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民間祭祀看苗族文化精髓

      2012-12-31 00:00:00趙晅雯
      時代金融 2012年23期

      【摘要】在中國,苗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他們最早生活在黃河流域,因為外族的擠壓,后遷徙至長江流域,又至西南山區(qū)。在6000多年的漫長歷史中,苗族創(chuàng)造出了燦爛的文化,留下了許多光輝的傳統(tǒng)。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直到今天,苗族社會始終保持著融洽的關(guān)系和高度的自我約束,使得自身內(nèi)部井然有序,和諧自養(yǎng)。筆者在安寧草鋪水井灣苗族中間田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苗族古樸而隆重的原始崇拜祭祀活動中,有很多細節(jié)集中地體現(xiàn)出苗族難能可貴的精神品質(zhì),甚至可視之為苗族的文化精髓,以下試以論述。

      【關(guān)鍵詞】安寧 苗族 祭祀 文化 思想 精髓

      說起苗族民間祭祀,很多人會不屑于它的落后、繁瑣、單調(diào)與漫長,但作為苦難深重的民族苗族,將幾千年間的斗爭、流血、遷徙、磨難、苦楚寄托于各種祭祀活動,靠宗教信仰來獲得心靈的安慰與進取的力量,百折不撓,一次次在困境中站立,這不得不讓人折服。彌漫生活的苦難非但沒有沖散民族意識,反而在民族出路的集體探尋中增強了民族憂患意識,團結(jié)協(xié)作的斗志,捍衛(wèi)了精神空間,使民族凝聚力得到空前的高漲,這不得不令人震撼。可以說,苗族是一個離不開祭祀的民族。而且可以說苗族人民正是借著一次次祭祀所掀起的思想熱情,從天地萬物山川祖先處汲取不絕的心靈支撐,并傳承下優(yōu)秀的文化,使自身頑強地生存了下來,并且獲得了巨大發(fā)展,成為一個世界性的民族。

      歷史上,苗族是一個有語言而沒有文字的民族,為了克服沒有文字給苗族文化傳承帶來的困難,苗族族內(nèi)采取多宗教祭祀、多民俗禮儀、多民間節(jié)日等多集體活動的辦法,口傳心授地發(fā)揚自己的母語文化。在這些集體活動中,苗族文化司職口頭敘述,族人在心中暗記,在直接的交流中完成文化的傳承。

      安寧苗族是于1922年至1954年間從貴州威寧與赫章縣遷入,散居于草鋪、祿裱等各鄉(xiāng)鎮(zhèn)山區(qū),保持著較完好的苗族風俗與文化。經(jīng)筆者走訪調(diào)查,在日常的民俗禮儀(婚喪嫁娶),節(jié)慶活動(花山節(jié)等)中,宗教祭祀色彩仍占有較大的比重,雖然帶有很多封建迷信的蕪雜成分,但是披沙揀金,我們能從這些祭祀活動中端詳?shù)矫缱鍍?nèi)部一些根深蒂固的優(yōu)秀文化思想。

      一、走進苗族宗教祭祀

      苗族自古有祖先崇拜、靈魂崇拜、自然物崇拜等原始宗教信仰。這些信仰離不開“巫師”,“巫師”苗語稱“尤能”,也稱“祭師”、“魔公”等。苗族認為存在惡鬼,善仙。善仙世代相襲依附于某家族某人,父死附子,子亡附孫,或隔代相附。被善仙依附的人便稱“巫師”或“祭師”。善仙能助巫師尋藥,治病,驅(qū)鬼,招魂,祭祀,行巫術(shù),通曉陰陽二界,過去、現(xiàn)在、未來諸事……故“巫師”是陰陽二界間信息的傳達者,是各種迷信活動崇拜的執(zhí)行者。若惡鬼附于巫師,則巫師專做惡事;若善仙惡鬼都附于巫師,則想做好事而做了惡事,這時要請名巫師把惡鬼隔離趕走,使之成為好巫師。

      苗族在祖先崇拜、靈魂崇拜、自然崇拜中,舉行的各種祭祀等習俗活動和宗教儀式如下:

