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蓮
(泰山醫(yī)學院附屬新泰醫(yī)院產一科,山東 新泰 271200)
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采用產后2小時定時按摩子宮及心理干預措施用于經陰道分娩、頭先露產婦預防產后出血,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 本組6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0例,年齡23~31歲,中位年齡27.5 歲,孕周37~41周,均為陰道正常分娩、頭先露、胎盤胎膜娩出完整、且無妊娠合并癥及分娩并發(fā)癥的初產婦。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 兩組產婦在胎兒娩出后常規(guī)給予縮宮素20 u肌肉注射,對照組在產房觀察2小時送入病房,觀察組則在胎盤完全娩出后采用定時按摩子宮法:協(xié)助產婦取平臥屈膝位,囑深呼吸,放松腹肌。護士一手置于產婦腹部觸摸子宮底部,拇指在子宮前壁,其余四肢在子宮后壁,均勻有節(jié)奏地按摩子宮(體外腹部按摩法)。也可一只手握拳,置于陰道前穹窿,將子宮托起,另一只手向腹壁按壓子宮后壁,使子宮置于兩手之間按摩(腹部-陰道雙手按摩子宮法)。每10~15分鐘按摩一次,每次持續(xù)1分鐘,每分鐘約按摩20次,直至子宮輪廓清晰、變硬,2小時后送至病房。期間要嚴密觀察宮底的高度、子宮收縮情況及陰道流血量、顏色。同時在分娩過程中實施相應的心理干預,運用美好、溫和的語言、愉快地情緒、友善的態(tài)度、果斷的行為給產婦持續(xù)的安慰、鼓勵、尊重,認真聽取產婦的敘述和提問并耐心細致的解答,借助背景音樂,自我松弛療法,和導樂陪伴法來消除產婦的緊張焦慮狀態(tài),形成樂觀、自信、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并對產婦的表現(xiàn)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使其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穩(wěn)定,配合醫(yī)務人員順利完成分娩,減少產后出血及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3出血量的收集與計算方法 采用統(tǒng)一制定的容積法和稱重法。容積法是當胎兒娩出羊水流盡后,立即在產婦臀下墊入專用有刻度的器皿收集陰道出血,至產后2小時計算出血量。并倒入量杯,準確計量。稱重法:容器取出后在產婦臀下墊入事先已稱重的棉墊,棉墊稱重后把去皮后重量除以血液比重1.05換算成出血的毫升數(shù)。分別計算產婦在產后2小時、24小時出血量。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采用U檢驗及四格表χ2檢驗。
2.1兩組產婦產后出血發(fā)病率比較 觀察組產后出血發(fā)病率為1.3%(4/3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3%(10/3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產婦產后出血量比較 產后2 h和24 h出血量觀察組明顯少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產后出血量比較
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小時出血量超過400 ml或24小時內出血量超過500 ml。產后出血是我國產婦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和現(xiàn)代產科的主要并發(fā)癥[1]。而產后出血有90%的比例病例是宮縮乏力引起,產婦一旦發(fā)生產后出血,預后嚴重,即使獲救,仍有可能發(fā)生嚴重的繼發(fā)性垂體前葉功能減退[席汗綜合征(sheehan syndrome)]后遺癥,故應特別重視并做好防治工作。
3.1常規(guī)預防 做好孕前、孕期保健工作,建立孕婦保健手冊,定期查體。分娩時密切監(jiān)護、及時處理,分娩后嚴密觀察以及做好出院指導。
3.2特殊護理干預療法
3.2.1產后2小時定時子宮按摩的必要性 產后出血的原因包括子宮收縮乏力、胎盤胎膜殘留、軟產道損傷、凝血功能障礙等,而在眾多原因中,有90%的病例是由子宮收縮乏力引起,且多發(fā)生在產后2小時內,而產后宮縮乏力處理,主要是促進子宮收縮,藥物固然重要,但子宮平滑肌對藥物的敏感性與體內雌激素和孕激素有密切關系,妊娠子宮對縮宮素的敏感性也有個體差異,故部分產婦對縮宮素無效。因此我們采用產后2小時定時按摩子宮法,持續(xù)有效的刺激子宮平滑肌收縮,促使肌纖維被動縮復及肌層內的大血管血竇閉合,使第三產程時間明顯縮短,同時觀察宮底高度、宮體的軟硬度、宮腔內積血情況,子宮有無收縮乏力。如發(fā)現(xiàn)陰道出血量多、宮底上升、子宮收縮不良,提示宮腔內有積血,應按壓宮底,排除宮腔內積血,同時觀察陰道出血情況。對于一些產后出血高危因素如:產程時間過長或難產,臨產時過多使用鎮(zhèn)靜劑、麻醉劑、子宮收縮抑制劑,子宮過度膨脹,子宮肌壁水腫,胎盤早剝所致子宮胎盤卒中以及前置胎盤等產婦,應增加按摩次數(shù)或持續(xù)按摩,從而達到預防產后出血的效果。無論應用哪種按摩法,持續(xù)時間很重要,產后子宮收縮的縮腹作用使子宮每次收縮都很有意義,有節(jié)律地持續(xù)時間越長,子宮恢復就越快。所以產后2小時定時按摩子宮是最直接、有效、便捷、無創(chuàng)的方法,且無痛苦、無副作用、無需任何設備,見效快,產婦容易接受及配合,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3.2.2心理干預療法的重要性 分娩是一個特殊的生理過程,存在很多不適,對產婦是一種持久而強烈的應激源[2]。所以很多產婦對分娩產生焦慮、恐懼。焦慮和恐懼可導致一系列生理病理反應,使血漿中皮質醇和兒茶酚胺增高,去甲腎上腺素可使子宮收縮加強,而其與焦慮呈負相關,疼痛與皮質醇呈正相關。由此可見,焦慮和恐懼可導致子宮收縮減弱,對疼痛敏感,而強烈的宮縮更加重產婦的不良情緒,從而導致產程延長,出血量增多。故助產士和護士應掌握相應的心理學知識,住院期間盡可能多了解產婦的職業(yè)、性格、氣質、思想、家庭狀況及其對性別的看法,因人而異地對其進行適時、適當?shù)男睦碜o理干預,并運用家庭支持系統(tǒng)功能,使產婦從心理上產生良性刺激,增強產婦對順利分娩的信心,維持分娩中生理指標穩(wěn)定,,縮短產程,避免子宮收縮乏力,預防產后出血等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可見產后2小時定時子宮按摩配合心理干預可有效的預防產后出血等并發(fā)癥,從而降低產婦死亡率。另外也豐富了我們的知識面,提高了自身修養(yǎng),改善了護患關系,減少了醫(yī)療糾紛,推動了產科工作的發(fā)展。
[1] 樂杰.婦產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324.
[2] 趙軍.心理護理在產后2小時中的重要作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生,2010,16(1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