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洪 臧秀峰
1.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中蒙醫(yī)院,024400
2.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旗醫(yī)院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盆腔積液的體會
于 洪1臧秀峰2
1.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中蒙醫(yī)院,024400
2.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旗醫(yī)院
慢性盆腔炎 盆腔積液 中藥治療 鹽敷 克拉霉素
慢性盆腔炎是婦科常見病,包括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輸卵管炎、盆腔黏膜炎及盆腔結締組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療不當或未徹底治療或患者體質較差、病情遷延所致。由于病因復雜、反復發(fā)作,在目前條件下治療較困難,通常不易治愈。慢性炎癥刺激周圍器官組織,形成疤痕粘連,纖維結締組織增生,局部增厚、粘連、變硬、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特別是慢性盆腔炎,輸卵管漏斗部粘連閉鎖形成輸卵管積水或盆腔積液,臨床出現(xiàn)月經不調、痛經、不孕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身心痛苦。筆者在三十年臨床工作中,使用局部鹽敷結合中西醫(yī)療法治療慢性盆腔炎盆腔積液,效果奇特,經濟便捷,值得推廣使用。
慢性盆腔炎屬中醫(yī)學“熱入血室”、“癥瘕”、“積聚”、“痛經”、“帶下”范疇。如《婦人良方》記載:婦人月經痞塞不通或產后余穢未盡,因而乘風取涼,為風冷所乘,血得冷則為瘀血也。瘀血在內,則時時體熱面黃。瘀久不消,則為積聚、癥瘕矣。故血虛是基本病理,臨床多濕熱滯于胞脈,氣血運行不暢,凝滯成瘀;久病耗損,氣血不足,氣為血帥,虛則運行無力,導致氣虛血瘀;若病中不忌寒涼,寒性收引,氣血遇寒則凝,寒凝血瘀或病患久治不愈,精神抑郁致肝氣郁結,氣滯血瘀;病久入絡,氣血不暢成瘀,故“久病多瘀、久病多虛”,乃由實而虛,虛實夾雜,由熱而寒,出現(xiàn)“并病或合病”,臨床治療多以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為主,用桂枝茯苓湯合少腹逐瘀湯加減。
1.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處方:元胡15g,沒藥15g,當歸15g,小茴香10g,干姜10g,蒲黃15g,桂枝15g,茯苓15g,魚腥草15g,丹參15g,柴胡15g,香附15g,桃仁10g,大血藤15g,甘草10g,金銀花15g,川芎15g,赤芍15g。水煎服。加減:帶下量多、有異味者,加白芥子、車前子、百部;經血量多、淋漓不斷者,加杜仲炭、荊芥炭、艾炭;頭暈乏力、肢麻怕冷者,加阿膠、雞血藤、枸杞子;咽干口渴、便秘者,加麥門冬、黃芩、何首烏;慢性盆腔炎見盆腔積液、臨床出現(xiàn)身痛發(fā)熱者,配合使用廣譜抗生素克拉霉素。克拉霉素對婦科感染的常見病原如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滴蟲、霉菌、衣原體和支原體都有殺滅作用,而對有益的乳酸桿菌無任何影響,無致畸、無致突變作用。1周為1個療程。
2.鹽敷。鹽敷是外敷法的一種,取其熱效應及粒鹽消炎殺菌、滲透吸附的作用,使盆腔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快,血管擴張,加快病變組織的新陳代謝,促進病變組織的修復、積液吸附、頑疾消除。
鹽敷方法:粗鹽或細鹽1kg,加少許蔥段,放鍋里加熱炒至蔥段變黃(不能炒黑),鹽的溫度在120℃~130℃,趁熱裝在布袋里,放于小腹部(腹部放毛巾以免燙傷),側重壓痛點處熱敷。每日1次,每次20~30min,半個月為1個療程。盆腔積液較多者,每日2次,1個月為1個療程,定期復查。
患者,女,36歲,2012年7月來診。述3年前患急性盆腔炎,在當?shù)亻g斷治療,時輕時重,每月服用吡哌酸、花紅片等,腹痛減,分泌物少。每二三個月就復發(fā),未曾重視。1年前出現(xiàn)月經不調、腰腹痛,自服甲硝唑、金雞膠囊等,無明顯效果?,F(xiàn)月經前后不定期,痛經、腰腹冷痛、白帶多有異味、時陰癢、乳脹心煩,舌紫有瘀點,舌邊有齒痕,脈弦澀。腹部彩超診斷為慢性盆腔炎、盆腔積液。中醫(yī)辨證為肝郁血虛、血瘀宮寒。治療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溫經止痛,桂枝茯苓湯和少腹逐瘀湯加減。處方:延胡索15g,沒藥15g,當歸15g,小茴香10g,干姜10g,蒲黃15g,桂枝15g,茯苓15g,魚腥草15g,丹參15g,柴胡15g,香附15g,桃仁10g,大血藤15g,甘草10g,金銀花15g,紅花15g,川芎15g,白芥子20g,赤芍15g。7劑,水煎服。每日鹽敷30min。
二診:服藥1周,諸癥減輕,上方加阿膠、黨參、黃芪、女貞子、雞血藤、枸杞子以補虛。7劑。
三診:臨床癥狀消失,但月經后期,囑每月月經前1周復診調藥,連續(xù)復診3個月,每月鹽敷2周。10月15日復查,彩超示子宮附件無異常,無不適癥狀。
鹽敷結合中西醫(yī)療法治療慢性盆腔炎、盆腔積液有特效。該病需注意以下幾點:①注意個人衛(wèi)生,經期避免性生活,遵醫(yī)囑清洗陰部。②避免不必要的婦科檢查。③絕對不要濫用抗生素或消炎藥,以防菌群失調,二重感染。因為口服和靜脈注射抗生素都會抑制陰道的乳酸桿菌,擾亂陰道的自然生態(tài)平衡,改變陰道的微環(huán)境,致病的細菌病原體就可能繁殖,最終并發(fā)局部的念珠菌性陰道炎,上行感染為盆腔炎,出現(xiàn)盆腔積液等。
201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