      (一)大祭

      大祭,苗語稱為“自”,是祭苗族祖先“格蚩尤老(蚩尤)”和“格炎尤老”。相傳,楊張二姓是“格蚩尤老(蚩尤)”和“格炎尤老”的直接后裔,故由楊張二姓主祭。掌祭人由二姓的幺兒(有的是長子)世襲。一世祭三次,頭次獻牛3頭,第二次5頭,第三次7頭。大祭須用鼓。制鼓有規(guī)矩,要由主祭者入深山,尋圍許樟木,鋸下長3尺3寸的圓木2段,挖空,蒙上鮮牛皮,任命公鼓與母鼓背回,笙隊至途中迎鼓歸,置于掌祭者樓上備用。時間有三日,七日之分,月以虎月、兔月為宜,日以初七為宜。

      人員組成如下:

      長老、祭師、笙師、鼓師、歌師、總管;還有掌祭師(由幺兒或長子充任)、廚師(由姑婿充任)、燈師(由姨夫充任)、屠宰師(由廚師充任)、割牛犍包師(由舅母充任)、行洗腳禮師(由婆媳充任)、隊列組織者(由掌祭長子充任)、尋“樹?!苯M織者及賓客。

      大祭程序各地大同小異,主要是視準備情況而定,基本如下:

      第一天,賓客集中于設在屋前之東的擊牛場,祭師招祖先陰魂,眾人列隊自右向左魚貫舞出,以上長老、祭師、笙師、鼓師等諸師各就各位,擊鼓,吹笙唱祭祀歌。夜間,婆媳向陰祖行洗腳禮。第二天,進行找“樹?!?,“洗牛腳”、“擊?!?、“掛禮服”等儀式。第三天,舉行“抹黑臉”、“攆?!?、“燒雞肉吃”等儀式。

      大祭的目的是求祖先保佑兒孫繁衍、六畜興旺、五谷豐登。

      (二)小祭

      小祭,苗族各姓所祭對象不一,祭法不一,甚至各姓中的小宗族也不一。

      如:朱姓用狗祭栗樹,其中一個宗族在栗樹下方祭,一個在上方祭。楊姓一個宗族以裝虎捉豬形式祭祖。同一苗姓認祖就是以小祭是否相同而認的。

      (三)祭門

      祭門,是在家畜家禽和人身不平安時祭的。祭祀時,將門神設于門后,門神有竹編的,也有小木板制的,掛后不得毀壞,每換必祭。時間:月、日都選馬、牛、虎月日為宜。祭時于天黑后全家弟兄集中,殺一純黑毛小豬,火烤腿毛,毛、糞便及臟水埋于門內(nèi)右角落洞中,肉煮后置于木碗木盆祭祀,祭后食完不能剩余。祭時,外族外姓不能參加,嚴禁喝酒,嚴禁講異族話,女兒禁食祭品。

      (四)做大齋

      做大齋是把死者靈魂送回祖宗故鄉(xiāng)。死者“牽牛牽羊”回故地后,可保生者平安,六畜興旺。一般為死者死后三年舉行。因耗費大,一生中只能做一次。做時日子以屬牛、馬、狗為宜。人員組織如下:

      主齋人(死者長子或長孫)、總管、廚師、賓客。做齋歷時三天。

      第一天,客人集中,總管及幫忙人就位,宰一只羊做晚餐。

      第二天,先由笙鼓手于堂中插一棵小松樹,鼓栓其上,吹笙擊鼓念祭詞。然后,招死者靈魂入篩盤,交“羊”和“?!苯o死者牽。

      第三天,擊牛祭死者,端篩盤送死者回故土。

      (五)祭山

      祭山,苗語叫“浪島米色”。苗族認為山、石、樹木能保佑全村平安,故每村一年一次,要祭村旁一座山,此山平時草木禁毀。每年四月初七八或十五六,全村男性參祭。祭時宰一只雞,拔毛抹血于山中一大石,祭師念祭詞,雞煮熟后分食。

      (六)保平

      苗族認為舅舅有靈,可保子女平安,所以若子女有病有災或不聽話,須請舅舅保,請時還需請巫師頌保詞,舅舅須備七根針,七個戒指,紅黑布各七尺,硬幣七枚。本家備雞兩對,一對謝巫師,一對煮熟獻保靈。食后,雞翅膀骨與針、戒指、硬幣用黑布、紅布包好收藏起來。舅舅搓一小節(jié)線戴于小孩脖頸。

