標。主成分降維處理可利用較少的綜合因素反映原來較多指標的絕大部分信息,而且,這些綜合因素相對獨立。本研究的理論處理過程分為五步進行:
1.采集原始指標標準化后數據p為隨機向量X=(x1,x2,…,xp)T,n個樣品xi=(xi1,xi2,…,xip)T,i=1,2,…,n,n>p,構造樣本陣,對樣本陣元進行如下標準化變換:
4.將標準化后的指標變量轉換為主成分Uij=,j=1,2,…,m,U1稱為第一主成分,U2稱為第二主成分,…,Up稱為第p主成分;
5.對m個主成分進行綜合評價,對m個主成分進行加權求和,即得最終評價值,權數為每個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10]。
主成分分析處理分為2個階段進行:第1階段,將問卷中影響北京市民幸福指數的18個測試項目,歸納總結為4個主成分。第1主成分的內容包括交通狀況、醫(yī)療狀況、環(huán)境衛(wèi)生、教育狀況等社會問題;第2主成分包括住房條件、現有工作、人際關系水平、人身財產安全狀況、個人總體情感水平等個人因素;第3主成分包括社會保障以及對北京目前經濟發(fā)展狀況滿意程度等方面;第4主成分包括心態(tài)平衡能力,您對未來生活和社會發(fā)展是否充滿信心等方面,以上4個主成分所解釋的方差占了總方差的85%左右,這說明,以上4個主成分包含了影響北京市民幸福指數各指標的大部分信息,具有較好的變量代表性(圖2)。
圖2 影響北京市民幸福指數各主成分解釋方差的帕累托圖
第2階段,根據兩次調查結果對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后影響北京市民幸福指數的因素進行排序和分析,并按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進行排序(表7)。
根據統(tǒng)計結果,將調查樣本中的18個城區(qū)按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進行排序,并作二維圖像繪制成圖3(表8為各區(qū)縣編號)。
通過對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后的調查統(tǒng)計顯示,不同區(qū)域的居民對于上述主成分中包含因素的滿意程度各有差異,對于交通、醫(yī)療、環(huán)境衛(wèi)生、教育等社會因素中滿意度最高的地方是順義區(qū),滿意度最低的地方是西城區(qū)。對于住房、工作、人際關系、安全狀況、個人情感等個人因素方面滿意度最高的地方是宣武區(qū),滿意度最低的是密云區(qū)。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與北京市的區(qū)域規(guī)劃和資源分布的相對集中有一定的關系。從總體上看,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后兩次調查結果顯示,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后影響北京市民幸福指數的因素與舉辦前沒有太大改變,仍然集中在兩個大的方面:第1個方面包括交通狀況、醫(yī)療狀況、環(huán)境衛(wèi)生、教育狀況等;第2個方面主要集中在住房條件、現有工作、人際關系水平、人身財產安全狀況、個人總體情感水平等方面。上述因素是北京市社會發(fā)展進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時期內仍然會影響北京市民的幸福指數,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對于上述因素的改變和提升作用不大。
表7 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后影響北京市民幸福指數各主成分得分一覽表
表8 各區(qū)縣編號情況一覽表
圖3 數據在前2個主成分構成體系中的分布示意圖
1.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對承辦地區(qū)居民體育文化指數、健康感指數、愉悅感指數、滿足感指數、成就感指數、富裕感指數和安全感指數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按提升幅度大小依次排序為愉悅感指數(7.43%)、體育文化指數(4.12%)、滿足感指數(6.06%)、健康感指數(3.31%)、成就感指數(1.96%)、安全感指數(0.59%)和富裕感指數(0.48%)。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后的比較結果顯示,承辦地區(qū)居民的向心感指數(下降2.23%)略有下降,認同感指數(下降6.68%)下降明顯,原因在于,人們對社會認同指標的關注度較高,體育賽事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時效性,體育賽事結束后,房價、交通、教育、貧富差距、社會成員之間的冷漠以及社會信任危機下降等問題繼續(xù)凸顯。
2.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前,北京市民幸福指數為3.34(五分制)、66.82(百分制),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后北京市民幸福指數為3.39(五分制)、67.76(百分制),幸福指數整體處于較高水平,表明人們對未來充滿希望。舉辦前、后數值的比較顯示,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促使承辦地區(qū)居民幸福指數提升了1.5%,說明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對承辦地區(qū)居民幸福指數具有提升作用。
3.目前,影響北京市民幸福指數提升的主要因素包括兩大方面:第1個方面包括交通狀況、醫(yī)療狀況、環(huán)境衛(wèi)生、教育狀況等;第2個方面包括住房條件、現有工作、人際關系水平、人身財產安全狀況、個人總體情感水平等因素。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對上述因素的改變和提升作用不大,這些因素在一定時期內仍然會影響北京市民的幸福指數。
[1]北京奧運會財務收支和奧運場(館)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結果(2009年6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審計公告).[EB/0L].http://www.gov.cn/zwgk/2009-06/19/content_1344706.htm.
[2]段建華.總體幸福感量表在我國大學生中的試用結果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6,4(1):56-57.
[3]風笑天.社會學研究方法(第3版)[J].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6):103-104.
[4]何瑛.重慶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及影響因素[J].重慶師專學報,2000,19(2):35-38.
