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在路上——感悟流動的生命

      2013-01-28 08:25:57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北京100084
      大眾文藝 2013年8期
      關鍵詞:經(jīng)歷藝術家藝術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北京 100084)

      一、從感覺到思考

      (一)感覺與思考

      藝術同歷史、哲學、神學被列入人文學科。美術課具有人文性質(zhì),且人文性質(zhì)是美術教育中的基本性質(zhì),其評價標準往往具有多維性和多級性。故藝術家也被理所應當?shù)亓腥肴宋膶W者之行列,他們對于自己身處其中的社會價值特別敏感,通常能夠經(jīng)過親身的經(jīng)歷和帶有悟性的思考,從而生發(fā)出一系列創(chuàng)作主題。但歷史家、哲學家、神學家則是對社會價值進行反思,并非直接揭示。就使命而言,藝術家的使命是揭示價值,而其他人文學者則負責研究價值,所以在其他人文學科中,“概念”比“感覺”更重要??梢哉f藝術家是感覺先行,其它人文學者卻是思考先行。

      畫家之所以要寫論文,是將上文所提及的“感覺”,上升為一種“思考”。

      我也曾聽說過:“藝術家還是無知一些的好?!睙o知,體現(xiàn)在對一些事物的概念認知,我們在這里可以將其狹義地理解為“知識的欠缺”。從我們開始接受學前教育,到小學升初高中,甚至到大學,乃至研究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接受“知識”的灌輸,以便我們形成自己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支撐的個人認知體系,也就是我們自己的“小宇宙”。“小宇宙”的形成,不僅需要知識積累,更離不開自身親身實踐和環(huán)境對本人的塑造。

      (二)藝術家的使命

      然而對于繪畫作者而言,我們是否應當從一個無知的個人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升華成為一個情系勞苦大眾的、具有人文主義關懷的藝術文人?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也許正因為這種社會賦予藝術家“提出問題”的使命,使得文藝工作者們必須要接受良好的基礎教育,不僅關注個人經(jīng)驗的小情懷,更應將藝術家的使命置于頭等地位。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藝術家的使命呢?醫(yī)生的使命是救死扶傷,戰(zhàn)士的使命是保護國家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白紙的使命是讓人盡情書寫、將情懷想法肆意抒發(fā),大地和河流的使命是孕育生命,使人類的長河綿延不絕地流淌。藝術家的使命,就是不斷地思考、創(chuàng)新,挖掘自己和自身所處的世界,趨近于人類各個領域共同指向的接近終端的真理。當然這是我們傾盡畢生心血去追求的,也許并不可能達到的點。我們在成長為一個名符其實的藝術家的過程中,都是從迷惘、困惑乃至絕望中摸爬滾打過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對于一個藝術家而言,堅持忠實于自己的本心,是極其重要的使命。

      (三)藝術家的無知

      無知,是對周遭世界的不了解和對自身的不了解。坦而言之,很多從事藝術工作的人對藝術大師尚處在“知之甚少”的階段,他們對藝術大師所處的年代,經(jīng)歷,思想活動或是創(chuàng)作動機不甚了然。只是憑借自己擁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感覺”,這使得他們多少有些卑微的自信。我們可以從大師們的畫面中感受到莫能明說的能量,吸收自己需要的養(yǎng)分,充實自己。即便是對藝術史的無知,也不曾影響他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對于他們的藝術生涯而言,反而也許是件好事。如若把“感覺”和“思考”歸納為兩種認知事物的能力,那么,這類藝術工作者的“感覺能力”勝過“概念能力”(即感覺主宰概念),大多數(shù)從事藝術工作的人都是“感覺主宰概念”。我們也可以將個人經(jīng)驗中的“感覺主宰概念”解釋為“感性勝過理性”。藝術創(chuàng)作本身就是一種主動接受歷煉和自身感受領悟的過程。

      藝術哲學家和藝術美學家經(jīng)常面臨兩個問題:一是對藝術作品的分析、評價;(對作品本身的研究)二是理清批評的前提和原理。(對哲學領域的研究)而作為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的個人來說,自我對作品本身的分析也應當從一個簡單的“感覺”升到具有概念支撐的“思考”。我曾經(jīng)以為,藝術家是可以不懂美學與哲學的,但他們依然可以畫得很好,深入人心。就好比飛翔的鳥兒不必了解空氣動力學原理而仍能翱翔天際。它們的“無知”便是藝術家應該盡量把握住的“純粹”。