      (七)保福

      保福,苗語稱“迫阿地”。苗族認為人、畜、五谷萬物有靈魂,靈魂離體,人不安,畜禽不順,五谷欠收,須請巫師招魂保福。保福時,本家須備雞一對、木勺5-7把,一支5-7葉白花樹,5-7片麥冬葉,未縫蠟染裙布一腰、蓑衣一領(lǐng)、包帕一塊、棉衣一件。于夜間九時許,巫師燒蠟以煙為向?qū)?,入陰間招魂魄,招回后舉行收靈儀式,全家吃保福雞。

      (八)取力量

      取力量,苗語叫“馬當馬饒”。苗族認為大巖、大石、大樹能給人以力量戰(zhàn)勝天災人禍,祭之能消災免難,所以,若遇不順的事時,滴酒丟卦許愿于巖腳(或石腳、樹腳),消災后,到巖腳(或石腳、樹腳)還愿。

      (九)其他

      還有很多巫術(shù)、占卜以及隔鬼、招魂、攆火鬼、剃孩子頭等迷信活動。

      以上崇拜和信仰以及迷信活動,1949年前,除基督教信仰者外,在苗族群眾中普遍舉行,隨著時代進步,目前只有少數(shù)村中的少數(shù)人相信和進行。

      二、深度解讀苗族祭祀

      歷史上這些名目繁多、花色齊全又繁冗的祭祀活動不但沒讓苗族群眾感覺到煩累,相反在苗族社會形成了一種特色濃郁的地緣文化,更形成了一種超強的民族凝聚力和內(nèi)驅(qū)力。

      縱觀這林林總總的祭祀儀式和活動,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些祭祀活動都是圍繞著“慰祖敬祖,敬畏自然及生命、消災祈福,保家人平安、和睦,保六畜興旺,五谷豐登”而展開,圍繞著和諧家庭,和諧環(huán)境,和諧社會而展開。

      在苗族各種祭祀活動中,都穿插了大量的祭祀歌謠,透過這些歌謠,撇開繁蕪的形態(tài),我們能鮮明地感受到苗族內(nèi)部孕育和合的優(yōu)秀倫理思想和民族性格。

      以大祭為例:

      第一天,祭祀起始:賓客集中于設在屋前之東的擊牛場,祭師招祖先陰魂,在招魂臺前要大聲唱:“祭祀開始歌”、“招祖靈歌”、“懷念祖先主世老等人功績歌”、“懷念高杜占地奧”、“連地吾彩少歌”、“懷念則嘎老歌”、“請祖靈入祭場歌”、“九代祖靈入堂歌”、開始笙鼓齊鳴“迎祖曲”。開始祭祀祖靈。

      祭祀高潮:笙鼓隊引導眾人跳踩堂舞,踩堂舞所配歌詞如下:

      踩堂歌(“阿佐”歌)

