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大威
(撫松縣醫(yī)院眼科,吉林 撫松 134500)
介入性人工鼻淚管植入術治療淚囊以下淚道阻塞的療效分析
彭大威
(撫松縣醫(yī)院眼科,吉林 撫松 134500)
目的 探討介入性人工鼻淚管植入術治療淚囊以下淚道阻塞的臨床療效。方法 本次醫(yī)學研究選擇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間收治的50例淚囊以下淚道阻塞患者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性人工鼻淚管植入手術治療,回顧分析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jié)果 所有50例觀察對象均成功置入介入性人工鼻淚管,手術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8%,無一例患者發(fā)生明顯的不良反應癥狀。結(jié)論 由本次臨床研究結(jié)果可知,介入性人工鼻淚管植入術治療淚囊以下淚道阻塞,具有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因而可作為患者首選的臨床治療方式,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介入性人工鼻淚管植入術;淚囊以下;淚道阻塞
鼻腔淚囊吻合術再阻塞、淚道黏液囊腫、鼻淚道狹窄、鼻淚管阻塞、慢性淚囊炎等淚道阻塞性疾病的發(fā)生都會造成患者出現(xiàn)全身及局部感染、溢膿和溢淚等癥狀。鼻內(nèi)窺鏡下鼻腔淚囊造孔術、淚道激光術、淚道探通術和鼻腔淚囊吻合術等都是臨床上較為常用的治療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復發(fā)風險,且手術過程痛苦程度較為嚴重,并會導致患者發(fā)生皮膚瘢痕。本次臨床研究對介入性人工鼻淚管植入術治療淚囊以下淚道阻塞的臨床療效進行了分析,現(xiàn)將本次臨床研究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次醫(yī)學研究選擇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間收治的50例淚囊以下淚道阻塞患者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為單眼發(fā)病,男性30例,女性20例,患者年齡范圍在18歲~72歲不等,平均年齡(46.5± 22.5)歲。其中,32例患者為慢性淚囊炎,18例患者為單純性鼻淚管阻塞。所有觀察對象均與手術治療前確定阻塞發(fā)生未知,以及鼻淚管和淚囊的位置。
1.2 方法
1.2.1 介入性人工鼻淚管
本次臨床研究選擇湖南華福醫(y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人工鼻淚管。引流管和圓環(huán)是人工鼻淚管的兩個組成部分,主要包括BL-B和BL-A兩種類型。其中,BL-B型圓環(huán)引流管長度為(30±2)mm,最大處直徑D在4.8~5.3mm之間;BL-A型圓環(huán)引流管長度為(26±2)mm,最大處直徑D在4.0~4.5mm。圓環(huán)直徑稍大于引流管直徑,呈蘑菇頭性狀,從而為手術操作提供方便,植入過程中能夠收攏為管狀,便于固定在淚囊處。以45°的斜角置入引流管下端,保留一個側(cè)孔,為淚液引流提供方便,以避免發(fā)生引流管阻塞。人工鼻淚管配套設備包括:鼻淚道造影針、人工鼻淚管裝載器、導絲鉤、引導絲、人工鼻淚管推送器、壁壘管擴張器芯桿、鼻淚管擴張器外套以及空心淚道探針;其他手術設備還包括:醫(yī)用脫脂紗布、沖洗器、墊巾、手術孔巾、鑷子鉗、橡膠醫(yī)用手套和孔窺探器等。
1.2.2 手術方法
術前眼部常規(guī)鋪巾消毒,眶下混合神經(jīng)阻滯麻醉藥物包括0.75%布比卡因和2%利多卡因液,使用2%麻黃素液刺激鼻黏膜收縮,淚小點實施l%丁卡因表面麻醉。上淚小點使用淚點擴張器進行擴張,淚囊和淚小管部位常規(guī)使用22G空心淚道探針進行淚道探通,將生理鹽水經(jīng)探針注入,在患者咽部出現(xiàn)水流感覺后,則表明其探針已經(jīng)進入下鼻道內(nèi)。在空心探針內(nèi)穿入引導絲細端直至下鼻道部位,從前鼻孔處通過導鉤將導絲下部細端取出。通過淚道擴張器沿導絲自下鼻道開始進行鼻淚管逆行擴張,在擴張器通過阻塞的鼻淚管進入到淚囊后停止。擴張完成后將鼻淚道擴張器桿芯退出,后在鼻淚管裝載器中置入人工鼻淚管,并將其沿引導絲置入鼻淚道擴張器外套底部,將人工鼻淚管沿鼻淚道擴張器外套通過人工鼻淚管推送器逆行置入淚囊。人工鼻淚管推送器和鼻淚道擴張器外套退出后,將引導絲抽出。所有患者均接受用鼻鏡和鼻淚道造影檢查,并保證人工鼻淚管位置準確。如果人工鼻淚管置入位置過低或過高,需將人工鼻淚管取出后重新安放,在獲得安裝位置理想為止。安放人工鼻淚管后,對淚道使用0.1%地塞米松與0.4%慶大霉素的混合液進行反復沖洗,并保證淚道通常。
