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子,又寫作橘子,各有各的好處。我小時候家境貧寒,很少能吃到橘子,但小腳的奶奶每年總能從不知哪兒弄到幾個。到了春節(jié),初一早上一睜眼,枕邊突然多出一個金黃的橘子,大得像小碗,奶奶說,吃了橘子,新年里吉祥如意。“橘子”,總使我想起古老中國淳樸的民風(fēng),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愿望。
“桔子”這個小道具,在朱自清的《背影》里,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背影》的整個色調(diào)是灰暗的,在深情溫婉的敘述中,充滿著一種暗暗的壓抑和低沉的悲涼。文中唯一有點(diǎn)亮色的,就是那只金黃的“桔子”。那只“桔子”泛著陳年而鮮活的光芒,在低暗的時光深處,瞧著作者,也瞧著我們,讓我們永生記住了血脈所在。我記得看過一個《背影》的舊本,可能是最早的吧,“桔子”是寫作“橘子”的。寫作“橘子”多好呀,瞧這個“橘”字,意味多深!雖然難寫點(diǎn),卻像碑銘一樣,如九鼎之重,讓我們懂得莊敬,懂得輕泛庸常的生活中,總有一些厚重的東西,不容我們輕慢粗忽?,F(xiàn)在的中學(xué)課本上,把“橘子”寫作“桔子”,總覺得或多或少有點(diǎn)遺憾。不過想想,寫作“桔子”也好。“桔子”,能傳達(dá)父親那種樸實(shí)平凡的愛,讓人覺得親切可愛。
歷史上最愛吃橘子的人,大概算張岱的五叔。他是個紈绔子弟,早年不愛讀書,喜歡結(jié)眾斗毆,經(jīng)常被家父斥罵,還常拿幾個哥哥跟他比。某日他見哥哥搖頭晃腦地埋頭讀書,說,這個還不容易!苦讀三年,竟成一時名士。后來形成一道奇妙的風(fēng)景,黑老大圍在他身邊,當(dāng)代文人學(xué)士也是他的摯友。而張岱的五叔平生最愛的,就是吃橘子,一年四季都離不了。他常常躺在床上,叫幾個童仆給他剝橘皮,可幾個人一起剝還剝不贏。到了冬天,他家把橘子放在谷糠中,拿出來還鮮活如新,給他剝橘皮的童仆,手上的黃汁終年都洗不去。從張岱的五叔嗜橘如命中,我們粗略可以看到晚明文士率真的個性。
不過在日本人那里,恐怕寫作“桔子”更好。早年讀過一本日本小說,大意是說:一對戀人,剛步人愛河,男主人公便被迫離開。分手時,女主人公剮到車站,可是車已經(jīng)開了,女主人公就把一袋桔子從車窗扔了進(jìn)去。結(jié)尾是,男主人公默默地抱著桔子,在突突的車聲中離去……這場愛情,薄得像清淡的霧,朦朧迷離。細(xì)想,那不是一場關(guān)于風(fēng)花雪月的愛情故事,那是對人生的某種感悟,那種感悟銷魂化骨,寫作“桔子”更能體現(xiàn)飄渺幽深的人生況味。
桔子最早入藥,歷史上吟詠桔子的詩章不勝枚舉?!耙荒旰镁熬栌洠浅赛S碧綠時”,不是專寫桔子的,但我總以為是形容桔樹的。我們這地方,祖祖輩輩本不種桔,田地到戶后的第二年,我老姐不信邪,偏在自家后山地里種了半畝桔樹。到了夏天,桔子青枝綠葉,不久,桔樹開出了鵝黃的花,十分精致,真正稱得上“橙黃碧綠”,長勢特別喜人。不想,一場雨后,桔子全叫雨漚或蟲吃了。雖沒吃上桔子,大家仍覺得很開心,因?yàn)槔辖阌脤?shí)際的行動,證明我們這地方是能種桔子的。果然,第二年,老姐就給我送來了桔子。
桔子是青的,味道沒有市場上賣的甜,不過,我覺得比市場上賣的珍貴多了。我慢慢地品著,心里涌出無數(shù)的滋味。桔子,以一種天然的樸素平民氣息、親切的家居意味和悠久的人文況味,勾起我們對腳下厚土的熱愛,對美好生活永久的向往和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