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翠霞 杜金梅 張莉
頭頸部腫瘤是指除顱腦以外的頭、頸部發(fā)生的腫瘤,包括眼、耳、鼻腔、鼻竇、口腔、口咽、鼻咽、下咽、喉、涎腺和甲狀腺等。射治療是給予腫瘤靶區(qū)準確、均勻的劑量,而周圍正常組織接收低劑量,從而在正常組織放射損傷很小的情況下根治惡性腫瘤[1]。頭頸部腫瘤應遵循著這樣的原則,既要在如此狹小的范圍內(nèi)消滅腫瘤,同時又必須盡量減少損傷,達到根治的目的。選取臨床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前后護理方法進行分析如下。
本組收治的80例頭頸部腫瘤患者,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齡5~80歲。其中雙側甲狀腺癌12例,舌癌18例,耳廓惡性腫瘤9例,外耳道癌3例,外鼻惡性腫瘤6例,鼻腔和鼻竇惡性腫瘤15例,腮腺惡性腫瘤11例,皮膚惡性腫瘤5例。
2.1 放療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大多數(shù)患者對放療的缺乏理解,放療前向放射治療的患者和家屬的知識介紹有關療知識,如放療定位,規(guī)劃設計,處理程序和放射治療可能的反應,需要配合的事項的保護的重要性;向患者說明放射治療,皮膚反應,多飲水,保持口腔清潔防止口腔黏膜反應,運動器官精確放療時呼吸動度合作的重要性;在病房備用通俗易懂的宣教資料,使患者擺脫焦慮和恐懼,積極配合治療。
2.1.2 患者的身體準備 給患者以高蛋白質(zhì),高維生素飲食,增強體質(zhì);患者的一般狀況較差,應加以調(diào)整,如貧血,糾正脫水,低蛋白及水、電解質(zhì)紊亂等。白細胞小于4×109/L,血小板低于80×109/L應該治療后再放療及肝、腎功能檢查。頭和頸部病變尤其是照射野通過口腔時應取下義齒,良好的口腔護理,如潔齒,用朵貝爾氏液漱口。放療前應先拔除齲齒,對牙周炎或牙齦炎者也應采取相應治療后再進行放射治療。
2.2 放療中護理
2.2.1 眼睛、鼻子、耳朵放療期間應使用抗生素滴潤滑油,以防止感染,保持照射部位整潔舒適。根據(jù)需要鼻咽、上頜竇沖洗,保持局部清潔,提高放射敏感性。氣管切開患者保持氣道通暢,觀察有無喉水腫和準備應急救藥物[2]。腦腫瘤患者放療期間,觀察顱內(nèi)壓增高癥狀,如頭痛、惡心、嘔吐等,應立即通知醫(yī)生給予治療。
2.2.2 督促患者做口腔功能鍛煉,放射性張口困難的防治。張口運動是放療后顳頜關節(jié)纖維化一種重要方法。通過被動張口、支撐、搓齒、咬合運動,活動顳下頜關節(jié)和咀嚼肌,防止顳下頜關節(jié)強直和咀嚼肌萎縮。張口功能鍛煉,快速張開口然后閉合,幅度以可以忍受為限,每次2~3分鐘,3~4次/d。支撐練習,根據(jù)患者的門齒的距離選擇不同大小的軟木塞或木質(zhì)開口器(直徑2.5~4.5 cm),置于上、下門齒之間或雙側磨牙區(qū)交替支撐鍛煉,開放程度能夠承受的極限,維持或恢復理想的開口(>3 cm),每次10~20分鐘,2~3次/d。搓齒及咬合鍛煉,活動顳頜關節(jié),一天幾次咀嚼肌的鍛煉。
2.2.3 講清放療期間吸煙飲酒的危害性,以防加重口腔粘膜反應,戒煙酒。督促患者按時漱口(飯后、睡前)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隨時觀察放療后患者口腔粘膜變化,對不同種類口腔感染患者可選擇不同的漱口液漱口,并遵醫(yī)囑給予抗生素和抗真菌藥。攝入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促進粘膜愈合[3]。進微冷無刺激的流質(zhì)或軟食,并應少量多餐。吞咽困難的患者應給予吸管,避免食物刺激口腔粘膜??谇粷?、嚴重疼痛影響進食者,進食前可給止痛劑如1%地卡因噴霧,也可用Vit B12含服,既止痛又促進粘膜潰瘍愈合。
2.2.4 主動向患者介紹環(huán)境,消除患者陌生和緊張感,提供安全、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多與患者交流,耐心解釋病情及有效的治療方法,消除患者的心理顧慮,使其能積極配合治療。
2.3 放療后護理 放療結束后應繼續(xù)予以支持療法,增強免疫功能和骨髓功能,做好照射野的皮膚護理,避免放射性的潰瘍。預防感冒,及時治療頭面部的感染。氣管切開患者需要帶管出院的,指導患者和家屬掌握氣管套管處理的正確方法。定期復查很重要,住院患者出院后1個月復查,以后每3個月復查1次,1年后無特殊情況可半年復查1次。如病情有變化,及時來院復查。
[1] 朱廣迎,殷蔚伯.放射腫瘤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4700.
[2] 劉雨絲.頭頸部腫瘤放療病人營養(yǎng)干預的效果觀察.護理研究,2010,24(3C):776-777.
[3] 周京風.鼻咽癌放療常見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護理.山東醫(yī)藥,2004,44(1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