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黛菲
當你對出車禍老人施救時……
□王黛菲
作為一名應急救護職業(yè)培訓師,筆者在近百場校園救護知識科普講座中,經(jīng)常遇到同學們一個同樣的提問:如果好心救人卻被反咬一口你將如何自處?學生確實列舉出了一連串媒體報道過的負面新聞:南京彭宇救人反被誣告索賠,天津許云鶴救助老太被訛十萬元,武漢學生張聰善意攙扶車禍傷員卻被指為肇事者……面對這一個個真實的案例,我想告訴同學們,對身陷險境者伸出援助之手是我們應有的品格,但救護他人前一定要先做好自身防護。
校園版救護培訓課程中的第一步驟,即評估環(huán)境,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再介入搶救,同時特別強調了尋覓現(xiàn)場目擊者,不僅壯大搶救力量,還能在必要時為你證明當時確實是在救人。16歲的武漢少年張聰,若非幸遇當時一位路人清楚地看到了事發(fā)全過程并向警方證實了傷員是被一輛載貨的電動車撞倒,而他確實是恰巧經(jīng)過善意地給予攙扶,這位天真的中學生很可能就會陷入百口莫辯的困境,跳入黃河都洗不清。許多時候,人們不是不想救,而是不敢救,怕無端惹來一場禍。不是嗎?事實上就有廣東佛山2歲小女孩悅悅7分鐘內相繼被兩輛車碾壓致死而18名路人卻漠視走過,南京城里75歲老人下公交車時不慎跌倒后悲愴喊出“是我自己跌的,你們不用擔心”才有人敢上前攙扶。因此,同學們在遇到突發(fā)事件熱忱幫扶傷員的時候,一定要有自我保護意識,盡可能尋覓到現(xiàn)場第一目擊者同時施以救助,以防萬一遭遇被誤解的尷尬處境時能有人證實自己當初確實是救人,而絕非肇事者。
除了尋找目擊證人,還應在實施救護前先評估安全狀況。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評估傷員所處環(huán)境是否安全,二是評估救護者自身是否安全?,F(xiàn)代救護不提倡舍己救人,而是要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去挽救別人的生命。
近年來,全國各中小學里開展應急救護培訓已遍地開花,這對于提高學生人群自救互救能力確實有很大幫助,許多同學從中了解到各種意外災禍發(fā)生時,應如何立足現(xiàn)場就地取材并正確及時地施以援手,而哪些不當?shù)呐e措應該避免和杜絕。雖然總有些令人心酸的媒體報道拷問著人們的良知和道德底線,但值得欣慰的是,社會總是弘揚正氣,救人義舉終會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擁護。于是,河南有了挺身而出為溺水少女做口對口人工呼吸的“最美女記者”曹愛文,杭州有了伸出天使之手救下高樓墜落小女孩的“最美媽媽”吳菊萍,麗水有了沖進火海救鄰居的“最美姑娘”葉霄雯,溫州有了雨中撐傘照顧傷者的“最美女孩”程迪……
但愿,網(wǎng)絡不再盛傳“跌倒的老人扶不起,碾壓的女童救不起”。應急救護培訓中的自我保護,不必再成為授課老師一遍遍當作重點不斷提示和警醒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