      天氣晴朗朗,天氣晴男女主人辦客事。

      女主人家啊男主人家,提早就把兩位飯師請。

      兩位飯師掰著指頭算,算著日子按時來。

      女主人家啊男主人家,提早就把兩位菜師請。

      兩位菜師掰著指頭算,算著日子按時來。

      菜師來到砧板響,砧板響聲傳到村頭和村尾。

      主人鄰居們聽見,相約村頭繞著來。

      砧板響聲傳到山前和山后,遠近客人都聽見,

      相約村尾繞著來。

      女主人啊男主人,請了一伙姑娘來背水,

      水到什么地方背?水到山箐水口背。

      水背回來菜師見,菜師舀煮白嫩豬肉塊,寬寬肉片用來蓋菜缸。

      水背回來飯師見,兩位姑媽飯師用瓢舀,

      舀來蒸那白白的米飯,米飯用來蓋飯簸。

      到了日頭偏西開飯時,肉片裝在鑲銀木缸里,米飯裝在飯簸內(nèi)。

      今夜是個好日子,

      菜師組織“阿佐”蘆笙隊,飯師組織“阿佐”歌舞隊。

      菜師村頭邀三趟,飯師村尾邀三遍。

      邀來踩堂“阿佐”蘆笙隊,邀來踩堂“阿佐”歌舞隊。

      踩堂隊伍彎曲似雞爪,踩堂隊伍彎曲似犁溝。

      踩堂“阿佐”歌舞蘆笙隊,

      先在地連灶邊繞三匝,然后繞至主人籬笆門。

      男女主人的貴客,

      穿著“托肩花衣綽魯”花團團,

      就像籬笆圍成圈,就像木樁排成行。

      踩堂隊伍的人們,跟著手執(zhí)火把引路人,長長隊伍繞到大門外。

      男女主人的貴客,穿著“托肩花衣綽魯”花條條,

      就像錦雞羽毛一樣美,就像錦雞翅膀一樣亮。

      踩堂蘆笙歌舞隊,使人看見面羞澀。

      女主人家啊男主人家,請來兩位敬酒師。

      敬酒師披疊肩氈,手持角杯于腰側(cè)。

      口笑盈盈斟滿雙角酒,雙手交叉來敬客。

      “踩堂”歌舞蘆笙隊,口笑盈盈來接酒。

      接了酒后先向身側(cè)傾酒敬神靈。

      傾酒祭神做什么?護佑子孫繁榮和昌盛。

      敬酒歌師來驅(qū)趕,踩堂隊伍來吆喝,

      把女主人和男主人,口舌霉運吆到屋外邊,

      病害霉運趕到野外去。

      踩堂隊伍團團圍攏來,把男主人和女主人,

      豐收好運圍進倉,順養(yǎng)好運圍進廄。

      把男主人和女主人,人和人安好運圍進家,

      子孫盛昌好運圍進堂。

      好運圍進堂屋里,

      堂屋里的老人們,

      伸手來把好運接,抱著好運睡在堂屋里,

      讓那好運歸家不走散,讓那好運永遠不離這家人。

      踩堂隊伍背酒來,

      角酒一一向著老人敬,角酒一一向著客人獻。

      踩堂“阿佐”歌舞蘆笙隊,一直跳到天亮明。

      踩堂“阿佐”歌舞蘆笙隊,一直跳到太陽出。

      有始要有終,有來要有回,

      最后回到哪里才結(jié)束?

      最后回到地連灶邊才結(jié)束。

      踩堂隊伍往回看,

      看見男女主人飯滿簸箕菜滿缸,

      看見男女主人湯滿罐子酒滿壇。

      唱到這里“歌路”要牢記……

      踩堂隊伍繞完前場后,進入祭堂前,敬酒師攔門敬酒,要放聲唱“迎祖入堂歌”,開始逆時針(慰亡靈時用)入堂祭祖。夜間,婆媳向陰祖行洗腳禮。祭師要唱“洗祖腳歌”,姑嫂用手蘸水彈在空座位上,表示給遠方回來的祖先們洗腳驅(qū)乏。

      第二天,進行找“樹?!保7伦嫦全C殺野牛),蘆笙手要吹奏“樹牛曲”,歌手要唱《尋樹牛歌》,找到樹牛要招?;辏怠罢谢昵?,唱“挽魂歌”,然后進行“擊?!薄ⅰ皰於Y服慰祖”(在“樹?!鄙蠏旃?jié)日盛裝,向祖先回報勞動成果,讓祖先愉悅)等儀式。

      第三天,一是舉行“抹黑臉”(用手蘸鍋煙灰抹在祭臺木板上,標志著給祖先一張看完子孫要回陰間城門的通行證)然后群眾狂歡互抹,二是“攆樹?!保ㄌ邩渑?,表示送祖先)等儀式,三是解決會場糾紛。大祭完畢。

      細細分析大祭的整個浩蕩的祭祀過程和繁瑣的細節(jié),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豐富的精神文化內(nèi)涵:

