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因此高中生物教學必須與生物實驗教學緊密聯(lián)系起來。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在整個生物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將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分為三個階段,即引導式實驗教學階段、獨立性實驗教學階段以及探究式實驗教學階段,探索教師如何提高生物實驗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引導式實驗;獨立性實驗
一、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現(xiàn)況
(一)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生物學是一門以生物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屬于一門實驗學科。實驗學科就必須要注重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學生對一些常見的藥品、器具的使用能力,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能力,自主設計實驗的能力都是這門實驗學科所要求的。新課程的改革,在教材中加入很多實驗內容,而且還增加了一些演示實驗,特別是最近幾年來的高考生物試題中生物實驗部分所占比例逐漸增大的趨勢都是現(xiàn)代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重要性的體現(xiàn)。生物實驗教學越來越引起師生的重視,所以,有針對性的改進生物實驗教學方式則成為了生物教師的首要任務。
?。ǘ└咧猩飳嶒灲虒W存在的問題
首先生物得不到學生的重視。與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科目相比,生物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家長和學生看做是一門“副科”。由于這副有色眼鏡的存在,造成了學生往往不怎么重視生物這門學科。造成了許多學生上生物實驗課時,只是抱著一種看熱鬧的心理,走馬觀花一番,圖個新鮮罷了。學生的這種學習態(tài)度對于老師進行實驗教學有一定的消極影響。
其次生物的課時較少,教師的相關研究不足。學校對于生物學科的課時較少,對于生物實驗教學來說,教學課時不足就會對教學實驗有較大的影響。由于我國長時間對生物實驗教學重視力度不夠,導致教師依舊習慣于傳統(tǒng)的師教學聽的模式,不能適應新教材以及新課程改革。部分教師的實驗指導能力以及實驗研究能力有待提高。
再次教材提高了實驗的要求,許多實驗在課堂實施存在一定的困難,許多中學還沒有獨立的生物實驗室,導致教學硬件的不足,造成了許多高中學生對生物實驗接觸較少。
二、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引導式實驗教學,獨立式實驗教學,探究式實驗教學。三個階段需循序漸進,得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人才。
?。ㄒ唬┮龑綄嶒灲虒W階段
引導式實驗教學階段主要以“老師做實驗為主,學生積極參與為輔”。老師做實驗,學生觀摩,老師在示范實驗的過程中應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能讓學生報以看熱鬧的心態(tài)。在實驗過程中,多向學生提問,講解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的目的,這樣才能防止學生只是機械的去記憶實驗過程而對實驗過程的緣由不甚了解。以蘇教版高中生物中“觀察細胞質壁分離”實驗為例,在老師進行實驗過程中,應多向學生提問,如:為什么要選取洋蔥細胞作為觀察細胞質壁分離的實驗材料?為什么在實驗之前,要將洋蔥在水中浸泡一下?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老師做實驗的過程中,同樣參與進來,學習到知識。而不至于走馬觀花,到最后一無所獲。
?。ǘ┆毩⑹綄嶒灲虒W階段
獨立式實驗教學階段則是以“學生獨立做實驗為主,老師在旁輔導為輔”。如今新課程改革,越來越著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生物作為一門實驗科學,更應該將課本上的知識點與實驗緊密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對某些不易理解的知識點有更加直觀的認識。學生需要能夠獨立的完成實驗,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不能僅停留在死記硬背知識點的層面,這也是當代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ㄈ┨骄渴綄嶒灲虒W階段
探究式實驗教學階段則是在引導式實驗教學階段和獨立式實驗教學階段為基礎的前提下進行的學生自主的探究性實驗。探究式實驗教學階段可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學生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實驗結果分析,解決問題。以蘇教版高中生物課本中“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為例,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提出一些探究性的問題,如:不同植物促進插條生根的生長素類似物的最適濃度是否不同?隨之學生獨立設計實驗,老師對其進行指導,學生獨立進行實驗,獲得實驗數(shù)據(jù)結果,學生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解決提出的問題。
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一般是驗證性的實驗,實驗局限于對理論的分析,總結規(guī)律,這種實驗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獨立分析具體問題能力以及自學能力成為了當今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一個重大問題。探究式實驗教學則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探究式實驗教學不一定要完全脫離課本上的傳統(tǒng)實驗,反而探究式實驗也可以源于課本上的基礎實驗,以蘇教版高中生物課本中“提取以及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這一實驗為例,從實驗材料的選取為切入點進行探究性實驗,老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組,由學生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植物作為實驗材料,立題為探究性實驗“不同植物中葉綠體的四種不同色素的含量比較”。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老師可對課本上的傳統(tǒng)實驗稍作改變便能開拓為探究性實驗,這樣能更好地提升學生對具體問題的分析能力,不再僅限于課本上面的“死知識”。以蘇教版高中生物課本中“影響酶促反應速度的因素”為例,可以將該實驗改為“在不同pH條件下酶促反應的最適溫度是否改變”為題,開展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
引導式實驗教學階段和獨立式實驗教學階段是探究式實驗教學的基礎,只有在讓學生通過引導式實驗教學階段對生物實驗有一定的直觀認識,不再局限于課本上面的幾張圖片以及幾段文字之后,再通過獨立式實驗培養(yǎng)學生獨立實驗,動手能力,具有一定的實驗基礎,才能以知識背景以及實驗素養(yǎng)為依據(jù)進行探究性實驗,開拓思維,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三、小結
實驗是將感性認識和理性相結合的橋梁,學生通過生物實驗才能夠將表觀現(xiàn)象與問題實質想結合,深入以及徹底地掌握生物書本中的知識點。因此在新課標背景下的生物實驗教學應該積極的進行改革,適應時代的要求,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開闊學生的思維。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臺市東臺鎮(zhèn)四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