[5]康君.幸福指數研究的不同視角及國際比較[J].數據,2011,(6):62-63.
[6]劉仁剛,龔耀先.紐芬蘭紀念大學幸福度量表的試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9,(2):107-110.
[7]李小彤.北京奧運會能創(chuàng)造多少就業(yè)機會[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7-02-28.
[8]李凌江,郝偉,楊德森,等.社區(qū)人群生活質量研究—III生活質量問卷(QOLI)的編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5,9(5):227-231.
[9]劉英.全運會拉動山東旅游收入增長5%以上[EB/OL].第11屆全運會官方網站,2009-10-25.
[10]李楠,姜力波,車永才.主成分分析法在產業(yè)過度競爭評價中的應用[J].能源技術與管理,2006,(5):101-102.
[11]王智慧,張柳霞,李衛(wèi)平.奧運會舉辦前北京市民主觀幸福感狀況的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8,23(4):289-291.
[12]王智慧.中國體育熱點問題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169-170.
[13]徐成立,劉買如,劉聰,等.國外大型體育賽事與城市發(fā)展的研究述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35(4):36-39.
[14]邢占軍,張友誼,唐正風.國有大中型企業(yè)職工滿意感研究[J].心理科學,2001,24(2):143-145.
[15]謝經良,劉強德.北京2008年奧運會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J].體育文化導刊,2004,(1):9-12.
[16]BRUNET F.An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Barcelona'92Olympic Games:Resources,Financing and Impact[A].Miquel de Morgas Spa,Miquel Botella.The Keys of Success:the Social,Sporting,Economic and Communications Impact of Barcelona'92[M].Bellaterra:Servei de Publications de la Universitat Autonoma de Barcelona,1995:203-237.
[17]BRIAN CHALKLEY,STEPHEN ESSEX.Urban development through hosting international events:a history of the olympic Games[J].Plan Perspect,1999,(14):369-394.
[18]COX G,DARCY M,BOUNDS M.The Olympics and Housing:A study of six international events and analysis of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the Sydney 2000Olympics[R].Housing and Urban Studies Research Group,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1994:25-27.
[19]DIENER E D,EMMONS R A,LARSEN R J,et al.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J].J Personal Assess,1985,(49):71-75.
[20]DECI E L,RYAN R M.The‘What’and‘why’of goal pursuits: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J].Psychologic Inquiry,2000,(11):227-268.
[21]FRANCESC MUNOZ.Olympic Urbanism and Olympic Villages:Planning Strategies in Olympic Host Cities:London 1908to London 2012[M].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6:175-187.
[22]CUMMINS R A.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quality of life:An interactive model[J].Social Indicat Res,2000,(52):55-72.
[23]GURIN G,VEROFF J,FELD S.American View Their Mental Health:A Nationwide Interview Survey[M].Oxford,England:Basic Books,1960.
[24]JOHN HORNE,WOLFRAM MANZENREITER.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ciology of sports mega-event[J].Sociologic Rev,2006,(54):1-24.
[25]KOZMA A,STONES M J.The measurement of happiness:Development of the 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scale of happiness[J].J Gerontol,1980,(35):906-912.
[26]RYFF C D,SINGER B.The contours of positive human health[J].Psychologic Inquiry,1998,(9):1-28.
[27]ROCHE M.Mega-Event and Modernity:Olympic and Expos in the Growth of Global Culture[M].London:Routledge,2011:114.
[28]SPITZER W O.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A concise QL-index for use by physicians[J].J Chronic Diseases,1981,(34):585-597.
[29]YEW KWANG NG.Happiness surveys:Some comparability issues and an exploratory survey based on just perceivable increments[J].Soc Indicat Res,1996,(38):1-27.
An Empirical Study of Large Sports Games on Host Regions and the Impact of the Residents’Happiness Index
WANG Zhi-h(huán)ui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ig sports games and residents'happiness index,this paper reveals the effects on the residents'happiness index by hosting large sports games.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expert consultation,questionnaires and other method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9first level indexes,18level 2indexes,and 50level 3 indexes evaluation system,a total of 9000residents in 18districts of Beijing city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years before and after the Olympic Games.The results show that 1)The Olympic Games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Beijing citizens'happiness index,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pleasure index,the order increasing as follow:physical culture index,satisfaction index,health index,sense of achievement index,the rich sense index and safety index.2)After the large sports games,the radial index and the sense of identity index decreased slightly.3)Beijing residents'happiness index of 3.39(Five-grade making system),and 67.76.(Hundred mark system),is more than a passing level and people full of hope for the future.4)The influences on the index of happiness of Beijing citizens are the main factors mainly include two aspects:the first aspects including traffic,medical condition,environmental sanitation,education status;the second including housing conditions,the existing work,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personal level property security situation,and overall levels of emotion factors.
largesportsevents;happinessindex;Beijingresidents;influencingfactor
G80-05
A
1000-677X(2012)03-0028-11
2011-12-27;
2012-02-19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07BTY012)。
王智慧(1979-),男,遼寧朝陽人,副教授,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人文社會學、體育教育訓練學,Tel:(010)64495065,E-mail:wangzhihui7899@163.com。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體育部,北京100029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29,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