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偉宏
中國檢察文獻之最
文◎薛偉宏*
何謂檢察文獻?見仁見智。從概念上講,作為文獻或其社會科學文獻或其法學文獻子集的檢察文獻,是指人借助語言文字符號和筆墨紙硯、電腦、打印機等書寫工具(即廣義的文具)創(chuàng)制的、記錄并承載檢察知識及其內容含義——信息的一切物質載體。因此,它并不限于現(xiàn)實生活中常見的紙質檢察法律文本以及檢察圖書、報刊、檔案和資料,還包括有關或承載檢察知識信息的文書、卷宗、會標、服飾、建筑、門牌、印章、證書、器物、照片、錄音錄像帶、縮微膠片、軟盤、光盤、移動硬盤等有形或無形的物質載體。而作為世界檢察文獻的子集,中國檢察文獻還有如下之最:
標志并反證中國檢察法律文本(文獻)客觀存在的我國檢察制度又誕生于何時何地?[1]目前,主要觀點有五:一是御史即(就)是說認為,我國歷史上的御史制度即(就)是我國古代的檢察制度。由此反證,最早規(guī)范御史權力或行為的行為規(guī)范——秦朝的《語書》及其諸草案稿,便是我國最早的檢察法律文本(文獻)。職位介紹歷史變化職位介紹歷史變化職位介紹歷史變化職位介紹歷史變化職位介紹歷史變化職位介紹歷史變化二是前身御史說認為,御史制度是我國檢察制度的前身。由此反證,《語書》及其諸草案稿便是我國檢察法律文本(文獻)。三是司直即(就)是或其前身說認為,我國歷史上的司直制度即(就)是我國古代的檢察制度或其前身。由此反證,最早規(guī)范司直權力或行為的行為規(guī)范,便是我國最早的檢察法律文本(文獻)。四是由西方引進說認為,我國檢察制度是由西方尤其是日本引進的,其確立應以《大理院審判編制法》[光緒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七日(1906年12月12日)]的頒行為標志。由此反證,《大理院審判編制法》及其諸草案稿,便是我國最早的檢察法律文本(文獻)。五是殖民侵入說認為,我國檢察制度最早起源于19世紀末外國列強在華殖民地。由此反證,19世紀末外國列強在華殖民地頒行的檢察法律文本(文獻),都可視為我國近代檢察法律文本(文獻)的萌生,并以由英國殖民者制定并適用于我國香港地區(qū)的《英皇制誥》(1843年5月4日)及其諸草案稿較早。
因此,比較而言,本文贊同殖民侵入說,亦即我國最早的檢察法律文本(文獻),是《英皇制誥》及其諸草案稿;《大理院審判編制法》及其諸草案稿,則是我國自主制定最早的檢察法律文本(文獻)。
所謂檢察圖書,一般是指篇幅為32開48頁和4~5萬字以上,制成卷冊、非連續(xù)刊行的以檢察知識信息為主要承載內容的書籍;而小冊子是指“一定篇幅以下并制成卷冊的非連續(xù)刊行的文獻。根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規(guī)定,小冊子的篇幅為5~48頁”。[2]而檢察圖書又可概分為3種:一是專門性檢察圖書(或檢察專著)。即以檢察知識信息為核心內容的書籍;二是相關性檢察圖書。即內容既包括檢察又包括其他學科知識信息的書籍;三是邊緣性檢察圖書。即內容與檢察關系相對疏遠的一些圖書。因此,基于上述界定,我國撰寫、編輯、出版、發(fā)行(以下統(tǒng)稱“創(chuàng)制”)的檢察圖書、小冊子還有如下之最:
(一)創(chuàng)制最早的專門性檢察圖書——《檢察制度》
“本編(即《檢察制度》——引者注,下同)系丁未(1907年)冬間,京師高等檢察長徐季龍(即徐謙人物簡介教育科研)先生所發(fā)起,邀同京師地方以下各級推檢官,開檢察研究會于法律學堂,延請日本法學博士岡田、松岡、小河、志田四先生,人物簡介教育科研以一月至短之光陰,講授刑事、民事、行刑、對外四種檢察制度。諸博士就其專門擅長者,分編講演,詢?yōu)檠芯繖z察制度者惟一無二之本。本編為江蘇高等審判廳廳丞鄭倓忱(即鄭言)先生于聽講時筆述原本編纂者”,[3]并由蔣士宜編纂,中國圖書公司宣統(tǒng)三年四月二十六日(1911年5月24日)出版發(fā)行,32開豎排242頁15萬余字;人物簡介教育科研全書內容主要包括:第一編刑事法與檢察制度(日本岡田朝太郎口授,華陽鄭言筆述、雲(yún)陽蔣士宜編篡)、第二編民事法與檢察制度(日本松岡義正口授,華陽鄭言筆述、雲(yún)陽蔣士宜編篡)、第三編行刑法與檢察制度(小河滋次郎口授,華陽鄭言筆述、雲(yún)陽蔣士宜編篡)、第四編檢察制度與對外關係(志田鉀太郎口授,華陽鄭言筆述、雲(yún)陽蔣士宜編篡),以及附件:岡田畢業(yè)演說、小河演說、識別法、指紋識別法。因此,本書也是我國最早的檢察教材、講義、譯著、文集、口授記錄整理或多著者書籍。
