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如新 王燚 謝紅梅 高志霞
帶狀皰疹病毒是由水痘-帶狀庖疹所引起,是一種累及神經及皮膚的病毒性皮膚病。其特點水皰成集簇,沿神經分布,排列成帶狀,單側性及有明顯的神經痛,并容易產生后遺癥[1]。
1.1 一般資料 從2011年至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共收住院有較完整資料40例急性帶狀皰疹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齡20~73歲;病程:3~7 d;根據(jù)皰疹侵犯神經部位分:枕大、枕小神經區(qū)4例,三叉神經區(qū)8例,肋間神經區(qū)18例,坐骨神經區(qū)10例;按皰疹性質分為:一般性皰疹28例,大皰疹10例,膿血性皰疹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20例/組,治療組噴昔洛韋注射液合并高能窄譜紅光治療,對照組單純阿昔洛韋治療,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疹區(qū)平均面積、神經痛狀況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顯著性。
1.2 方法 治療組患者給予噴昔洛韋注射液0.25 g+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2次/d[2];并局部給予高能窄譜紅光照射15~20 min/次,2次/d。對照組患者給予阿昔洛韋注射液0.5 g+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2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7 d,兩組患者應用其他輔助用藥均相同。高能窄譜紅光采用深圳普門科技有限公司Carnafion33光子治療儀。局部照射后皰疹區(qū)中心皮膚紅斑反應呈鮮紅色,界限明顯伴皮膚微腫,皰疹塌陷,皰液滲出或吸收為準;脊神經根及皰疹區(qū)周圍皮膚紅斑反應呈淡紅色,界限明顯。功能測評:治愈:治療4 d后,無有新的皰疹出現(xiàn),疼痛基本未緩解。皰疹結痂干凅,疼痛基本消失;顯效:治療6 d后,皰疹基本干凅結痂,疼痛明顯減輕,炎癥消退;好轉:治療7 d后,皰疹結痂干凅,疼痛基本消失。
噴昔洛韋注射液0.25 g+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2次/d;并局部給予高能窄譜紅光照射15~20 min/次,2次/d。治療組20例,治愈18例,好轉2例。對照組20例,顯效13例,好轉7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35.58,P <0.05)。
注射用噴昔洛韋屬核苷類抗病毒藥,2007年國內上市,目前臨床應用較少。噴昔洛韋口服吸收極差,臨床僅采取局部和靜脈給藥方式,注射用噴昔洛韋在被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感染的MRC-5細胞中高度聚集,并經過磷酸化而產生活性代謝產物-三磷酸噴昔洛韋,半衰期4~7.2 h,其起效快、患者治療時間明顯縮短[3]。
高能窄譜紅光照射能使皮下組織增強白細胞吞噬能力,促進淋巴循環(huán)及局部血液循環(huán),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自體消炎,對局部炎癥及機體過敏反應產生明顯抑制效果。高能窄譜紅光光子治療時,光子與人體組織線粒體的吸收光譜共振,能量被細胞線大量吸收,使線粒體中自細胞色素氧化酶、過氧化氫酶、超氧化物歧酶等多種酶的活性得到激發(fā),產生高效的酶促反應,增加細胞新陳代謝。高能窄譜紅光對皮膚及深層組產生光生物化學效應,加速炎性物質清除及五羥色胺代代謝,并且對于炎癥等病變神經異興奮有效抑制,從根本上達到止痛、止癢療效。
經注射用噴昔洛韋合并高能窄譜紅光治療帶狀皰疹患者的PHN(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單用阿昔洛韋治療的帶狀皰疹。而且明顯可縮短療程及無不良副作用,明顯提高治療效果。
[1] 王家璧.皮膚性病治療與檢測進展精要.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9.
[2] 李薇.國產注射用噴昔洛韋粉針劑改善帶狀皰疹患者皮損及后遺神經痛癥狀的隨機雙盲對照試.中國臨床康復,2005,29:34-37
[3] 桑忠強.昔洛韋注射液治療帶狀皰疹42例臨床效果分析.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1,5(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