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者從學情分析、導入音樂、聆聽音樂、切入音樂、循環(huán)播放五個方面闡述音樂在課堂中的運用,使學生獲得音樂之美的體驗,豐富情感世界,形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yǎng)。
關(guān)鍵詞: 古詩詞教學 音樂教學 激趣
我國是詩的國度,而從《詩經(jīng)》到樂府、唐詩、宋詞、元曲,都與音樂相關(guān)?!对娊?jīng)》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詩歌總集,我們可以在其字里行間想象先賢吟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時的感慨,也可以想見君子唱出“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時的情懷。所以在詩歌教學中,根據(jù)詩歌的特點,把音樂應用其中,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發(fā)展思維,充分激發(fā)學習興趣、求知欲望、學習動力,并在教師不斷的引導下優(yōu)化認知結(jié)構(gòu),完善知識體系。
一、學情分析
高中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正從“經(jīng)驗型”逐步發(fā)展為“理論型”,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也迅速提高。所以筆者認為在授課中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要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fā)表見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特別是在詩詞鑒賞的教學中,因為學生對作者的背景不了解,對詩詞內(nèi)容不明晰,所以鑒賞詩詞有難度,而適當加入“音樂”則會容易理解得多,
二、導入音樂,激發(fā)興趣
“善于始者,成功一半”。導入是否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直接關(guān)系到整堂課的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如果教師在授課一開始就平鋪直敘,照本宣科,效果一定不佳,只有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帶領(lǐng)學生進入古詩文教學之佳境。運用音樂,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教學情境,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導入方法。
如教學溫庭筠的《菩薩蠻》,導入時播放姚貝娜演唱的《甄嬛傳》中的插曲《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讓學生安靜聆聽。慢慢地學生進入狀態(tài),更加急切地想要了解這位女子為什么會唱出這樣柔媚、哀傷、孤獨的感覺。
又如蘇軾的《江城子》,讓一群十七八歲的孩子去感悟一位中年男子悼念亡妻的痛苦和形影相吊的悲涼,實在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若在授課一開始導入一段悲戚的音樂《梁?!?,再稚嫩的心也會被這首樂曲帶入到蘇學士那“無處話凄涼,唯有淚千行”的哀傷里。這種學生們由心靈上的震顫而產(chǎn)生的共鳴,遠遠比他們在枯燥的文字中苦苦體會作者心思得到的收獲大。其實詩也好、詞也罷,終歸通篇是有作者的一種情緒的,而教師的文字講授很難讓所有學生都體會到那種情緒,但是,音樂可以。
三、聆聽音樂,激發(fā)想象
文學與音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詩經(jīng)》開始它們就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從音樂的中可感受到作者的訴說,填補從詩歌中沒有想到、沒有看到的空白。詩詞本來就是讓人舒暢、讓人心醉、讓人有精神的寄托。德國作曲家舒曼曾說:“一切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的現(xiàn)象都可以用音樂傳達出來”。音樂有強烈的感染力,更易于激起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筆者從實踐中認識到,如果將音樂與詩詞相結(jié)合,讓學生閉上眼睛學詩詞,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教學晏幾道的《臨江仙》時可播放林海的《琵琶語》,讓學生在平平仄仄的弦音中,仿佛看到一個女子,坐在低垂的簾幕里,身著長裙,懷抱琵琶,撥動琴弦。她低眉順目,溫柔和婉,神韻里卻凝結(jié)著淡淡的哀怨。跳躍流淌的弦音,驚擾了窗外飛花無數(shù),也驚擾了懷著不同心事的男男女女。多少承諾淹沒在匆匆的時光里,而她卻是那么的從容安靜,那么不驚不惱地坐在簾幕下面,撩撥琴弦,每一根弦上都系著經(jīng)年的相思。這么美的詩詞配上這么美的音樂,能夠營造氣氛,很容易地開啟了學生感情的閘門。
又如教學《春夜別友人》時,筆者選用了與古詩的詩意相協(xié)調(diào)的古箏樂曲《送別》,那舒緩、清幽的旋律,喚起了學生豐富的想象,使他們?nèi)缏勂渎?、如臨其境,很自然地將進入別筵將盡、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緒和寂靜狀態(tài)中,不由興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
四、切入音樂,激發(fā)情感
美好的音樂,優(yōu)美的歌聲,動聽的朗誦能讓學生在濃郁的藝術(shù)氛圍中體味語言、聲韻之美,融入情景交融、物我兩忘的意境之中。比如教學《離騷》可以配上古琴曲,因為古琴特有的沉郁厚重的音色可以很好地表達屈原的那種“長嘆息以掩涕息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憂憤和執(zhí)著。
又如在講授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時,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chǔ)上不看課文,集中聽配樂朗讀,即真正“聽雨”,并從那冷雨所給出的圖案中去體味美妙的神韻,且又讓傳統(tǒng)文化和古典音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人宛如置身雨境,雨聲盈耳,雨絲濡目,深深體會一個游子對祖國、對故鄉(xiāng)的眷戀。在這樣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生會對課堂產(chǎn)生審美情感,獲得美的陶冶,不但提高學習興趣,而且直接感受到其中的情感美和意境美。
五、循環(huán)播放,加強記憶
既然要學習古詩詞,最難得一點就是要背誦,“背”對于一些懶惰的學生來說真的有很大的難度,他們不愿意花那么多的工夫,或者就是“怎么背都記不住”,特別在學習《唐詩宋詞選讀》時,詩詞太多,時間又太緊,背誦就成了一個難題。但是如果教師引進一些流行音樂,特別是根據(jù)詩詞改編的一些音樂,學生很快就會背誦下來。
如教學李煜的《相見歡》、《烏夜啼》,可以播放鄧麗君的《獨上西樓》與《胭脂淚》,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可播放小剛的《寂寞沙洲冷》,柳永的《雨霖鈴》可播放鄧麗君的《相看淚眼》……把音樂融入古典詩詞中,使內(nèi)容更加厚重、豐富,形式更加委婉、多樣、意境更加雋永、雅致、從而學生不但提高學習的興趣,而且輕而易舉地背熟詩詞,和古典詩詞的距離。其實古典詩詞相當于古代人的流行歌,現(xiàn)代人通過流行歌曲傳達內(nèi)心的情緒感受,古人也是通過詩詞抒發(fā)其情感,古今同理。學生能夠從這個高度來看待古典詩詞就會自然而然地消除對其的陌生感、排斥感,從而更容易地學習古詩詞。
古詩詞本身具有音樂美,因而在古詩詞的課堂上融入適合的音樂元素能達到很好的效果。通過這種以音樂導入、音樂切入、循環(huán)播放的方法,實現(xiàn)整節(jié)課內(nèi)容的完美展現(xiàn)。同時,對一些相對課堂容量較小、給學生探知和發(fā)現(xiàn)的空間較高的詩詞課,我們可以考慮在教學中更多地使用PPT、視頻等教學手段,有效有序地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來發(fā)散思維、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沈黎霞.古詩詞歌曲走進音樂課堂的實踐與研究.
[3]郭聲健.藝術(shù)教育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