而基于口授者的(部分)相同與編篡、筆述、出版、發(fā)行者的不同,本書還另有3個版本:一是由岡田朝太郎口授,張一鵬筆述的《檢察講義》。它最初自1909年開始連載于《北洋法政學報》(1906年9月于天津創(chuàng)刊)。[4]而后,與《司法訪問錄》(唐賓鍔)、《律目考》(沈家本)、《日本司法窺要》結集,并以《檢察講義》(書脊)為書名,于1911初版,32開豎排154頁6.2萬字;全書包括緒論與本論兩部分。緒論又包括:第一章刑事法與檢察制度,第二章法國檢察制度沿革2章;本論又包括:第一章檢察廳之組織,第二章檢察官之職權,第三章事務章程及監(jiān)督3章。二是由上述日本四法學博士口授,徐謙鑒定,張智遠、王樞、王熾昌筆述的《檢察制度詳考》。檢察制度研究會中華民國元年八月(1912年8月)印制,32開豎排298頁13萬余字,共4編;三是由上述日本四法學博士口授,熊元翰編輯、熊仕昌和沙亮功筆述的《檢察制度》。安徽法學社中華民國七年十二月(1918年12月)印制,32開豎排286頁 12.6萬字;內容主要包括:刑事法與檢察制度(宿松熊元翰編輯)、檢察制度與對外關係、行刑法與檢察制度(宿松熊元翰編輯)、民事法與檢察制度。
(二)創(chuàng)制最早的其他檢察圖書(小冊子)
創(chuàng)制最早的檢察實務講義——《檢察實務講義》。由張躍鸞編著,冀察縣司法審判官訓練所1912年編印,大32開豎排上(89×2頁)下(94×2頁)兩冊,11章。
創(chuàng)制最早主張廢除檢察制度的論文集——《廢檢察制度之運動》。由陳則民等著,1922年編印,32開豎排24頁,全書由5篇主張廢止檢察制度的論文組成。
創(chuàng)制最早的刑事檢察專著——《刑事審檢實務》。由陳剛編著,正中書局1943年12月初版,32開豎排324頁;全書包括上編檢察實務6章與下編審判實務7章。
創(chuàng)制最早的檢察培訓教材(講義)——《檢察制度》。[5]它作為“司法幹部學習材料之三”,由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司法幹部輪訓班1950年6月編印,32開豎排40頁,全書共包括4部分。
創(chuàng)制最早的世界檢察院組織法匯編——《檢察業(yè)務參考資料(內部文件)》第四輯。由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辦公廳于1954年6月24日編印,32開豎排50頁,全書包括8個社會主義國家檢察署法。因此,本書也是我國最早有關社會主義國家檢察署法匯編。
創(chuàng)制最早的檢察志——湖北省《沔陽檢察志》。由湖北仙桃市人民檢察院1978年編印,16開156頁。而截止到2012年底,我國已創(chuàng)制的各級地方和專門檢察志344部強。
創(chuàng)制最早的檢察年鑒——《云南檢察年鑒》。由云南省人民檢察院1985年編印,16開258頁。而截止到2012年底,我國已創(chuàng)制各類檢察年鑒35部強。
創(chuàng)制最早以“檢察學”為名的檢察圖書或者檢察學專著——《檢察學》。由王洪俊1986年8月寫成,重慶出版社1987年10月初版,32開218頁;內容主要包括緒論、總論和分論。
創(chuàng)制最早的檢察工作業(yè)務叢書——《檢察官手冊》。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編寫組編,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1988年陸續(xù)出版;叢書包括:《檢察工作概論》等7種。
創(chuàng)制最早的全國性檢察志書——《當代中國的檢察制度》。由李士英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12月初版,32開660頁,全書包括:緒論、3編和附錄。
創(chuàng)制最早的比較檢察制度專著——《檢察制度比較研究》。由張穹、譚世貴著,中國檢察出版社1990年1月初版,32開143頁;內容主要包括:序言,第一章檢察制度的歷史沿革,第二章檢察機關的設置、性質和任務,第三章檢察官制度,第四章檢察機關的領導體制與活動原則,第五章檢察機關的職權。
創(chuàng)制最早介紹外國檢察制度的檢察叢書——《外國檢察制度叢書》。它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制度研究》附帶產(chǎn)品,1990年6月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外國檢察制度叢書》編委會組織編寫,中國檢察出版社1990~1991年陸續(xù)出版;叢書包括:《日本檢察廳法逐條解釋》等8種。
