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英語教學的核心部分,探討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就是優(yōu)化閱讀模式,增強閱讀效果的關鍵所在。掌握知識與訓練技能是閱讀的重點;過程與方法是閱讀的亮點;情感與價值是閱讀的升華。協調三者關系是扭轉傳統(tǒng)教學中顧此失彼,厚此薄彼的現象。三維目標倡導合作學習,強調學生參與和交流合作,也重視問題教學,激活學生的英語思維,以活動促說,以活動促用,把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貫穿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由此實現三維目標。
一、以教促學,重視知識與技能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知識是發(fā)展智能的基礎,智能又是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是教學的重點,也是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重點。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把知識作為講授的核心,老師的包辦代替只能讓學生消極怠工,他們消極被動接受知識,沒有機會參與教學活動,發(fā)言及提問的機率較少,結果學生對許多知識點概念模糊,前學后忘。久而久之,學生覺得英語難學,產生厭學情緒。根據語言習得原理,在課堂上老師應該精講,少講,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體驗語言的魅力,觀察語言的結構,歸納結構的特點等,引導學生用心感受英語語言給他們帶來的精神享受。
以動詞“instruct”為例:課文中是:“The water companies were instructed not to expose people to polluted water any more.”老師總結句型.“Instruct someboby to do something.”此句是一般過去時態(tài)的被動語態(tài)。補充另外短語。 “instruct sb in sth ...”教授某人某事。
然后給出例句:(1):The old woman is instructing us in paper-cutting.
這位老太太正在教我們剪紙。
?。?):We have been instructed to offer you every assistance.
我們奉命為您提供一切幫助。
最后給出該詞的變形:instruction n.指導,用法說明書,教育,指令
instructive adj.有教育意義的,有啟發(fā)性的
instructor n.教師,講師
老師在課堂講授instruct的用法,但學生對該詞匯的接觸太少,沒有從根本上掌握該詞的用法,要徹底理解該詞的用法,就要通過依照例句讓學生造句練習,通過課外閱讀復現該詞以加深印象。單詞記憶是學生最頭疼的部分,高中階段學完詞匯的前綴與后綴之后,我把學生分成四個學習小組,采用以舊引新,新舊對比的方法,鼓勵學生將所學的構詞技巧溫習歸納。以動詞變名詞為例,第一組動詞后加“ion”,第二組給例詞后加“ment”。
第三小組加ance或ence,第四小組變化表示人的名詞。
采用限時比賽,小組成員熱情高漲,每個學生都積極動手查閱資料,極大調動了參與熱情,滿足了競爭需求,為知識轉化為技能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二、以練促用,重視過程與方法
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表達思想,交流合作。重視閱讀教學中的過程與方法,也為交際交流提供語言練習的機會。教師首先要優(yōu)化設計,以練促用,運用問題教學法,調動學生參與過程,采用有效方法指導教學,達到效果最優(yōu)化。由于高中英語閱讀篇幅較長,詞匯較復雜,句型夾雜其中,時間緊,教學任務很難按時完成。在教學中我放棄傳統(tǒng)的講授方法,想方設法讓學生動起來,采用“整體閱讀”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他們的閱讀技巧。首先,根據文章標題與插圖,讓學生預測文章的內容。其次,讓學生在快速閱讀中用已存的經驗及背景知識,通過不斷驗證,擴展最初的預測或者對它產生新的預測,以便達到對文章的全面深刻理解。最后,分組討論各段的中心句,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將學習氣氛推向高潮。這種方法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及歸納推理的技巧。
語法教學穿插在閱讀教學之中便于學生理解。采用問題教學法,鼓勵學生探究思考,把知識的疑點弄清,不留任何死角。例如學完“only+狀語+倒裝句”之后,給出例句,讓學生觀察其特點:
Only by turning to our teacher for help did we finally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
Only when the war ended was he able to return to his hometown ...
接著,老師把問題拋給學生,各個小組討論歸納。第一小組討論:Only在什么情況下,主句才倒裝。第二小組討論:列舉Only后面所跟的狀語。第三小組討論:If only與only if的區(qū)別,第四小組造句練習。教師只是一個觀察者、指導者、幫助者,及時幫助有困難的小組,小組成員相互交流,彼此爭論,互幫爭論,互幫互學,共同提高。
三、以德育人,陶冶情操
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青少年接受負面信息較多,缺少吃苦精神,愛享受,人生觀、價值觀已被扭曲。而傳統(tǒng)教學恰恰忽略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師生雙方缺少的正是精神價值的升華,缺失改變自我的機遇。在倡導新課改的今天,有必要對三維目標中的態(tài)度與價值觀深入分析。高中英語教學中有許多有關科學家成才的故事,比如:愛因斯坦的幽默與勤奮:He devoted all his life to doing research and the rights for humans.英國動物學家簡·古道爾觀察非洲黑猩猩的故事,顯示她的奉獻與執(zhí)著:she spent years observing and recording their daily activities.從文章的字里行間,領略科學工作者的無私奉獻,不懈追求的精神信念,無疑給學生上了一堂人生哲理課。
思想教育僅憑老師講授,達不到教育學生、培養(yǎng)人格的目標,只有在實際活動中,讓學生交流表達,聯系自己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教育學生,才有收獲。學習高中英語必修五第一單元后,分組整理有關描寫主人翁的態(tài)度及行動。第一小組:在課文中尋找霍亂帶來的災難。第二小組:在課文中尋找John的決心。第三小組:在課文中尋找John采取的行動。第四小組:在課文中尋找解決霍亂的方法。學生討論完之后,各小組的負責人歸納總結,教師在全班反饋,好的方面表揚,差的方面改進。在活動中讓學生深刻領悟主人公勇于面對困難,知難而上,敢于挑戰(zhàn)困難的決心與勇氣,讓學生親身體驗語言帶來的精神享受,學生的反響較好。
實現閱讀教學中的三維目標,以合作學習為學習模式,以問題教學為出發(fā)點,促進三者關系和諧健康發(fā)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敢于交流,用真情實感領略英語語言的真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