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言文因其特有的規(guī)律及行文特點,做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這需要注重感悟與積累。本文將傳統(tǒng)教學法與現(xiàn)代閱讀方法結合起來,尋求一種既有規(guī)律可循,又能使學生產生興趣、積極參與的文言文教學法,既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又提高了學生的能力養(yǎng)成。
【關鍵詞】文言文教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8-0083-01
當前,高中文言文課堂大多只重串講,對于文章思想內容與內涵很少關注。這樣的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很少有激情。其實,學習文言文是注重感悟和積累的,應該在誦讀、斷句、評點上下工夫。為打破文言文教學耗時多、收效低的局面,筆者對文言文教學進行了嘗試性的探索。
一 從趣入手,使學生樂學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薄爸眱H僅是被動接受,“好之”是樂意去做,而“樂之”才會在感興趣的同時得到學習的樂趣。當前,學生對文言文學習不感興趣的原因有三:一是教師教法單一;二是學習內容距離學生生活太遠;三是學生文言知識積累太少,讀不懂,自然無法感悟。其實,不妨改變一下教學策略。
激發(fā)學生興趣喚起參與熱情,具體課堂具體對待。文言文中有些故事性較強的,在學習之前不妨先說說故事梗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鴻門宴》《淮陰侯列傳》等;有些蘊含了許多成語或諺語的,不妨讓學生帶著任務邊讀邊找,如《陳情表》《勸學》等;有些能夠喚起學生特殊情感或共鳴的,可以讓學生換一個角色,進入情境去感受,如《祭十二郎文》《項脊軒志》等;有些名篇歷來都有名家點評,不妨也讓學生帶著評價的眼光看看是否真的如點評的那樣,如《史記》中的人物活動描寫,場景描寫等。這樣一來,文言文教學就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變化萬千了,讓學生感到每學一篇課文都是在一種新的教學情境下,學生自然學而生趣,才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樂于參與課堂學習了。
二 從讀入手,使學生善讀
古代私塾以誦讀為主,從啟蒙讀物《三字經》《千家詩》等入手,到整本的《論語》《孟子》、四書五經、諸子百家、詩詞曲賦,逐一背誦,并不作講解,但給學生打下了很好的古文功底。這是利用少年記憶力強的特點,先記憶背誦后消化理解。雖然慢些,但是扎實,而且誦讀的好處不止于此。古詩文的名篇文質兼美,音韻和諧,唯高聲吟誦方能感受其美。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庇钟小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之說,這些是說誦讀對理解文義的好處。這種理解是建立在整體閱讀、直覺思維的基礎上的。閱讀理解不一定要通過教師掰開揉碎似的講解,也可以通過頭腦的自動整合,加上自身的人生經驗達到領悟,這種領悟正如“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所描述的境界。學生通過熟讀、背誦,一旦自然領悟到其中的妙處乃至深意,心中會有莫大喜悅,自己得到的收獲,印象會格外深刻,反過來便會產生學習的動力,困難也就不在話下了。
三 從勤入手,使學生積累
從“勤”入手,既便于學生積累,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勤奮的精神。文言文雖是漢語,但畢竟是幾百幾千年前使用的書面語言,語音、詞匯、語法都與現(xiàn)代漢語有差別,因此,學古文就與學外語有了某些相通之處,需要積累語言材料,包括辨識、記憶特殊的字音,掌握古今不同的詞義、語法結構等。積累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方法一般有兩類:一類是做好每課后面的練習,單元后的單項或文言閱讀的綜合練習;另一類是在練習的基礎上,借助字典(如《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簡明古漢語字典》等)對文言知識進行整理。每課有所選擇,不一定面面俱到。每課各有側重,相互補充,積少成多。寒暑假時,還可按知識項進一步歸納整理,以便認識、把握語言規(guī)律。這樣三年下來,自己的語言倉庫逐漸豐富,閱讀文言文就會有相當?shù)母琢恕?/p>
四 從悟入手,使學生學活
領悟就是能根據(jù)上下文推斷語義,自己進行分析、鑒別、比較。它既是一種學習方法,又是文言文閱讀能力的一種高層次的表現(xiàn),是高考文言閱讀考查重點之一。這是我們在平時應當有意培養(yǎng)努力追求的一種能力。
領悟的基礎是掌握一大批文言實詞、虛詞及特殊的句法,這樣就大致可以讀懂淺易的文言文。個別語句一時拿不準,不妨根據(jù)上下文假設一種解釋,然后再查注解、工具書或向教師請教。能根據(jù)語言環(huán)境準確推知語意正是領悟的關鍵。對比較難懂的句子,也可照此從內容的聯(lián)系中加以推斷。還有一種推斷詞義的方法叫“互文見義”,經常這樣訓練,逐漸養(yǎng)成領悟的習慣,逐漸提高領悟的能力,從詞義、句式,再到疏通文義,理清文章層次,直到準確把握主旨、鑒賞文章的精妙之處。
五 結束語
文言文因其特有的規(guī)律及行文特點,故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教師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打破一言堂的沉悶局面:通過多種形式啟發(fā)、引導,教給學生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多參與課堂,讓課堂生動一些。這樣,學生才會學到方法,學得輕松,學出信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立.“雙向”教學法讓文言文教學有效起來[J].現(xiàn)代語文,2009(5)
[2]陳建琴.文言文教法創(chuàng)意[EB/OL].甘肅基礎教育網,2011.8.19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