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改,常方方
河南職工醫(yī)學院:1微免教研室;2內科教研室,鄭州 451191
醫(yī)學免疫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理論學科,其知識抽象,各章節(jié)之間內容常有交叉,又環(huán)環(huán)相扣,是歷屆學生反映較難的一門課程。因此,如何提高醫(yī)學免疫學教學質量是免疫學教學工作者需要探討的重要課題。講好免疫學,不僅需要教師對整個課程非常熟悉,更需要精心準備,站在學生的角度,用簡單而準確的語言講解。采用多媒體課件結合生動的語言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以醫(yī)學免疫學補體系統(tǒng)一章的授課為例,探討多種教學方法在醫(yī)學免疫學中的具體應用。
導入好比一首樂曲的引子,設計巧妙的導入可以滲透主題,很快使學生進入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首先,以補體發(fā)現時的小實驗來引出補體。實驗設計如下:把免疫抗血清和細菌混合,先出現細菌凝集而后又出現細菌溶解現象,當把血清在56℃處理30分鐘后再和細菌混合,只出現凝集不出現溶解,但在加入新鮮血清后凝集的細菌又發(fā)生了溶解。整個實驗采用多媒體動畫演示。采用情境式教學方法,和學生一起總結實驗現象:實驗現象有兩個,先凝集后溶解,那血清中至少有兩種成分和細菌發(fā)生了反應:一種參與凝集細菌,對熱處理不敏感;一種參與溶解細菌,對熱處理敏感。進而提出問題:凝集是由什么物質引起的?聯系抗體知識,得出結論:抗體結合了細菌,產生了凝集。此時繼續(xù)提問:什么物質引起了細菌溶解呢?在大家思考問題答案時,順勢導入補體,引出補體系統(tǒng)的概念和補體的性質。整個引入過程中,首先通過多媒體演示小實驗,激起學生的興趣,繼而采用情境式教學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學生順利進入教學情境。
免疫學內容抽象,在教學時切忌跳躍性過大而讓學生茫然以致喪失信心,宜適時采用鋪墊式教學方法。例如:在介紹補體的成分和命名時,會一下子出來很多字母,這時先講命名原則,再講補體成分。由于不知道它們的功能,學生通常會很茫然,授課時可強調在這里不知道它們的功能沒關系,只要知道它們都是補體家族的成員,有些參與補體的激活,有些參與補體激活的調節(jié)即可,后面的章節(jié)中會講到它們。這樣可避免學生因出現過多陌生而不知道功能的字母而喪失信心。
在介紹補體命名時,對于補體固有成分,是按照人類發(fā)現補體的先后順序分別命名的,這個順序不代表將來他們在激活途徑中被激活的先后順序,舉例說明在激活過程中C4是先于C2、C3被激活的,但人類先發(fā)現了C2、C3,后發(fā)現了C4。這個命名原則僅僅是人類發(fā)現他們的先后順序。在介紹補體激活的經典途徑時,強調之所以稱之為經典途徑,僅僅是因為人類先發(fā)現這條途徑,并不表示這條途徑在感染發(fā)生時是最先被激活的。做好這樣的鋪墊,以免學生對后面補體的激活順序產生疑惑。
在介紹補體激活的三大途徑前,應先講三條途徑的不同之處,再講相同之處。不同的是,在感染發(fā)生后這三條途徑的激活時間有先有后;相同的是,這三條途徑的后面一部分過程(被稱為共同末端通路)是一模一樣的。通過鋪墊,使學生對這三條激活途徑有了初步認識,為后面更深入的講三條激活途徑做好鋪墊,有利于保持教學的連貫性。
免疫學的知識點多且互相交叉,在教學時應始終抓住中心內容,詳略得當,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時均應服務于教學的主線。在補體系統(tǒng)一章中,應結合多媒體課件重點介紹補體激活的經典途徑。補體系統(tǒng)的激活存在非常精密的調控機制,學生不易理解,這時可采用比喻教學法。比喻教學法是將授課內容與人們生活中所熟知的一些現象聯系起來進行比喻說明的一種教學法。運用此種教學法,可使深奧的內容淺顯化,學生易于理解和記憶。在授課時應強調補體的激活是一種高度有序的酶促級聯反應,在活化物質的作用下,參與補體激活的成分按先后順序,一個接一個地依次被激活。即在補體經典途徑的激活過程中,只要C1q被激活,全過程隨后就被活化,就像放鞭炮一樣[2]。通俗貼切的語言加上恰當的比喻,可以使學生豁然開朗,輕松掌握知識。
簡單介紹補體激活的MBL途徑。和經典途徑相比,這條途徑除了沒有C1參與及激活物與經典途徑不一樣之外,從C4開始,激活過程和經典途徑一模一樣。和經典途徑對比講,指出MBL是肝臟細胞在急性期合成的反應物。MBL和細菌的甘露糖殘基結合就激活了這條途徑,然后以MASP-C4-C2-C3-C5-C6-C7-C8-C9的激活順序完成整個過程。有詳有略,簡單明了。
在介紹旁路激活途徑時,先講C1、C4、C2不參與這條途徑的激活,而是C3、B因子、D因子參與這個過程。C3自發(fā)裂解后生成的C3b停留在細菌表面,這個途徑就被激活了。重點講清楚在這個途徑中存在的正反饋放大機制。最后要提出問題,C3b停留在自身細胞表面的話,這條途徑能發(fā)生么?引出人體細胞表面及體液環(huán)境中存在調節(jié)蛋白,調節(jié)蛋白可以滅活C3b,所以這個反應正常情況下不會發(fā)生。C3b只有停留在細菌表面才能受到保護而不被滅活,反應可以發(fā)生。
最后結合多媒體圖片簡單介紹補體的生物學作用。首先回憶補體系統(tǒng)的激活和膜攻擊復合物的形成,從而水到渠成的介紹補體最重要的一個生物學作用—溶細胞作用;然后結合抗體的調理作用,用圖片展示補體的調理作用;最后簡單介紹補體的免疫粘附作用、清除免疫復合物作用及過敏毒素樣作用。