      經(jīng)過這幾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不難發(fā)現(xiàn),純靠感覺從事繪畫創(chuàng)作的我們而言,的確處于無盡的混沌之中。不懂藝術市場,不懂藝術行情,不了解藝術大師,甚至不懂藝術史的來龍去脈,不了解的東西實在太多,對藝術活動中的規(guī)律又知之甚少。一直以來,他們只關注于自己生活,對于他們來說,這就足夠了。

      (四)自知的必要性

      我曾在桂林目睹過阿媽用盡一年時光一針一線做得的繡片,她們認真虔誠卻不自知,且由于生活所迫,其價值只能由收購者來定奪,從而轉賣獲利。藝術市場的收藏者大多也并非出于真心喜好,而抱有投機心態(tài),他們甚至不懂欣賞,只渴望將來大賺一筆。藝術家就是這樣被剝削壓榨著。在藝術家不知其自身價值而成為某些藝術商人的剝削對象時,我恍然覺得,我們在保持著飛翔的同時,十分有必要了解我們自身的價值。當然我所說的“自知”,不止于對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的認知,更應當體現(xiàn)在對自我意識形態(tài)中哲學依據(jù)的大致了然。藝術家必須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哲學思考,并將其注入到生活和創(chuàng)作中,這才是有助于我們繼續(xù)攀登高峰,突破創(chuàng)作瓶頸的關鍵。

      二、在路上

      (一)讓生命自然地流動

      1.不必太過重視知識儲備,重在感受。

      知識積累,是一種儲備。我們時常在為我們即將遭遇的一切,做著各種準備,卻總是在沒有做足充分準備的過程中,一切便悄然而至了。知識就像遠行之前做的攻略,雖然需要,卻不至于被置于決定性地位,彷佛在旅途中,我們不能隨時隨地參看攻略,那樣只會遲疑自己腳下的路。在路上,找準一個大致方向,要跟著感覺一直向前走,直到某個關鍵的岔路口,再翻看地圖以便確認最終目標。行前,有的人甚至因為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沒有勇氣上路。要知道,沒完沒了的準備只能使你力不從心,不到出發(fā)那天,是永遠不會停歇的,生命的旅程,恐怕大都如此,來不及準備,就已經(jīng)在路上了。所以不要再準備了!直接出發(fā)吧!畢竟,我們的生命太有限了。

      2.面對變數(shù)要懂得隨遇而安

      世事有變數(shù),遺憾在所難免。在路上的人,要懂得隨遇而安,讓生命自然地流動。我們不可能把所有準備工作做到天衣無縫的完美,亦不可能預測即將來臨的災難,如果人的一生從一開始就知道該怎么去走,我們的準備工作細致周全到可以避免一切不測的發(fā)生,那人生還有什么挑戰(zhàn)和樂趣呢?更無從體會戰(zhàn)勝困難和超越自我的欣喜若狂了??上覀儫o法在前生做今世的功課,也來不及在人生的末尾做總結或來世的暢想。我們更無從知曉生命的截止日期,無法做周密的計劃安排,唯有在流動百變的生活中,隨遇而安。

      (二)隨所住處恒安樂

      《隨所住處恒安樂》——《壇經(jīng)》

      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

      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

      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凈土,愿東愿西;

      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恒安樂。

      1.在哪里并不重要,關鍵在于心境。

      “只要我想,我就在我所向往的任何一個地方,因為這顆心,是我的。”只要是在路上,無所謂在哪里,感悟是隨時隨地的事情,沒有必要將自己置身于某一特定境地才能靜心,不要趨之若鶩地去那些被前人挖掘得體無完膚的地方,不用拘泥于舉世矚目的風景,要追隨本心游走,哪兒有風景往哪兒走,哪兒有故事往哪兒走。走到哪里,都是在聽從自己內(nèi)心的召喚。一些事物的價值,再多人認為好,認為價格不菲,甚至認為奢華尊貴的曠世珍寶,只要你不認為必要,就可以不要;而且,最好不要。要了,就不是你了,平添煩惱。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使沉浮盡可能地趨于沉靜,以此看到一個近乎完整的、近乎純粹的自己。