      (一)慎視歷史,敬慰祖先的虔誠信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睔v史上苗族與中原王朝進行了長期戰(zhàn)爭,戰(zhàn)敗后南渡黃河、長江,輾轉(zhuǎn)進入云貴高原,最終淪為彝族奴隸主佃戶或逃入高山,艱難生存。對于史詩,特別對于《披荊斬棘創(chuàng)家園歌》及《遷徙歌》,苗族慎視為自己的歷史,只能在極其嚴肅的“祭祖”和“阿佐”的關(guān)鍵時刻才能唱,且忌唱錯,認為會觸犯祖先,禍及全家。記住歷史上自己民族戰(zhàn)敗的歷史,才能夠居安思危,不驕不怠,銳意進取,奮發(fā)圖強。

      祭祀中穿插的大部分歌謠古樸厚重而深沉,集中地回憶了苗族祖先可歌可泣的創(chuàng)世紀、開創(chuàng)家園和被迫遷徙的漫長歷史。這部分寫得越凝重悲壯,越可見出苗族群眾對祖先的豐功偉績的萬分敬仰與緬懷。從“招祖靈歌”、“送祖靈歌”“掛服慰祖”等看出,苗族人認為,先人逝世并不是滅絕,而是去了另一個地方居住,通過祭祀活動,全家仍可以重新聚會,共樂。從這些詩歌中可見,苗族人敬祖尊老的虔誠風尚。

      敬老是苗族社會的美德。

      在苗族聚居地,群眾對老人、長輩十分尊重。如果在路上遇到老人,無論是否認識,都要尊稱為“公”或“太”,并且要給老人讓道。如果在路上碰見背負東西的老人,作為年青人應該主動給老人帶一程,有的甚至把東西送到老人家門中。真正做到了“斑白者不負戴于道路”,這一點是孟子所推行的仁政、“王道”思想中百姓因國家“謹庠序之教,興孝悌之義”后達到的理想的教化狀況。

      如果遇到走村竄寨的老人,一旦進到自己家里,必定要熱情接待,要像對待自家人一樣。在宴會和公共場合,長輩及老年人先入席落座,并且在坐席時要請長者坐上席,在席中飲酒時,好酒必敬長者,佳肴必讓老人。與老人同行時,應請老人走在前面。同時,當村寨中發(fā)生糾紛時,老人與長者一般都充當協(xié)調(diào)人。當然老者一定要是德高望重之人,處事公允,不會讓大家失望。同理,愛幼,也是苗家的一種美德。作為父母,要教育、養(yǎng)育子女,使之成人。如果父母不盡撫養(yǎng)的義務,那么父母將受到道德的譴責。在社會上,人們也要對小孩進行愛護和管教。所以苗族有諺語:“逢老要尊老,逢小要愛小,老愛小,小愛老,敬老得壽,愛小得福,處處講禮貌,才成好世道?!边@一點正符合孟子所推行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愛社會的和諧規(guī)范。

      (二)對天地的敬畏,對自然生命的崇敬

      如上文提到的找樹牛,唱迎樹牛歌,送樹牛魂歌等。安寧水井灣,小松棵,滑石板,梨樹箐部分苗族還保留有樹崇拜(巖石崇拜,山洞崇拜等)等祭祀習俗,即將一些高大挺拔、枝繁葉茂的古樹(或古巖石、古山洞)看作是依附著神靈的“神樹”(神石、神山、神洞)加以祭拜,孩子多病或孩子較少的人家,都讓小孩拜祭神樹,以求神樹的保佑。

      “萬物有靈”是遠古人類所共有的宗教信仰形式,但隨著時代的進展,世界上很多民族的“萬物有靈”信仰都逐步消失了,而苗族的“萬物有靈”觀念卻基本完整地延續(xù)到了今天,這成為當代苗族宗教信仰的一大特色。

      苗族常常把自然萬物賦予人的靈性尊重之,并與之平等共處,他們甚至還把大自然視為神秘而敬畏的對象。苗族先民在對人與自然關(guān)系還不大清楚的情況下,認為人類與其他生物都是自然之子,并把人的性格賦予自然物,與之和諧相處,突出地展現(xiàn)了“人與自然萬物的親情關(guān)系和伙伴意識”,蘊含著苗族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tài)倫理思想。在生態(tài)危機日益嚴重的21世紀,一種對自然萬物的親情關(guān)系和伙伴意識,為人們就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提供了嶄新的理性思維方式。