多媒體教學將動畫、圖像、聲音等形式結合在一起,將抽象的問題以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使抽象復雜的內容簡單化[3]。在詳細介紹補體激活的經典途徑時,采用多媒體動畫展示再加上生動的語言描述,會使學生印象更深刻,同時也可以增大學生接受的信息量。
用動畫的形式清楚地展示經典途徑激活的整個動態(tài)過程:從抗原抗體結合形成免疫復合物,結合C1開始,C2、C4如何被激活生成了C3轉化酶和C5轉化酶,共同末端通路上各個成分如何進行反應,直至最后形成膜攻擊復合物,可以清楚地看到膜攻擊復合物如何插入到細胞膜內,聚合成孔道,水分子進入細胞內溶解細菌的整個過程。最后用電鏡圖片展示膜攻擊復合物,即細菌表面跨膜孔道的橫切面和縱切面,使印象更加深刻。
在此過程中,不能只是單純的展示活化過程及形成的復合物,還要對形成的復合物的特點進行描述,這樣可以使整個內容更加充實。比如:共同末端通路中,不只簡單介紹生成了C567復合物,還要描述它插入到細胞膜中,但它不穩(wěn)定,和C8結合之后,生成的C5678復合物就比較穩(wěn)定了,可以粘附于細菌細胞表面,并使細胞膜上出現一條裂縫,但此時還不能溶解細菌,接著它和12-19個C9結合,形成C5b6789n,這就是膜攻擊復合物。接著描述膜攻擊復合物形成后的結果:12-19個C9插入到細胞膜中形成了一個孔道,孔道中部的脂質與周圍脂質分離,并被瓦解,就形成了跨膜通道。
多媒體應詳細展示經典途徑激活的整個過程,但對于MBL和旁路途徑只需展示到C5轉化酶的形成即可[4],由于三條途徑的共同末端通路一模一樣,可以省略。
補體激活的經典途徑是教學的重點,為使學生更進一步理解掌握,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可靈活采用設問式教學方法、對比式總結教學方法等,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講述經典途徑激活時,給出前提條件:C1的活化至少需要與抗體的兩個補體活化區(qū)域相結合,然后提出問題:補體C1的活化至少需要和幾個IgG或IgM結合才能被活化?聯系前面抗體一章的內容,讓學生自己給出答案。在講到補體形成的膜攻擊復合物時,提出問題:此時水分子怎么流動?聯系生理學的滲透壓和微生物學的細菌生理,讓學生自己得出水分子向細胞內流動,最終導致細菌細胞裂解的結果。
最后將三條激活途徑放在一張圖里先比較,再用一張表格,讓學生自己總結說出這三條途徑在激活物、激活順序、作用等方面的不同。并設置情境問題:當細菌進入人體之后,哪些途徑在感染早期被激活,哪些途徑在感染晚期被激活。聯系前面抗體的知識和激活物的不同,通過這個問題的解答,可以幫助學生梳理這三條途徑激活的先后順序,更好地掌握補體激活途徑之間的區(qū)別。
通過設問式教學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找到答案,這樣的互動式教學讓學生印象更加深刻。
每節(jié)課課尾用5-10 min時間把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再復述一遍,或解答學生不太清楚的問題,有益于加深學生對授課內容的系統(tǒng)理解和掌握,對所講授內容形成一個清晰的脈絡[5]。對教師來說,在課后認真回顧這堂課的內容、講課方法及學生的反應,把可以調整改進的細節(jié)記錄下來,為以后講述作參考,這種反思可以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總之,補體系統(tǒng)一章教學時如何始終保持學生的興趣和講透重點、難點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精心設計導入補體系統(tǒng)的概念和性質,可以引發(fā)學生的興趣;適時采用鋪墊式教學方法,可以安撫學生對大量陌生概念、字母產生的不安情緒,讓學生容易理解并保持信心,以利于重點內容的推進;在講授重點內容補體系統(tǒng)激活的三大途徑時,更應精心準備;另外采用生動、直觀的多媒體教學方式讓學生易于理解,一方面還應靈活采用設問式教學法、比較式教學法及比喻式教學法等引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在課尾和學生一起總結和反思,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梳理章節(jié)脈絡,掌握教學重點,也有利于提高教師自身業(yè)務水平。
[1]常江,任可,王強,等.提高免疫學教學質量的體會[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09,25(2):217-218
[2]牛秀瓏,毛立群,肖穎.免疫學教學中的“授之以漁”教學體會[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11(5):518-520
[3]湯仁仙,孫偉,李小翠.本科醫(yī)學免疫學教學的幾點體會[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08,22(5):29-31
[4]許琰,陳斌,李莉.多媒體在醫(yī)學免疫學本科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04,18(3):155-157
[5]黨榮敏.醫(yī)學免疫學教學體會[J].黔南民族醫(yī)專學報,2005,18(1):59-60