      2.懂得輾轉和留白

      生活需要流動,需要精彩紛呈的填充,然而卻也需要空白的間隙。在路上走得長了,自然見多識廣,然而飄蕩的時間久了,難免身心疲憊,缺乏歸屬感。在路上走得久一點的人會發(fā)現(xiàn),這世上的風景本沒什么太大差別;平原、山地、丘陵,一笑而過,來不及蹉跎。一路上風光無限,通過走走停停,經(jīng)過咀嚼與吞咽,更要有消化和吸收養(yǎng)分的過程。不然只是走馬觀花,領略不到“在路上”的真諦和樂趣。我們需要花里胡哨的生活體驗,更需要放松心情調(diào)整心態(tài)的空白頁;我們要懂得享受一個人出行,不那么緊迫地好像急著要去哪兒,隨意停留,隨心所欲,一切打破常規(guī)的行動都值得期待和嘗試。

      “在路上”的時候,我們可以假設一個具象的結果,或是一個確切的目的地。但是不要奢望太快地實現(xiàn)它或是找到它。可以朝著自認為是目的地的大致方向悠哉地游蕩,也可以明明看見目標,卻故意挑另一個方向走,這樣才有可能收獲別樣的精彩。歷經(jīng)的時間越少,在路上的時間越短,能夠親身體悟到的東西也越有限。人的悟性跟其經(jīng)歷人生的時間長短不一定相關。有時候,多走些彎路,未嘗不是件好事。

      3.學會做減法和集中精力

      年輕的我們,精力充沛,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揮霍,有廣闊的空間可以發(fā)揮,路是越走越窄,卻也越走越長,越走越堅定,在路上我們可以變換不同的步伐以調(diào)整身心狀態(tài)。好比年輕的時候有很多路可以走,但每條都是淺嘗輒止,走著走著,投入的體力多了,余下的心思便也消耗殆盡了,這時我們就要集中精力和體力只走一條路,這樣才有可能到達彼岸。年輕時好比手里攥著各種信用卡逛奢牌店,隨意透支,任意刷卡,可以大手大腳地肆意消費,但透支額度有限,只能用各種卡拼湊著用,互相補償。年紀逐漸大了,唯有集中一張白金信用卡積累信譽度,刷卡和還現(xiàn)的次數(shù)多了,額度便隨信譽的積累與日俱增,才能更有底氣地一擲千金,且擲地有聲。

      (三)領略瞬間的永恒

      著名攝影大師布列松說:“世間的每一個瞬間都有其決定性的意義?!?/p>

      “經(jīng)歷”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課,更是一種修行,是無法自己一個人獨立完成的,必須有旁人或旁物的介入,構成一種事件,這種事件必須符合時間、空間及人物的疊合,彷佛攝影藝術作品,要在短時間內(nèi),將事件的意義以及美感同時呈現(xiàn),造就瞬間的永恒。這就需要攝影者的心靈與這一事件高度契合,并不是靠數(shù)量的積累,就能成就一個藝術大師。同理,經(jīng)歷這回事兒,也不是靠時間的疊加和目的地的羅列,就能累積出一個凱魯亞克或是魯濱遜。對瞬間和永恒的把握,使得人們活出不一樣的人生。有些人的一年,都只是過著同樣的一天;有些人的一天,全然可以當成一年來活。

      經(jīng)歷一個瞬間,即是經(jīng)歷一種永恒,經(jīng)歷所謂的“特別”。有些事情,必須是特別的人,在特別的地點,做了特別的事情,才有其特別的含義。不是誰都可以替代的,不是在哪里都能擁有的,不是人人都可以享受的。跟誰一起喝過的酒,誰曾經(jīng)抽過的煙,誰沒看完的一本書,都是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點。點與點連成線,線平移得到面,面又平移成空間,空間與時間疊合成特定的時空。那就是“特別”。

      那些早晚都要流失的美麗,必須在特定的時刻得到盡情的綻放,才能日久彌新。有的人,就是愿意經(jīng)歷漫漫無盡長夜的等待,只為賞曇花一現(xiàn)。好像除夕的煙花,失去的擁有,瞬間的永恒……