創(chuàng)制最早的檢察業(yè)務系列教材叢書——《檢察業(yè)務系列教材》。1988年由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業(yè)務教材編審領導小組組織編寫,中國檢察出版社1990~1993年陸續(xù)出版;叢書包括《檢察業(yè)務概論》等18種。
創(chuàng)制最早獲得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檢察專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制度研究》。作為“‘七五’期間國家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之一,它由王桂五主編,法律出版社1991年12月初版,32開828頁,中國檢察出版社2008年再版;內容主要包括:總論、職能論、程序論、組織論、管理論5編,享有中國檢察理論研究“圣經(jīng)”、必讀書美譽。
創(chuàng)制最早的檢察制度史專著——《檢察制度史略》。由曾憲義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1992年5月初版,32開405頁,全書共3編。
創(chuàng)制最早的檢察辭典——《中國檢察百科辭典》。由曾龍躍主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初版,16開583頁;共收詞2300余條。
創(chuàng)制最早研究檢察權的檢察專著——《檢察權論》。由洪浩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初版,32開281頁,全書共8章。
(三)新中國創(chuàng)制最早的檢察圖書(小冊子)
創(chuàng)制最早的專門性檢察小冊子——《檢察制度綱要》。[6]它作為“司法業(yè)務參考資料第六輯”,由李六如編撰,中國政法大學教務處1950年1月編印,32開豎排18頁,亦稱《各國檢察制度大綱》、《各國檢察制度剛要》或《各國檢察制度的比較》,因而它也是我國書名最多(4個)、印刷版本最多(4個以上)的專門性檢察小冊子。[7]
新中國修訂最早的專門性檢察小冊子——《新中國檢察制度概論》(修訂本)?!缎轮袊鴻z察制度概論》由陳啟育于1950年5月1日寫成,上海新華書店1951年1月出版發(fā)行,32開豎排45頁;隨后,它由西南人民出版社于1951年6月再版;之后,經(jīng)作者修訂,內容由原來的32開45頁擴充為32開48頁,并由人民出版社于1952年11月25日出版。
“文革”后創(chuàng)制最早的專門性檢察小冊子——《人民檢察工作淺談》。由金默生于1981年9月寫成,群眾出版社1982年2月初版,32開37頁;全書內容主要由作者發(fā)表于《人民日報》、《中國法制報》的“我國人民檢察院的任務是什么”等14篇檢察論文匯輯而成。
“文革”后撰寫并內部編輯、出版、內部發(fā)行最早的專門性檢察圖書——《檢察業(yè)務講稿》。本書由湖南省政法干部學校于1981年3月編印,32開210頁;全書由學習《人民檢察院組織法》討論稿、刑事檢察工作講義提綱(草稿)、法紀檢察工作講課提綱、關于經(jīng)濟檢察工作、加強經(jīng)濟檢察工作保衛(wèi)四化建設、監(jiān)所檢察業(yè)務課試用講稿、檢察機關受理刑事控告申訴工作情況(提綱)、民事法律關系幾個問題的講授提綱8篇文章組成。
而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論述人民檢察制度的第一本專著?《中國檢察百科辭典》(第2頁)和《檢察大辭典》(第12頁)都認為是《人民檢察制度概論》。但并不盡然。因為,基于專著之性質以及頁數(shù)、字數(shù)等限定,《檢察業(yè)務講稿》是新中國撰寫并內部編輯、出版、發(fā)行最早的專門性檢察圖書;而《我國刑事訴訟中的檢察機關》既是新中國撰寫并公開出版、發(fā)行最早的專門性檢察著作,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論述人民檢察制度的第一本專著”(借用《人民檢察制度概論》語)。[8]
作為期刊或其社會科學期刊或其法學期刊的子集,檢察期刊是指具有一定篇幅、[9]制成卷冊、定期或不定期連續(xù)刊行、并以檢察知識信息為主要承載內容的連續(xù)出版物。那么,我國最早創(chuàng)辦的專門性檢察期刊是誰?多數(shù)人認為,是1953年10月20日由最高人民檢察署主辦的不定期、不定頁連續(xù)出版物——《檢察工作通訊》,亦即現(xiàn)今《人民檢察》前身。