      (三)超凡的團結(jié)互助精神,極強的集體主義感

      大祭,在物質(zhì)匱乏的苗族村寨,準備是相當困難的,要由本宗族提前兩三年甚至七八年進行準備,主祭人召集各家,商量分派存糧、釀酒、蓄養(yǎng)家畜、聯(lián)絡各村賓客、祭祀角色分配等任務,各盡其職,互相幫助協(xié)調(diào)完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其次,大祭時往往遠近幾十個村,七八百上千人參加,規(guī)模至少不亞于今天的縣鄉(xiāng)農(nóng)運會,來的都是客,如此繁重的接待任務,面對有限的食宿條件,如果沒有超凡的團結(jié)互助精神和自身的積極客服,場面一定會亂得不可開交。史書記載,大祭時,有很多遠路來客只能住小樹腳,吃冷牛湯伴飯,卻仍然興高采烈地加入到祭祀活動中來。

      苗族有句話說:“坐在一塊土,便是一家人?!泵缱迦嗣癜褞椭鷦e人看作是應盡的義務,也把接受別人的幫助看作是一種權(quán)利,把個人和集體溶合在一起,借以解決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困難。苗族人民特別好客,客人到家里來必定盛情款待。即使家里貧窮,也盡力招待好客人。一家的客人也是全村的客人,家家爭相宴請。特別是遇到慶典佳節(jié),婚嫁喜慶,往往是一家來客,全村作陪??腿烁孓o,主人常苦留遠送,并以禮物相贈。

      在苗人社會,一般建房,婚喪大事等都是互相幫助的,而且不計報酬。對于老弱病殘、孤寡老人,全村都有撫養(yǎng)和照顧的義務。

      苗人很關(guān)心集體,并常常不計個人得失,在苗鄉(xiāng)古道上,大樹旁,泉水邊,橋頭上,常見一張張木條凳;在山谷里、山溝上常架起一座座簡易的木橋;在岔路上建指路碑等,這些作為集體使用的東西,常常都不是由集體組織去做的,而是由一些個體去做的,而且做完盡量不讓他人知道。在苗人社會,集體榮譽高于個人榮譽。

      這不僅可以維持苗族社會內(nèi)部的安定,而且當苗族人民遇到大的災難時或者壓迫時,苗族人民會依靠團結(jié)互助,發(fā)揮集體的力量,渡過難關(guān),反抗壓迫。如果一個民族不團結(jié)互助,缺乏內(nèi)聚力,那么這個民族很可能就會被其他民族同化,或者被歷史淘汰掉。苗族人民正是具有強烈的集體主義,使他們無論面對統(tǒng)治者多么殘酷的鎮(zhèn)壓與驅(qū)趕,他們都能頑強的生存下來,并創(chuàng)造出燦爛的文化。

      (四)勤勞勇敢,銳意進取,熱愛自由

      安寧流傳下來的祭祀歌謠中有很遷徙歌,反映苗族人民可歌可泣的戰(zhàn)斗精神和堅韌不屈百折不撓的民族性格。

      如《格炎尤老、格蚩尤老和嘎騷卯畢歌》,歌詞如下:

      上天初生時,

      大地生何人?格炎尤老生在長江邊。

      格炎尤老建了“老烏”城,

      “老烏”城建何地?

      “老烏”城離長江岸邊十七公里。

      上天初生時,

      大地生何人?格蚩尤老生在“阿當?shù)赜駧汀贝笃皆?/p>

      格蚩尤老建了“老古”城,

      “老古”城建在何地方?

      “老古”城離“篤南夷莫”江邊一個早上的路程。

      上天初生時,

      大地生何人?嘎騷卯畢生在長江邊,

      嘎騷卯畢建了“老帝”城。

      “老帝”城建何地?

      “老帝”城建在“篤南夷莫”岸邊的鉛壩上。

      格炎尤老、格蚩尤老、嘎騷卯畢都是什么人?

      都是世人住地中心的君王,都是指揮千軍萬馬的君主。

      格炎尤老身上花點點,

      格蚩尤老身上花條條,

      嘎騷卯畢身上花斑斑,

      格炎尤老是世上使用弓弩的能手,

      格蚩尤老是世上武藝高強的拳師,

      嘎騷卯畢是世上劍藝精湛的首領(lǐng)。

      三人跑馬練兵什么樣?