      (四)別人在走的路,你同樣可以走出自己別樣的風景

      在路上的人,需要有一種勇氣,就是敢于離開一馬平川的大道,另辟蹊徑;在路上,有很多同行者,人人都是抱著“經(jīng)歷一下也無妨”的心態(tài),考大學、考研、考博、出國留學、找工作……最終目的不一樣,但是同路人很多。他們有的成功了,謙虛說是運氣加實力;失敗了,也可以安慰自己說:無妨,倒也是個經(jīng)歷。然而有這樣一種說法:簡單的“經(jīng)歷”,在我們這個時代,是遠遠不夠的。有時候拼的是“特別的”經(jīng)歷,不能千篇一律,要必須區(qū)別于他人才行,有獨到的經(jīng)歷,才能突顯自己的與眾不同。所以在路上的人另有一種堅持,就是敢于在大家都在走的路上,堅持繼續(xù)走下去。很多從事的藝術工作的人,生怕與別人一樣,標新立異,以此區(qū)別于他人,一旦碰到跟自己相同的藝術形式,就立馬調(diào)轉碼頭避之不及。一樣怎么了?一樣的表現(xiàn)形式,其內(nèi)涵有可能相差十萬八千里;一樣的話,不一樣地說。只要出于本心,別人都在做的,為什么自己就要停呢?別人都是陸地生物,你為了區(qū)別于他人,就能長腮變成兩棲動物么?別人都在吃飯,喝水,呼吸,你為了跳脫俗人之外,就該死么?既然大家都在活著,就要看看誰活得最貼近本心,活出真我,活出自己所追求的極致。平凡、精彩、真切、自在……

      (五)在路上

      在路上,我們要學會“用心去看”,而不只是“用相機去拍?!币粓雎眯邢聛?,你可能收集了大量圖片,在電腦中回放時發(fā)現(xiàn)全無身臨其境的感受。于是開始疑惑,走這些路,賞這些風景,經(jīng)這些事,究竟為著什么?我們的心智,并沒有因見多識廣而成熟許多,我們穿著新鞋仍在走著過去的老路。我們也許并沒有像想象中那樣,通過旅行明白一個事理,解決一些問題,或是認清一個人,乃至我們自己。那么,為什么卻偏偏還要堅持在路上?我想其根本原因該是多半出于人類對世事的好奇,因為想要了解,所以在路上。在路上,不能隨波逐流,跟隨別人的腳步前行,那樣遲早會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在路上,要追隨自己的本心,不要顧忌太多,跟著感覺前行,時常回望我們最初的夢想。

      注釋:

      ①蘇民 :《禪悟人生》 ,珠海出版社2001年版 ,第 5 頁

      ②李昱宏著;張琪改編:《灰色的隱喻》——攝影的時間,機會與決定性瞬間.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

      [1](美)馬丁,(美)雅各布斯著;包慧怡,黃少婷譯.《藝術和人文——藝術導論》[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3

      猜你喜歡
      經(jīng)歷藝術家藝術
      很多事你只能獨自經(jīng)歷
      好日子(2021年8期)2021-11-04 09:02:44
      我經(jīng)歷的四個“首次”
      人大建設(2019年9期)2019-12-27 09:06:30
      回憶我的打鐵經(jīng)歷
      北極光(2018年5期)2018-11-19 02:24:00
      紙的藝術
      小小藝術家
      小小藝術家(2018年3期)2018-06-11 15:31:46
      小小藝術家
      小小藝術家(2018年2期)2018-06-06 16:26:48
      小小藝術家
      小小藝術家(2018年1期)2018-06-05 16:55:48
      因藝術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藝術之手
      讀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爆笑街頭藝術
      方山县| 苍山县| 绥中县| 平邑县| 安阳县| 白河县| 体育| 托克逊县| 阿克陶县| 东乡族自治县| 屯留县| 正蓝旗| 吴堡县| 黔西县| 柘城县| 周宁县| 怀远县| 招远市| 成安县| 江川县| 社旗县| 汝州市| 大同市| 古浪县| 平南县| 霍林郭勒市| 巩留县| 永兴县| 星子县| 广南县| 龙井市| 永善县| 仪陇县| 澳门| 永和县| 晋城| 西和县| 大石桥市| 巴林左旗| 嘉黎县| 黄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