1.2.3 術后處理
手術完成后術眼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進行消炎治療,同側(cè)鼻腔點使用呋麻滴鼻液進行治療。依據(jù)患者全身情況,使用止血藥、激素及抗生素進行感染預防治療,以降低出血的發(fā)生,緩解淚道反應。術后1周內(nèi)每天1次連續(xù)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淚道沖洗,術后1個月內(nèi)每周1~2次進行淚道沖洗,其后每個月進行1~2次淚道沖洗,并持續(xù)6個月以上。
所有48例患者均順利完成一次性人工鼻淚管植入手術,其中,2例患者由于1次植入失敗而需要接受2次植入手術治療,患者手術時間在25~65min不等,平均手術時間為(36.5±3.4)min。完成人工鼻淚管植入手術后,對淚道進行及時沖洗,以保證淚道的通暢性。所有患者術后均未發(fā)生淚囊區(qū)、結(jié)膜和眼瞼炎性反應癥狀;48例患者手術24h后發(fā)生輕微的血涕癥狀;5例患者手術后發(fā)生眼瞼水腫癥狀,在未進行對癥處理的基礎上,12h后自行消失。
所有50例患者術后均接受6個月至12個月不等的隨訪,隨訪結(jié)果證實,46例患者眼睛溢淚癥狀明顯改善或是完全消失,總顯效率為92%(46/50),3例患者眼部溢淚癥狀有所改善,有效率為6%,患者手術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8%(49/50)。1例患者手術治療后眼部溢淚癥狀未見任何改善,無效率為2%(1/50)。全部觀察對象均未發(fā)生人工鼻淚管移位或脫落等不良反應癥狀,且患者留置人工鼻淚管期間未出現(xiàn)異物感和不適感,以及其他明顯不良反應癥狀。
介入性人工鼻淚管植入手術是一種全新的非創(chuàng)傷性淚道阻塞治療手術方法,其作用機制在于,將淚液通道永久安置在下鼻道和淚道之間[1]。該治療措施具有下述典型優(yōu)勢:第一,療效較為穩(wěn)定,手術適應證廣;第二,術后不會留下面部瘢痕,無效行皮膚切口[2];第三,支架阻塞后能夠轉(zhuǎn)為其他治療方法或是再次植入支架,因而不會對正常的解剖結(jié)構造成影響;第四,手術痛苦小,術中出血少;第五,操作方法較為省時、安全、簡單[3]。國內(nèi)外相關醫(yī)學研究結(jié)果證實,介入性人工鼻淚管植入術治療淚囊以下淚道阻塞總有效率在76%至100%之間[4],本次臨床研究顯示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8%,與上述結(jié)果相符。對于慢性淚囊炎患者來說,為了避免發(fā)生支架阻塞癥狀,手術完成后應進行止血和抗炎治療,并對淚道進行反復沖洗[5]。本次臨床研究過程中,無1例患者發(fā)生眼眶異常炎性反應、瞼結(jié)膜異常反應、人工鼻淚管移位及人工鼻淚管脫出等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介入性人工鼻淚管植入術治療淚囊以下阻塞,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和方便性高等顯著優(yōu)勢,且不會對正常的生理性解剖結(jié)構造成影響,即使治療失敗也能夠再次放置,因而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較高[6]。
[1] 甄玉軍.逆行人工鼻淚管植入術治療慢性淚囊炎與鼻淚管阻塞療效觀察[J].河北醫(yī)藥,2013,35(3):417-418.
[2] 張敬先,鄧宏偉,顏波,等.新型淚道逆行置管術治療鼻淚管阻塞[J].中華眼科雜志,2007,43(1):806-809.
[3] 葉秋昌.鼻淚管內(nèi)義管植入治療淚道阻塞及慢性淚囊炎的護理[J].河北醫(yī)學,2008,2(3):195-196.
[4] 李曉雯,相琳,王建霞,等.人工鼻淚管支架植入術療效觀察[J].醫(yī)學信息,2011,1(2):62-63.
[5] 許育新,陶黎明,鮑寧,等.人工鼻淚管支架植入術治療慢性淚囊炎臨床觀察[J].臨床眼科雜志,2010,18(3):248-249.
[6] 杜振華.人工鼻淚管植入治療淚道阻塞的臨床體會[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11,16(6):820-822.
R777.2+3
B
1671-8194(2013)30-0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