但本文認為,并不盡然。因為,由最高人民檢察署西北分署1951年4月1日主辦的《西北人民檢察彙編》,由最高人民檢察署華東分署1951年2月主辦的《人民檢察工作學習資料》,以及《檢察彙編》(1951年5月,湖北省人民檢察署主辦)、《人民檢察工作資料》(1953年4月,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檢察署主辦)、《人民檢察工作材料彙集》(1954年6月8日,青海人民檢察署主辦)、《檢察工作參考資料》(1954年7月24日,最高人民檢察署辦公廳主辦)、《檢察業(yè)務》(1955年11月10日,上海市人民檢察院主辦)、《人民檢察工作資料彙編》(1955年創(chuàng)刊,廣西省人民檢察院主辦)等檢察期刊,也都早于《檢察工作通訊》或其增刊《檢察工作參考資料》(1954年7月24日)或其后身《人民檢察》(1956年6月)的創(chuàng)刊時間。因此,《西北人民檢察彙編》系我國創(chuàng)辦最早的專門性檢察期刊。另據(jù)有關資料不完全統(tǒng)計,截止到2012年底,我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以及專門檢察院創(chuàng)辦的專門性檢察期刊有252種多。
而我國創(chuàng)制最早的專門性檢察報紙,是最高人民檢察院主管、中國檢察報社主辦的《中國檢察報》(1991年5月1日試刊,1991年7月4日創(chuàng)刊,1996年1月1日改稱為《檢察日報》)。而迄今為止,我國共有諸如《番禺檢察》、《保定檢察》、《滄州檢察工作》、《檢察文化報》等專門性檢察報紙20余種。
注釋:
[1]而之所以這么說,因為法律是制度的母胎,制度是法律適用的結果,沒有法律就沒有制度。因此,人們往往以某法律的頒行日期來確定與之相應制度的創(chuàng)設時間。
[2]參見王邵平等編:《圖書情報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版,第26頁。
[3]參見鄭言筆述,蔣士宜編纂:《檢察制度》編篡例義,中國圖書公司宣統(tǒng)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出版,第1頁。而其中的檢察研究會,也是我國最早成立的檢察理論研究組織。
[4]當然,如果從編輯、出版時間,以及專著不拘泥于圖書也包括報刊角度上說,那么,張一鵬筆述的《檢察講義》就是我國最早的檢察專著。
[5]它除還有中國人民大學1950年6月翻印的《檢察制度》與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1950年翻印的《檢察制度》兩個版本(參見《中國法律圖書總目》,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506頁)外,1950年還被最高人民檢察署西南分署和西南軍政委員會司法部翻印。因此,作為“司法幹部學習材料之三”的《檢察制度》,也是新中國印刷版本或翻印版本最多(5個以上)的檢察小冊子。
[6]當然,實踐中也有人認為它是“新中國第一本檢察著作”(參見閔釤:“新中國第一本檢察著作《檢察制度綱要》述評”,載《中國檢察官》2008年5期)。
[7]除以《檢察制度綱要》、《各國檢察制度大綱》、《各國檢察制度剛要》編輯、出版、發(fā)行之外,還為《中央政府公報》1950年第4~5期以“各國檢察制度的比較”、《中國檢察制度史資料選編》(閔釤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08年版,第828~836頁)以“檢察制度綱要”名稱收輯。
[8]本書由王舜華于1981年8月寫成,群眾出版社1982年4月初版,32開109頁7.4萬字;內容主要包括:前言以及人民檢察院的性質和任務,人民檢察機關的歷史,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原則,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案件的偵查、審查批捕,提起公訴,檢察人員出庭支持公訴,檢察人員出席第二審人民法院審判,監(jiān)所檢察8章。
[9]通常,期刊的篇幅為16開或34開4的整數(shù)倍頁數(shù)。因此,實踐中常見的期刊篇幅包括16或32開32頁、48頁、64頁、80頁、96頁、112頁、128頁、144頁、160頁9種。
*本文系國家檢察官學院2012年度科研基金資助項目——《中國檢察文獻研究》的部分成果;薛偉宏:國家檢察官學院圖書館副館長,全國檢察理論研究人才;而值得說明的是,文中之所以采用一些繁體字,在于與檢察文獻載體所用繁體字相吻合。而相關檢察文獻之實物載體圖片,可參見《中國檢察文獻研究》(薛偉宏編著,國家檢察官學院2013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