      君王縱馬起半空,奔馬四蹄如飛輪,戰(zhàn)士刀槍似叢林。

      君王布陣什么樣?

      將士擺滿三個大平壩,揮刀齊向上,吼聲震天響,揮劍齊向下,喊聲動地來……

      這首歌謠講述三個苗族英雄率眾遷徙新家,開辟建設家園,遭強敵入侵掠奪,指揮苗子子弟,英勇殺敵,最后得勝凱旋,回歸家園的故事。

      苗族人民反壓迫的斗爭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歷史上苗族人民反壓迫求生存的斗爭不斷。中國的歷代封建王朝,視苗族為“外化之民”,對其實行歧視、壓迫和殘酷剝削的政策,苗民多次舉行起義,以反抗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壓迫。當反抗受到殘酷鎮(zhèn)壓時,他們便被迫進行遷徙,遷到更偏遠的山區(qū),他們每到一處,與天斗,與地斗,與毒蛇猛獸斗,與自然災害斗。他們開荒種地,自種棉麻,紡紗織布;飼養(yǎng)家禽,牧放牲畜。自制食具,精制服裝。苗族人民以勤勞勇敢求得其生存,受壓迫時,便起來反抗,反抗不贏便遷徙,他們很熱愛自由。

      (五)耳濡目染學教化

      通過豐富多彩的祭祀活動,使得本民族一些優(yōu)秀的倫理道德文化得以繼承和發(fā)揚,而且還使其在實踐中得到貫徹與發(fā)展,比如說,祭祖教育,音樂教育,舞蹈教育,安全教育,仁愛意識,互助意識,禮儀觀念、族群觀念意識等,使苗民小輩耳濡目染收到熏陶教化,銘記終身,全民思想得到統(tǒng)一與貫徹。

      三、結(jié)語

      祭祀本來只是早期苗族的原始信仰表現(xiàn),但凝聚于其中的慎視歷史,敬慰祖先的虔誠信仰;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tài)倫理思想;不計個人得失,積極奉獻的超凡的團結(jié)、互助精神,極強的集體主義感;勤勞勇敢,熱愛自由,銳意進取的樂觀精神;堅強不屈,百折不撓,代代傳承的不敗意識等諸多優(yōu)越的民族生態(tài)文化意義值得我們現(xiàn)代文明人深深思考。

      一個民族能否長久生存與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要看精神層面上的東西,即文化。如果一個民族的文化合理并積極向上,那么這個民族的生存能力是較強的,如果一個民族的文化野蠻落后,而且頹廢,那么這個民族在很大程度上要被社會淘汰。

      繼承優(yōu)秀的,拋棄不合時宜的文化不但是苗族人民獲得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其他民族在世界自然選擇面前調(diào)整自己屹立姿態(tài)的良策。

      參考文獻

      [1]朱文光.《百年探路曲》.云南美術(shù)出版社,2006年.

      [2]安寧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編.《安寧民族宗教志》.

      [3]何耀華.《中國西南歷史民族學論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4]王文光.《中國南方民族史》,民族出版社,1999.

      [5]李廷貴,張山,周光大.《苗族歷史與文化》,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6.

      [6]岑秀文.《民族知識叢書——苗族》,民族出版社,1993.

      [7]何圣倫,石雪.《苗族生命倫理觀與苗族和諧文化》,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4期.

      景泰县| 郎溪县| 海兴县| 华坪县| 慈溪市| 修武县| 安图县| 黄骅市| 大悟县| 永春县| 枣阳市| 高青县| 广灵县| 夏河县| 屏山县| 兰西县| 衡阳县| 卫辉市| 广昌县| 汤阴县| 甘泉县| 南充市| 黄陵县| 深泽县| 内乡县| 边坝县| 荆门市| 视频| 桐柏县| 洞头县| 赤城县| 珠海市| 友谊县| 龙州县| 资阳市| 鄢陵县| 贵德县| 怀远县| 章丘市| 莆田市| 濮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